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42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曾宛如
dc.contributor.authorWEI WEIen
dc.contributor.author魏薇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13:02:41Z-
dc.date.available2013-08-09
dc.date.copyright2013-08-09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3-08-06
dc.identifier.citation主要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按作者姓名排列)
1. 王文宇(2003)。《公司法論》。台北:元照。
2. 王甲乙、楊建華、鄭建才合著(1995)。《民事訴訟法新論》。台北:三民。
3. 王志誠(2005)。〈股東制止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頁38-39。
4. 王惠光(1995)。〈公司法中代表訴訟的缺失與改進之道〉。《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祝賀論文》。頁107-167。台北:元照。
5. 利美利(1996)。〈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沈冠伶(2010),〈債權人代位訴訟、保險代位訴訟與法定訴訟擔當-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60號裁定及相關裁判之評釋〉,《台灣法學》,第165期。頁51-66。
7. 周廷翰(2009)。〈訴訟上和解之研究─自程序選擇契約之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
8. 周振鋒(2010)。〈論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第十條之一─以股東代表訴訟為中心〉。《法學新論》,第27期。頁160-188。
9. 枋啟民(2007)。〈少數股東民事訴訟救濟途徑之檢討〉。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
10. 邱聯恭(2001)。《程序選擇權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11. 柯芳枝(2003),《公司法論(上)》、《公司法論(下)》。台北:三民。
12. 許美麗(1998)。〈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3. 許美麗(2002),〈公司法上股東代位訴訟之裁判費〉。《全國律師》,第4卷第12期。頁58-66。
14. 陳計男(2004)。《民事訴訟法(上)》。台北:三民。
15. 曾宛如(2002)。《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台北:學林。
16. 曾宛如(2008)。〈少數股東之保護與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兼評台南高分院87年度重上更(一)字第22號判決及96年度台上字第186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頁264-273。
17. 曾宛如(2008)。《公司之經營者、股東與債權人》。台北:元照
18. 曾宛如(2010)。〈我國代訴訟之實際功能與未來發展─思考上的盲點〉。《台灣法學》,第159期。頁27-33。
19. 曾宛如(2011)。《公司法治基礎理論之再建構》。台北:承法。
20. 黃書苑(1997)。〈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代表訴訟著重於程序法上問題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楊建華(1992),〈裁判費之繳納與憲法所保障之訴訟權之行使〉。《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三)》。自版。
22. 廖大穎(2006)。〈企業經營與董事責任之追究─檢討我國公司法上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經社法制論叢,第37期。頁103-150。
23. 劉連煜(2002)。〈投資人保護及團體訴訟〉。《實用月刊》,第333期。頁93-100。
24. 劉連煜(2004)。〈股東代表訴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4期。頁156-161。
25. 劉連煜(2008),〈股東得否以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做為請求權基礎〉。《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頁22-23。
26. 劉連煜(2011)。《現代公司法》,台北:元照。
27. 賴英照(1990)。〈中國公司立法之回顧與前瞻〉。《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13卷第2期,頁193-230。
28. 駱永家(1999)。《民事法研究(一)》。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27)。
29. 駱永家(1999)。《民事法研究(二)》。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45)。
30. 駱永家(1999)。《民事法研究(三)》。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56)。
31. 羅水盛(1996)。〈少數股東代位公司對董事提起損害訴訟之研究〉。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文獻
1. Almadani, Mahmoud, “Derivative Actions: Dose the Companies Act 2006 Offer a Way forward? ” Comp. Law 30(5), at 131-140 (2009)
2. Boyle, A.J., “Minority Shareholders’ Reme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Blackstone’s Guide to The Companies Act 200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t 104 (2007)
4. Cahn, Andreas and Donald, David C., Comparative Company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t 602-603 (2010)
5. Didnam, Alan & Lowry, John, Company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t 219-224 (2007)
6.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rect and Derivative Shareholder Suit, 110 U. Pa. L. Rev. 1147, 1148-1149 (1962)
7. Fischel, Daniel R., The Demand and Standing Requirements in Stockholder Derivative Actions, 44 U. Chi. L. Rev. 168 (1977)
8. Gevurtz, Franklin A., Corporation Law, West Group (2000)
9. Griffin, Stephen, Company Law: Fundamental Priciples 4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Ltd., at 429-459 (2006)
10. Henny & Alexander, Laws of Corperations, 3rd.,West Publishing Co., at 1048-1049, (1983)
11. John de Lacy, The Reform of United Kingdom Company Law, Cavendish Publishing Ltd., at 229-235 (2002)
12. Matthews, Mary Elizabeth, Derivative Suits and the Situated Shareholder Requirement, 8 DePaul Bus. L. J. 1, at 39, (2005)
13. Ramsay, Ian, “Corporate Garvernmence, Shareholder Litigation and the prospects for a Statutory Derivative Action”, UNSW Law Journal vol.15 (1), at 149-151 (1992)
14. Skyes, J. Paul,” The continuing paradox: a critique of minority shareholder and derivative claims under the Companies Act 2006”, C.J.Q. 2010, 29(2), at 205-234
15. Soderguist, Larry D., Simddy, Linda O., Cunningham, Lawrence A.,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Organizations: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6th, Lexis Nexis, at 751-765, (2005)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421-
dc.description.abstract就公司之機關設計,我國法採取了股東會、董事會、監察人三足鼎立的架構:由股東會決定公司營運的大政方針;由董事會決定公司業務之執行、由監察人對負責公司內部監理。除監察人得以獨立執行業務外,無論股東會或董事會,均透過「多數決」的方式從事業務活動。然而,多數決實係決議方式的一種,在多數決運作下,少數的一方往往只能選擇妥協。倘自公平或正義的角度以觀,如何避免所謂的多數暴力,又如何在維持多數決下的精神下,仍得顧及對少數人之保護遂成為法律上相當重要的議題。以公司法領域而言,已有相當多關於「少數股東權利救濟」之相關研究,本文則嘗試自「程序」的視角來關心:當少數股東權利受到侵害時,公司法提供了何種救濟管道可資少數股東運用、又救濟的管道自程序面以觀是否確實通暢無礙,足堪使用?
鑒於英美法系之資本市場及公司法制發展成熟之時間均較我國為長,本文以下乃由比較法角度出發,先觀察英國法及美國法上百餘年來關於股東訴訟救濟途徑發展之脈絡及現狀,以股東代位訴訟為主、股東直接訴訟為輔,探究英美法上,在架設股東訴訟救濟途徑時,於法理鋪陳及司法實務運作上分別遭遇哪些障礙?又係如何一一突破相關困境?再回頭檢視我國公司法上的股東訴訟救濟途徑,先就相關之傳統上爭議及現制的缺憾進行整理,再嘗試貫串公司法、民事訴訟法之法規與法理,清整出一條可資少數股東運用之訴訟救濟途徑。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3:02:4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7a21103-1.pdf: 6701703 bytes, checksum: ec34683d91fcd37be1703464113ed17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英國法上少數股東之訴訟救濟途徑 5
第一節 英國法上股東代位訴訟 6
第一項 早期法院不願介入組織內部事務 7
第二項 Foss v. Harbottle 7
第三項 Foss原則之例外 9
壹、欺詐少數股東(Fraud on the Minority) 11
貳、欺詐行為人之控制力(Wrongdoer Control) 11
叁、多數決之追認得限制代位訴訟之提起 13
肆、少數股東中之多數得限制代位訴訟之提起 14
伍、權利能力外行為原則上得被訴 15
第五項 預審程序 17
第六項 大幅翻修的2006英國公司法 19
壹、實質規定 20
貳、程序規定 23
第七項 英國法上股東代位訴訟之訴訟費用與法律扶助 27
壹、訴訟費用 27
貳、法律扶助 28
第二節 英國法上股東直接訴訟 29
第一項 與代位訴訟之差異 29
第二項 公正衡平之解散(just and equitable winding up) 31
第三項 不公平侵害救濟(unfair prejudice remedies) 34
壹、不公平侵害救濟制度立法沿革 34
貳、1985年公司法s .459-461 36
一、不公平侵害之內涵 36
二、不公平侵害行為之態樣 37
三、不公平侵害救濟之要件 39
參、2006年公司法s. 994-996 45
一、不公平侵害救濟訴訟之難題 45
二、不公平侵害救濟訴訟之現狀 46
三、小結 47
第三章 美國法上少數股東之訴訟救濟途徑 48
第一節 美國法上股東代位訴訟 49
第一項 美國股東代位訴訟之發展 49
壹、信託理論 50
貳、「代位」概念成形 51
叁、聯邦法令之對照 54
第二項 訴訟前階段:股東代位訴訟之訴權限制 55
壹、原告起訴資格之限制 56
一、同時持有股份原則 56
二、公正且適切的代表 58
貳、公司內部機關請求先行 60
一、起訴前必須的要件 60
二、請求股東會做出決議 65
三、特別訴訟委員會 66
叁、小結 74
第三項 訴訟進行中:股東代位訴訟之和解 76
第四項 訴訟後階段:股東代位訴訟之訴訟費用與擔保 77
壹、訴訟費用 77
貳、訴訟費用之補償 79
參、訴訟費用之擔保 80
肆、小結 80
第二節 美國法上股東直接訴訟 81
第一項 個人訴訟 82
第二項 團體訴訟 87
第三項 小結 88
第四章 我國公司法上少數股東之訴訟救濟途徑 90
第一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立法沿革 92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要件之檢視 95
第一項 起訴階段 96
壹、公司法上特殊之訴權限制 96
一、股東持股比例之限制 97
二、股東持股期間之限制 99
三、須先向公司內部機關為起訴請求 100
四、三十日等待期間 103
五、預供擔保 105
貳、民事訴訟法上之一般規定 108
一、當事人 108
二、訴訟參加 109
三、訴訟費用 113
第二項 訴訟繫屬後 116
壹、股東代位訴訟之訴訟上和解 117
貳、原告之損害賠償責任 126
第三項 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下之代位訴訟 126
第三節 股東直接訴訟 129
第一項 我國公司法上直接訴訟途徑救濟 129
壹、請求解散公司 130
貳、少數股東制止請求權 131
一、股東制止請求權之行使之法定要件 131
二、其他要件 133
參、公司法第23條 134
肆、小結 136
第二項 團體訴訟救濟途徑 136
壹、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第28條 137
貳、投保法股東團體訴訟之要件 138
一、公開發行公司股東 138
二、授權人須達二十人以上 139
參、得提起團體訴訟之事由 139
肆、小結 140
第五章 結論─股東訴訟救濟途徑之修法建議 142
第一節 股東代位訴訟於公司法上之修法建議 142
第一項 持股比例與持股期間 142
第二項 向內部機關請求先行 144
第三項 預供擔保 145
第四項 賠償責任 146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中其他訴訟規則之建議 147
第一項 當事人與訴訟參加 147
第二項 訴訟費用 148
第三項 訴訟上和解 149
第三節 股東直接訴訟之修法建議 150
第一項 裁定解散制度 150
第二項 公司法第194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 151
第三項 直接訴權之賦予 152
第四項 團體訴訟 15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公司法上少數股東訴訟救濟途徑之研究zh_TW
dc.titleA Study on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to Access to the Court
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黃銘傑,莊永丞
dc.subject.keyword少數股東,代位訴訟,直接訴訟,zh_TW
dc.subject.keywordminority shareholders,derivative action,direct action,en
dc.relation.page15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3-08-0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6.54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