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40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謝銘洋(Ming-Yan Shieh) | |
dc.contributor.author | Han-Yun Hs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蕭涵勻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01:54:5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7-01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7-01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6-2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 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圖書,2002年3月。 2. 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0年4月。 3. 蔡昭儀,全球古根漢效應,典藏藝術家庭,2004年12月。 4. 賴文智,圖書館與著作權法,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2年5月。 5. 賴吉欽,DSLR單眼數位相機聖經,旗標出版,2007年5月。 6.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元照出版,2008年10月。 7.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Ι,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2004年1月。 8.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Ⅱ,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2002年8月。 (二)期刊論文 1. 吳耀宗,網路上之複製行為與侵害著作權之擅自重製罪,法令月刊52卷9期,2001年9月。 2. 馮震宇,WIPO著作權相關條約規範內容與其爭議問題之探討(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57期,2001年11月。 3. 馮震宇,WIPO著作權相關條約規範內容與其爭議問題之探討(下),智慧財產權第58期,2001年12月。 4. 楊翎,全球化與大英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第4期,2004年10月。 5. 劉孔中,從著作權共同管理之發展趨勢探討我國著作權共同管理團體之法制,全國律師9卷12期,2005年12月。 6. 蔡明誠,論多媒體與數位著作,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2期,1996年1月。 (三)學位論文 1. 周欣嫻,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智慧財產之法律保護與藝術授權--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2006年。 (四)研究報告 1. 2005紐約國際授權展出國報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2. 王苑華,出席2008法國巴黎設計及家居家飾展報告,行政院及所屬機關出國報告,2008年。 3. 葉茂林,國際組織關於著作權集體管理實務,智慧財產局委託,2004年。 4. 謝銘洋、張桂芳,著作權案例彙編-美術著作篇,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8月。 5. 藝術授權手冊規劃計畫期末總結報告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7年5月。 (五)其他 1. 360ep,http://www.360ep.com/services.html。 2. Art Resource, http://www.artres.com/c/htm/TreePfLight.aspx?ID=MET。 3. DATF數位典藏技術工作組織,http://datf.iis.sinica.edu.tw/Index.jsp。 4. Digitalized Museum Information, http://is.uni-sb.de/projekte/sonstige/museum/art_online_copyright.pdf 5. HUNG的藝術講座,www.yljh.chc.edu.tw/~schweb/9year/art/1-1.pdf。 6. Michèle Gerber,Guggenheim Gold,http://www.licensemag.com/licensemag/Art/Guggenheim-Gold/ArticleStandard/Article/detail/166383。 7. The 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CHIN),http://www.chin.gc.ca/English/index.html。 8. 幸邱妙,原創或改作的著作權誰屬?http://mag.udn.com/mag/digital/printpage.jsp?f_ART_ID=146461。 9. 林彥宏、黃冠華,數位典藏內容競爭力評鑑指標之建立-以影像質量為例,http://datf.iis.sinica.edu.tw/Papers/2006datfpapers/60.pdf。 10.故宮線上,故宮線上概述,http://www.airiti.com/npmoln/。 11.章忠信,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九條之適用淺釋,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4&act=read&id=192。 12.章忠信,文物保存機構的複製品保護議題,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1&act=read&id=59。 13.章忠信,博物館或美術館藏所涉著作權相關問題研析,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1&act=read&id=50。 14.章忠信,攝影愛好者如何注意授權議題,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3&act=read&id=1156。 15.郭羿承,孫悟空還只是一只猴子:國際藝術授權產業簡介,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e/files/93/930901/monkey.pdf。 16.陳泳任,論故宮書畫數位影像的建置與品質管理,http://content.ndap.org.tw/index/?p=767 17.華藝世界美術資訊網,常見問答http://adb.airiti.com/airiti_w/modules/tinyd5/index.php?id=10。 18.楊智傑,過度保護 元世祖也生氣,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job_id=146079&parent_path=,1,4,&article_category_id=15&article_id=76296。 19.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www.tipo.gov.tw/ch/。 20.劉承慶,影像處理衍生的法律問題,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CR0031ML.pdf。 21.劉靜怡,數位典藏計畫智慧財產權參考手冊,www.sinica.edu.tw/~ndaplib/channels/dlm_paper/1015-2.pdf。 22.數位vs.傳統,http://www.3up.com.tw/digitalimageSectionI.htm。 23.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商業運用平台,http://www.teldapbridge.org.tw/Advisory/。 24.賴文智,數位影像的利用問題,www.is-law.com/OurDocuments/CR0048LA.pdf。 25.簡榮宗、陳柏吟,莫讓元世祖笑我們貪—使用元世祖圖像的法律爭議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job_id=146025&parent_path=,1,779,&article_category_id=824&article_id=76251。 26.藝術開講:定義,http://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87231&tpno=0&no=51941&cate_no=0。 二、英文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期刊論文 1. Robin J. Allen, After Bridgeman: Copyright, Museums, And Public Domain Works of Art, 155 U pa L. Rev. 961 (2007). 2. Colin T. Cameron, In Defiance of Bridgeman: Claiming Copyright in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s of Public Domain Works, 15 Tex. Intell. Prop. L.J. 31 (2006). 3. Kimberly N. Dobston, The Originality of Photographs for Purposes of Copyright Law Before and After Bridgeman Art Library, 10 Fla. Coastal L. Rev. 319 (2009). 4. Jonathan A. Franklin, Digital Image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 Legal Remedies And Industrywide Alternatives, 10 Santa Clara Computer &High Tech. L. J. (1998). 5. Kevin Garnett, Copyright in Photographs, E.I.P.R.22(5) (2000). 6. Lesley Ellen Harris, A Canadian Museum’s Guide to Developing a Licensing Strategy, 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Government of Canada, Ottawa (2004). 7. Scout Hodes and Karen Cross, Museums In The Commercial Marketplace: The Need For Licensing Agreements, 10 Conn L. Rev. (1977-1978). 8. Ken Liebman, Opinion: Untying the Knot-Copying Law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1 Int’l J. L. & Info. Tech (1993-1994). 9. Scott M. Martin, Museum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And Visual Artists, 10 Colum.-VLA J. L. &Arts (1985-1986). 10. Robert C. Matz, Bridgeman Art Library, Ltd. V. Corel Corp., 15 Berkeley Tech. L.J. 3 (2000). 11. Kim L. Milone, Dithering Over Digitization: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Licensing Agreements Between Museums, Artists, and New Media Publishers, 5 Int’l & Comp. L. Rev. 393 (1995). 12. Andrew J. Noreuil, Nice Tie: Trade Dress Production For Visual Artistic Style When Competitors Offer Artist-Inspired Products, 67 Fordham l. Rev. 3403 (1998-1999). 13. Gregg Oppenheimer, Originality in Art Reproductions: Variations in Search of a Theme, 27 Copyright L. Symp. 208 (1982). 14. Rina Elster Pantalony, WIPO Guide o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Museums, WIPO. 15. Guy Pessach, Museums, Digitalization and Copyright Law: 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Ahead, 1 J. Int’L Media &Ent (2006-2007). 16. Judith B. Prowda , Application of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Law in the Protection of Style in the Visual Arts, 19 Colum.-VLA J. L. &Arts (1994-1995). 17. Benjamin R. Seecof, Scanning Into The Future of Copyrightable Images: Computer-Based Image Processing Poses a Present Threat, 40 Copyright L. Symp. (1997). 18. Milch Tuchman, Inauthentic Works of Art: Why Bridgeman May Utimately Be Irrelevant To Art Museums, 24Colum.-VLA J.L. & Arts 287 (2001). 19. Karen D. Williams, Disparity in Copyright Protection: Focus on The Finished Image Ignores The Art in The Details, 58 Am. U. L. Rev. 169 (2008). 20. Mary Campbell Wojcik, The Antithesis of Originality: Bridgeman, Image Licensors, and the Public Domain, 30 Hastings Comm. & Ent. L. J. (2007-2008). (二)其他 1. Osler, Hoskin & Harcourt,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Models for Administering Museum Intellectual Property, http://www.chin.gc.ca/English/Pdf/Intellectual_Property/Economic_Models/economic_models.pdf. 2. Werner Schweibenz, Art online: Access and Copyright Issues for Digitalized Museum Information, http://is.uni-sb.de/projekte/sonstige/museum/art_online_copyright.pdf 3. J. Trant, Exploring New Models for Administer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Museum Educational Site Licensing (NESL) project, www.archimuse.com/papers/jt.illinois.html. 4.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How Licens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Help Your Business, http://mag.udn.com/mag/digital/printpage.jsp?f_ART_ID=146461. 5. Diane Zorich,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ies: A How-To Guide for Museums, http://www.chin.gc.ca/English/Intellectual_Property/Developing_Policies/. 三、德文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 Loewenheim/Vogel, Handbuch des Urheberrechts, §9 Rn. 124-146. 2. Wandtke/Bullinger, Urheberrecht, 3. Auflage 2009, Rn 65.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40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以往藝術作品的授權大多集中在平面作品的授權上。然而,過去幾年來,透過藝術授權生產的衍生商品不斷地擴大,藝術授權的作品類型變得更加廣泛。藝術授權機制亦因授權範圍及方式的擴大,使得其面臨的法律問題卻也更加複雜。
另一方面,為了因應趨勢,博物館或美術館多以數位攝影方式將典藏品變成數位影像,不但可建立其典藏品管理系統,同時亦將這些數位影像放置於網路上,供公眾瀏覽。然而,這些數位影像的法律性質究竟為何,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爭議不斷。有認為應受著作權法保護,有認為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個問題在典藏品的數位影像遭人盜用侵害時,得否主張權利的正當性,更顯重要。 本研究分成兩個主軸來討論。第一個主軸是針對藝術授權機制進行討論。首先,探討國外已經建立的藝術授權機制,瞭解不同的授權模式及其優缺點,並分析大都會博物館的授權模式供我國參考。其次,以外國的藝術授權機制為基礎來探討我國法制下可能的藝術授權機制,並分析不同授權模式下的法律關係,同時評析故宮博物院的授權模式。 第二個主軸則是針對數位影像在著作權法上的地位進行討論。現今藝術授權機制與數位影像密不可分,然而,由於數位影像所具的機械性本質,使得數位影像在著作權法的地位不明。本研究透過國內外學說及實務見解來探討相關的議題,並總結歸納出數位影像在著作權法上的地位。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study is about 'art licensing' and 'copyright issues of digital image'. This study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art licensing mechanism.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art licensing mechanism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n it discusses four alternative models for museums to license their images. Secondl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oreign-based art licensing mechanism under the law of Taiwa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study is about 'copyright issues of digital image'. Licensing digital images becomes mainstream through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ization. Such digital images are obtained by digital photographing the original art work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legal issues of such kind of digital images because of their mechanical nature. This study canvass related issues by analyzing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it concludes the legal status of digital image in copyright law.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1:54:5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5a21058-1.pdf: 938763 bytes, checksum: 4064f4609e521788a540ffb8cfb5762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二章 藝術授權的相關概念 7 第一節 藝術授權的概念 7 第一項 什麼是藝術 7 第二項 授權的意義 8 第三項 藝術授權的定義 9 第二節 著作財產權授權與讓與之區分 10 第三節 公有古物之特別規範-文化資產保存法 11 第三章 博物館授權策略之擬定 15 第一節 智慧財產管理系統 15 第二節 授權策略 20 第三節 決定授權策略 22 第四章 國外博物館授權模式 27 第一節 THE AGENCY MODEL (代理模式) 27 第一項 概述 28 第三項 優缺點 29 第二節 THE BROKERAGE MODEL (仲介模式) 30 第一項 概述 30 第二項 優缺點 31 第三節THE SUBLICENSING MODEL (再授權模式) 31 第一項 概述 31 第二項 優缺點 32 第四節 THE COLLECTIVE MODEL (集體管理團體模式) 33 第一項 概述 33 第二項 優缺點 34 第五節 大都會博物館授權模式之分析 35 第一項 大都會博物館的授權業務 35 第二項 外國現有藝術授權模式之分析-以大都會博物館為例 36 第六節 小結 37 第五章 我國法架構下可能的藝術授權模式-以國外博物館授權模式為基礎 39 第一節 代理模式 39 第一項 民法第576條行紀之規定 39 第二項 民法上代理之規定 41 第三項 代理模式於我國法架構下可能適用的有名契約類型 42 第一款 行紀模式-以自己名義為本人計算 42 第二款 代理模式-以本人名義為本人計算 43 第二節 仲介模式 44 第三節 再授權模式 45 第四節 集體管理團體模式 46 第一項 概述 46 第二項 仲介團體與利用人間之關係 47 第三項 著作財產權人與利用人間之關係 47 第四項 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的影響 48 第五節 我國現有藝術授權模式之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49 第一項 故宮的授權業務 49 第二項 故宮授權模式之評析 52 第三項 故宮未來授權模式之建議 54 第六節 小結 55 第六章 數位影像在外國著作權法上的地位 57 第一節 數位影像的概念 57 第一項 數位影像的意義 57 第二項 數位影像的基礎 58 第三項 數位複製與數位影像之內涵及限制 59 第二節 國際上關於數位化著作權之保護 60 第三節 美國法律及案例 62 第一項 美國法律 62 第一款 原創性的要求 62 第二款 原創性與衍生著作 63 第三款 原創性與攝影著作 63 第二項 Bridgeman原則 65 第一款 Bridgeman Art Library, Ltd. v. Corel Corporation 65 第二款 Bridgeman案件對其他法院的影響 66 第三款 針對Bridgeman的回應 67 第一目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67 第二目 其他博物館的看法 68 第三目 美國學說的質疑 69 第三項 小結-著作權法上的兩難 71 第四節 英國法律及案例-技巧與勞力標準 71 第五節 德國立法例 72 第六節 立體轉平面數位影像之著作權歸屬 73 第七章 數位影像在我國著作權法上之地位 75 第一節 我國實務及學說之見解 75 第一項 實務見解 75 第一款 智慧財產局見解-依是否具原創性及創作性認定 76 第二款 法院見解-嚴格認定說 77 第二項 學說見解 81 第三項 本文見解 82 第一款 著作權制度之源起與規範目的 82 第二款 我國著作權法上創作之意涵 83 第三款 數位影像與攝影著作 85 第一目 實務標準的解釋空間及其謬誤 85 第二目 本文見解-區分單純攝影與仿真攝影討論 87 第二節 數位影像在我國著作權法上之地位的重新反思 94 第一項 平面轉平面之數位影像 95 第一款 原著作屬於公共財著作 95 第一目 公共財著作(Public Domain)之定義 95 第二目 就原著作進行數位攝影所得之數位影像 96 第二款 原著作非屬公共財著作 96 第一目 原著作人的權利不受影響 96 第二目 就原著作進行數位攝影所得之數位影像 98 第二項 立體轉平面之數位影像 98 第一款 實務見解 98 第二款 學者見解 99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00 第三節 利用數位影像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 100 第一項 重製權 101 第一款 重製權之概念 101 第二款 網路上常見之複製情形 102 第三款 網路上之複製與著作權法之重製 103 第二項 公開傳輸權 103 第三項 散布權 104 第四節 數位影像利用之特殊議題 105 第一項 表達與觀念之區辨-傳達作品意象 105 第一款 外國學者見解 106 第二款 我國實務見解-臺灣板橋地方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六一三號民事判決 109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11 第四款 小結 113 第二項 具機械性質的放大或縮小著作 115 第三項 數位影像的改作與衍生著作 116 第一款 實務及學說見解 116 第二款 本文見解 121 第四項 合理使用的界限-擷取畫作中的一小部分來使用 124 第一款 實務見解 125 第二款 本文見解 125 第五項 影像處理的著作權爭議 129 第一款 學者見解 130 第二款 本文見解 132 第六項 意象衍生之轉換 134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藝術授權機制與數位影像在著作權法上的地位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rt Licensing and the Copyright Issues of Digital Imag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張懿云,陳曉慧 | |
dc.subject.keyword | 藝術授權,數位影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Art Licensing,Digital Image, | en |
dc.relation.page | 151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6-3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916.76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