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15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唐代彪(D. P. Tang)
dc.contributor.authorMin-Wan Wanen
dc.contributor.author萬敏婉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5:56:09Z-
dc.date.available2006-08-01
dc.date.copyright2006-08-01
dc.date.issued2006
dc.date.submitted2006-06-29
dc.identifier.citation專書輿論文
Amos H. Hawley(1950), Human ecology: a theory of community structure, New York:Ronald Press Co.
Bogue Donald J (1969), Principles of Demography. New York:John Wileyand Sons,Inc.
Eugen M. Kulischer(1948), Europe on the Move; War and Population Changes, 1917-47,New York:Columbia Univ. Press.
Lee, J. and W. S. Wong (2001),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ArcView ,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ewis. G.J.(1982), Human Migration, London : Groom Helm Ltd.
Simon Kuznets(1979), Growth, popul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 selected essays, New York:Norton.
W. A. Lewis (1955),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Homewood, Ill.:R.D. Irwing.
Norman Goodman著,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桂冠。
王騰森(2005),《人力資本與每人時值GDP之實證研究:跨國比較》,世新大學金融系碩士論文。
王春益(1998),《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白少華(2004),《大陸女性配偶來台定居、居留之政策分析》,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艾兆蕾(2005),《影響住宅地價因素之空間分析——以鄉鎮與縣市為例》,世新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佟新(2000),《人口社會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李怡惠(2004),《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同儕關係類型及其相關因素初探》,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恒德,符霜葉(2002),《愛情登陸計畫》,台北:寶瓶文化,2002年12月初版。
沈昌懋(2005),《空間自相關在人口分佈資料之應用研究》,台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生物統計組碩士論文,
吳舒靜(2003),《台灣外籍新娘分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沙依仁(1986),《婚姻與家庭》,台北市:隆盛印刷。
林財榮(2003),《兩岸人民通婚之研究——以居住花蓮縣境大陸配偶家庭為實證對象》,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麗雯(2004),《都會區域中流動遷移者的移民地認同意識─以台北縣市大陸女性配偶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寶珠(2004),《我國現行移民制度與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偉略(2002),《人口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李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文(2005),《大陸高新技術區創新活動的探討》,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淑芳(2005),《高雄市榮民兩岸婚姻問題之研究:以左營區「祥和山莊」為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榮(2004),《台灣的跨國遷徙及移入的勞動人口特質:200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鈺平(2004),《台越跨國婚姻之仲介業角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煥昇(2003),《空間自迴歸模型與應用——以台灣地區第一期水稻為例》,台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生物統計組碩士論文。
黃聖峰(2004),《台灣各縣市經濟指標空間自相關分析——間論薪資收斂性假說》,世新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趙彥寧(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台北:巨流出版社。
葉玫君(2004),《大陸籍女性配偶在台的婚姻調適歷程之研究》,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1986年初版。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輝(2003),《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千嘉(2003),《大陸新娘的台灣經驗: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晃宇(2001),《空間自相關應用於資料探析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大山,(2003),《火災風險度評估方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資料
Anselin, L. (1995),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 Geographical Analysis, 27(2), p93-115.
Bogue,Donald J.(1959), “Internal Migration”in The Study of Population:An Inventory Appraisal , Hauser and Dunca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 G. Ravenstein (1885),”The Law of Migration,” Journal of th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XLVIII, Part 2(June, 1885) , p167-227.
_____________ (1889),“The Law of Migrat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LII(June 1889), p241-301.
Federico Revelli(2000),”Spatial Patterns in Public Spending and Taxation: A Test of Horizontal Interac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 XII Riunione scientifica Politica Fiscale, Flessibilita dei Mercati e Crescita Pavia, Collegio Ghislieri 6-7 ottobre 2000.
G. Olsson(1965), “Distance and Human Interaction: A Migration Study,” Geografiska Annaler, 47B, p3-43.
Lim(2003), “A Spatial Analysis of Regional Income Convergence,” Planning Forum, Septamber 2003, p66-80.
Narayan U.(1995),”’Male-order’ brides: Immigrant women, domestic violence and immigration law”. Hypatia, 10(1),p 104-119.
Simon Kuznets, Dorothy S. Thomas, et al. (1964), Population Re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United States, 1870-1950,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William Petersen(1958), “A General Typology of Migr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23.(June 1958), p256-266.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頁177-221。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2001年3月,頁99-127。
文迪(2000),〈兩岸婚姻問題〉,《交流雜誌》,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頁57~60。
元輝(1999),〈海峽兩岸婚姻問題之法律思考〉,《政治與法律》1999年第2期,頁66~69。
丘壹元 〈兩岸婚姻問題之法律適用檢析〉 《共黨問題研究》 十九卷十二期 頁64~72
江亮寅、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66-89。
江振昌(2000),〈「外來妹現象」與大陸的跨省區聯姻熱〉,《中國大陸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七月,第43卷第七期,頁75~89。
朱蓓蕾(2005),〈外籍勞工與配偶管理問題之探討〉,《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十三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4/IA-R-094-003.htm
成之約(1999),〈居留與工作:大陸新娘VS.外籍配偶〉,《投資中國》,1999年8月,第六十六期。
李谷城(2000),〈解決「新移民」問題的另累思考〉,《亞洲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140-163。
李淑容(2004),〈婚姻移民女性:現況、問題與對策〉,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李睿文(2002),〈大陸的計劃生育政策與兩岸婚姻〉,《交流雜誌》民國九十一年十月,第65期,頁51~55。
周琨翔(2001),〈兩岸姻緣生活文化工作都見問題〉,《商業新聞週刊》,民國九十年一月二十二日,9/10卷,頁86~88。
邵一鳴(2000),〈九十年代內地來港定居人事問題研究〉,《亞洲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112-139。
秋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6-19。
耿曙(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臺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頁1-27。
柴松林(2004),〈婚姻移民及其衍生問題的解析〉,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陳小紅(2000),〈婚配移民:臺灣海峽兩岸聯姻之研究〉,《亞洲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35~68。
張淑卿(2004),〈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假結婚」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318-323。
陳世璋(2005),〈移民政策與經社發展〉,移民政策與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研討會,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十五日。
詹益璋、譚義績、陳主惠(1999),〈結合空間統計及專家系統建立之水文地質分層〉,農業工程學報,45卷第1期,民國八十八年三月,頁55-71。
郭凡(2000),〈港澳人口遷移問題管見〉,《亞洲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102-111。
郭迺鋒、劉夢俊、詹立宇、游淑惠(2004),〈企業聚集化程度、電子化傾向及勞動力活動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台灣企業製造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之應用〉,《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10卷第1期民國九十三年六月,頁140-164。
程玫(1999),〈兩岸婚姻面面觀〉,《交流雜誌》,民國八十八年十月,頁52~55。
葉奇霜(1998),〈大陸新娘悔不當初者眾〉,《九十年代》,1998年1月,頁26-27
蔡宏進(1998),〈港澳地區及大陸移入台灣人口之研究〉,《人口學刊》,第19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頁81-92。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30-43。
劉珠利(2004),〈婦女主義理論的觀點對大陸及外籍配偶現況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44-54。
劉毓秀(2005),〈從性別平等及社會永續發展看婚姻移民問題〉,移民政策與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研討會,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十五日。
簡太郎(1995),〈兩岸婚姻之若干特性與問題〉,《海峽兩岸人口現象的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頁255~284。
戴鎮州(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期,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頁90-100。
譚琳、Susan Short、劉惠(2003),〈「雙重外來者」的生活——女性婚姻移民的生活經歷分析〉,《社會學研究》,2003年第2期,頁75-83。
薛承泰、林慧芬(2003),〈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國家政策季刊》,民國92年10月號。

網站資料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海基會網站http://www.sef.org.tw
內政部警政署出入境管理局網站http://www.immigration.gov.tw
投資中國http://www.forchina.com.tw/default.asp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聯合電子報http://www.udnpaper.com/
BBC News http://newsvote,bbc.co.uk/hi/chinese/news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153-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分別針對台灣目前23萬大陸配偶與13萬外籍配偶,依據其在台灣的空間分佈情況,來建構其在台灣生活的圖像。同時,以遷移理論中的推拉理論,分析其目前在台灣分佈情況中,台灣地區的遷入地的拉力,並藉由空間統計軟體與統計模型,來檢驗空間上得鄰近性對於大陸與外籍配偶空間分佈情況的影響。此外,也對大陸與外籍配偶在台空間分佈情況以及影響其婚配移民的遷入地拉力進行比較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987年以來大陸配偶在台的空間分佈上,呈現階段性由北部向南部以及東部移動的現象,反映出國內對於大陸配偶的需求由早期較為單純的退伍老兵到目前普遍化的需求分佈,但以大陸配偶到目前為止的總比例來說,榮民的需求仍然對於大陸配偶的空間分佈具有顯著的正相關,且泛綠支持度高的地區,對於大陸配偶的需求明顯較少。而在外籍配偶方面,雖然在各階段的空間分佈沒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在空間迴規模型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鄰近地區的外籍配偶比例,對於本地的外籍配偶比例有顯著的影響,且第一產業較發達的地區,對於外籍配偶的需求程度亦高。另外,在經濟發展程度上,儘管對大陸與外籍配偶來說,台灣地區較好的經濟條件是遷入地的吸引力之一,但島內實際上對大陸與外籍配偶有較高需求的地區,卻是那些與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差距較小的區位。綜觀大陸與外籍配偶,除了同樣面臨女性身份與「家庭、社會雙重外來者」的適應問題外,兩者在台的圖像與台灣本身對其的需求有很大的差異,以適當的態度對待並協助其融入台灣社會與生活,是在台灣的我們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we try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a and foreign spouses in Taiwa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they are in. The situation include where they are aggregated, what field they are always working for, how they meet there mate…etc. Then we analyze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cation that they are aggregate, and find out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at attract China and foreign spouses to move to that county or city by marriage. Finally, we will compare th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foreign spouse, and search out the cause why they always choose different location to migrate.
The result of our research is: first, there is a tendency toward changing aggregate location form north to south Taiwan for China spouses, and this tendency means that the “demand” for China spouses is change, but the “demand” for foreign spouses is quite the same in the past 20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for foreign spouses, they have no this kind of tendency. However, they have a spatial relationship which China spouses haven’t. Second, the primary industry areas are “demanding” more foreign spouses, and the places live more retired solider, also have more “demand” for China spouses. Third, Pen-Green’s hostility toward China also reflect at the “preference ” for China spouses, therefore, the higher Pen-Green’s support rates, the lower the cross-straits marriage rates. The last but not least is that even though the China and Foreign spouses also face the adaptation problem of dual identity in their new family and new society, but the migration condition they are upon and the challenge they need to handle with are quiet different. Therefore, how to provide proper help for each of them, and how to facilita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that is what the people live in this island all need to work for.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5:56:0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1341017-1.pdf: 1657392 bytes, checksum: 61acf810e2fbdda3fe7c1d8a2bba54a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一、研究動機 3
二、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一、人口遷移行為之文獻回顧 5
二、空間分析文獻回顧 13
三、文獻評析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8
一、研究範圍 18
二、研究限制 25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6
第二章 大陸配偶現況 27
第一節 兩岸婚姻階段性特色 28
一、開放初期:榮民歸鄉 28
二、1992年以後:求偶天堂 29
三、2002年以來:「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31
第二節 大陸配偶的人口組成與生活情況 33
一、兩岸配偶人口組成變化 33
二、大陸配偶在台生活情況 37
第三節 大陸配偶的區域分布狀況 43
第三章 外籍配偶現況 56
第一節 異國婚姻階段性特色 57
第二節 外籍配偶的人口組成與生活情況 63
第三節 外籍配偶的區域分佈狀況 67
第四章 大陸與外籍配偶在台空間分佈之比較 79
第一節 人數分佈 79
第二節 結婚年數與配偶年齡差距 81
第三節 認識方式 86
第四節 工作情況與職業部門 91
第五節 教育程度與子女數 96
第五章 影響婚配移民行為的因素檢驗與空間迴歸分析 101
第一節 影響大陸與外籍配偶婚配移民的遷出地因素 101
第二節 影響大陸與外籍配偶婚配移民的遷入地因素 104
一、經濟發展面向分析 105
二、台籍配偶需求特性分析 108
第三節 大陸與外籍配偶遷入地因素空間回歸分析 112
一、依變項 112
二、自變項 113
三、研究假說 114
四、實證分析 115
第四節 比較影響大陸與外籍配偶婚配移民的因素 11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22
參考書目 125
附錄 13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台灣地區婚配移民的空間分析——大陸與外籍配偶的比較zh_TW
dc.titleSpatial Analysis of Marriage Migration in Taiwan:Compare with China and Foreign Spouse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4-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郭迺鋒(Nai-Fong Kou),鄧志松(Chih-Sung Teng)
dc.subject.keyword大陸配偶,外籍配偶,婚配移民,空間分析,遷入地拉力,zh_TW
dc.subject.keywordchina spouse,foreign spouse,marriage migration,spatial analysis,migrated attraction,en
dc.relation.page13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6-06-30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6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