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臺灣文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0525
標題: 臺灣相聲劇的創作類型與內在意涵--以相聲瓦舍作品為觀察對象(1997--2007)
The Forms and Meaning of Taiwan’s Cross Talk Theatre
──Using Comedians Workshop as an example(1997──2007)
作者: Hsin-Chuan Chen
陳信全
指導教授: 洪淑苓(Shu-Ling Horng)
關鍵字: 相聲,相聲劇,相聲瓦舍,馮翊綱,
Cross Talk,Cross Talk Theatre,Comedians Workshop,I-Kang Feng,
出版年 : 2013
學位: 碩士
摘要: 臺灣的相聲進入現代劇場舞臺後,與戲劇元素結合產生了獨具特色的表演形態──「相聲劇」。相聲瓦舍自成立以來,以創作相聲劇為主要發展方向,至今已創作出大量不同風格、形態的相聲劇作品。本文提出「相聲劇」做為相聲與戲劇兩個藝術類型交集下新表演形態之基本原理:相聲的形式與戲劇的結構;另一方面,亦試圖說明相聲瓦舍相聲劇在定位確立的同時,也建構了其做為以展演相聲劇為主之表演團體的創造性及代表性意涵。此外,相聲瓦舍亦運用「透過相聲展演傳統相聲」之後設手法於當代商業劇場舞臺上有所表現,所再現與詮釋之傳統相聲已具現當代特色。《相聲說垮鬼子們》是相聲瓦舍的第一部相聲劇作品,於形式上與內容上各有代表性意涵;《東廠僅一位》為相聲瓦舍相聲劇中「幽默諷刺」的典型;《狀元模擬考》與《大唐馬屁精》則表現出相聲瓦舍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相聲雖發源自中國,於臺灣的發展至今在結構與形式上已然有全新的相聲劇,而在題材與內容上亦有臺灣印象與在地特色。《誰唬嚨我》與《並不太熟》一方面將臺灣眷村的特色生活與中國歷史互相結合,另一方面則展現關懷臺灣的原住民文化。此外,《記得當時那個小》與《第十九屆新春賀歲聯歡晚會》則表現了七○年代的校園生活主題。相聲瓦舍作品內涵的擴大與多元性發展表現在《笑神來了誰知道》、《蠢嗄揪疼》與《大寡婦豆棚》的嘗試,而持續變動的創作即成就了相聲瓦舍的代表性意義。「貧窮劇場」與「空的空間」的觀點組成了評價相聲劇的基礎,追尋相聲劇的美學價值應從本質「相聲的精神」中出發。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0525
全文授權: 有償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臺灣文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973.4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