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幫助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新聞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69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彭文正
dc.contributor.authorYing-Chen Luen
dc.contributor.author盧映臻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08:26:17Z-
dc.date.available2014-02-26
dc.date.copyright2014-02-26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4-01-21
dc.identifier.citation洪粕宸、毛義方、陳美蓮、丁倩勤、林佳奇 (2006)。〈責任制人員生理疲勞及工作負荷調查研究Study on Work-related Physiological Fatigue and Stress of Responsibility Workers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
丁彥伶 (2008)。〈辦公室症候群-症狀多樣化〉,《常春月刊》。取自
http://city.udn.com/55272/2815162?tpno=8&cate_no=0#ixzz1Y5hlFJmU
查尼(Charney C. Y.) (2002)。《如果辦公室像水族館》(The Portable Mentor-Your Anywhere, Anytime Career Coach and Problem Solver)。上網日期:2011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amazon.com/Portable-Mentor-Anywhere-Anytime-Problem/dp/0814472125
彼德•泰勒(Peter Tyrer) (1991)。《如何睡得更好 - How to Sleep Better》。新竹: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6樓D區312.9~494。
楊昭清 (2008)。《審技人員過勞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會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懿妍 (2003)。《創新引擎 ─ 工研院:臺灣產業成功的推手》。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2006)。《科技立國》政府出版品—教育文化。新竹: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圖書總館6樓D區407 2202。
(Clayton Paul、Jonathan Pugh) (1999)。《怎樣睡個好覺?- Stop counting sheep self help for insomnia》譯者:蘇育君。
劉林 (2004)。《克服失眠健康跟著來 = Better Sleep for Better Health》臺北:維德文化。
古健男 (2006)。《探討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過勞對高科技產業員工之憂鬱情緒影響研究》。嶺東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泳丞 (2004)。《臺灣的驚嘆號 : 台日韓TFT世紀之爭》。上網日期:2011年9月14日,取自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qa(SellItems)&id=DH0140&p=excerpt&exid=34314
早石修、井上昌次郎 (Hayaishi Osamu、Inoue Syoujirou) (2000)。《優質睡眠 : 排除睡眠障礙,讓您睡得好的方法》。執筆:吉永良正、譯者:李毓昭。
佐佐木三男 (Sasaki Matsuo) (1991)。《安枕無憂 : 失眠症的治療方法》。臺北:中央日報
胡建夫 (2003)。《會睡才健康 : 告訴你什麼才是優質睡眠》。新竹: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圖書總館6樓D區411.77 4715
艾德辛科斯基•克里斯 (Chris Idzikowski) (2005)。《給你好睡眠》。臺北:高寶國際出版;希代發行。譯者:羅若蘋。
倉恒弘彥、井上正康、渡邊恭良 (Kuratsune Hirohiko、Inoue Masayasu、Watanabe Yasuyoshi) (2008)。《危險!慢性疲勞:你知道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病嗎?》。譯者:朱麗真。
杜紫宸、詹文男 (2007)。《2015年臺灣產業科技群組基礎知識》。經濟部2015年臺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委託單位:經濟部技術處、執行單位: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
楊欣龍 (2006)。《竹科人》。
崔來意 (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佩怡、吳宗佑 (2007)。《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過勞實證研究 = An empirical study of burnout of high-tech empoloyee》。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秋蓉、吳宗佑(2006)。《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過勞與心理健康調查 = A survey of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high-tech empoloyee》。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皎眉 (2004)。《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 = Human Relations》。
李瑞卿 (2009)。《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之認定》。銘傳大學法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施嫈瑜 (1995)。《小心過勞》新竹: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圖書總館6樓D區411.1 1821v.24。
健康診療室編著 (2009)。《別讓自己過勞死 - 上班族生活身心健康指南》。臺北縣中和市 : 菁品文化。
健康診療室編著 (2009)。《別讓自己過勞死 - 上班族職場身心健康指南》臺北縣中和市 : 菁品文化。

卓秀貞 (1993)。《過勞死、猝死的預防》。譯者:卓秀貞。
夏佛 (Schaffer William A.) (2002)。《高科技就業聖經 : 不是理工科的你,也可以做到- High-Tech Careers for Low-Tech People 》。
孫明志 (2004)。《臺灣高科技產業大未來 : 超越與創新》。摘要:將國內高科技領域(半導體、影像顯示、通訊、數位、生技、奈米)近年的發展現況做了概括的介紹,並以較有可能成功的國家矽導計畫、雙網計畫為寫作重點,讓理工學生及一般讀者對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環境有所認識。
徐西森 (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新竹: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圖書總館;上網日期:2011年11月14日,取自www.tut.edu.tw/webmaster/w1affair/club/clubwork/0119-21-04.ppt
張宏文、邱文芳 (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
羅賓森 (Joe Robinson) (2003)。《別做老闆的奴隸 - Work to live: the guide to getting a life》。譯者:楊雅婷。
尤子彥、賴寧寧 (2010)。〈幸福財法則〉,《商業週刊•1185期,封面故事》。
Karasek R, Theorell T. (1990).‘Health Work – Stress , Productiv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Working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698-
dc.description.abstract2010年9月,一則「南亞科技工程師過勞猝死」新聞震驚全臺,家屬含淚指控公司,控訴工時過長讓人無法負荷。死者姊姊更發表「過勞工程師姊姊的一封信」,泣訴弟弟每天工作13至19小時。信中透露,弟弟每天早上六點出門上班,卻到半夜兩、三點才踏回家門,不僅假日隨時待命,就連下班回到家,也要聽候公司指令,準備隨時被召回公司。出事當晚,弟弟趴臥滿是公司文件的電腦桌前,沒了呼吸。
令人震驚的是,類似遭遇在臺灣科技業根本不是新聞,「超時工作、以命換錢」的行為,是這行的公開秘密。在高科技產業裡,工程師過勞倒下的情況不僅不是唯一,甚至可謂「司空見慣」。本篇報導共訪問13位科技業從業人員,6位相關領域學生以及4位科技業主管,試圖展現科技領域的種種生活樣貌,並針對科技業不具人性的工作方式提出疑慮。
本報導以五大探討面向貫串全文,包含(1)僵化教育結構下的影響(2) 薪資優渥但生活貧乏(3)工作定義之扭曲(4)奴性思維的弊端(5)科技業根植問題,並藉由訪談以反思現今產業結構問題以及社會意識形態與侷限框架。這些面向彼此並不衝突,甚至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由受訪者的論述可觀察到,僵化的教育讓考生以「錢途」為優先選擇,導致多數科技人以薪資為衡量標準,大大扭曲工作原本「長期、正向,追求自我肯定」的定義,加上「遇事但求偏安,盲聽盲從,但求無過」的奴性思維,更加惡化了科技產業僵化的工作形態。同時,科技產業競爭激烈,各大業者較量的結果,往往讓底層員工背負起向前衝的角色,這讓科技新貴在被人稱羨的同時,背負著難以想像的壓力。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 death of an engineer in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roused tremendous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overtime working. It was said that the engineer had to work 13 to 19 hours per day and would be assigned to work even on holidays. He was then found at his desk, lying on his unfinished documents, dead.
Overtime and karoshi happen frequently in Taiwan high tech industry and is no longer unfamiliar to its related members. The idea of ‘working overtime for gaining more payment’ is well accepted by most engineers. This depth reporting gathered interviews of 13 high tech engineers, 6 students from t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4 supervisors in related filed to point out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ways of living in high tech industry.
This depth reporting focused on several viewpoints: (1) the lacking of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2) phenomenon of high payment but low living qualities (3) the distor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working (4) drawbacks caused by servility (5) the inner problems of high tech industry. Without being contradictive, these viewpoin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bring out the matter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 caused by social ideology.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08:26:1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8342005-1.pdf: 1778517 bytes, checksum: 29e4727f41dd809eeba17015978e4569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i
謝辭………………………………………………………………………………………………………………………….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第一部分 深度報導作品 1
窮得只剩錢,科技島悲歌──臺灣科技業超時過勞現象之探討與反思 2
楔子──請君入池,冷暖自知 3
第一章 鐵窗,不單只在監獄 5
這亮眼,卻刺眼的高學歷招牌 6
我又何嘗不想早一步離開公司 8
第二章 集體制約、集體淪陷 10
身在其中,苦在心頭 11
當平凡生活變成奢求 12
第三章 一塊大餅,眾人搶食 15
一代功臣,萬骨枯 17
別擔心,我們有超時演練室 19
第四章 一切皆始於校園 20
奪走他的,是一連串壓力 22
第五章 我的學歷,帶給我的不是快樂 26
我承認,我沒有勇氣「走出去」 28
連和異性相處,都成難事 30
第六章 拜託別響,我的手機 33
他是老闆,你奈他何? 34
最沉重的枷鎖─奴性 37
第七章 當過勞成了常態、化作流行 40
好朋友,或許我不該這麼勸你 41
最後,身體拒絕再度配合 44
第八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46
縱使身為主管,你我有何區別? 47
當下屬喚我一聲:笑面虎 49
第九章 逆境中,求生、求愉悅 52
陪我熬下去的,是成就感 52
選對其位,樂在其中 55
我很榮幸,能與這群人共事 58
第二部分 報導企劃案 61
第一章 報導緣起 62
第二章 問題脈絡與相關文獻 66
第一節 高科技產業擠身臺灣經濟重心 67
第二節 高科技產業之壓力與過勞 70
一、由疲勞到過勞 70
二、高科技產業下的過勞現象 73
第三節 科技業過勞新聞整理 80
第三章 採訪計畫 86
第一節:採訪探討面向 86
一、僵化教育結構下的影響 86
二、薪資優渥但生活貧乏 87
三、工作定義之扭曲 88
四、奴性思維的弊端 89
五、科技業根植問題 90
第二節 訪談對象 92
第三節 訪談問題 94
第四節:採訪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之道 98
第三部分 採訪後記─採訪心得與反思 100
採訪心得與反思 101
研究限制與建議 103
參考文獻與書目 105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窮得只剩錢,科技島悲歌─臺灣科技業超時過勞現象之探討與反思zh_TW
dc.title‘Got Nothing but Money’─ An Examination of Overtime and Karoshi in Taiwan High-Tech Industry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2-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江才健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倪炎元,曾國峰
dc.subject.keyword科技業,過勞,超時,奴性,工程師,zh_TW
dc.subject.keywordhigh tech industry,overtime,karoshi,servility,engineer,en
dc.relation.page10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4-01-2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新聞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新聞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74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