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3888
標題: 《周易.繫辭》之「聖人觀」
The Idea of Saint in Yizhuan
作者: Kuan-Liang Liu
劉冠良
指導教授: 陳鼓應
關鍵字: 周易,繫辭傳,聖人觀,理想人格,儒家,道家,莊子,儒道融合,
Zhouyi,Chou Yi,I Ching,Yijing,Yizhuan,Commentaries of the Book of Changes,Saint,Sage,Confucianism,Taoism,Daoism,Taoist,Daoist,Zhuang Zi,Zhuangzi,Chuang Tzu,Chong-Zi,
出版年 : 2006
學位: 碩士
摘要: 《周易》向來被視為群經之首,但是《周易》的崇高地位實有賴於《易傳》的哲學詮釋,而〈繫辭〉乃是《易傳》當中思想最完備,哲學內涵最豐富的部分。因此,筆者以〈繫辭〉的聖人做分析,藉由建構〈繫辭〉的聖人觀來幫助我們看清《周易》的人格典範。
  在把〈繫辭〉中出現26次的「聖人」條列分析以後,筆者歸納出〈繫辭〉的聖人具有六大特質,分別是:(1)作《易》者;(2)效法天地萬物;(3)重視卜筮;(4)道德特質;(5)事功特質;(6)行事方式。這六大特質不僅僅把〈繫辭〉的理想人格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更包涵了儒道諸子的思想在其中。
  接下來,透過與孔孟和老莊聖人觀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繫辭〉聖人觀乃是以儒道兩家思想為主的融合產物。簡單來說,〈繫辭〉採擷了道家的道論和自然觀等形上學內涵,建構出《周易》經、傳的天道觀與陰陽變化觀,又吸取儒家在道德與事功等倫理學、政治哲學上的看法,以作為〈繫辭〉在德業觀點上的重要參考。〈繫辭〉一方面融合了儒家與道家,同時又強化了融合之後的系統,這種兼容並蓄各家的做法,展現了在戰國時期總結諸子學說的潮流中,從易學家的立場出發來融攝諸子百家的企圖。
  最後,筆者再以《荀子.非十二子》和《莊子.天下》品評諸子的內容與〈繫辭〉作比較,以突顯〈繫辭下傳〉的「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的時代趨勢。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3888
全文授權: 有償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哲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638.4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