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6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張嘉鳳 | |
dc.contributor.author | Yu-Ting Hs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蕭聿廷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6T16:17:5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3-08-20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6T16:17:54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3-08-20 | |
dc.date.issued | 2013 | |
dc.date.submitted | 2013-08-16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傳統文獻(依時代與作者姓名排序)
[周]李耳,《道德真經》,收入《正統道藏》,第128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周]李耳撰、[漢]河上公註,《道德真經註.河上公章句》,收入《正統道藏》, 第135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周]李耳撰、[漢]張陵註,《老子想爾注》,收入《藏外道書》,第21冊,成都: 巴蜀書社,1994。 [周]李耳撰,[魏]王弼註,《道德真經註》,收入《正統道藏》,第138冊,板 橋:藝文印書館,1962。 [周]李耳撰,[宋]蘇轍註,《道德真經註》,收入《正統道藏》,第138冊,板 橋:藝文印書館,1962。 [周]莊周,《南華真經》,收入《正統道藏》,第129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周]秦越人撰,[元]滑壽註,《難經本義》,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73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周]韓非,《韓非子》,收入《正統道藏》,第307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漢]佚名,《黃帝內經》,收入《正統道藏》,第233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漢]劉向,《列仙傳》,收入《正統道藏》,第53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漢]劉安撰,[漢]許慎記,《淮南鴻烈解》,收入《正統道藏》,第314冊,板 橋:藝文印書館,1962。 [漢]魏伯陽撰、[元]陳致虛註,《周易參同契分章註》,收入《藏外道書》,第11 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漢]鍾離權,《破迷證道歌》,收入《正統道藏》,第51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漢]鍾離權述、[唐]呂洞賓集、[唐]施肩吾傳,《鍾呂傳道集》,收入《正統道 藏》,第47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晉]許遜,《靈劍子》,收入《正統道藏》,第119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收入《正統道藏》,第31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晉]魏華存,《太上黃庭內景玉經》,收入《正統道藏》,第64冊,板橋:藝文印 書館,1962。 [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收入《正統道藏》,第207冊,板橋:藝文印書 館,1962。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收入《景印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第17冊,臺 北:世界書局,1985。 [唐]呂洞賓,《金華宗旨》,收入《藏外道書》,第7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唐]呂洞賓,《純陽呂真人玄牝歌》,收入《正統道藏》,第358冊,板橋:藝文 印書館,1962。 [唐]崔希範,《入藥鏡》,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唐]孫思邈,《攝養枕中方》,收入《正統道藏》,第246冊,板橋:藝文印書 館,1962。 [宋]王重陽,《五篇靈文註》,收入《藏外道書》,第2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宋]石泰,《還源篇》,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宋]白玉蟾,《玄關顯秘論》,收入《正統道藏》,第358冊,板橋:藝文印書 館,1962。 [宋]白玉蟾,《谷神不死論》,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宋]白玉蟾,《修仙辨惑論》,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宋]白玉蟾,《修道真言》,收入《正統道藏》,第48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宋]翁葆光,《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收入《正統道藏》,第23冊,板橋:藝文 印書館,1962。 [宋]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收入《正統道藏》,第43冊, 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宋]張伯端,《金丹四百字》,收入《正統道藏》,第48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宋]張伯端,《悟真篇》,收入《正統道藏》,第48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宋]張伯端撰,薛道光、陸墅、陳致虛註,《悟真篇三註》,收入《藏外道書》, 第11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宋]薛道光撰,石泰序,《丹髓歌》,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 書館,1962。 [宋]薛道光,《還丹復命篇》,收入《正統道藏》,第270冊,板橋:藝文印書 館,1962。 [金]王處一,《雲光集》,收入《正統道藏》,第287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金]丘處機,《大丹直指》,收入《正統道藏》,第34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金]丘處機,《丘祖秘傳大丹直指》,收入胡學牙著,《仙學指南》,北京:中國 古籍出版社,1998。 [金]丘處機,《青天歌》,收入《藏外道書》,第6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金]陳楠,《庭經》,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金]陳楠,《陰符髓》,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 [金]陳楠,《翠虛吟》,收入《藏外道書》,第10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金]劉處玄,《仙樂集》,收入《正統道藏》,第284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元]王好古,《醫壘元戎》,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5冊,臺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李道純,《中和集》,收入《正統道藏》,第45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元]李道純,《清庵瑩蟾子語錄》,收入《正統道藏》,第236冊,板橋:藝文印 書館,1962。 [元]李道純,《道德會元》,收入《正統道藏》,第143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元]陳致虛,《金丹大要》,收入《正統道藏》,第267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元]陳虛白,《規中指南》,收入《正統道藏》,第34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元]蕭廷芝,《金丹大成集》,收入《正統道藏》,第46冊,板橋:藝文印書館, 1962。 [明]尹高弟,《性命圭旨》,收入《藏外道書》,第9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明]伍沖虛,《仙佛合宗語錄》,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明]張三丰,《張三丰先生全集》,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明]陸西星,《方壺外史》,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收入《藏外道書》,第2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明]趙獻可撰,[清]徐靈胎註,《醫貫砭》,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358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朱元育,《參同契闡幽》,收入《藏外道書》,第6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宋常星,《太上道德經講義》,收入《藏外道書》,第1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李西月,《道竅談》,收入《藏外道書》,第26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 [清]柳華陽,《金仙證論》,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黃元吉,《道德經註釋》,收入《藏外道書》,第22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收入《藏外道書》,第25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趙避塵,《性命法訣明指》,收入《藏外道書》,第26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劉一明,《悟真直指》,收入《藏外道書》,第8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清]劉一明,《修真後辨》,收入《藏外道書》,第8冊,成都:巴蜀書社, 1994。 二、今人著作(依作者姓名排序) 丁光迪編著,《金元醫學評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王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王永平,《清代劉一明的道學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博士 論文,2002。 王婉甄,《李道純道教思想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0。 林富士,〈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初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2本第2分 (2001),頁233-300。 林榮則,〈「玄關一竅」──道教生命先學向民間宗教的轉化〉,《新世紀宗教研 究》,第6卷第4期(2007),頁68-110。 胡孚琛,〈道教內丹學揭密〉,《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1997),頁87-99。 胡孚琛,《道學通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許敬生、耿良,〈道教內丹理論對明清中醫養生學的影響〉,《中醫藥文化》, (2006. 3),頁22-24。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北京:人民體 育出版社,2010。 連遙,〈論內丹學體系的邏輯建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6卷第3期 (2006),頁129-135。 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黃永鋒,《道教服食技術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黃麗頻,《清代《老子》注義理的繼承與開創》,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論文,2009。 張嘉鳳,〈生化之源與立命之門──金元明醫學中的「命門」試探〉,《新史學》,9 卷3期(1998),頁1-48。 程雅君,《金元四大家與道家道教》,成都:巴蜀書社,2006。 廖芮茵,《唐代服食養生研究》,臺北:學生書局,2004。 賴賢宗,〈太極圖、河圖與丹道修煉〉,《丹道研究》,第2期(2007),頁45- 100。 賴賢宗,〈宋常星《道德經講義》與龍門丹道〉,《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 期(2008),頁 243-274。 霍克功,《內丹解碼──李西月西派內丹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蕭進銘,〈玄牝考〉,《丹道研究》2卷(2007),頁278-3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6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討論中國古代內丹玄牝學說的歷史脈絡與學說內涵,作者首先整理了中國周朝至清朝相關歷史背景以及歷代內丹家的玄牝觀。為掌握玄牝修煉關鍵術語之意象,本文從陰陽、五行、醫學等角度,針對人體、屋舍、煉丹、地理、以及本體與物理等五大類玄牝相關術語進行釋名,以了解內丹家使用這些別稱試圖表達的玄牝意涵。再者,本文就孔竅、臟腑、炁脈等身體不同層次觀點討論玄牝位置定位說,並對念頭處說與修煉層次相應之不同關說兩種玄牝無定位觀點進行闡述。最後,作者就玄牝學說「以類相補」與「以類相求」兩大原則,以及玄牝在內丹修練全過程中的角色進行說明。
整體來說,中國古代玄牝學說發展呈現由具體孔竅臟腑朝無形氣脈關穴、由定位說朝無定位說、由強調命功朝融合性功發展的三大趨勢。內丹玄牝學說的豐富內涵與原則方法,無異為追求長生久視的仙道修煉提供的理論架構與實踐可能。玄牝學說強調取先天之炁,返純陽之體,而開啟玄牝之門正是成仙的不二法門。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s of Xuanpin (玄牝) in the Daoist Neidan (內丹) tradition in pre-modern China. By analyzing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annotations of the ideas of Xuanpin from the Zhou to the Qing dynasties, I would also like to explore the key importance of Xuanpin in Daoist practi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thoroughly had examined the doctrines of Xuanpin;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delve into the meaning, terminology and metaphor of Xuanpin in Neidan tradition. Apart from Neidan literatures, I will also look into medical and other historical texts. The Daoist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position of Xuanpin in the body and its practice were varied in pre-modern China. Thus, I will not only explore these theories to show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from many Neidan schools, but also demonstrat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practice of Xuanpi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ground and a possible way to the pursuit of immortality.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6T16:17:5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P99341028-1.pdf: 2793097 bytes, checksum: 7a5b735ec874af7453c002c0b9402c9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歷代丹家的玄牝觀 14 第一節 西漢及其以前的玄牝觀點 14 第二節 東漢時期的玄牝觀點 16 第三節 魏晉到隋唐五代之間的玄牝學說發展 20 第四節 宋金元之間玄牝學說發展 25 第五節 明清時期玄牝學說發展 35 第六節 小結 42 第三章 玄牝學說相關名詞之釋義 46 第一節 人體類 46 第二節 屋舍類 51 第三節 煉丹類 54 第四節 地理類 59 第五節 本體及物理類 61 第六節 小結 63 第四章 玄牝位置 64 第一節 玄、牝二物說 65 第二節 玄牝位置定位說 66 第三節 玄牝位置無定位說 77 第四節 小結 81 第五章 玄牝與內丹修練 85 第一節 以類相補 85 第二節 以類相求 88 第三節 功在玄牝 89 第四節 小結 91 第六章 結論 93 引用文獻 9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中國古代內丹玄牝學說初探 | zh_TW |
dc.title | The Conceptions of Xuanpin in Daoist Neidan Theory in Pre-modern China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1-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張秀蓉,盧胡彬 | |
dc.subject.keyword | 內丹,玄牝,以類相補,以類相求,命功,性功,先天之炁,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Xuanpin,Neidan,Daoist practice,immortality,qi, | en |
dc.relation.page | 100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3-08-16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2-1.pdf | 2.73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