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73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方瑜 | |
dc.contributor.author | Jeng-Li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正利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7:07:1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8-01 | |
dc.date.copyright | 2005-08-01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date.submitted | 2005-07-2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書目
一、書籍類 (一)杜詩注解與杜甫年譜 景印宋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詩 宋•趙次公等注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5.10 杜臆 明•王嗣奭著 臺灣中華書局 1970.10 杜詩錢注 清•錢謙益注 世界書局 1998.08 杜詩詳注 清•仇兆鰲注 里仁書局 1980.07 杜詩鏡銓 清•楊倫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02 杜工部詩說 清•黃生注 中文出版社 1976.06 讀杜詩說 清•施鴻保著 臺灣中華書局 1970.09 讀杜心解 清•浦起龍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0.10 杜詩解 清•金聖歎著 鍾來因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01 唐詩人研究•少陵先生年譜會箋 聞一多著 李定凱編校 巴蜀書社 2003.01 杜甫年譜 四川文史館編 學海出版社 1981.09 (以上按作者年代先後) (二)論杜專著 杜甫夔州詩析論 方師瑜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5.05 杜少陵先生評傳 朱偰著 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1980.04 杜甫與六朝詩人 呂正惠著 大安出版社 1989.05 讀杜卮言 杜仲陵著 巴蜀書社 1986.11 杜詩釋地 宋開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12 杜甫詩學引論 胡可先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3.03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1.10 杜詩學發微 許總著 南京出版社 1989.05 杜詩雜說 曹慕樊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05 杜甫詩話六種校注 張忠綱編注 齊魯書社 2002.09 山東杜詩學文獻研究 張忠綱著 齊魯書社 2004.05 杜甫詩選 張忠綱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5.01 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 陳文華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11 杜甫評傳上、中、下卷 陳貽欣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07 杜甫評傳 莫礪鋒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05 杜甫傳:仁者在苦難中的追求 莫礪鋒、童強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01 被開拓的詩世界 程千帆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0 杜甫傳 馮至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3.08 杜甫心影錄 黃珅著 漢欣文化公司 1990.11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葉嘉瑩著 桂冠圖書公司 1994.09 杜甫詩選評 葛曉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10 社會良知──杜甫:士人的風範 杜甫詩選評 劉明華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01 杜甫詩選注 蕭滌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09 杜甫研究 蕭滌非著 齊魯書社 1980.12 少陵體詩選 韓成武著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4.05 杜甫詩研究 簡明勇著 學海出版社 1984.03 杜甫新議集 鄺健行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4.12 杜甫與唐宋詩學:杜甫誕生一千二百九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以上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 (三)傳統典籍 毛詩鄭箋 西漢•毛亨傳 東漢•鄭玄箋 學海出版社 1999.09 四書章句集注 宋•朱熹著 大安出版社 1996.11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 李學勤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12 史記 西漢•司馬遷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01 漢書 東漢•班固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01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01 三國志 西晉•陳壽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01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75.05 新唐書 宋•歐陽修等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75.02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編著 元•胡三省音註 北京中華書局 1976.10 莊子集解 清•王先謙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9.12 楚辭補註 宋•洪興祖著 藝文印書館 1999.09 屈原集校注 戰國•屈原著 金開誠等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99.11 六臣註文選 南朝梁•蕭統編 唐•李善等著 廣文書局 1964.02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校注 學海出版社 1984.05 校編全唐詩上、中、下 王啟興主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01 全唐文新編 周紹良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12 曹植集校注 魏•曹植著 趙幼文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07 文心雕龍義證 南朝梁•劉勰著 詹鍈義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2 陶淵明集校箋 晉•陶潛著 龔斌校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2 王右丞集箋注 唐•王維著 清•趙殿成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03 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著 瞿蛻園等校注 里仁書局 1981.03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唐•李白著 安旗等註釋 巴蜀書社 1992.04 高適詩集編年箋註 唐•高適著 劉開揚箋註 北京中華書店 2000.01 岑嘉州詩箋注 唐•岑參著 廖立箋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4.09 三蘇全書 宋•蘇洵、蘇軾、蘇轍著 曾棗莊、舒大綱編 語文出版社 2001.11 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 宋•胡仔著 長安出版社 1978.12 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著 臺灣開明書店 1975.04 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著 世界書局 1980.10 容齋詩話 宋•洪邁著 廣文書局 1971.09 唐音癸籤 明•胡震亨著 木鐸出版社 1982.07 甌北詩話 清•趙翼著 廣文書局 1971.09 歷代詩話統編 清•何文煥、清•丁福保編 北京圖書出版社 2003.05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選 富壽蓀校點 木鐸出版社 1983.12 百種詩話類編 臺靜農編 藝文印書館 1974.05 (以上按經史子集順序) (四)現代著作 沾衣花雨 方師瑜著 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2.03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01 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 王德華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4.09 唐朝典章制度 任爽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04 悲劇心理學 朱光潛著 新華書店 1989.04 詩論 朱光潛著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0.03 希臘哲學史 汪子嵩等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05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李長之著 里仁書局 1997.10 唐代文化上、中、下卷 李斌城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02 想一想哲學問題 林正弘主編 三民書局 2002.11 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 邱紫華著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03 古希臘哲學 苗力田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03 境界的探求 柯師慶明著 聯經出版公司 1979.07 文學美綜論 柯師慶明著 長安出版社 1983.05 境界的再生 柯師慶明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9.10 中國文學的美感 柯師慶明著 麥田出版公司 2000.01 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 高友工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03 唐宋詩舉要 高步瀛選注 里仁書局 2004.09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06 道的承擔與逃逸──六朝與唐代文論差異及文化闡釋 郝躍南著 巴蜀書社 2000.11 唐詩史上、下冊 許總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03 陳世驤文存 陳世驤著 志文出版社 1972.07 中國古代命運觀的現代詮釋 陳寧著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9.01 中國哲學大綱 張岱年著 藍燈文化公司 1992.04 吉川幸次郎研究 張哲俊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4.08 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 張淑香著 大安出版社 1992.03 中國詩學思想篇 黃永武著 巨流圖書公司 1979.07 中國詩學鑑賞篇 黃永武著 巨流圖書公司 1996.12 希臘哲學趣談 鄔昆如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4.01 希臘哲學趣談 鄔昆如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4.01 希臘哲學 鄔昆如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09 哲學概論 鄔昆如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02 迦陵談詩 葉嘉瑩著 三民書局 1993.08 迦陵說詩講稿 葉嘉瑩著 桂冠圖書公司 2000.06 詩馨篇 葉嘉瑩著 書泉出版社 1993.09 阮籍詠懷詩講錄 葉嘉瑩著 桂冠圖書公司 2000.02 陶淵明飲酒詩講錄 葉嘉瑩著 桂冠圖書公司 2000.02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05 唐詩宋詞十五講 葛曉音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01 古希臘哲學探本 楊適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08 屈原研究 褚斌杰編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08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鄧小軍著 文津出版社 1993.09 解讀命運──關於人生命運的哲學思考 蔡永寧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0 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 樂蘅軍著 大安出版社 2003.05 談藝錄 錢鍾書著 書林出版社 1999.02 唐宋詩學論集 謝思煒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03 游的精神文化史論 龔鵬程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 (以上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 (五)國外譯作 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 〔瑞士〕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 龔卓軍譯,立緒文化公司,2004.09。 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巴勒斯坦〕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 單德興譯,麥田出版公司,1998.02。 自我的追尋(Man for Himself) 〔德國〕佛洛姆(Erich Fromm)著 孫石譯,志文出版社,2000.04。 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德國〕佛洛姆(Erich Fromm)著 孟祥森譯,志文出版社,2000.09。 人論(An Essay on Man) 〔德國〕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甘陽譯,桂冠圖書公司,1997.11。 西方哲學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 〔美國〕梯利(Frank Thilly)著,伍德(Wood)增補 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05。 空間詩學(The Poetic of Space) 〔法國〕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 龔卓軍、王靜慧譯,張老師文化公司,2003.08。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 〔義大利〕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 吳潛誠校譯,時報文化公司,2001.07。 四大聖哲 〔德國〕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著 賴顯邦譯,自華書店,1986.08。 生命的悲劇意識(Tragic Sense of Life) 〔西班牙〕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著 蔡英俊譯,遠景出版公司,1982.03。 悲劇的誕生(Birth of Tragedy) 〔德國〕尼采(Nietzsche)著 周國平譯,廣西師範大學,2002.05。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The Big Questions: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美國〕羅伯特•所羅門(Robert C. Solomon)著 張卜天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05。 自由與命運(Freedom and Destiny) 〔美國〕羅洛•梅(Rollo May)著 龔卓軍、石世明譯,立緒文化公司,2003.10。 初唐詩(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美國〕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 賈晉華譯,三聯書店,2004.12。 盛唐詩(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the High T’ang) 〔美國〕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 賈晉華譯,三聯書店,2004.12。 管錐編與杜甫新解 〔德國〕莫芝宜佳著 馬樹德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1。 中國詩史 〔日本〕吉川幸次郎著 章培恒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2。 中國的自傳文學 〔日本〕川合康三著 蔡毅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4。 (以上按作者名字字母順序) 二、學位論文類 唐人隱逸風氣及其影響 劉翔飛撰 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8.05 先秦兩漢的隱逸 王仁祥撰 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臺大文史叢刊之九十八 1995.05 杜甫詩追憶主題研究 許銘全撰 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05 杜詩意象論 歐麗娟撰 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里仁書局 1997.12 唐詩的樂園意識 歐麗娟撰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里仁書局 2000.02 杜甫的悲劇人生述評 尚斌撰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碩士論文 2002 論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詩歌創作 張梅撰 廣西師範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2 (以上按出版時間先後) 三、單篇論文類 (一)中文論著 寂寞與超越──試論杜甫長安出遊詩四首 方師瑜著 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1989.02,頁398─413。 李商隱學杜詩新論 方師瑜著 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01.12,頁91-146。 漁樵:隱逸文學的一個象徵性符號 王春庭著 唐代文學研究,第7輯,1998.10,頁21-34。 托物寄慨,自傷明志──杜甫〈古柏行〉賞論 李炎著 玉林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4第2期,頁83-86。 杜甫咏鷹詩及其思想意蘊 何詩海著 中國韻文學刊,2003第2期,頁33-38。 試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吳旻旻著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8期,2000.07,頁291-309。 試論杜甫的「狂」 吳明賢著杜甫研究學刊,總第49期,1996年第3期,頁8-14。 「杜詩研究」筆記上 胡小石講,裴溥言記國文天地,18卷6期,2002.11,頁44-49。 「杜詩研究」筆記下 胡小石講,裴溥言記國文天地,18卷7期,2002.12,頁46-52。 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詩歌的藝術美 袁行霈著 當代學者自選文庫•袁行霈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05,頁120-146。 古詩文中典故的運用 徐毅著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第15卷第1期,2001.03,頁73-74。 進退失據的苦難靈魂──杜甫深層心態分析 許又芳著 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6期,頁33-36。 長使英雄淚滿襟──論杜甫對諸葛亮的贊頌 莫礪鋒著 杜甫研究學刊,總第63期,2000第1期,頁7-12。 悲劇神話:作為歐洲的精神本質與歷史脈絡 陳鄭玉秀著 長榮學報,第6卷第1期,2002.06,頁183─199。 思想史中的杜甫 陳弱水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9本,1998.03,頁1-43。 野:杜甫詩境與心境 張海沙著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1994.09,頁83-87。 杜詩「鷗」意象補說 張浩遜著杜甫研究學刊,總第68期,2001第2期,頁25、26、34。 唐代咏史懷古詩中的武侯情結 張榮東、逯雪梅著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2卷第1期,2004.02,頁53-54。 從杜詩鷙鳥主題看作品與存在的關聯 曹淑娟著 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1996.12,頁113-144。 劉備、諸葛亮關係考 馮文廣著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第1期,頁17-22。 論「鳳凰臺」與「萬丈潭」「鳳」、「龍」之象徵意義 黃奕珍著 漢學研究,第21卷1期,2003.06,頁163-192。 無望的掙扎──希臘悲劇「命運」意象淺析 詹那達著 閩江職業大學學報,2000第3期,頁39-40。 杜甫詩歌審美意象的新變 鄒進先著 求是學刊,第32卷第1期,1995.01,頁104-108。 天馬與詩神──略論杜甫「凌雲健筆意縱橫」的美學追求 楊曉靄著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4期,2001.07,頁61-64。 魏晉六朝詩歌中的駿馬意象 楊鳳琴著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5卷第2期,2004.03,頁99-101。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飛翔形象 裴登峰著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1期,1995.01,頁22-27。 悲劇英雄在中國古神話中的造像 樂蘅軍著 古典小說散論,純文學出版社,1976.10,頁39-66。 黑格爾的悲劇觀 劉昌元著 中外文學,第11卷第7期,1982.12,頁4─29。 論杜甫的隱逸思想 劉長東著 杜甫研究學刊,總第41期,1994年第3期,頁19-24。 知其不可而強為──諸葛亮悲劇精神的內核 劉昭明著 魯行經院學報,2000第3期,頁116-117。 歷代咏諸葛亮詩詞的文化意蘊 鄭鐵生著 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9第1期,頁67-74。 杜甫「忤下考功第」的年歲與地點 羅聯添著 唐代文學論集,臺灣學生書局,1989.05,頁419─432。 漂泊與自由──杜詩中「鷗」的意象 蘭香梅著 杜甫研究學刊,總第55期,1998第1期,頁71-77。 (以上按作者姓氏筆畫多寡) (二)外文譯著 分析杜甫的「秋興」──試從語言結構入手作文學批評 高友工、梅祖麟著 黃宣範譯,中外文學,第1卷6期,1972.11,頁8─26。 杜甫的詩論與詩──在京都大學文學部的最後一課 吉川幸次郎著 孫昌武譯,唐代文學論叢,總第7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01,頁54─82。 律詩的美學 高友工著 黃寶華譯,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2,頁24-79。 透明度:解讀唐代抒情詩 宇文所安著 陳引馳譯,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2,頁216-236。 悲劇的理念(The Idea of Tragedy) 漢米爾頓(Edith Hamilton)著 曾珍珍譯,希臘悲劇,書林出版社,1996.10,頁3-15。 (以上按出版時間先後)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73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意志(will)與命運(destiny)之間的關係,從古到今,由中至西,不斷有人嘗試作說明。一般而言,要對意志與命運的扞格有所體會並非難事,真正的考驗在於緊接著衝突而來的選擇問題。西方文學、哲學傳統中,不乏反叛命運並與之正面衝突的例子,而省視中國文化傳統,似乎也有類似的選擇與作為。
中國文化傳統中存在著類似西方的悲劇精神、悲劇英雄,中國文學史上的巨星──唐代詩人杜甫(712∼770)就是其中一位。中國文人、儒者的人生哲學不盡相同,而杜甫不但具有強烈的理想色彩,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具備大無畏承擔苦難的勇氣。本文的研究動機即是著眼於此,並將試圖從意志與命運衝突的觀點聚焦作討論。杜甫主觀意志與外在命運之間不斷矛盾衝突,永不協調、平衡,使得詩歌的張力源源不絕。本文將以杜甫的詩篇為素材,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細繹杜甫詩中意志與命運的關係,試著對這個重要的議題作更深入的探討、分析,期盼對於杜甫其人內在的掙扎、抉擇、痛苦與超越以及他的詩歌成就有更真切的認知與瞭解。所抉選的意象重點在發揮、凸顯杜詩中意志與命運的衝撞、激盪,將試著藉此探討杜甫如何以高妙的詩歌藝術,經由意象的經營,表現個人意志與外在命運的抗衡、衝突、激盪,這不但增強了詩篇的動人力量,也增加了杜詩的深度與厚度,清楚呈現上述這些情形是本文試圖達致的目的。至於所討論的意象則大分為有、無生命,接著再區分為人物、動物、植物與景物四大類,各大類再作細分,並選擇最能清楚闡釋主題的詩例加以分析。 首先探討杜甫人物意象中的自我意象,詩人的一生在意志與命運劇烈衝突的情形下,進退兩難,仕隱不得,始終在擺盪。但無論如何,杜甫始終沒有停止對空間座標──故鄉、時間座標──開元盛世的想念。他藉由詩歌訴說回歸的渴望,詩人,自然成為杜甫的自我意象。他在意志與命運劇烈衝突的情形下,進入文學的領域,並且有意識地鍛鍊詩藝,在詩歌中盡情抒發自己。從詩中可以看出杜甫心中有理想的火炬在閃耀火光,火炬誰來點亮?應該是諸葛亮,他給予杜甫深刻、無可替代的啟示,尤其是他的憾恨與悲劇性,杜甫似乎也因此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體悟。諸葛亮是杜甫心中入世的典範人物,而他出世的認同所在則是隱而不返的龐德公。杜甫心中渴望的其實是入世、回鄉,但在現實中卻不能夠,所以萌發隱逸的念頭。龐德公完全棄絕、毫不戀棧的態度是杜甫隱逸的標準,但這對持儒家思維的他來說,明顯難以達到。杜甫入世的意念在他的馬意象中有鮮明表現。 在馬身上可以見到杜甫頑強的用世決心,這個理念貫串他一生的寫馬詩。他的馬始終不離人間,一直與外在壓力對敵、抗衡,情深一往,雖死無悔,凸顯詩人奮鬥的精神、可貴的尊嚴。相較於馬的不離人間,杜甫的鷹擁有絕對超越的能力。在他筆下,鷹意志昂揚,絕不孱弱,因此在面對考驗時,鷹不逆來順受,牠奮力出擊,一舉超越、衝破所有網羅,擺脫命運的束縛,獲得絕對的自由。鷹是百鳥之王,孤獨的強者,相較而言,群鳥顯得孱弱。杜甫在不同鳥類身上,有不同的心思與期待:在鷗身上,仍有自由意涵;在鶴身上,仍有方向感;在鴻鵠身上,還有內在的堅持,在雁、燕身上,還有回鄉的渴盼。這些期待,都與群鳥飛行、超越的特質有關,但為何想要超越?想見杜甫現實處境之惡劣。 相較之下,他的植物類意象動感似乎不及動物類意象,但不妨礙它們反映杜甫心思幽微、深刻的部分。首先是植物類中的菊花意象。杜甫的寫菊詩有濃厚的感傷情懷,他看到菊,多浮現身世悲感,對於自己無所成就感歎良多。不過杜甫沒有因此全面棄守,他的菊經常與故園、朝廷有所連繫,他仍有所依戀。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杜甫詩中的松柏意象。他用松柏強調自己堅貞不移的本心、意志,他寫松柏一樣會帶到故鄉、朝廷,再次強調杜甫心之所繫、不能忘記的地方。他心雖繫於故鄉,但身始終在漂流,這種狀況在萍蓬意象中有所凸顯。杜甫的萍蓬意象有濃厚的飄盪意涵,突出他在現實中漂流不已的情形。他無定無止,不知所往,但杜甫沒有因此埋葬理想,失去方向。萍蓬雖在漂流,但故鄉、朝廷不曾一日或忘,杜甫雖身陷困境,但仍保有回歸的渴望。 杜甫的深情在有生命的動物、植物、人物意象上有精彩的表現,而本文的主題──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在這些意象上也經常可見。並且杜甫的深情與衝突之感不僅反映在有生命的物事上,就連無生命的景物也被涵蓋、籠罩。他那雙深情而憂愁的眼睛一直凝視人間萬物,不論有無生命。留下的詩歌中,到處可見他意志與命運衝突的痕跡。所呈現的特色是驚人的衝突力道,這使得他的詩篇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追根究柢,這是由於杜甫具有強旺的生命能量,這也是支持他力抗命運至終局,不至於被擊垮、摧毀的主要原因。杜甫的詩歌充滿悲劇精神,也因此若以悲劇詩人稱之,他可說是當之無愧。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7:07:1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90121002-1.pdf: 1652161 bytes, checksum: 65a94c57a773db9252378c94db84c686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界說……………………………………………..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6 第三節 文獻檢討與研究方法……………………………….29 第二章 人物意象…………………………………………… 40 第一節 自我意象──痛苦掙扎的靈魂…………………… 40 第二節 諸葛亮意象──理想志意的投射………………… 76 第三節 龐德公意象──超越解脫的可能………………… 88 小 結………………………………………………………… 94 第三章 動物意象…………………………………………… 95 第一節 馬意象──永恆衝突的象徵……………………… 95 第二節 鷹意象──絕對意志的展現………………………118 第三節 群鳥意象……………………………………………129 一、鷗──無依的自由………………………………………131 二、鶴──流落的命運………………………………………142 三、鴻──內在的堅持………………………………………150 四、雁──回歸的渴盼………………………………………159 五、燕──歸返的希望………………………………………168 小 結…………………………………………………………176 第四章 植物意象……………………………………………177 第一節 菊花意象──故里京師的連繫……………………177 第二節 松柏意象──堅貞強韌的本心……………………192 第三節 萍蓬意象──飄盪無定的人生……………………204 小 結…………………………………………………………219 第五章 景物意象……………………………………………220 結 語…………………………………………………………234 參考書目………………………………………………………236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杜甫詩中之意志與命運衝突研究──以意象為核心之探討 | zh_TW |
dc.title | The will and destiny conflicti in Tu Fu magi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3-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柯慶明,蔡英俊 | |
dc.subject.keyword | 杜甫,意志,命運,衝突,意象,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Tu Fu,will,destiny,conflicti,magie, | en |
dc.relation.page | 244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5-07-2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6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