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28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曾建元
dc.contributor.authorya-chu Y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楊雅筑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13:29:19Z-
dc.date.available2017-03-08
dc.date.copyright2016-03-08
dc.date.issued2016
dc.date.submitted2016-02-04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專書
方世榮譯(1998)。《行銷管理學(Philip Kotler 原著)》。台北:東華。
方瑋晨(2015)。《都市更新制度模式與法理分析》。台北:元照。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
王嵩山(2012)。《博物館與文化》。台北:台北藝術大學、遠流。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史美強(2005)。《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台北:元照。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的理論、策略與經驗》。台北:智勝出版。
林水吉(2009)。《跨域治理-理論與個案研析》。台北:五南。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許禎元(1998)。《政治學研究與網路運用:網際網路(Internet)的資料蒐集》。台北:立威。
張添洲(1999)。《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台北:五南。
楊國樞等(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東華。
孫秀蕙(2009)。《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新修訂第二版) 》。臺北:正中書局。
謝俊義(2015)。《地方與都市治理的政策與管理-循證基礎觀點》。台北:五南。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黃佳慧(2011)。《情采飛揚-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
盧希鵬(2011)。《網路行銷:連結經濟下的社交網路數位革命》。台北:雙葉書廊。
二、期刊論文
王啓祥(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27-33。
李慈敏(2015)。〈國家、文化政策與組織定位— 博物館與行政館的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9(2):107-116。
李宗勳(2001)。〈兩岸社區安全治理趨勢初探─社會資本觀點〉,《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9:13-44。
李莎莉(2002)。 〈博物館教育推廣與資源整合〉,《博物館學季刊》16(4):133-151。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3-8。
林佳慧(2005)。〈公部門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T&D飛訊》39:1-20。
梁光余(2004)。〈博物館建館容易經營難〉,《博物館學季刊》18(2):139-146。
殷寶寧(2013)。〈一座博物館的誕生:文化治理與古蹟保存中的淡水紅毛城〉,《博物館學季刊》27(2): 5-29。
殷寶寧(2015)。〈臺灣當代博物館建築形式與博物館文化治理變遷歷程探討〉,《博物館學季刊》29(2):23-45。
耿鳳英(1998)。〈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2(2) :53-57。
許秀霞(2010)。〈文學遠揚,首航台東-行動博物館在教育資源分享的實踐〉,《台灣文學館通訊》27:16。
黃佳慧(2010)。〈均衡城鄉,在地連結 -李瑞騰館長談博物館的創新服務〉,《台灣文學館通訊》27:20。
黃佳慧(2010)。〈行動博物館在當代社會的效用與展望〉,《台灣文學館通訊》27:15。
曾信傑(2001)。〈一個好厝邊─談博物館的社區公關〉,《科技博物》5(1):50-61。
張譽騰(1987)。〈大學博物館的使命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1) :43-48。
陳其南、孫華翔(2000)。〈從中央到地方文化施政觀念的轉型〉,
《新世紀智庫論壇》10:81-82。
陳光榮、陳文蓉(1999)。〈博物館行銷之分析探討〉,《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6(1):101-109。
陳恆安(2010)。〈談博物館的行動性〉,《台灣文學館通訊》27:21。
楊翎(1999)。〈展示思維與媒體科技─以當代博物館人類學展示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1):51-66。
蘇明如(2013)。(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呈現之多元文化),《博物館與文化》6:35-68。
顧潔光(2014)。〈談社群行銷─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33(2):94-103。
羅欣怡(1998)。〈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兼論美國兩座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2(4):89-103。
許立紅、高源(2010)。〈美國博物館學校案例解析及運行特點初探〉,《教育與教學研究》24(6):40。
台灣智庫(2001)。〈專題企劃─政府改造的目標與策略〉,《台灣智庫政府改造論壇》。
三、專書譯著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Earl Babbie(原著)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1995),Allen Rubin, Earl Babbie(原著)(1993)。《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雙葉書廊。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Arthur A. Berger(原著)(2000)。《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話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蔡世蓉譯(1990)。伊藤壽朗(原著) 。《市民中的博物館》。東京:吉川弘文館。
四、編著論文
黃佳慧(2010)。〈均衡城鄉,在地連結 -李瑞騰館長談博物館的創新服務〉,黃佳慧(主編),《情采飛揚-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頁141-186。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須文蔚、陳啟民、李姵蓁(2011)。〈在縱谷中流動的台灣文學博物館〉,黃心蓉(2011)。〈有行動力的博物館〉,黃佳慧(主編),《情采飛揚-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頁187-198。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五、學位論文
王素惠(2013)。《國立台灣文學館的角色定位與營運績效研究》。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曉俐(2009)。《Web2.0 在博物館之應用》。桃園:私立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澐(2014)。《公私夥伴關係觀點之地方文化館之價值共創的探討-以國立台灣文學館、交趾陶館、夕遊水逸埠頭及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承諺(2004)。《公共部門政策行銷理論於菸害防制法執行面之運用》。台中:私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涴汝(2000)。《符號學應用於政策行銷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妍儀(2007)。《政府角色與功能影響地方文化館政策之研究--以臺北縣三峽鎮歷史文物館與臺北縣李梅樹紀念館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玉菇(2003)。《戰後台灣博物館的建立與轉型: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教化為例(1955-2000)》。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琡佳(2011)。《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國立台灣文學館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
胡筑珺(2009)。《公立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合作模式建立之觀察與評估—以國立台灣文學館與楊逵文學紀念館為例》。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仕昂(2002)。《社區博物館活動特性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亞伶(2004)。《哈薩克的俄羅斯人與俄哈雙邊關係發展之研究(1991-1999)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瑜倩(2002)。《以博物館行銷觀點探討博物館形象建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源(1996)。《非營利組織行銷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怡婷(2008)。《臺灣行動博物館的展演系統研究─以科博館的行動博物館為改良案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造形設計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黃俊英(1991)。〈政府公共服務的行銷策略〉,「服務業現代化行銷策略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民國市場拓展學會。
賴婉婷(2014)。〈博物館行銷與社會影響力〉,「2014年台北年會」論文。台北: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暨世界人權博物館協會。
六、政府委託計畫
  七、官方出版品
文建會(2004)。《文化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中華民國立法院(2014)。《立法院會議記錄》103(54):243-325。
中華民國立法院(2014)。《立法院院會記錄》103(59):44。
教育部(1990)。《社會教育工作綱要》。台北:教育部。
國立台灣文學館(2015)。《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單位預算分預算》。
國立台灣文學館(2015)。《中央政府總決算─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分單位決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3)。《業務統計年報—— 2004資訊組業務簡報》。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八、網路資料
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文學館的誕生〉。
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Itemid=22。2015/04/26檢索。
台灣採購公報網。〈國立台灣文學館─104年度『音以律文─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巡迴展出暨文學教育推廣行銷計畫〉。http://www.taiwanbuying.com.tw/ShowCCDetailOri.ASP?RecNo=2834444。2015/11/16檢索。
台灣採購公報網。〈國立台灣文學館─「音以律文─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巡迴展出暨文學教育推廣行銷計畫〉。http://www.taiwanbuying.com.tw/ShowCCDetailOri.ASP?RecNo=2632018。2015/11/16檢索。
台灣採購公報網。〈國立台灣文學館─「音以律文─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巡迴展出暨文學教育推廣行銷計畫〉。http://www.taiwanbuying.com.tw/ShowCCDetailOri.ASP?RecNo=2632018。2015/11/16檢索。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887號〈文化部函,為 10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臺灣文學館業務」預算解凍書面報告,請查照案〉。http://lci.ly.gov.tw/LyLCEW/agenda1/02/pdf/08/07/07/LCEWA01_080707_00323.pdf。
武陵。國會無雙戰報。〈【教育文化】文化部「泥土政策」〉。
https://musou.tw/focuses/722。
九、訪談資料
楊雅筑,2015/07/30。當面訪談,李瑞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楊雅筑,2015/07/31。當面訪談,張信吉,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
楊雅筑,2015/08/15、10/28。電話與電子郵件訪談,黃佳慧,網路(臺北)。
楊雅筑,2015/10/21。當面訪談,張同學,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貳、英文
一、專書
Bennett, T. (1998). Culture: A Reformer’s Science. Sydney: Allen and Unwin. London & New York: Sage.
Crompton, John and C.W.Lamb Jr.(1986). Marketing Government And Social Service.New York:AMA.
Etzioni,A.(1995).The spirit of Community.London:Fontana.
Glendinning,C.,M.Powell&K.Rummery.(2002).Partnerships, New Labour and the governance of welfare.Bristol: Policy Press.
Kaplan, Flora.E.S.(ed).(1994).Museum and the Making of ourselves:the Role of Objects in National Identity.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Kotler, P., & N. Lee (2008). Marke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Wharton School.
Mokwa, M. P., & S. E. Permut.(eds).(1981). Government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Newman,J.(2001).Modernising Governance:New Labor, Policy and Society.London:Sage.
Sargeant,Adian.(1999).Marketing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Oxford:University Press.
White,S.K.(1988).the Recent Work of Jurgen Habermas:Reason,Justice and Modern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rtime, K. & Fenwick, I. (2008). DigiMarketing: The essential guide to new media and digital marketing. Asia: John Wiley & Sons.
二、期刊論文
Brewer,G.A.&Selden,S.C.(1998). “Whistle Blowers in the Federal Civil Service:New Evide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 Eth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8(3):413-439.
Crewson,P.E.(1997).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Buil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f Incidence and Effect.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7(4):499-518.
Felix Driver & Sonia Ashmore (2010).“The mobile museum:collecting and circulating Indian Textiles in Victorian Britain.” Victorian Studies52(3):353-385。
Houston,D.J.(2000). ““Walking the Walk”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Public Employees and Charitable Gifts of Time, Blood and Mone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6(1):67-86.
Ling,T.(2002).“Delivering 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UK: dimens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 Public Administration80(4): 615–642.
Perry,J.L.,&Wise,L.R.(1990). “The Motivation Bases of Public Servi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0:367-373.
Snavely,Keith(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A Public Policy Model.”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1(4):311-326.
Wang,X.&Gianakis,G.A.(1999).“Public Officials`Attitude toward Subjective Performance Measures. ”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22(4):537-553.
三、編著論文
Jan Hjorth(1994). “Traveling Exhibits:the Swedish Experience.” in Towards the Museum of the Future: New European Perspective(ed.), Roger Miles and Lauro Zavala,pp99-115. London:Routledge.
四、研討會論文
五、網路資料
Jupp,Ben.“Working together:Creat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cross-sector partnerships.”London:Demos. http://www.demos.co.uk/files/workingtogether.pdf.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280-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以國立台灣文學館為個案研究的主體,進而以行動博物館為個案進行深度研討,探討相同的教育推廣策略在國內其他博物館場域實施情形為何、比較不同行動博物館計畫之間的異同以及未來台文館在該項業務的設計與推廣上,有哪些值得參考及改善之處,並延伸作為日後博物館推廣社會教育時的注意事項,與如何有效落實教育推廣策略與規劃成效良好活動的參考範例。
本文的第一至三章,是本研究所使用的的理論與相關概念,說明本研究將用到的理論、 社會教育相關概念與博物館理論。第四章闡述於推廣社會教育過程中,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定位,基層官僚如何協助推動與實踐博物館教育,以及博物館與社區的合作與互動關係,能夠為博物館教育帶來哪些正面的影響與提升。第五章探討台文館的常設展推廣背景,舉凡法制、預算、館員背景等,蓋因教育推廣活動的成敗與博物館主管的積極度、意念、組織機關之間的協調度與上級機關是否充分授權密切相關,故探討台文館在專業人力、資源配置、制度(法制健全與否)條件與活動規劃完善程度等相關配套,實有其必要性。第六章鎖定了台灣文學館的行動博物館計畫,作為博物館推廣教育與行銷的具體實踐,行動博物館計畫兼具主動性、積極性與教育性意義的多元特色,旨在讓偏遠地區的居民或青少年有接觸博物館資源的機會,平衡城鄉(或區域間)博物館的資源落差,另外,行動博物館的展出形式提供了博物館向外宣傳的另類管道與方式,突顯博物館做為非正規教育知識殿堂有其活潑親民的一面,有助於建立台文館的正面形象,打破縣市疆界的藩籬,提昇台文館的知名度。
結論的部分,針對博物館的教育推廣功能,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與具體的策略方針,如:網路博物館的經營、社群媒體的宣傳與活動曝光的力度等,足供未來研究博物館學的學術後進及實務界相關人士參考,最後,本研究在行動博物館論題的探索上,仍存在許多未臻完美之處,希望日後博物館學界針對行動博物館,為更深入的研究探討,使行動博物館相關議題成為博物館學界未來的探討重心,並使研究結果與政策建言,能逐步實踐於博物館實務界,強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as the main case study, and then to act as a mobile museum to explore the similar museum's educational outreach strategies in other museums, how come are these case be implemented, comp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mobile museum plans and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on this task of the design and promotion, which is worth a reference and for improvement. As an extension of considerations when the museum promote soci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as a good reference sample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outreach strategies and planning good result activities.
The first to three chapters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research theories and related concepts, explain this study`s theory, soci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useum theory. In the fourth chapter, classif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ocial education, the role of the museum and its functional posi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useum and the community and neighbors, which can br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museum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In the fifth chapter, explore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s permanent exhibition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promotion, like law institution, budget and employee professi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based on the positive degree of Museum director, their ideas,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uthorities and whether the higher authorities fully empowered. So explore Professional manpower, resources, institutional (legal soundness) Conditions and perfection degree of Event Planning in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has its importance. Chapter Six locked at the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mobile Museum plan, as a museum concrete practice to promote outreach education. In addition, mobile museum plan presents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educational meanings pluralism Features. Designed to give residents in remote areas or adolescents have access to museum resources,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or regions) Museum of the resource gap. Museum exhibit in the form of action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way to publicize the museum. Highlights the museum as a non-formal education knowledge palace has their active side to help build a positive image of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And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of city-county barriers and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the 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
In conclusions, in view of the museum's educational outreach function, made 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policy, such as Internet museum business, social media campaigns and activity exposure intensity and so on. As a reference for academic backward and practitioners for future research Museology. Finally, the study on the topic of the mobile museum plan, there`re still leave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Hope the future museum circles conduct more in-depth study on the mobile museum. Make Museum-related issues a new academic center.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museum practitioners, strengthen the museum's social educational function.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13:29:1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5-R02341074-1.pdf: 4244348 bytes, checksum: 1c3f156a911855672e50e1248c05df0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2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12
壹、研究緣起…………………………………………………..12
貳、問題意識…………………………………………………..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主要研究問題……………………………….17
壹、研究目的…………………………………………………..17
貳、主要研究問題……………………………………………..18
第二章 相關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20
第一節 相關概念檢討……………………………………………20 壹、博物館類型與教育功能概念探討……………………….20
貳、博物館行銷/推廣元素探討……………………………...22
第二節 相關理論檢討…………………………………………….25
壹、博物館社會教育理論……………………………………..25
貳、公私協力的博物館實踐…………………………………..25
參、行銷理論於博物館之應用………………………………..34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檢討……………………………………39
壹、台灣文學館相關政策研究………………………………..39
貳、國內外行動文學館計畫相關研究………………………..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44
第一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44
壹、研究途徑…………………………………………………..44
貳、研究方法…………………………………………………..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49
壹、研究對象…………………………………………………..49
貳、資料來源…………………………………………………..50
第四章 博物館行銷與社會教育背景探討 ……………………………………………… 52
第一節 博物館行銷/社會教育背景探討……………………… ……………………… 52
第二節 我國博物館法規與治理 ……………………………… ……………… .58
第三節 博物館展示內容與背後的意識形態…………………… …………………65
第四 節 基層官僚與導覽人員 ……………………………………… ………………………………………………72
第五節 博物館與社區的合作 …………………………………………………………….76
第五章 台灣文學常態展的教育推廣背景……………………………81
第一節 組織架構 ………………………………………………………81
第二節 組織法規與施政計畫…………………………………………84
第三節 導覽服務 …………………………………………………90
第四節 人力資源與培訓 ……………………………… ………… .93
第五節 預算審議…………………………………………………..95
第六章 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計畫探討 ……………………………103
第一節 行動博物館概念探討 ……………………………………… 104
第二節 計畫緣起 與特性 ………………………………………… 107
第三節 計畫實施情形 ……………………………………………… 111
第四節 與國內外其他行動博物館之比較 ………………………… 134
第五節 未來發展之可行性探討 ……………………………………141
第七章 結 論…………………………………………………………14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4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 150
第三節 政策建議 …………………………………………………… 152
參考文獻……………………………………………………………….159
壹、中文……………………………………………………….159
貳、英文……………………………………………………….167
附錄 一:深度訪談大…………………………………………………170
附錄 二:深度訪談紀錄…………………………………………… 173
附錄三:行動博物館參觀民眾訪談大綱………………………… 178
附錄四:行動博物館參觀民眾訪談紀錄………………………… 18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國立台灣文學館行銷與社會教育推廣策略之研究-以「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為例zh_TW
dc.titleThe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Marketing and Social Educational Promotion Strategies─A Cas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Mobile Museum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4-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須文蔚,吳密察
dc.subject.keyword行動博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社會教育,行銷,城鄉資源落差,zh_TW
dc.subject.keywordmobile museum,National Taiwan Literature Museum,social education,marketing,the resource gap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en
dc.relation.page199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6-02-04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4.14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