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3
標題: | 台北盆地地下水位變遷與地盤變動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and Elevation Fluctuation of the Taipei Basin |
作者: | Wan-Chi Cho 卓腕淇 |
指導教授: | 鄧屬予 |
關鍵字: | 地下水位,地層下陷,水準測量, groundwater level,land subsidence,leveling survey, |
出版年 : | 2006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近50年來的水準測量,顯示台北盆地的地盤沉陷量曾經多達2公尺,遠遠超過山腳斷層上盤在此時段內可能的下滑量。因此構造沉陷並不足以說明盆地近年來的地盤變動,必須考慮地下水超抽的影響。本研究彙整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準資料,以呈現該區之地下水位與地表高程變化的時空特性,以探討地下水位變化對地盤變動的影響。
地下水位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的地下水位自民國46~62年間大幅降低,水位由原本的近地表降至地下四十公尺。然而民國63年之後,水位由降轉升,如今已回升到地表附近。 水準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在民國46~63年期間地盤嚴重沉陷,幾乎遍及整個盆地。民國63年之後,地盤下陷明顯減緩;民國72年起地表高程趨於平穩,大部份地區並無顯著之沉陷。甚至在民國81年後,水準高程有上升的跡象。本研究以F分配法檢驗後,顯示盆地地盤確實回升。 綜合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準資料,台北盆地在民國50~63年間,抽水量較高(2百萬噸/平方公里)、地下水位降至最低(-40公尺)的區域大致與地盤嚴重沉陷的區域(>150公分)吻合,顯示地下水位的下降主控著地盤的沉陷。地下水位回升之後,僅局部地區有異常高的下陷量;其他地區的沉陷已減緩,應是早期抽水壓密作用的延續,而非同時段之地下水位下降所致。此外,最近十年來的地盤回升和地下水位的回升趨勢亦有高度關聯。 整體而言,近期台北盆地地盤下陷的主因為地下水超抽;反之,地下水位的回升,也導致可察覺的地盤回升量。然而盆地地層受到地下水位變化而產生壓密或回脹反應的細節(如地層壓密深度、砂泥層回脹比例)尚未能釐清,對於人口密集的台北盆地來說,值得深入研究。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3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地質科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6.7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