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4
標題: | 利用台灣寬頻地震網從事強震預警研究 Experiment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for Taiwan broadband seismic network |
作者: | Hsin-Yi Yen 顏心儀 |
指導教授: | 吳逸民 |
關鍵字: | 地震預警,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
出版年 : | 2006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大地震之發生目前難以有效地被預測,淺源大地震往往釀成災難,造成生命財產之損失。為了降低地震所帶來之災害,地震預警系統(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EEW)是目前經評估有效的地震減災方法,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都投入這項工作中,如美國(Kanamori et al., 1997; Allen and Kanamori, 2003; Wu et al., 2006a)、日本(Nakamura, 1988; Odaka et al., 2003)、墨西哥(Espinosa-Aranda et al., 1995)及台灣(Wu et al., 1998, 2002, 2006b; Wu and Kanamori, 2005a, 2005b)。台灣的地震預警系統可在地震發生後約20秒,對距離震央70公里以外的地區提供不同程度之預警時間,但對於距震央70公里內的地區卻無法發佈警報(Wu et al., 1998, 1999, 2002)。因此,為了改善現況,我們研究利用地震初達波(P波)特性之方法從事地震預警研究,以期能將提供警報的時間縮短至地震發生後10 秒內。
本研究從台灣寬頻地震網中,收集發生於1996年至2004年規模大於4.0且震源深度小於30公里之地震紀錄,以P波到達後3秒內之垂直分量訊號進行分析。方法上採用平均週期Tc(Kanamori, 2005)來估算地震規模,並由P波到達後3秒內之垂直分量之最大地表位移Pd(Wu and Kanamori, 2005b) 計算地震波振幅隨距離衰減之關係,利用此衰減關係亦可用來估算規模。由Voronoi cells的概念(Sambridge, 1999)及傳統定位方法可隨時間提供不同精確度之地震位置。 根據我們的分析,Tc所估計的地震規模與實際規模呈現1:1的線性關係,由Pd衰減關係所計算出的規模與實際規模亦為1:1的對應關係。將結果與前人研究(Kanamori, 2005; Wu and Kanamori, 2005a)相較,Tc與地震規模之對應呈現相當一致的趨勢。利用P波三秒內的資訊就有可能掌握地震的最後規模,符合Olson and Allen(2005)所提出之成果。 對地震的減災而言,採用Tc及Pd方法有可能將地震大小的判定時間縮至地震發生後10秒內,對於離震央30公里以外的地區提供預警。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4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地質科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42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