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04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存修 | |
dc.contributor.author | Hsin-Nan Y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楊欣枏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12:39:2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6-08-03 | |
dc.date.copyright | 2016-08-03 | |
dc.date.issued | 2016 | |
dc.date.submitted | 2016-07-28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1.三菱UFJ國際投信基金調查,2016,日本版ISA的歷程。
2.中華民國保險經營學會,2015,日本保險行銷新型態:保險店舖。 3.中國信託,2007,財富管理之路,中國信託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趨勢講義。 4.王儷玲,余仁弘、李宜豐、齊克用,2007,高淨值客戶之財富管理,台灣金融研訓院。 5.孔繁琦,2015,我國資產管理發展與規劃方向。 6.平山賢一,2008,像鐘擺的金融歷史,SIGMA BASE CAPITAL(股)。 7.朱琰、肖斐斐、王一峰、向启,2013,日本金融改革借鑒及其啟示,銀行家。 8.吳志忠,2007,泡沫經濟後日本金融業經營模式創新變革:瑞穗金融集團與新生銀行之個案研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吳欣展,2015,迎向數位金融之財富管理發展策略探討-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10.呂建良,2011,日本金融機構經營危機之研究-後泡沒經濟觀點,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佩芳,2005,整合遺傳演算法與模糊理論以建構財富管理決策模型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12.李柏鋼,2010,金融服務法之法制建構-以整合法或基本法之立法方向為核心,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李偉律,2010,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對我國金融服務業法制統合之啟示-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李靖詰,2011,後泡沫時代日本金融機構併購與組織變革之策略性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15.金融財政事情研究會,2014,金融財政事情特集Smartphone・Banking,2014.5.19:10-23。 16.林元培,2003,顧客關係管理模式下市場區隔策略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周行一,2008,從日本金融交易法來探討我國未來金融市場發展方向,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工會委託專案研究。 18.金子久、末永千津子、Eric E. Fandrich、藤本貴一、森本崇路,2013,對「日本版ISA」累積資產支援制度的期待,野村總合研究所 金融IT Focus,2013年4月特別號:1-19。 19.保志泰、神尾篤史,2014,Risk money供給架構之現況及課題,大和總研調查季報,2014年春季號 Vol.14:56-79。 20.前田昌孝,2015,基金100兆日圓時代的課題,資本市場,2015年8月號(No.360):34-46。 21.柯克修,2008,日本金融大改革之研究-兼論日本改革歷程對我國之啟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論文。 22.施羅德投信,2016,2016施羅德全球投資人大調查。 23.宮本宏之、米村敏康,2008,富裕階級所帶來之財富管理新浪潮,野村總合研究所創造智慧財產,3月號:50-63。 24.宮本宏之、米村敏康,2014,日本的富裕層約101萬戶純金融資產為241兆日圓,野村總合研究所,11月8日。 25.翁素琴,2014,銀行之財富管理服務消費行為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26.崛江貞之,2011,Asset management 資產管理公司將摸索新的成長策略,野村總合研究所 金融IT Focus,2011年4月號:8-11。 27.崛江貞之,2013,今後資產管理業務應朝價值競爭及長期資產發展,野村總合研究所 金融IT Focus,2013年12月號:8-9。 28.崛江貞之,2015,圍繞財富管理公司的環境變化與新的成長策略,資本市場,2015年12月號(No.364):4-11。 29.崛江貞之、金子久、川橋仁美、富永洋子、浦壁厚郎,2015,日本的財富管理業務2015/2016,野村總合研究所 日本的財富管理業務,2016年號:1-23。 30.許一琦,2010,日本消費信用市場與財富管理業務,中央銀行。 31.郭夢慈,2007,日本經濟復甦對銀行業影響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陳志彥,2003,財富管理聖經: 如何創造、累積、管理終身財富,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33.陳建州,2002,顧客滿意、信任與承諾影響因素之探討─以銀行個人理財部門為例,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黃思國,2007,財富管理之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論壇。 35.凱捷顧問公司(Capgemini)與RBC財富管理(RBC Wealth Management)共同編製,2015,亞太地區財富報告。 36.朝日新聞,2016,三菱東京UFJ銀行預計明秋季發行虛擬貨幣「MUFG coin」,6月10日。 37.楊淑惠,2014,金融海嘯後台灣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之風險管理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38.奥山英司、小西大、安田行宏,2013,銀行保險銷售相關研究:保險公司、銀行、消費者,Aflac捐款研究專案計畫。 39.廖大潁,2009,日本金融規範一元化之立法模式與發展動向,金管會委託研究報告。 40.齊克用,2013,個人理財一本通,台灣金融研訓院。 41.經濟日報,2016,財管手續費 保單佔七成,5月19日。 42.經濟日報,2016,銀行賣保險 佣金少四成,6月22日。 43.遠見雜誌遠見民調中心,2015,退休理財生活大調查。 44.遠藤俊英,2015,FSA強化財富管理及金融監理,金融廳。 45.劉宗聖(譯),2008,全球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新趨勢,財信出版社。 46.蔡昌憲,2013,從日本論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規範-以說明義務和適合度之規定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7.蕭安利,2009年,共同基金經理人之專業職能初探,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8.謝學如,2009,日本金融大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國家發展委員會Economic Research,Volume 9:125-154。 49.羅旭華,2004,理財宏觀,商周出版。 50.關中,2013,考試院日本年金制度考察報告,考試院。 51.Richard Jackson, Neil Howe, and Tobias Peter. 2012. Balancing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e Future of Retirement in East Asia, CSIS. 52.DIAM asset management,2015,日本財富管理業現況及未來展望-DIAM的策略,投資顧問業協會擴大版公司治理研究會。 53.Junichiro Goto,2015,日本確定提撥制退休金與零售基金市場現況,聯博投信。 54.Pollster市調,2014,國人投資理財使用工具調查報告, http://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2560 55.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2015. 2015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56.TOPPAN消費行動研究室,2016,資產運用之意識型態調查。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040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其富裕人士的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在財富管理的發展經驗和趨勢上,對於台灣財富管理業務能收它山之石的參考效果。本研究採用文獻整理及實證研究方法並行,整理比較日本和台灣在財富管理發展的沿革以及實務經營上的模式與策略。加上深度訪談日本與台灣各四家主要金融機構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高階層管理人員,得以涵蓋主觀及客觀的面向,完整呈現日本和台灣財富管理發展的現況與困境。
就外顯的數據來看,日本在財富管理的經營似乎比較保守,反觀台灣財富管理業者高達七、八成的收入來自財富管理產品手續費。然而,台灣基金週轉率是全世界最高,加上各財富管理業者的收入都高度集中在保險產品上,這些現象亦突顯台灣財富管理業務尚未臻成熟的營運模式。 本研究經實證分析後,提出日本財富管理業務可供台灣參考之處包含:1)金融制度的變革促進跨業業者發展差異化的經營模式、2)集團化組織偏重橫向整合及以目標客群出發的思維、3)結合稅賦及退休金制度使業界有較完整的財富管理規劃、4)急遽老化的人口結構促使業者提出兩極化的客群方案、5)較成熟及多樣化的產品方案。 為期許台灣財富管理的經營可以朝向穩定、具諮詢品質、及更有客群思維的方向,本研究針對相關業者及主管機關提出之建議包括:加速稅制及退休金制度的變革以促進民眾重視自主投資、開放由金融業者出資與非金融業者組成新形態的金融服務以鼓勵多元的經營型態和更具創意的服務、分階段建立整合性的財富管理法規、打破金融機構內部組織的分野以發揮最大的客群經營綜效、業者轉以投資人的角度出發,提供需求導向的財富管理方案。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Japan is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economies and the number of its HNWIs ranks second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Japan’s wealth management experience can be inspiringly insightful to Taiw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utilizes archiv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sis and enhances primary data collection by conducting survey interviews with 8 top managers who supervise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es in Japan and Taiwan markets.
Though Japan’s wealth management practice might be regarded conservative with comparison to some Taiwanese business indexes, Taiwanese wealth management practices’ pursuing high transaction fees have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mutual fund turnover in the world and the homogeneous business model among banks. Major learning from Japan wealth management experience has been concluded as 1) the evolution of the Japanese financial system has enabled differentiated banking models, 2) mega financial holding groups emphasize the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cross subsidiaries and business units to deliver value from customers’ viewpoint, 3) investment and retirement plans with tax benefits will build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people’s wealth planning, 4) the low birth rate and aging issue has driven Japanese banks to develop two extreme models – targeting the elder rich and the young digital generation , and 5) more mature and diversified product solutions. The recommendations to Taiw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authority ar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12:39:2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5-P03745021-1.pdf: 4089611 bytes, checksum: 25178a626ddf6cbc14d924e582bea00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誌謝I 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議題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制度介紹 7 第一節 財富管理業務的經營策略與架構7 第二節 日本財富管理業務之發展沿革與演進12 第三節 台灣財富管理業務之發展沿革與演進29 第三章 日本與台灣金融環境之比較39 第一節 日本與台灣消費者資產配置及需求偏好之比較39 第二節 日本與台灣稅制及退休金制度之比較48 第三節 日本與台灣財富管理經營模式之比較59 第四節 日本銀行新經營模式對台灣之啟發95 第四章 日本與台灣財富管理業務實例探討100 第一節 質化問卷調查主題及研究重點100 第二節 質化研究對象背景103 第三節 問卷調查與訪談實證結果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6 參考文獻123 附錄127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6 圖 2. 財富管理範疇9 圖 3. 財富管理經營成功關鍵10 圖 4. 財富管理的演進歷史10 圖 5. 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適用範圍16 圖 6. 日本主要金融集團的整合歷史18 圖 7. 日本金融機構發展私人銀行模式業務能力分析圖19 圖 8. 日本主要金融機構市場定位圖21 圖 9. 日本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運用全貌22 圖 10. 日本資產管理公司運用餘額及結構22 圖 11. 日本家計單位資產配置各產品餘額成長一覽表23 圖 12. 2014~2016/03日本家計單位資產配置金額23 圖 13. 日本各資產階級之金融資產規模及歷年變化26 圖 14. 日本銀行手續費收入佔銀行經常收益之佔比變化27 圖 15. 日本銀行基金和保險手續費收入佔銀行手續費收入之佔比27 圖 16. 日本開放型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入流出28 圖 17. 日本全權委託基金類型的資金流入流出28 圖 18. 日本 ETF的資金流入流出29 圖 19. 2010-2060年日本人口結構圖42 圖 20. 日本民眾資產運用目的及投資標的調查45 圖 21. 台灣民眾投資理財工具調查47 圖 22. 日本NISA與Junior NISA帳戶相關稅制說明51 圖 23. 日本三階年金示意圖53 圖 24. 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體系55 圖 25. 日本瑞穗集團的組織運作範例示意圖61 圖 26. 日本瑞穗集團各子公司的合作策略示意圖61 圖 27. 日本和台灣保險保費成長趨勢圖 71 圖 28. 2015年日本民眾壽險暨產險投保通路調查72 圖 29. 2015日本民眾未來購買保險商品的通路偏好調查73 圖 30. 日本三井生命年金商品架構示意圖75 圖 31. 日本典型之企業主保險之商品架構範例76 圖 32. 日本存款、投信餘額與銀行基金銷量趨勢表79 圖 33. 日本與美國不同年齡客戶持有基金比例分析80 圖 34. 日本基金銷售通路81 圖 35. 日本銀行架上投信商品數83 圖 36. 日本投信過去十年新設、贖回基金數變化趨勢84 圖 37. 日本2009至2014年前五大銷量基金類型85 圖 38. 日本NISA分類說明88 圖 39. 日本全委代操業務Wrap Account的成長89 圖 40. 日本開放型基金來源組合變化及全委代操業務資金流入變化89 圖 41. 日本全委代操業務餘額通路結構90 表目錄 表 1. 財富管理演進對應主要客群及投資商品11 表 2. 日本外資及日資銀行推廣私人銀行業務摘要20 表 3. 台灣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過程30 表 4. 台灣主要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一覽表35 表 5. 日本與台灣主要經濟與人口統計數據比較表39 表 6. 日本與台灣家庭資產配置比較表40 表 7. 日本與台灣共同基金市場概況分析表41 表 8. 日本與台灣人口結構分析表43 表 9. 台灣主要財富管理銀行手續費收入比重表46 表 10. 日本個人主要稅制一覽表49 表 11. 日本個人賦稅優惠項目與財富管理商品之運用50 表 12. 台灣個人主要稅制一覽表54 表 13. 台灣退休金及年金比較說明56 表 14. 日本和台灣的退休金制度與對應產品分析58 表 15. 日本與台灣代表性銀行組織結構比較表59 表 16. 瑞穗集團對於個人與企業客戶的經營模式62 表 17. 日本與台灣主要財富管理銀行之客群經營模式比較表63 表 18. 日本與台灣財富管理銀行之會員制度優惠比較64 表 19. 日本行動生態系統(eco-system)的點數機制65 表 20. 日本各資產級距客戶所對應之投資類商品67 表 21. 日本市場財富管理產品概況一覽表67 表 22. 台灣市場財富管理產品概況一覽表69 表 23. 台灣人身保險市場各通路新契約保費五年走勢71 表 24. 日本與台灣主要財富管理銀行之保險銷售模式比較77 表 25. 日本境內(公募)基金類型銷售金額與佔比一覽表82 表 26. 台灣境內外基金類型銷售金額與佔比一覽表82 表 27. 台灣2011至2016/05前五大銷量基金類型85 表 28. 日本基金商品分類項目86 表 29. 日本NISA與英國ISA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比較分析87 表 30. 日本野村和大和證券SMA帳戶內容比較91 表 31. 日本Fund Wrap帳戶業者內容比較92 表 32. 台灣投信業與銀行業代操業務比較92 表 33. 日本銀行新經營型態業者一覽表 96 表 34. 日本銀行新經營型態業者商品服務項目一覽表97 表 35.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客戶經營策略的比較105 表 36.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獲客方法的比較106 表 37.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銷售服務模式的比較107 表 38.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理財專員的服務客戶數量的比較108 表 39.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理財專員目標管理指標設計的比較108 表 40.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其客戶資產分佈與業者收入來源比較110 表 41.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提供Houseview市場研究與銷售流程比較111 表 42.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提供財富管理加值服務內容的比較113 表 43.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在提供理財專員支援機制的比較114 表 44.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對於財管客戶需求的看法115 表 45.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對於本身最受客戶滿意的服務項目看法115 表 46. 日本和台灣受訪業者對於財富管理未來趨勢的看法11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從日本財富管理業者之經驗探討台灣財富管理業改進之道 | zh_TW |
dc.title | Upgrading Wealth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aiwan Based on Experience in Jap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胡星陽,何耕宇 | |
dc.subject.keyword | 日本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經營模式,基金,保險,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Japan Wealth Management,Private Banking,Business Model,Mutual Fund,Insurance, | en |
dc.relation.page | 137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601523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6-07-28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管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財務金融組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財務金融組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9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