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827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子倫(Tze-Luen Li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Pei-Ying Chu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莊沛穎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06:51:0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2-02-15 | |
dc.date.copyright | 2011-02-15 | |
dc.date.issued | 2011 | |
dc.date.submitted | 2011-02-15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中文部分
2010公民討論會籌備小組,〈核廢何從-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選址公 民討論會議題手冊〉。核廢何從─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選址電視公 民討論會網站: http://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3A%2F%2Fs1.sitingtalks.tw%2Fdocs%2Fhandbook022401.pdf。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等譯,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 譯自:Andrew Heywood, Politics.1997. 公共電視,2006a,〈2006你當家,我作主─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 公民抽選〉, 公共電視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1/Mayor/citizen_4-2.htm。 公共電視,2006b,〈2006你當家,我作主─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 公民的聲 音〉,公共電視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1/Mayor/citizen_3.htm 公共電視,2006c,〈2006你當家,我作主─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 公民站出 來〉,公共電視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1/Mayor/citizen_1.htm。 公共電視,2006d,〈2006你當家,我作主─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 六項問題 大哉問〉,公共電視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1/Mayor/citizen_4-3.htm。 公共電視,2006e,〈2006你當家,我作主─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 報名資格〉, 公共電視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1/Mayor/reg.htm。 公共電視,2006f,〈公視製播「我們同國」族群紀錄片 一場《多元文化運動》 的新嘗試〉,公共電視網站: http://web.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1398&SEARCH=&LISTALL=1。 方孝謙,2009,〈網路平台對北投社區之可能影響研究:資訊科技、公民團體與 民主關係的初步分析〉,《新聞學研究》,100:57-100。 毛榮富,2008,〈規範與現實的不合拍-評《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 《新聞學研究》,94:193-210。 王晴玲,2008,〈公民新聞的在地實踐─公視PeoPo新聞平台公眾參與及多元報 導研究〉,政治大學廣播暨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興中,2002,〈把新聞還給公民:美國公共新聞運動的啟示〉,第十一 屆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http://www.gio.gov.tw/info/2002html/11new/wang.htm。 自由時報,20040802,〈《星期人物》鄭麗君 從幕後走向舞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2/today-life3.htm。 江明修等譯,2002,《公共行政精義》,台北:五南。譯自H. George Frederickson.The 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ssey-Bass Inc.,Publishers.1997. 江靜之,2006,〈公共新聞學之公重理論與實踐─從Dewey探廣電新聞訪問者如 何實踐公眾理念〉,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會『數位化時代的媒體生態、教育 與倫理』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李玥慧,2006,〈從審議民主觀點論我國媒體改革方向〉,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李韋廷,2008,《審議式民主與大眾傳播媒體新角色初探》,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 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康維,2007,〈審議式民主在台灣的發展與實踐─以2005 年台南縣縣長選舉 辯論會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豐維,1999,《「公共性」的考源、批判與重建-一個哈伯瑪斯觀點的探究》。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子倫,2008,〈審議民主在社區:台灣地區的經驗〉,2008年9月22-23日海峽 兩岸參與式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 林祐聖,2007,〈我們沒有台上台下之分—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中的專家與常 民關係〉,《台灣民主季刊》,4(3):1-32。 林祐聖,2010,〈從歧見到共識─公共審議中的網絡平衡〉,《台灣民主季刊》,7(2): 177-216。 林國明,2003,〈審議民主實踐的多元模式〉,《臺灣民主季刊》,4(3):191-195。 林國明、陳東升,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 《台灣社會學》,6:61-118。 林國明、陳東升,2004,〈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2004年2月6日《公投民主 在台灣》學術研討會:1-14。 林國明,2007,〈公民共識會議〉,廖錦桂、王興中(主編),《口中之光─審議民 主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智庫,65-72。 林國明、黃東益、林子倫,2007,《行政民主之實踐計畫總結報告》。台北:行政 院研考會。 林國明,2009,〈國家、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台 灣社會學》,17:161-217。 林福岳,2008,〈亟需養分的公民社區-評介《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新 聞學研究》,94:211-215。 林照真,2005,〈調查新聞學VS.公共新聞學:兩個「公共領域」新聞理想型 的對話與交融〉,《中華傳播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中華傳播學會網站: http:// ccs.nccu.edu.tw/UPLOAD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34_1.pdf 林照真,2007,〈調查新聞學VS.公共新聞學:兩個「公共領域」新聞理想型的 對話與交融〉,《台大新聞論壇》,6:101-130。 周傳久,2006,〈從美國經驗探討公共新聞學在台灣電視新聞媒體實踐可行性〉, http://web.pts.org.tw/~web02/civic/1-2.pdf。 胡元輝,2005,〈公民出頭天─台灣公視首創審議式選舉辯論會〉,媒體透視網 站: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1215_76_120722.html。 胡元輝,2007,〈媒體與改造─重建台灣的關鍵工程〉,台北:商周。 夏春祥,2006,〈公共新聞之民主意涵-「新」的媒體改革理念在台灣〉,鍾起惠 (主編),《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台北:世新大學。 孫曼蘋,2008,〈社區傳播、媒介素養與賦權—以台灣中部社區報《員林鄉親報》 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8年會,台北:淡江大學。 孫曼蘋,2009,〈公民新聞2.0:台灣公民新聞與「新農業文化再造」形塑之初探〉, 《傳播與社會學刊》,9:153-180。 陳子軒,2006,〈社群理論的回顧與前瞻—邁向傳播整合社群〉,鍾起惠(主編), 《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台北:世新大學,19-38。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3(1): 77-104。 陳東升,2007,〈台灣推展審議民主的歷程〉,廖錦桂、王興中(主編),《口中之 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智庫,ix-xi。 陳東升,2009,〈到審議民主之路:台灣的實踐與反省〉,陳東升(編),《談論式 民主:政治、政策與政治學》,台北:群學,v-xxix。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9: 85-122。 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歐萊禮。 陳順孝,2006,〈從公益新聞、公共新聞到公民新聞:輔大新傳系《生命力新聞》 的十年探索〉,2006 年夏季社區大學學術研討會:社區大學與公民新聞學的 對話,台北。 陳澤美,2007,〈媒體的公民社會責任:台灣新聞從業人員對公共新聞學理念接 受態度初探〉,傳播與媒體生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328。高雄:義守大 學大眾傳播學系。 曹進(譯),2010,《公共新聞研究:理論、實踐與批評》,北京:華夏。譯自Hass, Tanni. The pursuit of public journalism : theory, practice, and criticism. New York : Routledge. 2007. 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譯,2002,《公共領域的轉型》,台北:聯 經。譯自Jürgen Haberma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1989. 彭芸,2008,《21世紀新聞學與新聞學研究》,台北:雙葉。 黃浩榮,2003,〈風險社會下的大眾媒體:公共新聞學作為重構策略〉,《國 家發展研究》,3(1):99-147。 黃浩榮,2004,〈公共新聞學:審議式民主的觀點〉,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黃浩榮,2005,《公共新聞學:審議民主的觀點》,台北:巨流。 黃國瑋,2009,〈審議民主的新聞報導─以公民會議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惠英,2006,〈從公共新聞學的概念檢視傳播權實踐的契機與困境〉,鍾起惠(主 編),《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台北:世新大學。 黃惠萍,2004a,〈公民、互動與媒體--公共新聞的在地思維〉,《社教雙月刊》, 121:4-19。 黃惠萍,2004b,〈掙脫傳統的新聞--談以深化公民參與為旨的公共新聞〉,《社教 雙月刊》,121:20-26。 黃惠萍,2005,〈審議式民主的公共新聞想像:建構審議公共議題的新聞報 導模式〉,《新聞學研究》,83:39-81。 馮建三,2003,〈公共新聞學與自由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76:187-190。 馮建三(譯),2008,《傳媒、市場與民主》,台北:巨流。譯自:C.Edwin Baker. 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 Pr. 2001. 曾建元、吳康維,2007,〈審議式民主在我國的創新應用─2005台南縣縣長選舉 電視辯論會個案探討〉,《國會月刊》,35(10):58-87。 曾繁旭,〈形成中的媒體市民社會─民間聲音如何影響政策議程〉,《新聞學研 究》,100:187-220。 楊志彬,2008,〈審議民主在社區實踐的幾點觀察〉,《新使者》,104:12-14。楊意菁,2002,《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 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意菁,2004,〈民意與公共性:批判解讀台灣電視談話節目〉,《新聞學研究》, 79:1-47。 楊意菁,2007,〈當審議民主遇上公共新聞學:理論對話與交流〉,《新聞學研究》, 93:195-203。 溫偉群,2007,《總統電視辯論─語藝策略與類型批評》,台北:五南。 管中祥,2009,〈光影游擊最前線:台灣另類媒體2007-2008〉,《新聞學研究》, 99:201-220。 廖錦桂、王興中等,2007,《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 灣智庫。 廖錦桂,2006,〈審議民主與臺灣民主〉,《臺灣智庫通訊》,18:11-15。 蔡鶯鶯,2010,〈921地震災後的社區報紙與培力〉,《新聞學研究》,102: 177-227。 鍾起惠,2006,〈當代新聞角色的再思考:重返新聞與公眾的國度〉,鍾起惠(主 編),《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羅世宏,2005,〈共和的新聞想像:評介甘斯的《民主與新聞》〉,《新聞學研究》, 82:219-225。 羅晉,2008,〈實踐審議式民主參與之理想:資訊科技、網路公共論壇的應 用與發展〉,《中國行政》,79:75-96。 貳、英文部分 Bohman, James. 2000.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Democratic Discourse : Media, Experts,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Deliberation, democracy, and the media,ed. Chambers, Simone. & A.N. Costain. Lanham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47-64. Carey, J. W. 1992. Communication as culture: 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 New York : Routledge. Carey, J. W. 1997. “Community, Public, and Journalism.”In Mixed news : The public/civic/communitarian journalism debate, ed. Black, Jay. Mahwah, New Jersey: LEA, 1-17. Chambers, Simone. & Anne Costain. 2000. Deliberation, democracy, and the media. 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Charity, Arthur. 1995. Doing public journalism.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Cooke, Maeve. 2002. “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 New Perspectives, ed. Maurizio Passerin d’Entreves.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ohn. 1927.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London : George Allen & Unwin. Republished as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An Essay in Political Inquiry (Chicago: Gateway, 1940). Dzur, A. W. 2002. 'Public Journalism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y 34(3): 313-336. Dryzek, John. 2000.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ondon an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 James. S. 1991.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Gastil, John. & Peter Levine. 2005.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ndbook.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Gastil, John. 2008.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Delibera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Glasser, Theodore. & Stephanie Craft. 1997. “Public Journalism and the Prospects for Press Accountability.” In Mixed News-The Public/Civic/Communitarian Journalism Debate, ed. Black, Ja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20-134. Glasser, Theodore. 1999. “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 In 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 ed. Glasser, Theodor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3-18. Grogan, C. M. & M. K. Gusmano. 2005.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onnecticut's Medicaid Managed Care Council.” State Politics and Policy Quarterly 5(2): 126-146. Habermas, Jürgen.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Translated by Thomas Burge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rederick Lawre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Habermas, Jürgen. 2006.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Media Society: Does Democracy Still Enjoy an Epistemic Dimension? The Impact of Normative Theory on Empir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theory 16 (4) : 411-426. Hass, Tanni. 2003. “Importing journalistic ideals and practices: The case of public journalism in Denmark.” Harv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8. 90-102. Hass, Tanni. 2006. 'The Practice of Public Journalism Worldw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6(1-2): 5-20. (Books and Publications: Peer Reviewed Article) Hass, Tanni. 2007. The pursuit of public journalism : theory, practice, and criticism. New York : Routledge. Heider, Don, McCombs, Mazwell, and Poindexter, Paula M. 2005. “What the Public Expects of Local News: Views on Public and Traditional Journalism.”J&MC Quarterly 82(4): 952-967. Heikkila, H. 2000. “How to make thin journalism strong? Experiences of a public journalism project in Finland.” Nordicom Review 21. 83-100. Herbert J. Gans. 2003. Democracy and the New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to, T. 2005. “Public journalism and journalism in Japan.” Keio Communication Review 27. 43-63. James, M. R. 2004.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lural Polity.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Joseph Harper & Thom Yantek. 2001. Media, profit, and politics : competing priorities in an open society. Kent, Ohio :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2nd) Kurpius, David. D & Andrew Mendelson. 2002. “A case stud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n television: Civic dialogue on C-SPAN call-in show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9(3): 587-601. Lambeth, E. B., P. E. Meyer, & E. Thorson. 1998. Assessing public journalism. Columbia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Livingstone,S. 1990. Making Sense of Television: The Psychology of Audience Interpret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Livingstone,S. & Lunt, P. 1992. “Expert and Lay Participation in TV. Debates: An Analysis of Audience Discussion Program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1): 9-35. Livingstone,S. & Lunt, P. 1994. Talk on Television: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London: Routledge. McNair, Brian.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3rd ed) New York : Routledge. Merritt, D. B. 1998. Public Journalism and Public Life: Why Telling the News Is not Enough? (2nd edition). Mahwah, New Jersey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reeill, J. C. & P. J. Gade. & F. R. Blevens. 2001. Twilight of Press Freedom: The Rise of People’s Journalism. 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ichols, S. L., L. A. Friedland., H. Rojas, J. Cho, D. V. Shah. 2006.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ublic journalism on civil society from 1994 to 2002: organizational factors, project features, story frames, and citizen engagement.”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3(1): 77-100. Parkinson, John. 2004. “Why Deliberate? The Encounter Between Deliberation and New Public Manage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82(2): 377-395. Public Journalism Network, 2003. “A declaration for public journalism.” http://www.pjnet.org/charter.html. Rosenberry, Jack. & Burton St. John III. 2010. Public Journalism 2.0: The Promise and Reality of a Citizen-Engaged Press. Routledge. Rosen, Jay. 1996. Getting the Connections Right: Public Journalism and the Troubles in the Press. New York : Twentieth Century Fund Press. Rosen, Jay. 1999. What Are Journalists For? New Haven, CT : Yale University Press. Ruusunoksa, L. 2006. “Public journalism and Professional Culture.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ublic Spheres. As Contexts of Professionalism.” Javnost-the public 13(4): 81-98. Taylor, L. & Willis, A. 1999. Media Studies: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 Oxford: Blackwell. Valadez, Jorge. 2001.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827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1980年代末,美國當時的社會對於政治與媒體感到極度不滿,對公共生活感到厭惡與疏離,加上報業持續慘澹的發行量,因而開啟了媒體的革新,即公共新聞學運動。主要在質疑傳統新聞媒體場域由政治人物與媒體掌控,希望尋求和公民間產生更強的聯結。
台灣約在2005年開始在公共電視內部展開公共新聞學的實驗性計畫,並與審議式民主的操作經驗有所交疊。本研究以探索台灣公共新聞學之發展進程為主軸,公共電視為研究主體,「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與「公民眾意院」為探討個案,試圖描述重要的時間點、行為者以及個案內容如何展現公共新聞學的原則與精神。這當中有關審議式民主的部分,便是拿來檢視其在公共新聞學的實務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與關連性。再者,觀看各國的經驗與個案,試圖發現台灣公共新聞學在實踐上之差異或特性。 本研究將台灣公共新聞學的發展歷程概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審議式民主與公共電視:2002-2004(二)台灣智庫與公共電視:2005(三)公共電視與公共新聞學:2006-2010。階段一,公共電視從2002年便不定期參與公民會議影像拍攝並加以播放;且從2004年底胡元輝任職公視總經理開始,即在內部籌備公共新聞學的計畫。階段二由台灣智庫與公共電視合辦的2005年台南縣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是審議式民主與公共新聞學的操作者正式在理念與實踐上,有意識地產生交集。由於對審議式民主的不熟悉,此時期公共電視的媒體角色仍較被動,處於摸索與學習,屬於公共新聞學計畫的構成初期。階段三公共電視的媒體角色開始明顯獨立且具主動性,有系統性去實踐公共新聞學的計畫。 這段發展脈絡呈現出三項特性:(一)公共電視為實踐公共新聞學的重要代表。相對於美國,公視的實踐初衷少掉了媒體本身對於經濟誘因的強烈渴求,較為單純的以公共價值為出發點。(二)台灣公共新聞學與審議式民主的實務推展,兩者最初是分別進行,並未刻意彼此呼應;卻在發展脈絡中看到互為扣連的影子。(三)社區意識帶動審議,增強公民參與的實踐,公共電視的加入,使得審議、社區與媒體三者呈現日益緊密的關係。 再者,本研究的兩個個案,在媒體中的公共參與、審議公眾與公共話語、公共領域之結構方面,分別用不同方式來顯現公民、審議與媒體這三項公共新聞學要探討與實踐的關鍵面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In the end of the 1980s, the American’s society was so upset about the politics and the media. Besides, people felt disgust and alienated from the public life. Further, given declining readership and circulation, newspapers started a media movement to ask the question what does it take to make democracy work and what should be asked of the press? That is the public journalism, hoping to construct a more strong connection with the citizens.
At about 2005, Taiwan started to implement an experiment of the public journalism in PTS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And this experiment was overlapping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 thesis is mainly aimed at discovering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journalism in Taiwan. In addition, the PTS is the main subject, and “The Deliberative Debate of the election of Mayor in 2006 Taipei city” and “Civic forum in focus” are the cases. Most importantly, the thesis is try to describe the key point, person and content, also, how to show the principles and the essences. Within this,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to find its role and relationship in public journalism in Taiwan. What’s more, by presenting the other countries’ cases, we can observe the specificity in Taiwan’s experience. By using depth interviewing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study classifi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journalism in Taiwan into three steps: (1)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PTS: 2002-2004; (2) Taiwan Thinktank and PTS: 2005; (3) PTS and public journalism: 2006-2010.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shows three features: (1) PTS i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in practicing public journalism. (2) In Taiwan, practicing of public journalism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re separately in beginning, however, they link to each other after. (3) Deliberation, community and media are much closer gradually. Finally, in the thesis, two cases presen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edia, deliberating public, public discours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sphere in different way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6:51:0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0-R96322046-1.pdf: 3338747 bytes, checksum: 2059bdbddd24ab3b6f2f384aefa19199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1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次
口試委員審定書 ………………………………III 謝辭 ………………………………V 中文摘要 ………………………………VII 英文摘要 ………………………………IX 第一章 導論 ……………………………………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06 第三節 研究設計 ………………………………08 壹、 研究範圍 ……………………………… 08 貳、 概念界定─公共新聞學與公民新聞學 …09 第四節 分析架構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媒體、公共領域與民主政治 …………18 壹、 公共/眾與公共領域 ……………………18 貳、 公共領域與民主政治 …………………19 參、 媒體與公眾 ……………………………20 肆、 媒體與民主政治 ………………………21 第二節 公共新聞學 ……………………………24 壹、 公共新聞學的背景脈絡 ………………24 貳、 公共新聞學的內涵與核心概念 ………26 參、 公共新聞學的理論基礎 ………………32 第三節 審議式民主與公共新聞學 ……………35 壹、 審議式民主:公民參與的新模式 ……35 貳、 審議式民主與公共新聞學:強調公共審議與公民參與 36 參、 審議式民主與公共新聞學:公共審議的操作差異 ……39 肆、 國內文獻探討 …………………………42 第三章 各國公共新聞學的實踐經驗 …………45 第一節 美國公共新聞學的實踐經驗 …………45 壹、 威奇塔鷹報 ……………………………45 貳、 夏洛特觀察報 …………………………46 參、 塔拉哈西民主報 ………………………49 第二節 各國公共新聞學的實踐經驗 …………51 壹、 芬蘭 ……………………………………53 貳、 丹麥 ……………………………………60 參、 西班牙 …………………………………64 肆、 日本 ……………………………………66 第三節 小結 ……………………………………67 第四章 公共新聞學在台灣的發展脈絡 ………69 第一節 審議式民主與公共電視:2002-2004 70 壹、 審議式民主操作經驗與公共電視 ……70 貳、 公共新聞學計畫的開啟 ………………74 第二節 台灣智庫與公共電視:2005 …………81 壹、 審議式民主與公共新聞學的交會 ……81 貳、 2005年台南縣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86 第三節 公共電視與公共新聞學:2006-2010 91 第五章 台灣公共新聞學的個案樣貌 …………97 第一節 台灣公共新聞學之實踐個案 …………97 壹、2006年台北市長審議式電視辯論會 ……97 貳、公民眾意院 ……………………………107 第二節 公民、審議與媒體:公共新聞學的關鍵 ……120 壹、 媒體中的公民參與 ……………………120 貳、 審議公眾與公共話語 …………………129 參、 公共領域之結構 ………………………136 第三節 對公共電視的反思 …………………141 第六章 結論 …………………………………14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5 壹、 台灣公共新聞學發展脈絡的特性 ……145 貳、 台灣公共新聞學的實踐經驗 …………147 第二節 媒體、公共與政治:期待與展望 …15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3 壹、 中文部分 ………………………………153 貳、 英文部分 ………………………………159 圖目次 圖2-1:審議式民主的動態性 ………………………………………..39 圖4-1:我們同國─七年級生談族群 ………………………………..79 圖4-2:2005年台南縣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會議 …………...86 圖5-1: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四報一社記者會 ……99 圖5-2:2006年台北市長審議式辯論會 議題手冊封面與目錄 ……105 圖5-3:2006 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論壇之公民討論 106 圖5-4:2006 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107 圖5-5:公民眾意院 節目片頭影片 …………………………………109 圖5-6: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現場公民與候選人的相對位置 ……………………………130 圖5-7: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現場參與公民舉牌追問 …………………………………..130 圖5-8: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形象 …………..131 圖5-9: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的故事 ………..132 圖5-10: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與公民眾意院 現場空間呈現 ……………………………………………....138 圖5-11:公民眾意院 棚景設計 …………………………………….138 表目次 表1-1:二手資料受訪者代號表 ……………………………………16 表1-2:受訪者代號表 ………………………………………………17 表5-1:2006 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小組抽選資料表103 表5-2: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招募公民資料表 …..104 表5-3:公民眾意院 節目基本資料 ………………………………..109 表5-4: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審議式辯論會 公民提問問題 ……12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媒體、公共與政治─
公共新聞學在台灣之實踐與發展經驗之探討 | zh_TW |
dc.title | The Media、Publicness and Politics :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Journalism in Taiw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9-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東升(Dung-Sheng Chen),楊意菁(Yie-Jing Yang) | |
dc.subject.keyword | 公共新聞學,公民新聞學,公共電視,審議式民主,公共審議,公民參與,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public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PTS(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deliberative democracy,public deliberation,citizen particip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162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1-02-15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政治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政治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0-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2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