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12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謝銘洋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ung-Min Chu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全正玟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5:55:1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7-12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7-12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6-30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與學位論文 1.古詩婷,著作權法上之科技保護措施與規避行為:國際規範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2.李永然,著作權法與你,2003年。 3.江慧賢,從法律觀點論台灣流行音樂產業之創作保護與發展,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4.林佳音,音樂著作與視聽著作之研究-以視聽伴唱業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5.柳瑜珊,著作權授權與競爭法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6.莊心潔, Peer-to-Peer 多媒體傳輸科技著作權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7.陳柏如,數位時代著作權集體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8.賴文智,數位著作權法,2003年11月。 9.賴宏嘉,多元文化下網際網路軟體智慧財產的法律建構-以著作權法與專利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10.謝銘洋、馮震宇、陳家駿、蔡明誠、陳逸南合著,著作權法解讀,2005年5月。 11.羅明通,著作權法論,第六版 Ⅱ,2005年。 (二)期刊論文 1.尤克熙,Telematics產業與市場現況與趨勢,資訊工業透析,2002年4月。 2.王敏銓,著作權法修正評析,月旦法學雜誌,號106(2004年3月)。 3.汪渡村,論網際網路時代著作權法因應之道,智慧財產權,第62期。 4.林衍億,台灣線上音樂下載問題凸顯 Kuro 敗訴 P2P 使用困境明朗化?,今周刊,456期。 5.林發立,在抉擇的十字路口---從 Napster 到 Grokster,從 ezPeer 到 Kuro,萬國法律,號143(2005年10月)。 6.重點新聞掃描,IFPI 大戰 KURO,月旦法學雜誌,號127(2005年11月)。7.陳家駿,從網路電子交易評我國首宗 P2P 著作權重製與傳輸之 ezPeer 案判決,月旦法學雜誌,號130(2006年3月)。 8.葉允斌,P2P 概念及其社會實踐意義初探,資訊社會研究(7),2004年7月。 9.常天榮,網路著作權問題淺析-兼談美國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案,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999年9月。 10.章忠信,九十三年新修正著作權法之析疑,萬國法律,號139(2005年2月)。 11.章忠信,日本新修正著作權法淺釋,月旦法學,1997年8月。 12.馮震宇,P2P的挑戰與未來,月旦財經法雜誌,號1(2005年6月)。 13.蔡明誠,專論 – 著作權,智慧財產權,2001年4月。 14.廖德琦,線上音樂 網路殺手級應用,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97期(2005年9月29日)。 15.蕭龍吉,網站非營利提供未經授權著作物之連續犯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號125(2005年10月)。 (三)網路資訊 1.立法院網站 http://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ACFCBCFC7CFCEC5CDCBCED2CDCBC6 2.李瑞斌,http://www.ifpi.org.tw/台灣唱片業近年的發展 3.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http://www.iii.org.tw 4.淺談 P2P 技術發展現況 網頁 http://csdn.net/develop/article/20/20834.shtm 5.張懿云、 廖文慈 ,法律與科技的拉鋸戰---Peer-to-Peer科技該何去何從?(上),智權情報網 http://www.apipa.org.tw 6.張懿云 、廖文慈 ,網路服務提供者能否免除商標輔助侵權責任,智權情報網 http://www.apipa.org.tw 7.從 Kuro 事件看台灣唱片業,http://blog.onlyone.idv.tw/article.asp?id=408 8.簡榮宗,當P2P遇上著作權法,http://www.nii.org.tw/專欄文章 9.權平法律資訊網 http://www.cyberlawyer.com.tw 10.http://www.ifpi.org.tw/0909KURO/國際P2P侵權案例.doc 11.http://www.ifpi.org.tw/0630ezPeer/ezPeer大事紀 12.http://www.moea.gov.tw/~meco/cord/books/books4/bk004_main5-6.htm 13.http://www.tipo.gov.tw/attachment/tempUpload/1033556741/「著作權法諮詢委員座談會」會議紀錄(全).doc 14.http://www.tipo.gov.tw/copyright/copyright_news/copyright_changelaw.asp 15.http://www.tipo.gov.tw/copyright/copyright_book/copyright_book_48.asp (四)其他資料 1.台灣法學會研討會,從 Napster 到 Kuro–P2P 科技與著作權法案例評析,2005年11月5日。 2.陳淑美,網際網路與新著作權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3年5月。 3.章忠信,作權補償金制度之初探,「網際空間:資安、犯罪與法律社會」學術研究暨實務研討會,2004年11月26日。 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期末報告,世界智慧財產組織著作權及相關權利集體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2005年11月。 5.蔡明誠,變革中的智慧權系列之二,經濟日報,2006年2月9日。 6.鄭珮如,P2P 的應用模式與市場,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2002年5月。 7.賴文智,線上服務業者責任限制之立法評析,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2年。 8.賴文智,MP3 重製的著作權問題討論,台灣法律網電子報,第559、561期。 9.謝銘洋,從 P2P 著作權侵害案件探討財產利益之平衡,智慧財產權研討會,2005年12月31日。 二、韓文部分 (一)書籍與學位論文 1.宋榮識等,著作權法概說,2003年(第三版)。 2.金正豪、李碗宰,P2P 技術與音樂著作權,2001年。 3.林東革,對網路 P2P 服務與著作權侵害之研究-以 P2P 模式為中心,高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4.吳承鍾、李海完共著,著作權法,2004年3月(第三版)。 5.金恩正,利用 P2P 服務之著作權侵害行為研究,延世大學校法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6.金容喜,對 MP3 檔案服務之著作權保護問題,延世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7.金基泰,對於新媒體之技術進展與著作權保護之研究,慶熙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8.金基泰,數位媒體時代之著作權,2005年10月。 9.鄭賢珠,對於線上音樂之著作權紛爭與政府角色之研究,淑明女子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二)期刊論文 1.丁相朝,網際網路對著作權之影響,JUSTICE,號87。 2.尹盛友,Soribada 服務應該收費化,著作權文化,號131(2005年7月)。 3.李天賢,P2P 方式利用者及提供者之刑事責任,刑事政策研究,號59(2004年)。 4.安孝秩,分享 P2P 檔案系統與著作權侵害,光云比較法學,號2。 5.朴賢珠,分享檔案服務相關最近判決及業界動向,情報通訊政策,號378。6. 全賢盛,P2P 在如何進化?,著作權文化,號130(2005年6月)。 7.李鐵男,Napester 訴訟以後,CLIS Monthly,2002年7月。 8.宋喜錫等,對非法分享影片之網友之法律制裁,著作權文化,號119(2004年7月)。 9.金允明等,將 Grokster 判決要怎麼看呢?,著作權文化,號133(2005年9月)。 10.金王析等,對分享檔案服務與線上音樂著作權之認識之研究,韓國言論學報,2005年2月。 11.金孝中,對於為音樂產業發展之思考轉換,著作權文化,號132(2005年8月)。 12.張允煥,透過集中取締與宣傳誘導合法利用,著作權文化,號131(2005年7月)。 13.敘熙徳,非法音源並非消費者之權利,著作權文化,2004年4月。 14.楊正換,Soribada 並非 Napster 或 Grokster,而是新事業模式,著作權文化,號132(2005年8月)。 15.楊仁愛,對使用者之著作權侵害之 P2P 公司之責任面責,情報通訊政策,2004年9月。 16.楊熙珍,Soribada 抗訴審判決文檢討,月刊 Networker,號20(2005年2月),頁33。 17.劉鳳一,意識提高與保護技術適用,以法律的補充對應,著作權文化,號131(2005年7月)。 (三)網路資訊 1.李大熙,P2P 檔案交換相關判例分析,http://blog.naver.com/ipprof/80018450021 2.李映祿,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著作權侵害責任,http://cafe.naver.com/gaury 3.首爾大學技術與法中心,http://www.clt.re.kr 4.韓國知識財產研究院 http://www.kiip.re.kr/research/b1.forum_data.asp 5.韓國音樂產業協會網站 http://www.miak.or.kr 6.韓國情報共享聯帶網站 http://ipleft.or.kr 7.韓國智慧財產權法制研究院 http://www.kipli.re.kr 8.http://www.copyright.or.kr/copy/law/국제조약가입현황.hwp 9.http://www.copyright.or.kr/copy/main.asp?ht=./law/trt_b_5_2.htm&ca=6&se=2#2 10.http://www.kiba.or.kr/trend/hot_issue.asp?Seq=242&num=2&mode=view&page=1 11.http://www.mct.go.kr/open_content/administrative/news/press_view.jsp (四)其他資料 1.丁相朝,著作權法修正案會阻擋網路發展,中央日報,2006年1月4日。 2.文勇浩,數位著作物與技術保護措施,韓國情報法學會,2004年5月18日。 3.李大熙等,對數位著作物保護方案之研究,培材大學研究報告,2000年3月。 4.李圭丁等,為了數位智慧財產權保護之法制度研究,韓國電算院研究報告,2002年12月。 5.李圭宏,對數位音樂著作物之最近紛爭之考察,韓國情報法學會,2004年6月。 6.李廣哲、禹相虎,「著作權法全部修正法律案、著作權法部分修正法律案」。 7.金文熙,「著作權法全部修正法律案、部分修正法律案檢討報告書」,文化觀光部委員會,2005年11月。 8.楊正換,Soribada 結構與 P2P 體現方式,數位技術之發展與智慧財產權研討會,2001年4月17日,頁7。 9.鄭陳燮,對 Soribada 事件公訴駁回判決之評析,韓國情報法學會,2004年3月6日。 三、英文部分 1.A&M Records, Inc. v. Napster, Inc., 2001 U.S. App. Lexis 5446 (9th Cir. 2001)。 2.BNA, EC Copyright Directive Issued, Pleasing Few; New Directive on Net Law Coming in 1998, 2 Electronic Commerce & Law Report, Number 48, December 17, 1997. 3.Directive 2001/29/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2 May 2001 on the harmonization of certain aspects of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OJ L 167,22.6.2001,p.10。 4.Rosa Julia-Barcelo,<Liability For On-line Intermediaries:A European Perspective>,E.I.P.R.,December 1998,p. 454。 5.U.S. Copyright Office http://www.copyright.gov/legislation/dmca.pdf 6.William J. Cook,<Why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Should be Copyright Guardians>,Copyright World,May 1996,p. 2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12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之主要議題為分成幾個部分。首先,檢討韓國與台灣相關法律規定及成立要件為何?刑事判決與民事判決有何差異? P2P 技術提供及利用有無侵害重製權與公開傳輸權?等之問題。在韓國與台灣判決比較上須討論之問題為 P2P 技術利用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與限制如何?使用者之責任為何?等。以及展望未來著作權法改正方向為何?著作權法與科技發展之最佳平衡點在何處?等。
為了本研究,需先認識數位著作物與相關著作權法之定義及限制。即對數位著作物與著作權之問題觀察之後,簡介韓國與台灣之相關著作權法。韓國方面,將會以著作人之著作財產權、著作鄰接權、著作財產權之私人使用、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限制及權利侵害之救濟等為主;台灣方面,以著作人之權利、著作財產權之合理使用、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限制及權利侵害之救濟等為主,加以說明民刑事上之成立要件。而國際立法趨勢則以各國際公約、美國、歐盟及日本之著作權法為代表作為參考。 再者,敘述 P2P 之概念與型態及發展過程等,並檢討 P2P 技術與唱片市場相關關係。即調查韓國與台灣之 P2P 利用狀況,及 P2P 對唱片市場之影響。而繼續觀察 P2P 服務所產生之著作權問題,則是對重製權與公開傳輸權等之侵害與否。另外,簡介美國之 Napster 事件及 Grokster 事件與澳洲之 KaZaA 事件判決,以及日本之 File Rogue 事件與 Winny 事件。 接著,將介紹韓國 Soribada 事件概要及爭點,並分析民事、刑事判決,接著評析台灣 ezPeer 與 Kuro 事件之概要與爭點以及各判決之後,對兩國家事件之共同點與差異點加以比較。在此,主要論點係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使用者之責任以及共同正犯或幫助犯、教唆犯之與否,是否侵害重製權及公開傳輸權等。並將以許多學者之見解及看法與一般網友之反應及意見為參考。 繼續探討 P2P 服務與著作權衝突之解決方案。基因於第四章之分析,先檢討韓國與台灣之 P2P 服務之近來狀況及各當事人之見解,所謂當事人指著作權人、線上 P2P 服務提供者及 P2P 使用者。透過各當事人之立場理解而尋求三贏之解決模式。再者,至於最近著作權法之動向,韓國以著作權法之新修正草案為主;台灣以新修正之著作權法為主探討。解決方案研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為未來政策及立法之走向,即目前進行之政策及可能之立法方向評析及建議。第二為著作權人之新線上音樂市場建構,此即著作權人在數位時代可採取之商業模式研究。第三為線上服務提供者之對應方面,觀察可阻擋違法分享行為之技術有哪一種,並其可能性如何,而 P2P 服務平台之經營方式展望,在與著作權人及使用者中間之角色為何。第四為使用者之意識轉換方面,檢討目前隨著技術與著作權法大變化,使用者之反應及意識為何,並建議改善方向。 最後,將綜合上述之內容導出結論,並提出對 P2P 相關著作權法之未來展望。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5:55:1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2a21077-1.pdf: 963718 bytes, checksum: 4ea01e7476f8a582e8320836dafe573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數位時代下之著作權法因應 6 第一節 數位時代下著作物與著作權保護 6 第一項 數位時代之著作物 6 一、數位著作物之概念及類型 6 二、傳統著作物與數位著作物之特徵比較 7 第二項 數位著作物之著作權保護 8 第二節 國際相關著作權法之趨勢 10 第一項 國際相關公約及協定 10 一、各公約之規定 10 二、各國國際公約加入現況 13 第二項 各國相關立法例 14 一、美國 14 二、歐盟 16 三、日本 18 第三節 韓國相關法律規定 19 第一項 著作人之著作財產權 19 第二項 著作鄰接權 20 第三項 著作財產權之私人使用 20 第四項 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限制 21 第五項 著作權委託管理業 21 第六項 權利侵害之救濟 21 一、民事方面 21 二、刑事方面 22 第四節 台灣相關法律規定 23 第一項 著作人之著作財產權 23 第二項 著作財產權之合理使用 24 第三項 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限制 24 第四項 著作權仲介團體 25 第五項 權利侵害之救濟 25 一、民事方面 25 二、刑事方面 26 第三章 P2P 技術檢討及相關著作權問題與案例 29 第一節 概述 29 第一項 P2P 技術之概念 29 一、定義 29 二、特徵 29 第二項 P2P 技術之發展與應用 30 第三項 P2P 技術之分類 31 一、純 P2P 架構與混合式 P2P 架構 31 二、自我組織 P2P 架構與多對多 P2P 架構 33 第二節 P2P 服務與唱片市場之相關關係 33 第一項 P2P 服務利用現況 33 第二項 網路音樂市場與實體音樂市場之對立 36 第三節 P2P 服務所產生之著作權問題 39 第一項 重製權 39 第二項 公開傳輸權 39 第三項 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 40 第四項 合理使用範圍 40 第四節 各國 P2P 相關案例 41 第一項 美國 Napster 事件 41 一、事件之概要 41 二、判決要旨 42 三、判決後動向 43 第二項 美國 Grokster 事件 44 第三項 荷蘭 KaZaA 事件 45 第四項 日本 File Rogue 與 Winny 事件 46 一、File Rogue 案 46 二、Winny 案 46 第四章 韓國與台灣 P2P 案例比較分析 48 第一節 韓國 Soribada 事件 48 第一項 概要 48 一、事件之緣起 48 二、Soribada 事件之訴訟日誌 50 第二項 本案之刑事判決 52 一、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第五刑事部判決 52 二、判決理由要旨 53 第三項 本案之民事判決 55 一、首爾高等法院第五民事部判決 55 二、判決理由要旨 56 第二節 台灣 ezPeer 事件與 Kuro 事件 61 第一項 ezPeer 事件 61 一、概要 61 二、本案之刑事判決 63 第二項 Kuro 事件 68 一、概要 68 二、本案之刑事判決 71 第三節 韓國與台灣案例之比較探討 74 第一項 訴訟型態 74 第二項 基礎事實及判決結果比較 76 第三項 主要爭點及案例之評析 79 一、使用者之責任 79 二、線上服務提供者之責任 81 第四項 小結論 83 第五章 未來 P2P 服務與著作權衝突之解決方案 85 第一節 P2P 服務之近來狀況及各當事人之見解 85 第一項 韓國 85 一、Soribada 及其他 P2P 服務近來狀況 85 二、著作權人之立場 87 三、技術及線上服務提供者之立場 89 四、使用者之立場 91 第二項 台灣 93 一、ezPeer 與 Kuro 以及其他 P2P 服務近來狀況 93 二、著作權人之立場 94 三、技術及線上服務提供者之立場 95 四、使用者之立場 97 第二節 最近著作權法之動向檢討 99 第一項 韓國以著作權法之新修正草案為主 99 一、著作權法修正草案 99 二、解釋及見解 101 第二項 台灣以新修正之著作權法為主 104 一、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 104 二、解釋及見解 106 第三節 解決方案之研究 109 第一項 未來可能的立法政策之走向 109 一、關於線上服務提供者之義務 111 二、關於數位著作權補償金制度 113 三、關於著作權集體管理機制 115 第二項 著作權人之新線上音樂市場建構 118 第三項 線上服務提供者之對應 120 第四項 使用者之意識轉換 122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23 參考文獻 127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韓國與台灣 P2P 相關著作權案例比較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pyright Cases related to P2P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張懿云,陳曉慧 | |
dc.subject.keyword | 著作權,線上服務提供者,重製權,公開傳輸權,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P2P,mp3,Kuro,ezPeer,Soribada, | en |
dc.relation.page | 133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6-3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941.13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