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工學院
  3.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98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劉可強
dc.contributor.authorChien-kuo Chi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江建國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6:38:12Z-
dc.date.available2006-11-28
dc.date.copyright2006-01-06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11-28
dc.identifier.citation政府出版品與委託研究
行政院環保署,1988,法規建制計畫說明書
行政院環保署,1994-2002,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年報
行政院環保署,1997,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
台北市環保局,1994-2002,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年報
馬英九,1998,都市政策白皮書
陳水扁,1994,都市政策白皮書
開創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1,台北市山坡地住宅區(含保變住地區)通盤檢討計畫,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0,台北市都市規劃政策之研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葉俊榮,1998,環境影響評估法暨施行細則之修正,行政院環保署
中文部分
王必芳,1991,民眾參與污染性設施設置程序之研究──制度面之檢討與建議,台大法律所碩論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朱元鴻,2000,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社會學框做筆記,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社
何明修,2000,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民間社會: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86-1998),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社會運動的制度化: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93-1999)」,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組織、認同與運動者:台灣社會運動研究》小型研討會(2001年6月21日),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
呂雅雯,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兼論台灣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實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9,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千鶴,1991,美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兼評析中美兩國制度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毓瓊,2002,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劃設過程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素卿,1996,都市政治與都市發展政策: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和南港經貿園區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003,全球化與新都心的發展:曼哈頓意象下的信義計畫區,臺灣大學地理學報第三十四期
邱文光,1984,環境影響評估,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施慈魂,2000,環境資源評估-「靈敏度模式」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論文
殷莞之,2001,流動的希望/災難?基隆河防洪整治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世榮,1995,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上所扮演的角色,收於「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第二十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社
許陽明,2000,女巫之湯,台北:新新聞
夏鑄九,1993,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社
夏鑄九、王志弘 編譯,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黃麗玲,2002,都市更新與都市統理:台北與香港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景森,1991,台灣現代城市規劃-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考察(1985-1988),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英華,1993,以五、六輕設廠經過回顧分析國內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推行之成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曼威•科司特,1998,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出版社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區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良榕,1998,我們為何不能說不?從濱南案的環境影響評估談環保抗爭,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成熹,2001,以環境影響評估案例探討環境敏感地區之開發利用,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試論文
彭揚凱,1998,綠色之城:台北市都市政權之統治分析(1994-1998),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俊榮,1997,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台北:三民
------,1997,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台北:三民
------,2002,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
羅欽泰,1993,環境管制上的標準---從污染防治到環境管理,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力仁,1995,台灣地區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1975-1995)-歷史結構視野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 編,1989,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1994,台灣地方環境抗爭運動的性格與改變:1980-1991,行政院環保署專案計畫
-------,1997,台灣地方環境抗爭運動:1991-1996,行政院環保署專案計畫
-------,1997,都市居民運動,收于章英華、蔡勇美主編「台灣的都市社會」,pp.291-413,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英文文獻
Clarence Stone, 1989, Regime Politics: Governing Atlanta, 1946-1988.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Clarence Stone, 1993, ‘Urban Regimes and the Capacity to Govern: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ume 15, Number 1, pp.1-28
Clarence Stone, 2001, ‘The Atlanta Experience Re-examined: The Link between Agenda and Regime Ch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ume 25.1, pp.20-34
David Judge, Gerry Stoker and Harold Wolman,1995,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London: Sage
David Harvey,1989,The Urban Experience,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Manual Castells,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Movement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x Horkheimer and Theodor W. Adorno,1944,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NY: Social Study Association
Richard Peet,1998,Modern Geographical Thought, UK: Blackwell
Ulrich Beck,1992,Risk Society: Toward a New Modernity,London: Sage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986-
dc.description.abstract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起源於美國六0年代的反戰思潮與環境爭議,試圖透過科學的技術來解決經濟發展所伴隨的環境問題,其後逐漸推行至其他國家,而臺灣也於1979年開始推行,並進一步於1994年立法施行。然而作為「發展掛帥國家」的發展模式,環境問題並未真正被視為重要的政策議題,隨著民主化以及環境運動與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環境爭議在市民社會與政治改革的折衝過程當中,透過立法試圖解決並建構國家的正當性,而環境影響評估便在此結構性的歷史節點上成為環境法規最重要的工具。
本文分析自1980年代開始在台北市所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以及1994年環境影響評估法公告後之實際案例來了解都市政治如何中介於環境影響評估的過程,並進一步藉以形構其都市政權,強化領導權。我們發現,透過都市政治的中介,環境影響評估雖可發揮作用,然而其更重要的任務在於賦予土地開發與否的正當性工具,並且透過技術的選擇與排除,銜接都市政治的文化治理。另一方面,環境爭議的技術化使得環境運動具有制度化的傾向,在行政部門的消極回應之下往往使得環境運動急速萎縮而後繼無力。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38:1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89544028-1.pdf: 1022017 bytes, checksum: 72ecfc6088d7ae1afa60bd2d955d0b7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3
第四節 一個暫時性的分析架構 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9
第六節 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 台灣環境運動的興起與環境問題的制度化 12
第一節 台灣環境運動的開端 13
第二節 社會力的興起:環境運動與政治運動 15
第三節 政治結構的回應:環境問題制度化與
大量環境立法 19
第四節 小結:從環境運動到政治轉型 23
第三章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立法 24
第一節 早期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引進與緩慢發展 25
第二節 方案推動與「試行」階段 26
第三節 立法過程 29
第四節 小結:歷史的產物 32
第四章 試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在台北市之
實踐分析(1980-1994) 33
第一節 1990年以前台北市環評的回顧: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的互動 34
第二節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的新階段(1990-1994) 39
第三節 小結 47
第五章 立法後的環境影響評估(1995-2002) 48
第一節 1995-1998 變遷傾向的環評政策 48
第二節 1998-2002 制度傾向的環評政策 56
第三節 小結 68
第六章 台北市環評的分析與討論 69
第一節 城市身世—台北都市政治的發展特徵 69
第二節 結構性的矛盾—介於政治與技術之間 71
第三節 被建構的「環評」論述 72
第四節 市民行動的可能與限制 74
第七章 結論 76
第一節 對於都市政治的再詮釋 76
第二節 變動中的風險政治 77
第三節 研究的限制與建議 79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名單 81
附錄二 環評法通過後台北市環保局環境影響評估
審結案件一覽表(1995-2002) 82
參考書目 85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都市政治與環境影響評估—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的案例研究zh_TW
dc.titleUrban Politics--Cas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aipei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夏鑄九,蕭新煌,林鎮洋
dc.subject.keyword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都市政治,環境運動,垃圾掩埋場,纜車,保變住,zh_TW
dc.subject.keywordTaipei,EIA,Urban Politics,Environmental Movement,Garbage Disposal Plant,Cable Car,R-R,en
dc.relation.page8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11-2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工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建築與城鄉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998.06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