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16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石守謙(Shou-Chien Shih) | |
dc.contributor.author | Jung-Chun Li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劉榕峻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00:24:5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2-02-03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2-03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1-22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日文部份
(唐)皇甫崧,《醉鄉日月》,收入:(明)陶宗儀編,《說郛》卷9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81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徐渭著,《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 (明)袁宏道著,錢伯誠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明)張岱,《瑯嬛文集》,臺北:淡江出版社,1956。 (明)陳洪綬繪,黃子立刻,顧炳鑫收藏,《博古葉子》,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 (明)陳洪綬繪,黃君倩刻,李一氓供稿,《明陳洪綬水滸葉子》,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007。 (明)馮夢龍著,陸國斌等校點,《馮夢龍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明)夢覺道人,西湖浪子輯,張榮起整理,《三刻拍案驚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明)趙士禎,《神器譜》,收入:(明)不著撰人,《兵部問寧夏案》,台北:正中書局,玄覽堂叢書初輯,1981。 (明)潘之恆,《葉子譜》、《續葉子譜》,收入:(清)陶珽纂,《續說郛(下)》,臺北:新興書局,1964。 (明)黎遂球,《運掌經(桐堦副墨)》,收入:(清)陶珽纂,《續說郛(下)》,臺北:新興書局,1964。 (清)孔尚任,《享金簿》,收入:黄賓虹,鄧實編;嚴一萍補輯,《美術叢書》第4冊,板橋:藝文印書館,1975。 (清)王士禛,《居易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李式玉,《四十張紙牌說》,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清)李綠園,《歧路燈》,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清)李鄴嗣,《馬弔說》,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清)沈德潛,《暢敘譜》,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清)周亮工,《因樹屋書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3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周亮工,《讀畫錄》,畫史叢書本第四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清)金安清,《水窗春囈》,北京:中華書局,清代史料筆記叢刊,1997。 (清)俞敦培輯,《酒令叢鈔》,臺北: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本,1997。 大谷通順,〈馬掉牌考〉,《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38:1(1989),頁89-246。 小林宏光,〈陳洪綬の版画活動:崇禎12(1639)年刊〈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の挿絵を中心とした一考察〉,《国華》1061期(1983),頁25-39;1062期(1983),頁35-51。 戈春源,《賭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王正華,〈女人、物品與感官慾望: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中江南文化的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0期(2002),頁1-57。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2003),頁1-85。 王次澄,〈明清文人觴政──會飲的禮儀與規範〉,《漢學研究》10:1(1992),頁275-294。 王利器,《往日心痕──王利器自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關於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王鴻泰,〈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17:4(2006),頁73-143。 王麗娟,〈《水滸傳》成書時間新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1(2001),頁54-59。 石守謙,〈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鍾馗與大眾文化〉,《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6(2004),頁307-342。 石昌渝,〈從朴刀杆棒到子母炮──《水滸傳》成書研究之一〉,《文學遺產》2(1999),頁64-77。 余嘉錫,《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中華書局,1977。 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新史學》10:3(1999),頁55-109。 李永祜點校,《水滸傳》,北京:中華書局,2005。 李偉實,〈從水滸戲和水滸葉子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社會科學戰線》1(1988),頁282-287。 李偉實,〈從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社會科學戰線》3(1991),頁274-276。 杜亞泉,《博史》,上海:上海開明書店,1933。 林麗月,〈衣裳與風教:晩明的服飾風尙與「服妖」議論〉,《新史學》10:3(1999),頁111-157。 邱仲麟,〈宜目宜鼻──明清文人對於瓶花與盆景之賞玩〉,《九州學林》5:4(2007.11),頁120-166。 南柄文,〈中國古代的鳥槍與日本〉,《史學集刊》2(1994),頁60-66。 胡適,《胡適日記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頁168-176。 柴萼著,《梵天廬叢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翁萬戈,《陳洪綬(上)文字編,(中)彩圖編,(下)黑白圖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馬幼垣,《水滸論衡》,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 馬幼垣,《水滸二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馬孟晶,〈文人雅趣與商業書坊:十竹齋書畫譜和箋譜的刊印與胡正言的出版事業〉,《新史學》10: 3(1999),頁1-54。 馬孟晶,〈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02),頁201-276。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 高春明,《中國服飾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張月雲,〈述觴政說酒令(上)、(下)──密糾察於歡時鬥森嚴於酒律〉,《故宮文物月刊》3:12;4:1,(1986.3;4),頁100-109;98-105。 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陳松柏,《水滸傳源流考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陳洪綬等編繪;欒保群解說,《酒牌》,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陳熙遠,〈從馬弔到麻雀──市井遊藝與士林傳統交織的歷史因緣〉,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與日本京都大學合辦,「日本・中國近世の都市生活」學術研討會,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7年11月10-11日。待刊稿。 曾永義,〈中國飲酒禮俗小考〉,收入:翁肇喜總編;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執行編輯,《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4,頁338-355。 黃賓虹,〈陳老蓮之論畫〉,《明報月刊》5(1975),頁47-48。 楊蔭深,《中國遊藝研究》,上海:上海世界書局,1946。新版:楊蔭深,《中國古代游藝活動》,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裘沙,《陳洪綬:時代、思想和插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劉旭,《中國火葯火器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 劉初棠,《中國古代酒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蔡宜璇主編,《悅目:中國晚期書畫 圖版篇•解說篇》,臺北:石頭出版社,2001。 蔡祝青,〈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婦女與兩性學刊》(2001),頁1-38。 二、英文部分 Clunas Craig, Superflous Things :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161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陳洪綬(1598-1652)的白描《水滸葉子》是在傳統的民間馬吊牌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他以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作為牌面圖像表現的主體。在規劃內容時,結合筆下詼諧幽默、精緻文秀,堪稱一絕的水滸人物圖像,運用《水滸傳》文本中原有的排座次概念及人物的特性,將之與馬吊牌中各式關鍵牌色與組合以及酒令文字作巧妙的搭配,形成各種戲謔嘲諷、影射現實、幽默有趣的文字遊戲。箇中透露他對水滸英雄的好惡,也實際反映當時的使用情境與文人雅士偏好的風尚、品味。這樣的設計兼顧了紙牌鬥智的機趣與文人觴政所講究的風雅,也為宴飲雅集增添更多的話題與樂趣性。水滸葉子是陳洪綬融合文人精緻文化與大眾通俗娛樂的巧妙產物,更是其人物畫傑出成就中的一大代表作品。
本文以白描《水滸葉子》首先援引相關研究成果,究明水滸葉子作為馬吊紙牌的實際使用與遊戲方式,以深入了解陳洪綬的原始規劃、設計概念。並將之置於文人觴政與宴飲之背景脈絡中,及其結合賭、酒兩種機能的特殊設計,嘗試重塑其使用方式與情境。在圖像表現上,亦將之與版畫本《水滸葉子》作相互比較,以突顯陳洪綬於葉子設計與創作上的各式過人巧思與創意。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0:24:5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3141007-1.pdf: 8745924 bytes, checksum: 1b5e577682642797b1ce0a5a7c8c36e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緒論…………………………………………………………………………………1
第一章 白描《水滸葉子》與馬吊牌戲…………………………………………8 第一節 馬吊牌的形制與主題……………………………………………12 第二節 馬吊的各式打法與規則…………………………………………20 第三節 白描《水滸葉子》的人物「選角」及設計概念………………36 第二章 作為酒牌的白描水滸葉子………………………………………………51 第一節 白描《水滸葉子》的酒令文字趣味……………………………53 第二節 酒牌行令與觴政…………………………………………………78 第三節 白描水滸葉子的酒令類型及其意義分析………………………83 第四節 以白描《水滸葉子》行酒令的重塑……………………………96 第三章 白描水滸葉子與水滸英雄圖譜……………………………………… 100 第一節 陳洪綬《水滸葉子》與其他水滸人物圖………………………100 第二節 白描《水滸葉子》圖像風格及其設計…………………………111 第三節 白描本與版畫本《水滸葉子》之比較…………………………120 結論 ………………………………………………………………………………132 參考書目 …………………………………………………………………………136 圖版 ………………………………………………………………………………-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陳洪綬《水滸葉子》研究 | zh_TW |
dc.title | The Research of Ch'en Hung-shou's 'Shui hu Ye Zi'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熙遠(Hsi-Yuan Chen),傅申(Shen Fu),陳葆真(Pao-Chen Chen) | |
dc.subject.keyword | 陳洪綬,水滸葉子,葉子,馬吊,酒牌,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hui hu Ye Zi,Chinese Playing Cards, | en |
dc.relation.page | 139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1-23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藝術史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藝術史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8.5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