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52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沈冬(Tung She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Ai-Mei Lu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羅愛湄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02:22:5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2-11-01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8-21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8-18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史料
(1)報紙類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一) 德國音樂與中國〉, 《申報》,1923/10/7,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二) 德國音樂之來源〉, 《申報》,1923/10/8,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三) 德國音樂之始祖〉, 《申報》,1923/10/12,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四) 德國樂中之三傑〉, 《申報》,1923/10/15,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五) 三傑以後之音樂〉, 《申報》,1923/10/16,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五)三傑以後之音樂(續)〉,《申報》,1923/10/18,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六) 十九世紀之名家〉, 《申報》,1923/10/20,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七)德國樂中之歌劇(上)〉,《申報》,1923/11/18,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七)德國樂中之歌劇(上)(續)〉,《申報》,1923/12/5,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八)德國樂中之歌劇(中)〉,《申報》,1923/12/6,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八)德國樂中之歌劇(下)〉,《申報》,1923/12/10, 四版。 王光祈, 〈德國人之音樂生活( 九) 德國樂中之藝師〉, 《申報》,1923/12/17,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十)音樂中之民族主義〉,《申報》,1923/12/21, 四版。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十)音樂中之民族主義(續)〉,《申報》,1923/12/24, 四版。 《北京大學日刊》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同樂會的演說詞〉,《北京大學日刊》,1911/11/17。 (2)雜誌類 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音樂雜誌》,1920、1921。 今虞琴社編,《今虞琴刊》第一期,1937。 王心葵,〈中西音樂歸一說(下)〉。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9/10期 (1920):原件未標頁碼。 王心葵,〈中西音樂歸一說(上)〉。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7期 (1920):原件未標頁碼。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一)德國音樂與中國〉。《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二)德國音樂之來源〉。《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三)德國音樂之始祖〉。《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四)德國樂中之三傑〉。《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五)三傑以後之音樂〉。《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五)三傑以後之音樂(續)〉。 《少年中國》第四卷第八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六)十九世紀之名家〉。《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七)德國樂中之歌劇(上)〉。《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七)德國樂中之歌劇(上)(續)〉。《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八)德國樂中之歌劇(中)〉。《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八)德國樂中之歌劇(下)〉。《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九)德國樂中之藝師〉。《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十)音樂中之民族主義〉。《少年中國》第四卷第九期。 王光祈,〈德國人之音樂生活(十)音樂中之民族主義(續)〉。《少年中國》 第四卷第九期。 王露,〈古琴之道德〉。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5/6期 (1920):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音樂泛論〉。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1期 (1920):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琵琶審音發微〉。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4期 (1920):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琴律三準說(上)〉。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2卷第5/6期 (1921):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琴律三準說(中)〉。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2卷第7期 (1921):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琴律三準說(下)〉。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2卷第8期 (1921):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琴律六十調及八十四調〉。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2期 (1920):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斲桐集(下)〉。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2卷第8期 (1921):原書未標頁碼。 王露,〈斲桐集(上)〉。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2卷第5/6期 (1921):原書未標頁碼。 張友鶴,〈學琴淺說〉。收於《音樂雜誌》,國樂改進社編,第1卷第1期(1928):—。(連載) 劉天華,〈我對於本社的計畫〉。收於《新樂潮》,北平愛美樂社編,第一卷第一號。 蔡元培,〈發刊詞〉。收於《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編,第1卷第1期 (1920):原書未標頁碼。 (3)書籍類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编,《古琴曲集》第一集。北京:人民音樂,1962。 王光祈,《中國音樂史》。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7。 王光祈,《王光祈旅德存稿》。 上海:上海書店,1996。 王光祈,《東方民族之音樂》。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7。 王光祈,《東西樂制之研究》〈自序〉。 收於《民國叢書》,上海:上海書店 ,1989。 王光祈,《歐洲音樂進化論》。 上海:中華書局 ,1928。 王光祈,《翻譯琴譜之研究》。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 唐建垣編,《琴府》,共三冊。台北:聯貫出版社,1981。 唐銘彝、葉介福、張孔山輯訂,《天聞閣琴譜》。香港中文大學藏本。 祝鳳喈,《與古齋琴譜》。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上海:上海古籍,1995。 張鶴,《琴學入門》。北京:中國書店,2000。 許健、王迪編,《古琴曲集》第二集。北京:人民音樂,1983。 楊宗稷,《琴學叢書》。北京:中國書店,1996。 楊蔭瀏 ,〈對古琴曲陽關三疊的初步研究〉,收於《楊蔭瀏音樂論文選集》。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頁240—255。(原載於《民族音樂研究論文集》第一集,1956) 楊蔭瀏,〈古琴譜式改進芻議〉,收於《楊蔭瀏音樂論文選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頁140—162。(原載於《禮樂》第18、21、22、24期,1947) 楊蔭瀏,《古琴曲彙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956。 (4)史料彙編類 文藝美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孫常煒編,《蔡元培全集 續編》。台北:商務,1995。 張靜蔚,《中國近代音樂史料彙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馮文慈、俞玉滋編,《王光祈音樂論著選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專書與論文 王勇,《王光祈留德生涯與西文著述研究——一位新文化鬥士走上音樂學之路的“足跡“考析》。上海:上海音樂院音樂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安德魯瓊斯,宋偉航譯,《留聲中國: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2004。 江玉玲,〈王光祈的音樂著述與三十年代的柏林學派——從王光祈自傳談起〉。《藝術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4。頁113—132。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s—1930s)〉,收於《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台北:聯經,2008。頁315。 李歐梵,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的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李健正, 〈我國近代傑出的古琴家張友鶴〉。《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1985):1—12。 吳怡青,《再現與創造之間:古琴打譜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論, 2005。 周映辰,〈從音樂研究會到音樂傳習所——北大早期音樂教育考察〉。《中國音樂》2(2006):32—37。 林友仁,〈二十世紀東西方文化沖突與交融中的中國古琴藝術〉。《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表演藝術版)》3(1990):13—18。 張瑾,〈發現生活: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重慶城市社會變遷〉,收於《中國的城市生活》。台北:聯經,2005。頁329—366。 梅家玲,〈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漢學研究》19/1(2001/6):249—76。 許健,《琴史初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1918—1936)——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97—150。 郭正昭、林瑞明,《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五四人的悲劇型像及其分析》。台北:環宇,1974。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章華英,〈近百年來琴樂之傳承與發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音樂與表演版》1(2005):30—33。 畢興、韓立文,〈王光祈生平大事及主要著述年表〉。《音樂探索》1 (1985):8—11。 傅慶裕,〈關於王光祈《翻譯琴譜之研究》的研究〉。《中國音樂》3 (1985):57—59。 喬建中,〈現代琴學論綱〉。《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2000):4—9。 馮光鈺,〈古琴音樂與現代文化〉。《人民音樂》11(1995):17—19。 楊和平,〈王露與《玉鶴軒琴學摘要》〉。《中國音樂》3 (1992):41—43。 楊和平,〈王露與北京大學音樂教育〉。《中國音樂學》2 (2004):52—56。 楊和平,〈論我國近代藝術家王露的音樂貢獻〉。《音樂研究》2 (2003):77—83。 楊和平,〈我國近代音樂家李華萱(榮壽)〉。《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1995):94—97,30。 詹智濬,〈琅琊王心葵先生略傳〉。《今虞琴刊》 (1937):10—13。 榮鴻曾,〈古琴與當今世界樂壇〉。《文藝研究》2(2002):89。 劉天華,《劉天華全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劉楚華,〈二十世紀琴學的救亡意識與改良運動〉。劉靖之編,《中國新音樂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4。 頁397—411。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台北:耀文事業,1998。 韓國鐄,〈北大音樂傳習所研究〉。 收於《韓國鐄音樂文集》,台北:樂韻,1990。頁71—108。 韓國鐄,〈從音樂研究會到音樂藝文社——新論〉。收於《韓國鐄音樂文集》,台北:樂韻,1990。頁27—70。 榎本泰子,彭謹譯,《樂人之都 上海——西洋音樂在進代中國的發軔》。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吳玉清,《蔡元培美學思想流變初探》。東北: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7。 鄭德,《蔡元培美學思想的價值論取向》。東北: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6。 工具書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李文如編,《二十世紀中國音樂期刊篇目彙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琴譜總集 李郊,《穎陽琴譜》,《琴曲集成》第十六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 蔣克謙,《琴書大全》,《琴曲集成》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 嚴澂,《松絃館琴譜》(據四庫全書本影印),《琴曲集成》第八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 英文研究 Cheung, Joys. Chinese Music and Translated Modernity in Shanghai, 1918—1937.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race H. Rackham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2008. Clayton, Martin R. L.. “Free Rhythm: Ethnomusicology and the Study of Music without Metre”.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Vol. 59, No. 2 (1996): 303-332. Jones, Stephen. “Source and Stream—Early Music and Living Tradition in China”. Early Music, Vol.24, No.3(Aug., 1996): 374-88. Kouwenhoven, Frank. ‘Meaning and Structure – the case of Chinese qin (zither) music’, British Journal of Ethnomusicology, 2001(10/i): 39—62 Leong, Jeremy. A Study of German Perspectives: Musical Contributions of Three Chinese Scholars and Jewish Immigrants in Republican China. PH.D. Dissertation,School of Musi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9. Thrasher, Alan R..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usic: A Study of Ethics and Aesthetics .1982 Van Gulik, R. H..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Tokyo: The Voyagers' Press, 1969. Yung, Bell. ”Music of Qin: From the Scholar’s Study to the Concert Stage.” ACMR Reports. (Fall, 1998): 1-1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52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以王露、王光祈與今虞琴社的琴樂活動與琴樂主張作為例子,探討二十世紀上半葉(戰間期為主)古琴與中國音樂現代化潮流發生接觸的過程與方式。第一章說明進行本研究的動機、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材料。第二章探討現代音樂教育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首府北京大學校園展開的歷史,以及古琴被導入其中的原因和經過。第三章探討中國著名現代音樂學者之一王光祈的音樂思考,如何容納傳統音樂文化中的古琴,檢視傳統古琴曲目在中國音樂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被賦予新的用途。第四章探討今虞琴社在一九三○年代中如何對中國音樂現代化的動向投以關注,又如何將古琴與之連綴。第五章就上述案例影響古琴現代化人士的背景和主張異同進行比較,結論中回歸本研究的出發點,從古琴史的角度指出因為不同音樂族群或人士的重視,古琴現代化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開始在音樂紀錄、音樂實踐、音樂創作、音樂的理論化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與取向的試探,而錄音和廣播方面的相關案例,在這項課題上也有延伸研究的價值。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thesis examines how Guqin wa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moderniz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interwar period (1918—1937). The Guqin activities and opinions of Wang Lu, an important figure of Chu-cheng Guqin tradition, Wang Guangqi, a Chinese pioneer scholar of Western musicology, and Jinyu Qin Society, a pivot organization in Guqin circle of Republican China are studied as representative cases.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objects, and materials examined in this research. Chapter 2 briefly discusses how modern music education took places in Peking University, the center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examines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cause Guqin involved. Chapter 3 focuses on one of the important Chinese musicologists, Wang Guangqi. By examining his published ideas about music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Guqin,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dern usage of traditional Guqin music resources. Chapter 4 examines how Jinyu Qin Society casted its concerns about music modernization in the 1930’s, and how Guqin was linked to the elements of music modernization. Chapter 5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versities of the music backgrounds and main concerns of the key figures that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Guqin modernization mentioned in the three cases. And in the conclusion, this thesis suggests from a standpoint of Guqin music history research that due to the attention and enthusiasm of music advocates and/or music groups, the modernization of Guqin was explored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notation, music practice, compositon, and the theorizing of music. Furthermore, the cases of music broadcasting and phonograph-record making comprising Guqin were also related subj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2:22:5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2144001-1.pdf: 92916334 bytes, checksum: 4aca263d768e71d9bbb1e57885d3c61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1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美育」之下的古琴: 王露與北京大學音樂社團的現代化實踐…………… 13 第一節 蔡元培教育改革下的美育主張與音樂……………… 14 第二節 王露:從傳統樂人留日的背景到音樂現代化的參與 25 第三節 北京大學音樂社團的美育實踐與古琴……………… 29 小結 ………………………………………………………… 53 第三章 古琴與中國現代的音樂創作: 王光祈的音樂救國理念及其《翻譯琴譜之研究》… 54 第一節 王光祈:求學背景與音樂救國理念 ………………… 54 第二節 王光祈的音樂文化發展觀與作曲主張 ……………… 60 第三節 《翻譯琴譜之研究》: 琴樂古譜在音樂現代化上的運用……………………… 70 小結 …………………………………………………………… 83 第四章 今虞琴社之「古樂提倡」及其與現代的接觸 ……… 84 第一節 今虞琴社:成立背景與理念………………………… 79 第二節 今虞琴社(1936—1937): 活動內容及其古樂提倡的具體實踐…………………… 88 第三節 音樂實踐與音樂知識議論……………………………… 98 小結 ………………………………………………………… 115 第五章 結論……………………………………………………… 116 第一節 對於民初古琴現代化的幾點觀察……………………… 116 第二節 結論 ……………………………………………………… 123 附錄 大事年表 ………………………………………………… 128 參考文獻………………………………………………………… 14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古琴與中國音樂現代化(1918—1937):以王露、王光祈及今虞琴社為例 | zh_TW |
dc.title | Three Cases on Guqi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Music in China(1918—1937):Wang Lu, Wang Guangqi and Jinyu Qin Society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王櫻芬(Ying-Fen Wang),梅家玲(Chia-Ling Mei) | |
dc.subject.keyword | 中國音樂現代性,古琴,美育,王露,王光祈,今虞琴社,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Chinese musical modernity,Guqin,Aesthetic Education,Wang Lu,Wang Guangqi,Jinyu Qin Society, | en |
dc.relation.page | 149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8-18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音樂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音樂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90.7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