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361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泰俐(Tai-Li Wang) | |
dc.contributor.author | Ken-Shuo Tsai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耕碩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6T02:26:2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5-08-12 | |
dc.date.copyright | 2015-08-12 | |
dc.date.issued | 2015 | |
dc.date.submitted | 2015-08-05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Akito(2015/2/15)。〈《進擊的巨人》阿爾敏聲優簽名會 井上麻里奈雀躍分享配音心得〉,《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声優名鑑」掲載人数で見えてくる声優業界の爆発的拡大〉(2015/2/13)。《dwango.jp_news》,上網日期:2015/7/20,取自 http://www.excite.co.jp/News/music/20150206/Dwango_16587.html Sam(2014/1/8)。〈PlayStation公布首波來賓陣容 知名聲優緒方惠美首度來台〉,《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三木鶏郎生誕100年企画(2014/12)。〈ディズニー映画〉。上網日期:2015/7/17,取自 http://www.joqr.co.jp/toriro/2014/12/post-22.html 大塚明夫(2015)。《声優魂》。日本:株式会社星海社。 中視新聞(2010)。〈世貿書展釘宮理惠〉。上網日期:2015/4/20,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p9e8CTqdo 天風(2004/12)。〈介紹 - 何謂配音〉,《中文配音後援會電子報》。 天風(2005a/5)。〈配音沿革〉,《中文配音後援會電子報》。 天風(2005b/2)。〈配音與配音員-第貳部份-「配音員」的工作介紹【上】〉,《中文配音後援會電子報》。 天風(2005c/10)。〈淺談中配-為什麼節目要配音?〉,《中文配音後援會電子報》。 天風(2005d/8)。〈淺談中配的選角【上】〉,《中文配音後援會電子報》。 日本俳優連合(2002)。《日本俳優連合30年史》。日本:日本俳優連合。 日本俳優連合(2013)。〈外画動画出演実務運用表〉,《日本俳優連合》;日本。 毛穎潔(2007)。〈銀幕藏鏡人 百變配音員〉。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s://www.ptt.cc/man/TWvoice/DE43/M.1178122115.A.638.html 可樂報(2005/8/17)。〈滲透配音這一行〉,《可樂報》。 古谷徹(2009)。《ヒーローの声 飛雄馬とアムロとぼくの声優人生》。日本:角川書店。 平光琢也(2014/3)。《売れる声優になるためにあなたが今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30のこと》。日本:幻冬舎コミックス。 米果(2011)。〈懷念的西洋影集〉。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udn.com/NEWS/READING/X4/6801555.shtml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國情統計通報 第013號》。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 呂窈如、⺩佩喻、陳孟瑜、張鈞、張熏茹、楊恩慈、胡巧純(2007)。〈電視台政策影響 臺灣配音市場衰落〉,《MOL銘報即時新聞》。 李丁讚、陳兆勇(1997)。〈衛星電視與國族想像-以衛視中文台的日劇為觀察對象〉,《新聞學研究》,56。 李道明(2001)。〈驀然回首-臺灣電影一百年〉,《歷史月刊》,158:41-51。 周之鼎(2015/2/15)。〈動漫節�排一個月只為今天!《Fate》聲優植田佳奈來台〉,《東森遊戲雲》。 林南谷(1991)。〈境外衛星頻道本土化面面觀-規劃中文節目與加強國語配音及字幕〉,《廣電人》,49:6-9。 林書郁(2011)。《商業電視台海外劇片採購評選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以韓劇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雅婷(2012)。〈無線電視時代美國影集在臺灣的播映脈絡研究〉,《文化研究雙月報》,127。 新著作権法(2014)。日本:法務省。 阿Lu(2014/1/8)。〈《灌籃高手》三井壽聲優 置鮎龍太郎將登台舉辦個人簽名會〉,《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洪紫晶(2014)。〈去年對經濟貢獻 55 億美元的臺灣影視產業 呼籲政府建構更好的創作環境以充分貢獻其產值〉,《臺灣國際影視基金會》,取自 http://www.tisf.org.tw/press_releases/2014/20140225Taiwan ECR.pdf 紀淑芳(2002)。〈韓劇在臺灣發大財〉,《財訊》,224。 凌霄(2004)。〈聲音的藝術價值透過廣播劇永恒存在-佟紹宗老師專訪〉。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tw.class.uschoolnet.com/class/?csid=css000000008562&id=model7&cl=1140587858-8059-3449&mode=con&m7k=1144379561-3695-9122&_ulinktreeid= 徐崇高(2007)。《市場、科技與名人效應下臺灣配音工作者之勞動處境描述》。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家祥(2005/6/10)。〈對不起!愛得怪腔怪調 哈韓族:給我原味〉,《自由電子報》。 張雅億(2013)。《兒童卡通配音翻譯之探討─以《海綿寶寶》為例》。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 張慧中(2007/11/12)。〈日本動漫產業的啟示〉,《人民日報》。 梁宏志(2001)。《國家與電影─臺灣電影政策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符爽(2004/3/1)。〈我想成為配音員?〉。上網日期:2015/4/20,取自 http://forum.gamer.com.tw/G2.php?bsn=60388&sn=137 郭如舜(2002)。《電視卡通影集國語配音產製流程研析-以迪士尼頻道「酷狗上學記」節目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野村道子(2009)。《しずかちゃんになる方法 めざすは声優一番星》。日本:リブレ出版 株式会社。 陳依秀(2004)。《打造電視觀眾:臺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威廷(2015/2/15)。〈聲優細谷佳正來台舉辦簽名會 粉絲跨海追星〉,《蘋果即時》。 曾永義(2005)。〈偶戲鳥瞰:說古今道未來〉,《台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論文集》,2005:14。 森川友義、辻谷耕史(2002/11)。〈声優の誕生とその発展〉,《メディア史研究》,13:(メディア史研究会)。 森川友義、辻谷耕史(2003/4)。〈声優のプロ誕生ー海外テレビドラマと声優〉,《メディア史研究》,14:(メディア史研究会)。 游鈞雅(2013)。《創譯於配音翻譯上之應用:以《探險活寶》為例》。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 楊千慧(1997)。〈啊哈~也是一種大明星-配音工作者石班瑜〉。《甦活雜誌》, 3, 68-69。 楊天嘉(2007)。《1960年代黃梅調音樂研究-以邵氏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光耀(2011)。《我國配音人員勞動權益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潔馨(2013)。《臺灣配音員大解密》。 葉文忠(2002)。《臺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為來電視網韓劇經營為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配音》(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3a,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5%8D%E9%9F%B3 《配音員》(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3b,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5%8D%E9%9F%B3%E5%93%A1 《臺灣電視史》(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3c,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9%9B%BB%E8%A6%96%E5%8F%B2 《臺灣電影史》(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3d,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9%9B%BB%E5%BD%B1%E5%8F%B2 《風雲:雄霸天下 (2002年電視劇)》(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5,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3%8E%E4%BA%91%EF%BC%9A%E9%9B%84%E9%9C%B8%E5%A4%A9%E4%B8%8B_(2002%E5%B9%B4%E7%94%B5%E8%A7%86%E5%89%A7) 《Youtube》(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YouTube 《林原めぐみ》(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4/18,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E%97%E5%8E%9F%E3%82%81%E3%81%90%E3%81%BF 《白蛇伝 (1958年の映画)》(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6/5,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9%BD%E8%9B%87%E4%BC%9D_(1958%E5%B9%B4%E3%81%AE%E6%98%A0%E7%94%BB) 《著作権》(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6/25,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91%97%E4%BD%9C%E6%A8%A9 《鉄腕アトム (アニメ第1作)》(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7/3,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89%84%E8%85%95%E3%82%A2%E3%83%88%E3%83%A0_(%E3%82%A2%E3%83%8B%E3%83%A1%E7%AC%AC1%E4%BD%9C) 《吹き替え》(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7/20a,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90%B9%E3%81%8D%E6%9B%BF%E3%81%88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7/20b,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6%B0%E4%B8%96%E7%B4%80%E3%82%A8%E3%83%B4%E3%82%A1%E3%83%B3%E3%82%B2%E3%83%AA%E3%82%AA%E3%83%B3 《声優》(無日期)。上網日期:2015/7/20c,取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A3%B0%E5%84%AA 劉淑棻(2000/8/24)。〈韓劇流侵 搶搶滾〉,《民生報》。 潘俐瑾(2014)。《從兒童電視頻道之卡通配音看成人語言適切性》。台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碩士論文。 賴湘茹(2014)。《配音,配上聲音?—談臺灣影視配音的演進與困境》。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慧萱(2009)。《探討日本電影《花田少年史》之翻譯-對照中文字幕翻譯與台語配音翻譯》。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 鍾志鵬(2006)。《韓劇崛起關鍵因素之研究-韓流現象的觀察與學習》。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文言(2007)。《譯出原文中之不可譯:臺灣配音翻譯策略之分析》。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論文。 蘋果即時(2014/2/7)。〈《灌籃高手》三井壽配音員來台 粉絲好High〉,《蘋果即時》。 蘇倚玉(2009)。《臺灣配音產業經營模式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佟紹宗(2005/11/28)。〈專業配音員的條件〉。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www.taiwan-cv.com/cgi-bin/topic.cgi?forum=89&topic=89 佟紹宗(2006/7/1)。〈正確認知學習配音〉。上網日期:2015/4/16,取自 http://www.taiwan-cv.com/cgi-bin/topic.cgi?forum=89&topic=43 声優アニメディア編集部(〈声優アニメディア編集部〉。上網日期:2015/7/16,取自 https://twitter.com/seiyu_animedia 声優グランプリ(2015)。〈声優名鑑〉。《声優グランプリ》, 2015/3。 声優の歴史(〈声優の歴史〉。上網日期:2015/7/12,取自 http://www12.ocn.ne.jp/~kanedoko/syh.htm 経済産業省(2015)。《コンテンツ産業の現状と今後の発展の方向性》。日本:メディア・コンテンツ課。 とり.みき(2004/8)。《別冊映画秘宝 とり・みきの映画吹替王》。日本:洋泉社。 Oxford Economics. (2014).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ies in Taiwan. Taiwan: Oxford Economic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361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配音是一門以「聲音」來表演的專業技能,且配音這項技術廣泛的被應用在影視節目當中,舉凡電視、電影、動畫、廣告等,都有配音的存在。但配音的專業在影視產業中總是被忽略,臺灣配音員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另一方面,同樣以聲音做表演的日本聲優產業,結合其蓬勃發展的動漫產業,日本聲優不只是配音,還可以出唱片、發行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聲優成為偶像明星,其熱潮甚至可以從日本蔓延到世界各地。暫且不論聲優偶像化是好是壞,同樣是以聲音作為表演的媒介,為何臺灣日本大不同?
本研究希望從臺灣配音工作者的角度出發,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討論臺灣的聲優產業的現況與困境,再藉由文獻及訪談的對象的擴展,將觸角延伸到臺灣配音產業與日本聲優產業之間的差異;並以日本聲優產業的發展為鏡,觀察日本聲優產業發展歷程中,是否有其獨到之處。最後在日本聲優產業與臺灣配音產業的差異中,找尋值得臺灣配音產業學習或效法的地方,尋求突破臺灣配音產業的困境的解決之道。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Dubbing is a professional skill that use 'sound' to performed. Dubbing is wildly used in Taiwan audio and video programs, for example, TV programs, Movies, Cartoons, Commercials. Unfortunately, the specialty in dubbing has always been ignored in Taiwan audio and video industry. Taiwan voice dubber didn't get much attr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Japanese Seiyuu is also using 'voice' to perform. Combined with their Animation Industry, Seiyuu is not only a dubber, but also a singer, and they have lots of Seiyuu goods and merchandise. Seiyuu becomes an idol or star, and this trend can popular to the whole world. Both are using ' voice' as an inter-medium of performance, why Taiwanese dubber and Japanese Seiyuu are so much difference?
This research is trying to using Taiwan dubber's viewpoint, by depth interview method, discussing curren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Taiwan Dubbing industry. And then extend the research rang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Dubbing Industry and Japanese Seiyuu Industry by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more interviews. Also, we can observe the path of Japanese Seiyuu Industry, to see if there are any special parts that are worthy to learn. In final stage, we can find the breakthrough for Taiwan Dubbing Industry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02:26:2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R97342017-1.pdf: 6078754 bytes, checksum: 00850e1e6c89e227c936706e308e2b85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過去文獻研究 8 第二節 配音的定義與範圍 11 第三節 配音在影視產業的角色 13 第四節 配音的效果 20 第五節 臺灣配音產業的發展概況 22 第六節 日本配音產業的發展概況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7 第三節 採訪對象及資料 58 第四節 採訪問題大綱 60 第四章 訪談內容 62 第一節 臺灣配音產業的困境 62 第二節 臺灣配音產業的突破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臺灣配音產業的困境 95 第二節 臺灣配音產業的突破 10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9 第六章 參考文獻 11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臺灣影視配音產業的困境與突破-以日本聲優產業為鏡 | zh_TW |
dc.title | The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s of Taiwan Audio and Video Dubbing Industry - Compared with Japanese Seiyuu Industry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3-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莊克仁,彭文正 | |
dc.subject.keyword | 配音,配音員,聲優,影視配音,廣告配音,聲音表演,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dubbing,voice dubber,Seiyuu,audio and video dubbing,commercial dubbing,voice acting, | en |
dc.relation.page | 116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5-08-05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5.9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