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理學院
  3. 天文物理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6619
標題: 前行星狀星雲中超級恆星風的動力學與熱力學研究
Dynamics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Superwinds in Pre-Planetary Nebulae
作者: Po-Sheng Huang
黃柏盛
指導教授: 孫維新(Wei-Hsin Sun)
共同指導教授: 李景輝(Chin-Fei Lee)
關鍵字: 前行星狀星雲,超級恆星風,IRAS 07134+1005 (HD 56126),漸進巨星分支,光電子加熱,
pre-planetary nebulae,AGB and post-AGB,superwinds,IRAS 07134+1005,(HD 56126),photoelectric heating,
出版年 : 2011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論文利用流體力學的二維模擬以研究前行星狀星雲(pre-planetary nebula) IRAS 07134+1005中超級恆星風(superwind)之質量流失和熱演化過程。此一超級恆星風是由漸近巨星分支(asymptotic giant branch, AGB)階段晚期之恆星的輻射壓,施予塵埃向外的推力並拖曳週遭氣體而形成的大質量流失恆星風。為了跟現今觀測到的超級恆星風的速度(~9 km/s)和質量流失率(3e-5 solar mass per year)作比較,在模擬中,我們假設恆星過去的表面溫度和光度必須低於現今觀測到的數值,而這假設和數值也可由過去恆星演化的理論模型推估而出。在研究超級恆星風的熱力學方程式裡,我們還加入了遠紫外線光電子加熱(far-UV photoelectric heating)、氣體-塵埃碰撞加熱(gas-dust collisional heating)和一氧化碳分子轉動冷卻(CO rotational cooling)機制。由本研究可得知,超級恆星風的熱演化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漸近巨星分支階段的晚期,恆星噴出超級恆星風並形成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環狀包層。此時,塵埃的消光效應太強,恆星表面輻射出的高頻率遠紫外光仍無法進入包層內部用以加熱。由於一氧化碳冷卻加上膨脹冷卻的速率遠大於加熱速率,超級恆星風的溫度便隨著距離急速下降。第二階段是恆星演化到後漸近巨星分支(post-AGB)時期,其質量流失停止。超級恆星風包層開始脫離恆星並向外膨脹形成氣體殼層。因為膨脹的關係,氣體和塵埃的密度變小,造成消光效應減弱,使得遠紫外光可以進入超級恆星風的殼層內部並加熱氣體。光電子加熱變得有效率,氣體溫度也開始上升。最後,超級恆星風的氣體溫度約為50-90 K,符合IRAS 07134+1005的觀測數據。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6619
全文授權: 有償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天文物理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0-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5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