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臺灣文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55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柯慶明(Ching-Ming Ke)
dc.contributor.authorYuen-Kai Wenen
dc.contributor.author温元凱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4T17:43:21Z-
dc.date.available2015-08-11
dc.date.available2021-05-14T17:43:21Z-
dc.date.copyright2015-08-11
dc.date.issued2015
dc.date.submitted2015-08-10
dc.identifier.citation一、 文學文本
林亨泰:《林亨泰詩集》(臺北:時報,1984年3月)
林亨泰:《見者之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局,1993年6月)
林亨泰:《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6月)
林亨泰原著,呂興昌編訂:《林亨泰全集》(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9月)
林亨泰:《生命之詩:林亨泰中日文詩集》(台中市:晨星,2009年6月)
商禽:《商禽詩全集》(臺北縣:印刻,2009年4月)
楊牧:《楊牧詩集I》(臺北:洪範,1978年9月)
楊牧:《楊牧詩集II》(臺北:洪範,1995年9月)
楊牧:《楊牧詩集III》(臺北:洪範,2010年9月)
楊牧:《奇萊前書》(台北:洪範2003年1月)
楊牧:《奇萊後書》(台北:洪範2009年4月)
瘂弦:《瘂弦詩集》(臺北:洪範,1981年4月)
吳晟:《吾鄉印象》(臺北:洪範,1995年5月三印)
二、專書
(一)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現代詩學硏討會編輯委員主編:《現代詩的語言與教學》(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年11月)
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系編著:《看似尋常,最奇崛:林亨泰詩與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五南,2009年11月)
蘆葦地帶文化工作室編輯:《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花蓮文化中心,1998年6月)
蘆葦地帶文化工作室編輯:《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12月)
蘆葦地帶文化工作室編輯:《第四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2008年3月)
蘆葦地帶文化工作室編輯:《第五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9年12月)
封德屏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3月),頁200
《2006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台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 )
(二)其他
林淇瀁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6商禽》(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2013年)
莊淳雅,成章瑜等著:《探索名人的精彩人生1》(台北:天下遠見,2002年3月)
向陽編著:《新詩讀本2:太平洋的風》(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五南總經銷,2008年)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6月)
吳東晟.陳昱成.王浩翔編著:《織錦入春闈》(台中:京城文化,2005年8月)
林巾力:《福爾摩沙詩哲》(臺北:印刻,2007年月)
張珩主編:《咱的土地,咱的歌》(臺北市: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2011年)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漢鷹文化,2004年6月)
吳潛誠:《感性地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台北:允晨文化,1994年8月)。
吳潛誠:《島嶼巡航:黑倪和台灣作家的介入詩學》(台北:立緒出版社,1999年11月)
呂興昌編《林亨泰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呂興昌編《林亨泰研究資料彙編(下)》(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奚密:《台灣現代詩論》(香港:大地圖書,2009年7月)
夏婉雲:《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台北:爾雅,2015年4月)
張德本:《臺灣鐵路詩人錦連論》(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年12月)
張默:〈寫在大陸版《台灣青年詩選》卷前〉,收錄在《台灣現代詩概觀》(台北:爾雅,1997年5月)
張默、蕭蕭編選:《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1977)
尉天驄:《回首我們的時代》(台北:印刻,2011年11月)
須文蔚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50:楊牧》,(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年)
趙天儀:〈美學的性質與意義〉《美學引論1》(臺中:笠叢書,1966年4月)
翁聖峰:《清代台灣竹枝詞研究》(台北:文津,1996年4月)
許俊雅:《低眉集:台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台北:新銳文創,2011年12月)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1989年2月)
楊牧:《柏克萊精神》(台北:洪範,1977年10月)
聯合為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編輯製作:《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臺北:聯合文學,2008年5月)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臺北:揚智,2004 年7月)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臺北:爾雅,2008年4月二印)
蕭蕭編:《林亨泰的天地》(臺中:晨星,2009年10月)
夏鑄久、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成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1994)
貝爾(Paul Bell)等著,聶筱秋、胡中凡譯:《環境心理學》(臺北:桂冠,2003年6月)
段義夫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3月)。
Mike Crang原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市:巨流,2006年9月)
三、學位論文
廖淑婷:《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地政研究所,2002)
商瑜容:《商禽詩藝的實踐之道》(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林佑蘋:《吟詠商音之禽鳥──商禽詩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回流中文碩士班,2006年)
四、單篇論文
奚密:〈邊緣、前衛,超現實:對台灣1950-1960年代現代主義的反思〉,《台灣現代詩論》(香港:大地圖書,2009年7月)
柯慶明:〈防風林與絲杉〉,《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台北:麥田,2006年12月)
劉正忠:〈軍旅詩人的疏離心態〉,《台灣文學學報》第2期(2001年2月)
陳義芝:〈楊牧詩中的花蓮語境〉,《淡江中文學報》第26期
五、報章雜誌、期刊
楊牧:〈致余光中書〉,《中外文學》3卷1期,1974年6月。
蔡逸君記錄整理,〈路曼曼其修遠兮──楊照對談楊牧〉(台北:印刻文學生活誌第65期 2009年1月)
李錫奇:〈用腳思想的人:憶商禽〉,收錄於《文訊》298期(台北:文訊,2010年8月
楊翠:〈靈魂縈迴在大肚山:楊逵與東海花園〉,《文化台中NO.17》(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4月)
記者�黃硯琳:〈正視歷史:臺大設立陳文程廣場〉,《臺大校訊》1222期.月初版.1臺大焦點(104年6月3日)
王洪鈞:〈精神上的低氣壓〉,《文星》第一卷第一期(台北:文星雜誌社,1957年)
《吹鼓吹詩論壇六號》(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8年3月)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74期
《現代詩復刊第2期》(台北市:現代詩社,1982年10月)
劉正忠:〈鼠嬰、烏屍與飲者:論商禽和他的詩〉,收錄於《文訊》298期,(台北:文訊出版社2010年8月)
鄭友貴:〈功成名就流浪中──記台灣詩人商禽的坎坷人生〉《江海僑聲》第5期(1994年5月)
〈甘受痛苦孤獨──商禽詩出全集〉,(林欣誼�台北報導),《中國時報.A16文化新聞》(2009年4月21日)
楊照:〈詩與少年時光〉,高中校園講座,陳淑貞記錄整理,《聯合報.副刊》(2007年5月19日)
六、訪問稿
奚密:〈楊牧斥堠:戍守藝術的前線,尋找普世的抽象性──二○○二年奚密訪談楊牧〉,葉佳怡譯,《新地文學》2009冬季號(台北縣:新地文學雜誌社)
曾珍珍:〈多識草木蟲魚鳥獸〉,《新地文學》2009冬季號(台北縣:新地文學雜誌社)
沈東青:〈進入源頭,參與創造──內心風景的搜索者楊牧〉,《幼獅文藝502期》(台北:幼獅文藝出版,1995年10月)
廖玉蕙:〈緩緩打開瓶中稿──楊牧教授訪談錄(中)〉《聯合報.E7》,2003年11月17日
龍青:〈告別商禽紀念專輯〉──最後的商禽(下)《聯合.副刊D3》(2010年7月28日)
七、電子資源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index.php
李坤隆:〈淺論林亨泰詩中對台灣社會的關懷〉,出自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網站「師生作品→學生作品(編號193)」網址:http://120.107.164.187/taiwuncenter/index.php/creation/students/46-2010-04-23-03-06-50
張文良:〈花蓮市原住民阿美族——傳統部落地誌〉,網址:
http://web1.hlhs.hlc.edu.tw/history2/95tousheng-8.htm#_ftn1
則鳴:〈經過那裡,就想到陳文成〉,出自「自由評論網」(2012年2月2日)網址: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557586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555-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地方文學(獎)盛行的當下,地方文學的研究與史料的整合已逐步展開,相較於地誌小說或散文的書寫研究,地誌詩的研究篇章相對單薄,筆者認為有必要探討經典詩人的地誌詩書寫。
  第一章探討「地誌詩」詞彙的緣由,並和「地方詩」、「鄉村詩」分析比較之異同,及為何選擇用「地誌詩」做研究題目。研究方向主要以詩作呈現的「地方感」及詩人空間書寫的視角,從地誌詩中挖掘詩中表達的人文思想、鄉土認同、地方記憶甚至生命哲理等。選擇三位前行代詩人,林亨泰、商禽和楊牧之詩作早已受詩壇肯定,各自代表三種不同的類別:林亨泰為彰化成長的詩人;商禽為隨國軍撤退來台的外省軍旅詩人;楊牧雖出身於花蓮,但二十四歲後長期旅居國外,對台灣有種若即若離的情感;他們以怎樣的態度來書寫「台灣地誌詩」,對生活的空間產生什麼樣的情感反應,乃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探討詩哲林亨泰在地誌詩中表現的台灣情懷。林亨泰自述文學生涯「走過現代.定位鄉土」,從早期的符號詩到「鄉土組曲」系列,也意涵詩人自我風格的轉變。「鄉土組曲」中的地誌詩,不但是純粹的文學鄉土,也是林亨泰熟悉的彰化農村景觀。接受日治時期「鄉土教育」的影響,讓詩人正視並根植現實世界的生活裡,透過地誌詩,加強故鄉的認同感和鄉村樸實勞動的台灣精神。
  比起林亨泰與楊牧的地誌詩有多人討論,第三章要討論的商禽的地誌詩顯得較少人注目。被稱為「超現實主義」詩人的他,利用其技法寫出台灣社會非常現實且深層的地誌詩作。他以情詩寫高雄的阿蓮與岡山頭、寫東海花園的人道主義者楊逵、寫金門的史地、寫白色恐怖時期的台北和在台大發生的陳文成事件等,商禽無不關懷台灣現實社會。遠離四川故土的商禽,他的鄉愁是比其他兩位詩人來得濃厚,儘管他早期詩作想逃離地域範圍,但當觸景三峽的浣衣女時,仍不禁生起孤寂之心。
  楊牧在「葉珊時期」偏向浪漫抒情,對台灣現實有一距離在,三十二歲改筆名為楊牧後,創作風格滲入人文視野,更有意識介入社會關懷層面,例如兩首寫高雄港的作品。另外「花蓮是我的秘密武器」是詩人的靈感來源,但他的寫作觀「非當時即臨的」,除了少部分具象的地景外,大部分都是內心的地圖,為了探問時間、追求永恆,觀照自我。又在兩首花蓮情歌中,則用輕快明朗的語言來書寫他對花蓮與妻子的愛。無論詩風晦澀或明朗的地誌詩,楊牧都喜愛用自然生態的意象入詩,能在大自然肅穆與靜謐中創造超自然的信仰,認識無盡的悲憫和喜悅,這樣的體會,應與楊牧在大山大海的成長背景中有關。
  第五章為結論,比較其三家詩人地誌詩的異同,從空間寫法上、地域的感性上以及台灣的認同歸屬感作一分析。最後對台灣地誌詩有一研究上的期許,希望能多挖掘不同詩人的地誌作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light of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local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pertaining to this field have likewise expanded. Compar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on topographical novels or prose, research related to topographical poetry is relatively sparse; hence, a ne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classical poets and topographical poetry exists undoubtedly.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origins of the term “topographical poetry',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ocal poetry' and 'village poetry ', as well as explain why is “topographical poetry” the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The work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primarily on poetry in order to display 'a sense of place', and the space and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he author composes. It will also explore expressions of humanistic thought, local identity, local memory and even life philosophy from topographical poetry selections. Analysis will focus on three acclaimed and senior poets: Lin Heng Tai, a poet coming from Changhua, Shang Qin, a waisheng(外省)soldier who retreated to Taiwan along with the Nationalist army, and Yang Mu, who was born in Hualien but spent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broad after the age of twenty-four and resulted in a sort of emotional aloofness towards Taiwan. Each of the writers represents a different genre of local literatures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spirit which they possess to compose “topographical poetry” in Taiwan, and the emotional response towards “living space” inside their work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4T17:43:2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R00145007-1.pdf: 2773867 bytes, checksum: 777571d08fbfa85a2cd5d34b1b8e7a2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諸論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分析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作品 …………………………………………………………9
第三節 研究方向…………………………………………………………………… 17
第四節 歷來研究回顧…………………………………………………………… 20
第二章 福爾摩沙詩哲的臺灣情懷:林亨泰的地誌詩
第一節 詩哲林亨泰生平介紹與文學涯……………………………………… 25
第二節 彰化 平原的鄉村地誌……………………………………………………… 28
第三節 從〈山的那邊〉與台灣本島………………………………………………39
第四節 小結:從地誌詩看台灣精神………………………………………………45
第三章 內心與現實之時空撞擊:商禽的地誌詩
第一節「鬼才」文學生涯與鄉愁探討 …………………………………………… 47
第二節 更現實的台灣地誌詩 …………………………………………………… 52
第三節 小結:悲憫的天空 ………………………………………………………… 71
第四章 生命情懷的地誌抒:楊牧的地誌詩
第一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奇萊……………………………………………… 75
第二節 七0年代後福爾摩沙的地誌詩…………………………………………76
第三節 詠嘆調:追求後的回歸…………………………………………………81
第四節 情歌式的花蓮…………………………………………………………… 92
第五節 由象到意的花蓮地誌詩………………………………………………… 96
第六節 小結:以自然來詠嘆地誌………………………………………………106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三家詩人地誌作品比較 ……………………………………………… 109
第二節 三家地誌詩研究成果 …………………………………………………… 113
第三節 地誌詩研究的期許 ……………………………………………………… 115
參考文獻…………………………………………………………………………… 117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臺灣「地誌詩」研究──
以林亨泰、商禽和楊牧的作品為例
臺灣「地誌詩」研究──
臺灣「地誌詩」研究──以林亨泰、商禽和楊牧的作品為例
zh_TW
dc.titleA Study of the ‘‘ Topographical Poetry’’ in Taiwan:The Case of Heng Tai Lin, Shang Qin, and Yang Mu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劉正忠,洪淑苓
dc.subject.keyword地誌詩,林亨泰,商禽,楊牧,地方感,zh_TW
dc.subject.keywordtopographical poetry,Heng Tai Lin,Shang Qin,Yang Mu,a sense of place,en
dc.relation.page123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5-08-10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台灣文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臺灣文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4-1.pdf2.71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