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3.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27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黃宏斌(Hung-Pin Huang)
dc.contributor.authorYao-Sheng Tse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曾耀生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6:46:15Z-
dc.date.available2007-08-01
dc.date.copyright2005-08-01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07-29
dc.identifier.citation1.元裕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2001),「粗坑溪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2.台灣省水土保持技師公會(2001),「花蓮縣富源溪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六工程所。
3.江永哲、吳道煦(1990) ,「A型梳子壩防治土石流功效之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1(2):29-43。
4.江永哲、林裕益(1987) ,「土石流堆積性狀之初步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8(2):15-27。
5.江永哲、連惠邦、林裕益、李明晃、吳道煦(1993) ,「開放式防砂壩對土石流防治效果之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4(1):37-43。
6.池谷 浩(1980),,「土石流災害調查法」,山海堂出版社,pp.89-91。
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2),「水土保持手冊」,pp.2-10~2-13,2-46~2-60。
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水土保持技術規範」,pp.5-17。
9.吳正雄、江永哲(1985) ,「林口台地林地之地形因素與土石流發生之關係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6(2):45-58。
10.吳慶現(1991),「土石流發生力學特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明晃、江永哲(1989) ,「礫體格子型壩防治土石流功效之試驗」,農林學報、38(2):191-216。
12.杜邊正幸、水山高久,上原信司(1980) ,「土石流對策砂防設施之檢討」,新防砂,115:40-45。
13.林裕益、江永哲(1988) ,「梳子壩調節土石流功效之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9(2):40-57。
14.柴鈁武(1998),「梳子壩防治土石流之水理特性及其效率評估模式」,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15.柴鈁武、連惠邦(1997) ,「切口式防砂壩對土石流之攔檔效率」,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8(4):341-351。
16.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2002),「台北縣雙溪鄉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
17.張立憲(1985) ,「土石流特性之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6(1):135-141。
18.張君宇(2002),「防砂壩治理土石流成效之評估模式」,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連惠邦(2000),「梳子壩防治土石流之水理特性及其效率評估模式」,中華水土保持學報。
20.連惠邦(2001),「梳子壩治理土石流成效之案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2(4):271-278。
21.連惠邦、柴鈁武(1998) ,「土石流攔阻工法之梳子壩壩體幾何設計」,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0(4):321-330。
22.連惠邦、柴鈁武(1998),「土石流防治工法之梳子壩開口寬度設計模式」,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9(3):175-187。
23.連惠邦、柴鈁武、林忠義(1998),「梳子壩對土石流防治效率之實驗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9(2):127-139。
24.陳煌銘 譯述(1989),「基本大地工程」,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pp.61-65。
25.游繁結(1991),「土石流之基本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0-12號,pp.32-33。
26.游繁結、賴建信(1994) ,「不同粒徑組成與土石流發生之關係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5(1):25-31。
27.黃宏斌(1993) ,「日本之土石流研究回顧」,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4(1):83-90。
28.黃宏斌、何智武、楊德良(1991),「土石流之基本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0-12號,pp.32-33。
29.鄭瑞昌、江永哲(1986) ,「土石流發生特性之初步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7(2):50-60。
30.李韋德(1997),「梳子壩防治土石流功效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黃育珍(1999),「混凝土梳子壩攔阻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272-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來生態意識抬頭,為追求生態系與人類安全之平衡,於土石流防治工法上經常設置具通透性之梳子壩。然而目前對於梳子壩設計模式上之研究,模式大都僅包含幾何因子,對於土石流通過梳子壩之特性描述並未完全。本研究目的即藉模擬土石流通過梳子壩之水理特性與因次分析方法,以暸解各相關參數對於梳子壩攔蓄土砂能力之關係並探討梳子壩之篩分能力,進而推衍出一套梳子壩貯砂模式。將本研究渠槽試驗數據配合前人研究資料進行迴歸分析,得一貯砂模式:
P=2.26•(C)0.13•(b/D50)-0.93•(Σb/B)-0.45•(q/√(gD503))-0.22•σ0.25
R2=0.77
式中:P=梳子壩貯砂率(即經由壩所阻攔之土砂量與總來砂量之比值);S=坡度;C =土石流臨前泥沙體積濃度;b=梳子壩開口間距;D50 =土石中值粒徑;B=河寬;水流經梳子壩束縮之單寬流量(q);粒徑分布因子(σ=√(D84.1/D15.9),適用範圍b/D50=1.34∼11.97,Σb/B=0.3∼0.85,σ=1.2∼5.8
藉由此貯砂率模式結合集水區及溪流等調查資料,可作為梳子壩設計時,壩體開口寬度、開口密度及有效壩高等主要幾何因子之設計依據。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check dam has been replaced by penetrative comb typed dam in the prevention of debris flow for the balance between ecosystem and safety.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current available researches on comb typed dam design are all based on its shape. They do not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debris flow passing the comb typed dam. Therefore, in our research, we simulate the properties of debris flow passing the comb typed dam and implement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impoundment capabilit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impoundment capability is then derived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together wit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available literatures as the following:
P=2.26•(C)0.13•(b/Dm)-0.93•(Σb/B)-0.45•(q/√(gD503))-0.22•σ0.25
R2=0.77
Here, P = block rate (blocked debris/total debris); S=gradient;C=debris load per unit volume before the arrival of debris flow; b = comb typed width; D50 = median diameter of debris; B=rive breadth; q=unit discharge of water flow passing the comb typed dam; distribution factor (σ=D84.1/D15.9) , b/D50=1.34∼11.97,Σb/B=0.3∼0.85,σ=1.2∼5.8
Based on this model and on-site data of river, major factors like comb typed width, density and effective height can be calculated during the design of comb typed dam.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46:1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92622027-1.pdf: 2951381 bytes, checksum: 28ae9babf62ad2cec42ee04edb9d1a3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謝誌 I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符號說明 IX
第一章 導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梳子壩對土石流防治之相關研究 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3.1. 因次分析 12
第四章 渠槽試驗 15
4.1. 試驗渠槽儀器 15
4.2. 試驗材料 16
4.3. 模型設計 17
4.4. 試驗條件 21
4.5. 試驗步驟 22
4.5.1梳子壩有效攔阻砂石量 22
4.5.2梳子壩攔阻效率試驗 25
第五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27
5.1. 梳子壩貯砂率與材料之關係 27
5.2. 梳子壩貯砂率與壩體開口密度之關係 30
5.3. 梳子壩貯砂率與土石流臨前泥沙體積濃度及渠槽坡度之關係 33
5.4. 梳子壩貯砂率模式之建立 34
5.5. 梳子壩之篩分能力探討 37
5.6. 貯砂率模式之應用與討論 39
第六章 結論 43
參考文獻 45
附錄-傳統防砂壩之有效壩高設計模式 48
附表 49
照片說明 57

表目錄
表2- 1 各研究試驗範圍表 11
表4- 1本研究粒徑基本性質 17
表4- 2原型與模型之規格表 19
表4- 3各組試驗之條件 21
表5- 1 研究資料試驗範圍 36
表5- 2各貯砂條件下過壩材料篩分情形 39

圖目錄
圖1- 1 本研究流程圖 3
圖4- 1 試驗渠槽示意圖 15
圖4- 2 本研究之粒徑分布曲線 17
圖4- 3 兩支梳子之梳子壩模型示意圖 20
圖4- 4 五支梳子之梳子壩模型示意圖 20
圖4- 5 八支梳子之梳子壩模型示意圖 21
圖4- 6 攔阻土砂量試驗流程圖 24
圖4- 7 梳子壩貯砂效率試驗流程圖 26
圖5- 1貯砂率與相對開度關係圖 28
圖5- 2 貯砂率與粒徑分佈因子關係圖(b/D50=2.00~2.84) 28
圖5- 3 貯砂率與粒徑分佈因子關係圖(b/D50=4.36~4.84) 29
圖5- 4 貯砂率與粒徑分佈因子關係圖(b/D50=6.2~6.89) 29
圖5- 5貯砂率與無因次沉滓粒徑參數關係圖(b/D50=2.00~2.84) 30
圖5- 6 貯砂率與無因次沉滓粒徑參數關係圖(b/D50=4.36~4.84) 30
圖5- 7 貯砂率與開口密度關係圖 31
圖5- 8 貯砂率與梳子間之單寬流量關係圖(八支梳子) 32
圖5- 9貯砂率與梳子間之單寬流量關係圖(五支梳子) 32
圖5- 10 貯砂率與土石流臨錢泥砂體積濃度關係圖 33
圖5- 11貯砂率與渠槽坡度關係圖 34
圖5- 12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迴歸視窗圖 36
圖5- 13 各貯砂條件下通過梳子壩材料之粒徑分佈曲線圖 38
圖5- 14 貯砂率(P)與篩分指標(Dmp/Dm)關係圖 39

符號說明
符號 中文說明
b 梳子壩開口寬度
B 渠流寬度
b/Dm 相對開度(相對於平均粒徑)
b/Dmax 相對開度(相對於最大粒徑)
b/D50 相對開度(相對於中值粒徑)
C 泥砂體積濃度
Cda 土石流先端部泥砂體積濃度
Di 相鄰兩篩號孔徑之幾何平均值
Dm 泥砂平均粒徑
Dmax 最大泥沙顆粒粒徑
Dx 代表粒徑
e 土壤孔隙比
G 土砂流出率
g 重力加速度
Gs 土壤真比重
He 壩體有效壩高
Lmin 格子壩最小間距
P 貯砂率
Pi 各篩號停留百分比
PQ 尖峰土砂量減少率
q 水流經梳子壩束縮之單寬流量
Qa 過壩前土石流之尖峰土砂流量
Qb 過壩後之尖峰土砂流量
Qw 壩上游供水流量
R 土石流流過壩前和後之泥砂體積濃度比
ν 流體之運動黏滯度
ρ 水流密度
ρs 泥砂密度
σ 粒徑分布因子
Σb/B 開口密度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土石流通過梳子壩之水理特性研究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Passing Through The Slit Dam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陳信雄(Shin-huo Chen),游繁結(Fan-Chieh Yu),段錦浩(Ching-Hao Tuan),吳輝龍(Huei-Long Wu)
dc.subject.keyword梳子壩,土石流,貯砂率,zh_TW
dc.subject.keywordslit dam,debris flow,block rate,en
dc.relation.page59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07-2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生物資源暨農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88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