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694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曾永義,李惠綿 | |
dc.contributor.author | EUNOK CHEO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鄭恩玉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8:23:5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5-07-22 | |
dc.date.copyright | 2005-07-22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date.submitted | 2005-07-1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書目
專著 戲曲原著類 元曲選 (明)臧晉叔 北京,中華書局 1958年 元曲選外編 隋樹森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孤本元明雜劇 (明)趙元度 台南,平平出版社 1974年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 徐沁君 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全元曲 徐征、張月中、張聖潔、奚海主編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 錢南揚 台北,華正出版社 2003年 戲曲專著類 也是園古今雜劇考 孫楷第 上海,上雜出版社 1953年 古劇說彙 馮沅君 台灣,學海出版社 1956年 元代雜劇全目 傅惜華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7年 中國戲曲總目彙編 羅錦堂 香港,萬有圖書公司 1966年 元代雜劇作家傳略 傅惜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2年 景午叢編 上,下 鄭騫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2年 元雜劇本事考 羅錦堂 台北,順先出版社 1976年 錦堂論曲 羅錦堂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77年 度柳翠翠鄉夢與紅蓮債三劇的比較研究 江志勇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0年 元人雜劇序說 青木正兒 台北,長安出版社 1981年 元雜劇研究 吉川幸次郎 台北,藝文出版社 1987年 詩歌與戲曲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8年 戲劇與文學 姚一葦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9年 元曲家考略 孫楷第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 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 曾永義 台北,正中出版社 1991年 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 張淑香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 十大戲曲家 章培恆 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2年 參軍戲與元雜劇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2年 李漁全集 (清)李漁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年 中國戲曲學通論 趙山林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戲曲美學 傅謹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 元雜劇史 李修生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6年 元雜劇八論 顏天佑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 論說戲曲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7年 元人雜劇與元代社會 么書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道教與戲劇 詹石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 (清)王國維台北,里仁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戲曲史 麻文琦,謝雍君,宋波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年 戲曲美學 蘇國榮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9年 中國戲曲 章詒和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9年 戲曲源流新論 曾永義 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2000年 中國戲曲發展史 廖奔,劉彥君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戲文概論 錢南揚 台北,里仁書局 2000年 戲曲美學 陳多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元雜劇論 奚海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古代戲曲與古代文學研究論集 黃天驥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 戲史辨 胡忌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1年 元雜劇的插科打諢藝術 郭偉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元雜劇研究 吳國欽等編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孤本元明雜劇提要 王季烈 臺北 盤庚出版社 元代戀愛劇十種技巧研究 王雲五 台灣商務印書館 妓女、優伶、婦女、婚姻類 中國婚姻史 王雲五,傅緯平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年 中國娼妓史 王書奴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43年 文學中的妓女形象 陳思和 北京,人民日報 1990年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上海,上海書店 1990 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 潘光旦 上海,上海書店 1991年 十大名伶 蔣星煜 上海,上海書店 1992年 中國名妓藝術史 嚴明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年 中國樂妓史 修君,鑒今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3年 中國名妓列傳 聞韻 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 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 陶慕寧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3年 金瓶梅中的青樓與妓女 陶慕寧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3年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唐伎研究 廖美雲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5年 中國娼妓 ─ 過去和現在 單光鼐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年 優伶史 譚帆 上海,上海藝術出版社 1995年 中國娼妓史 蕭國亮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 優伶考述 孫民紀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9年 勾欄人生 劉禎 鄭洲,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情有千千結: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研究 龔斌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婚姻史 汪玢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樂戶 喬健,劉貫文,李天生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國傳統婚姻風俗 郭興文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國家樂戲班 張發穎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 中國戲班史 張發穎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3年 宋元樂妓與戲劇 王寧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3年 中國樂妓史 修君,鑒今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3年 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 趙東玉,李建勝 沈陽,沈陽出版社 2003年 妓女史 徐君,楊海 台北,華成圖書出版社 2004年 文學專著類 話本小說概論 胡士瑩 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2年 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 徐志平 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 1994年 元代文學史 鄧紹基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 文學、文化與世變 李豐楙主編 台北,中研院文折所 2002年 元代文學文獻學 查洪得,李軍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全唐詩(清)彭定求等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 中國文學精神•宋元卷 王小舒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鄭振鐸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局組織編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史部類 隋書 (唐)魏徵 台北,鼎文出版社 1975年 金史 (元)脫脫 北京,中華書局 1975年 元史 (明)宋濂 北京,中華書局 1976年 宋史 (元)脫脫 北京,中華書局 1977年 世界征服者史 志費尼 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年 元代史新探 蕭啟慶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83年 舊唐書 (後晉)劉昫,《四庫全書薈要• 史部》第三十冊 台北,世界書局 1986年 尚書表注(漢)孔安國 台北,中央圖書館 1991年 元代的士人與政治 王明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2年 新唐書 (宋) 歐陽修,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5年 舊唐書(後晉)劉昫,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5年 晉書(唐)房玄齡,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5年 魏書 (北齊)魏收,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6年 後漢書(南北朝)范 曄,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9年 元朝簡史 邱樹森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 中國風俗通史˙元代卷 陳高華,史衛民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年 挑戰與抉擇─ 元代文人心態史 徐子方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元明清史 郭成康,王天有,成崇德主編 台北,五南出版社 2002年 元史 周良霄,顧菊英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中國通史 傅樂成 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2003年 筆記類 綠窗新話(南宋)皇都風月主人 台北,世界書局 1958年 青樓集 (元)夏庭芝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2)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 太和正音譜 (明)朱權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3)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 錄鬼簿(元)鍾嗣成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2)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 錄鬼簿續篇(明)無名氏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2)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 雲仙雜記(唐)馮贄 台北,台灣灣商務,1966年 唐語林(宋)王讜 台北,廣文書局 1968年 北里志(唐)孫棨,《筆記小說大觀》五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開元天寶遣事(五代)王仁裕,《筆記小說大觀》二十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鑒誡錄(後蜀)何光遠,《筆記小說大觀》六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夷堅志(宋)洪邁,《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一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輟耕錄(元) 陶宗儀,《筆記小說大觀》七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歸潛志(元)劉祁,《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二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武林舊事(宋)周密,《筆記小說大觀》續篇 台北, 新興出版社1978年 老學庵筆記 (宋)陸游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2年 紫山大全集 (元)胡袛遹(《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都城紀勝(宋)耐得翁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東京夢華錄(南宋)孟元老 台北,世界書局 1999年 馬可波羅行記 馬可波羅 台北,台灣古籍 2002年 宗教類 全真教與大蒙古國帝室 鄭素春 台北,學生書局 1987年 道教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 台北,東華書局 1989年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方立天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 王治心 上海,上海書店 1990年 簡明佛學概論 于凌波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91年 中國道教史上,下 任繼愈主編 台北,桂冠出版社 1991年 中國道教史 劉精誠 台北,文津出版色 1993年 中國佛教史 郭朋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年 中國佛教史概論 野上俊靜等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 中國道教 卿希泰主編 江蘇,東方出版中心 1994年 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 張立文,張緒通,劉大樁主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年 中國佛教史話 劉克蘇 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9年 中國佛教史 黃懺華 台北,國家出版社 2001年 中國佛教史 蔣維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 工具書類 玉篇 (梁) 顧野王 台北,新興書局 1963年 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 (清) 蔣廷錫等 台北, 文星出版社1964年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 (唐) 釋慧苑 台北, 藝文印書館,拜經堂叢書本 1970年 辭海 辭海本局編輯部編輯 台北,中華書局 1972年 中文大辭典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臺北,中華學術院,中國文化研究所1973年 集韻 (宋)丁度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6年 戲曲辭典 王沛綸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89年 元曲鑒賞辭典 蔣星煜主編 上海,賞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 元曲釋詞 顧學頡、王學奇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0年 戲曲要籍解題 李惠綿 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 霍松林主編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 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 正字通 (明) 張自烈, 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上海,上海古典出版社 1995年 新修康熙字典 凌紹雯等纂修,高樹藩重修 台北,啟業出版社 1996年 中國曲學大辭典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 浙江,浙江教育初版社 1997年 金元北曲詞語匯釋 黃麗貞 台北,國家出版社 1997年 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 台北,洪葉文化 1999年 全元曲典故辭典 呂薇芬主編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1年 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 方齡貴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 元曲精品鑒賞賞辭典 賀新輝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 元曲大辭典 李修生主編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3年 學位論文 馬致遠雜劇研究 唐桂芳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6年 元代度脫劇研究 趙幼民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7年 關漢卿雜劇研究 何美鈴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年 現存元人度脫雜劇之研究 蕭憲忠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年 元代家庭劇研究 秦慧珠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9年 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 顏天佑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關漢卿救風塵之研究 李競華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2年 元雜劇中道教故事類型與神明研究 諶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年 元代文人故事劇研究 吳秀卿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年 元戀愛劇研究 周靜琬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 渡邊雪羽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馬致遠雜劇之研究 朴三洙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元代風情劇研究 李相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年 元雜劇中的悲劇觀 洪素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元代愛情劇研究 馮瑞龍 香港大學碩士論文 1988年 元代仕隱劇研究 譚美玲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年 元代士人劇研究 李順翼 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年 關漢卿旦本雜劇之研究 盧乃愛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關漢卿現存雜劇研究 李哲洙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 關漢卿旦本戲主角之研究 朱文慧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 元雜劇關馬白王四家作品中女性角色研究 高仁淑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 元雜劇中的婦女類型研究 賴雯卿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關漢卿雜劇的生命情感 劉幼嫻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係碩士論文 1995年 元雜劇排場研究 游宗蓉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 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 劉淑爾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年 元明戲曲「殉情復生論」之研究 童敦慧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元雜劇的娼妓題材研究 黃慧真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元雜劇中女性意識之研究─婚戀關係 陳莉莉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馬白鄭三家雜劇研究 權敬姬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996年 現存元人宗教劇研究 林智莉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唐代妓女的類別與性質研究 張福政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 《風月救風塵》研究 吳賢陵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元代初期南北方漢族文學集團的文學表現與處世態度 許佩玉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文 2002年 性別、主體、對話:重讀關漢卿旦本戲 許淑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元明戲曲負心婚變題材之研究 柯瑛娥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元雜劇命題材研究 黃琬瑜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論馬致遠「以劇寫詩」的創作傾向 李依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論元雜劇之計 邱宣蓉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期刊論文 元明鈔刻本元人雜劇九種提要 鄭騫 清華學報 1969年 新七卷第二期 頁145-152 儒家思想 韋日春 中華學苑 1978年九月 第二十一期 頁139-147 道家思想 韋日春 中華學苑 1978年九月 第二十一期 頁139-147 元雜劇中的“神仙道化”戲 么書儀 文學遺產 1980年 第三期 頁64-88 關漢卿─瓦舍書會哺育的偉大戲曲家 李漢秋 安徽大學學報 1980年 第四期 頁66-73 略論元朝的法律 楊國宜 安徽師大學報 1982年 第三期 頁57-64 談元雜劇的大團圓結局 么書儀 文學遺產 1983年 第二期 頁72-78 元雜劇的人物塑造 許金榜 文學遺產 1983年 第一期 頁68-79 元劇與唐傳奇中的愛情作品特征比較 么書儀 文學評論 1984年 第三期 頁113-119 關漢卿雜劇述評 謝武雄 台中師專報 1984年 第十三期 頁99-123 人物•腳色•情感 陳衍 戲曲研究 1985年 第三期 頁31-33 略論元雜劇之時代精神 耿湘沅 中華學苑 1986年十二月 第三十四期 頁191-249 從元代的吏員出職制度看元人雜劇中“吏”的形象 么書儀 文學遺產1986年 第五期 頁70-76 《灰闌記》本事發微 趙興勤 戲曲研究 1986年 第八期 頁39-42 馬致遠雜劇的四種類型 曾永義 幼獅學誌1986年五月 第十九卷第一期 頁53-82 談元代神仙道化劇與全真教聯繫的問題 侯光復 中華戲曲 1986年二月 第一輯 頁109-127 元雜劇作家之身份與地位 耿湘沅 中華學苑1987年六月 第三十五期 頁49-79 從馬致遠作品看元雜劇抒情化之意義 顏天佑 中華學苑1988年四月 第三十六期 頁101-219 元代社會與雜劇興衰 劉蔭柏 文藝研究1988年 第三期 頁80-90 元代翰林國史院與漢族儒士 張帆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報)1988年 第五期 頁75-83 元人戲曲功能論初探 陸林 文學遺產1989年 第一期 頁87-95 中國古典戲劇的浪漫主義特色 吳幗屏 文藝研究 1989年 第六期 頁96-103 從元雜劇看中國文人 程朝翔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9年 第十一期 頁161-169 元雜劇與正統文學 么書儀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9年 第十期 頁191-195 儒家思想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浪漫主義 劉禹軒 文史哲 1990年 第四期 頁60-63 論作家的情緒心裡 鄒忠民 江西社會科學 1990年 第五期 頁78-82 戲曲人物塑造的美學追求 周傳家 文藝研究1991年 第二期 頁83-87 識論馬致遠的雜劇和散曲最集中的一個主題 劉益國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 第十一期 頁35-41 元代文化與元代文學 左東岭 鄭州大學學報 1991年 第一期 頁54-60 論元雜劇中妓女形象 落馥香 中華戲曲 1991年十二月 第十一輯 頁202-228 元雜劇《金線池》校讀記 鄧紹基 戲劇藝術 1992年 第三期 頁113-118 論元代戶婚律體系 王曉清 江漢論壇 1992年 第二期 頁43-49 一代文人的命運之曲─談元雜劇中的文人形象及其意義 魏崇新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2年 第二期 頁227-232 娼優與元代戲曲文化 張勝林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2年 第六期 頁171-175 元雜劇作家心裡現實中的二難情結 劉彥君 文學遺產1993年 第五期 頁77-84 金元文士之沈淪與元雜劇的興盛 張大新 文學評論 1994年 第六期 頁60-69 元雜劇中所反映的文人心態特征 胡金望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1994年 第一期 頁27-29 論元雜劇官吏形象的喜劇審美價值 王廣新 海南師院學報 1994年 第九期 頁208-212 論瓦舍勾欄的文化市場性質及其對文學發展史的深遠影響 遲崇起 河北學刊 1995年 第四期 頁72-76 金元文士之沉淪與元雜劇的興盛 張大新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5年 第三期 頁156-163 元初雜劇作家思想的重新建構 葉愛欣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 第十五卷第四期 頁65-68 元初儒學與文化思潮 王忠閣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 第十五卷第四期 頁60-64 論關漢卿雜劇的兩個貢獻 闕真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 第三期 頁170-176 元雜劇科諢的特征 王漢民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5年 第三期 頁165-169 道家的基本精神 陳紹燕 文史哲 1995年 第三期 頁39-47 關漢卿喜劇初探 許灝 求是學刊 1996年 第六期 頁80-84 元代文人心態研究的新收穫 么書儀 文學遺產1996年 第六期 頁120-122 道教與人文精神 張志哲 江海學刊 1996年 第五期 頁120-124 儒家經濟倫理與中國古代商人精神 彭正穗 江漢論壇 1996年 第四期 頁42-45女巫和妓女的起源 董乃強 中國文學研究 1996年 第二期 頁89-94 元明「釋道劇」的佛教思想 林伯謙 東吳中文學報 1996年 第二期 頁55-85 關漢卿雜劇欣賞救風塵(上) 黃麗貞 中國語文 1996年 第四百七十四期 頁21-25 關漢卿雜劇欣賞救風塵(下) 黃麗貞 中國語文 1996年 第四百七十五期 頁17-21 元雜劇中的人稱詞 黃麗貞 中國語文 1997年 第四百七十八期 頁17-28 唐傳奇與元雜劇相關作品的比較研究 程國賦 學術研究 1997年 第二期 頁71-75 論元代文人在雜劇興衰中的作用 杜桂萍 社會科學輯刊 1997年 第二期 頁130-135 論宋元之際江南士人的思想和政治動向 陳得芝 南京大學學報 1997年 第二期 頁147-161 從元雜劇與《三言》、《二拍》的情變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變化 霍現俊 河北師院學報 1997年 第一期 頁97-99 古代劇論中的人物形象論 趙三林 河北學刊 1997年 第一期 頁55-59 談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學”問題 徐子方 江海學刊 1997年 第一期 頁163-166 道教與唐傳奇 申載春 文史哲 1997年 第三期 頁81-86 關於夏庭芝《青樓集》的雜說 孔繁信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1998年 第二十一卷第四期 頁60-63 元代文人的心態與元曲創作 陳松柏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8年 第七期 頁101-104 元代藝妓與元散曲 羅斯寧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8年 第四期 頁220-227 青樓:中國文化的後花園 王鴻泰 當代 1999年 第一三七期 頁16-29 元雜劇中士人心態管窺 譙進華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9年 第一期 頁179-184 論元代文人的異端性格及其文化底蘊 李日星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 第二十三卷第五期 頁40-43 元代士妓愛戀雜劇的文化解讀 張進德 中州學刊 1999年 第六期 頁126-130 儒家文化與元人賢孝劇的興起 王寧 山西師大學報 1999年 第二十六卷第四期 頁52-55 元代正統文學思想與理學的因緣 張晶 文學遺產1999年 第六期 頁74-83 “瓦舍”、“勾欄”新解 康保成 文學遺產1999年 第五期 頁38-45 雜劇《百花亭》與宋元市商民俗 翁敏華 文學遺產1999年 第三期 頁74-81 妓女題材:從社會學到本體論的演變 張應中,葉春根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 第18卷第五期 頁42-45 宋元戲曲融合勾欄伎藝檢視 吳晟 南昌大學學報 2000年 第三十一卷第四期 頁120-126 中國娼妓史研究在台灣(上) 鄭志敏 大陸雜劇 2000年 第一百卷第四期 頁34-48 中國娼妓史研究在台灣(中) 鄭志敏 大陸雜劇 2000年 第一百卷第五期 頁44-48 中國娼妓史研究在台灣(下) 鄭志敏 大陸雜劇 2000年 第一百卷第六期 頁40-48 論楊景賢的“仙道”劇《劉行首》 王洪濤、王青山 學術交流 2000年 第三期 頁115-117 論道家的經濟倫理思想 溫冠英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2001年 第34卷第四期 頁42-47 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本事嬗變探微─ 從雜傳故事到通俗文學的個案考察 歐陽光 文學遺產 2001年 第四期 頁83-90 論元代的稱謂習俗 陳高華 宋遼金元史 2001年 第一期 頁70-77 多元社會中知識份子的經濟自主與社會定位─以明代泰洲學者王艮為例 張璉 東華人文學報 2001年 第三期 頁419-432 元大都雜劇勃盛論 劉禎 文藝研究2001年 第三期 頁107-113 關漢卿雜劇的女性主義闡釋 潘莉 江西社會科學 2001年 第八期 頁89-91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傳統文學 王潔 江海學刊 2001年 第二期 頁176-180 關漢卿雜劇欣賞《金線池》 黃麗貞 中國語文 2001年 第五百二十六期 頁8-14 關漢卿雜劇欣賞《謝天香》 黃麗貞 中國語文 2002年 第五百三十六期 頁12-25 論“度柳翠”雜劇的兩個系統 謝謙 清華大學學報 2002年 第十七卷第五期 頁4-8 元雜劇興盛原因之我見 尚作運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2年 第二十二卷第四期 頁110-112 元代商業文化和儒家文化對元雜劇的影響 ─ 元雜劇商人形象新解 羅斯寧 戲劇藝術 2002年 第六期 頁80-85 論元雜劇中的母親形象 劉竟 中國文學研究 2002年 第一期 頁87-90 元雜劇家庭劇旦本研究 譚美玲 中山大學學報 2002年 第四期地四十二卷 頁67-76 論唐人小說中文士與妓女婚變悲劇之成因及價值 吳夏平 貴州大學學報 2002年 第二十卷第六期 頁70-76 元雜劇興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張大新 河南大學學報 2002年 第四十二卷第六期 頁14-18 元代理學“流而為文”與理學文學的兩相浸潤 查洪德 文學評論 2002年 第五期 頁35-39 論元曲反傳統觀念的思想特正及成因 高益榮 文史哲2003年 第五期 頁87-95 中國戲曲的民族特色 葉樹發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2003年 第36卷第六期 頁16-21 元代戲曲理論中的“娛樂”說 王忠閣 江西社會科學 2003年 第七期 頁50-52 論元代的書院官學化與社會教化 吳小紅 江西社會科學 2003年 第六期 頁82-86 透過愛情悲劇看婦女解放之路 劉漢波 江西社會科學 2003年 第一期 頁76-78 《青衫淚》之結構與意境 蔣星煜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2003年 第二十五卷第一期 頁58-61 樂妓與元代的雜劇演出 王寧 山西師大學報 2003年 第三十卷第一期 頁69-72 《青樓集》所見元雜劇史的幾個問題 張本一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 第二十三卷第五期 頁97-100 試論唐宋元小說戲劇中的青樓故事 賴瓊玉 學術交流 2003年 第三期 頁139-142 元代士妓愛戀雜劇的藝術價值出探 葉夢 瑤珈藝林 2005年 第一期 頁47-52 元雜劇婚戀劇儒生形象濺析 李萍 瑤珈藝林 2005年 第一期 頁53-5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694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繁榮的元雜劇,現存元雜劇共一百六十二本 ,而在這一「黃金時代」中,妓女對元雜劇的發展、繁榮,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元代士人妓女劇尤多,這是由於中國戲曲文化歷來與娼優有著密切關係,元代尤其如此。元人所著《青樓集》就是傳述“青樓歌舞之妓”的豔史的。 妓女現象是一種頗為值得深究的文化現象,原因是中國妓女在古代經濟、政治、文化中都起了巨大作用。 妓女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並不自元代始。元代的妓女如此之多而且集中,對戲曲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元代妓女的地位既卑賤又尊榮。在政治上,她們受制於官府,在生活上,則受鴇母和嫖客的斯凌。 妓女被人們忽視,在社會上她們的身份是很低的社會的黑暗部門。這樣已發展的妓女文化與元代的時代背景、經濟等有密切關係,也和妓女是表演戲曲有關係。一般知道有妓女劇,但妓女劇是什麼內容、有什麼文學的價值,還有妓女這特殊的身份人物在作品裡怎麼描寫,並不多研究。本論文總十七本元代妓女劇,研究妓女劇的類型、妓女人物形象、文人人物形象及樂戶生活。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8:23: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90121017-1.pdf: 858002 bytes, checksum: b86336b8c1ecb2a39a1f1a15c13aa70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方法 001 第二節 妓女劇定義及研究範圍 004 一 妓女的定義及名稱 004 (一)妓女、妓女劇的定義 004 (二)妓女的名稱 006 二 研究範圍 012 第一章 元代妓女劇劇目之存佚 014 第一節 現存元代全本妓女劇劇目 014 第二節 殘本妓女劇劇目 038 第三節 涉及妓女劇之雜劇劇目 042 第二章 元代妓女劇反映的妓女類型 048 第一節 前輩學人元雜劇分類類型 048 一 元•夏庭芝《青樓集》 048 二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050 三 青木正兒《元人雜劇序說》 053 四 羅錦堂《元雜劇本事考》 054 五 張淑香《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 057 六 鄧紹基《元代文學史》 058 七 劉淑爾《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 060 第二節 前輩學人對元代妓女劇的分類類型 063 一 士妓愛情劇 064 二 娼妓生活遭遇類 065 三 藉娼妓形象宣揚宗教類 065 第三章 筆者對元代妓女劇的分類類型 067 第一節 愛情妓女劇 067 一 士妓風情劇 067 二 戀情被鴇母所阻終至團圓劇 069 三 士子、妓女富商三角戀情劇 070 第二節 宗教妓女劇 071 一 元代涉及妓女劇宗教思想簡述 072 (一)道教思想 072 (二)佛教思想 074 二 元代妓女與宗教思想關係 075 三 元代宗教妓女劇考察 077 第四章 元代妓女劇所反映的妓女人物 084 第一節 作品所反映的妓女類型 084 一 主動的人物 086 二 被動的人物 093 第二節 元雜劇所反映的妓女類型考察 096 第五章 元代妓女劇所反映的文人現象 100 第一節 元代社會背景 100 第二節 元代文人遭遇 103 第三節 元代妓女劇所反映的文人形象 105 第六章 元代妓女劇所反映的樂戶生活 115 第一節 樂戶定義及演變 115 一 樂戶的定義及到唐代的樂戶 115 二 宋元代的樂戶 118 第二節 元代妓女的樂戶生活 122 一 元代妓女 122 二 元代樂妓與雜劇 124 第三節 元代書會才人 128 一 書會才人 128 二 元代書會才人與元雜劇 130 第四節 樂戶與書會才人的考察 133 結論 135 參考書目 13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元代妓女劇所反映之現象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3-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VALUE! | |
dc.subject.keyword | 元雜劇,妓女劇,雜劇,戲曲,妓女,樂戶,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Yuan Drama,prostitute, | en |
dc.relation.page | 158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5-07-19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837.89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