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682
Full metadata record
???org.dspace.app.webui.jsptag.ItemTag.dc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傅申 | |
dc.contributor.author | Ke-hsin Wei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魏可欣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3:17:27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8-08-01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8-01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7-2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徴引書目
一、 中、日文書目 古籍 1.(明)王世貞,《古今法書苑》,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5,上海:上海 書畫出版社,1992。 2.(清)王文治,《快雨堂題跋》,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10,上海:上海 書畫出版社,1992 3.(清)王澍,《虛舟題跋》,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4.(宋) 米芾,《海岳名言》,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1,上海:上海書畫 出版社,1992。 5.(南宋)朱熹,《晦菴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 1145,台北:台灣 商務,1986。 6.(南宋)朱熹,《朱子語類》,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 702,台北:台 灣商務,1986。 7.(明)朱存理,《珊瑚木難》,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3,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2。 8.(明)汪珂玉,《珊瑚網》,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5,上海:上海書畫 出版社,1992。 9.(清)吳升《大觀錄》,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8,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2。 10.(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台北:廣文書局,1969。 11.(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1。 12.(南宋)周密,《思陵書畫記》,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2,上海:上 海書畫出版社,1992。 13.(南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台北:世界書局,1981。 14.(南宋)姜夔,《續書譜》,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2上海:上海書畫 出版社,1992。 15.(元)夏文彥,《圖繪寶鑑》,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2,上海:上海 書畫出版社,1992。 16. 馬宗霍,《書林藻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17.(元)陶宗儀,《書史會要》,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 3,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2。 18.(南宋)陳郁,《藏一話腴》,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 865,台北: 台灣商務,1986。 19.(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 865,台北: 台灣商務,1986。 20.(元)陸友,《研北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 21.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石渠寶笈二》,台北:國立故 宮博物院,1971。 22.(元)湯垕,《古今畫鑑》,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2,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2。 23.(宋)黃伯思《東觀餘論》,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1,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1992。 24.(宋)黃庭堅,《山谷題跋》,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1,上海:上海 書畫出版社,1992。 25.(元)黃溍,《黃文獻公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1209,台北: 台灣商務,1986。 26.(明)詹景鳯,《詹東圖玄覽編》,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4,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27.(清)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Vol.3,上海:上 海書畫出版社,1992。 28. .(南宋)費袞《梁溪漫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9.(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30. 楊家駱主編,《宋元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92。 31. 楊家駱主編,《宋人題跋》,上下兩冊,台北:世界書局,1992。 32.. 趙鐵寒主編,《宋史.翼》,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33.(南宋)趙孟堅,《彝齋文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1181,台北: 台灣商務,1986。 34.(南宋)蔡條,《鐡圍山叢談》,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35.(元)虞集,《道園學古錄》,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1207,台北: 台灣商務,1986。 36.(南宋)劉克莊,《後村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1180,台北: 台灣商務,1986。 37.(宋)歐陽修,《文忠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Vol.1103,台北:台 灣商務,1986。 38.(清)厲鶚撰,《宋詩紀事》,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Vol.780,台北: 商務印書館,1975。 39. 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專書著作 1.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 2. 王壯為,《書法叢談》,台北:中華叢書,1982。 3. 王次登,《宋元逸民詩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 4.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合肥:黃山書社,1990。 5. 朱瑞熙,《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上下兩冊,台北:允晨,2003。 7. 李安著,《岳飛行實與岳珂事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8. 金啟慶、蕭鵬著,《周密及其詞研究》,山東:齊魯書社,1993。 9. 祝嘉著,《書學論集》,台北:華正書局,1985。 10.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11. 徐邦達,《歷代書畫家傳記考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 12.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上下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13. 徐邦達編著,《古書畫過眼要錄》,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7。 14. 徐邦達編,《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香港:中華書局,1974。 15. 陳高華編,《宋遼金畫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6. 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論集》上下兩冊,台北,允晨,1997。 17. 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 18.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19. 張彥生著,《善本碑帖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 20. 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一)》,台北:歷史博物館,1996。 21. 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二)》,台北:歷史博物館,2004。 22. 華正人,《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兩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 23. 雷德侯著,張總等譯,《萬物》,北京:新華書店,2005。 24. 劉紹瑾,《復古與復元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5. 劉乃昌,《兩宋文化與詩詞發展論略》,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6.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圖籍及工具書 1. 中田勇次郎、傅申編,《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Vol.1-2,東京都:中央公 論社,1981。 2. 王連起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代書法》,Vol.20,香港:商務印 書,2001。 3. 王連起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宋代書法》,Vol. 19,香港:商務印 書館,2001。 4. 平凡社編,《書道全集—中國(11)宋II》,Vol. 16,東京:平凡社,1967年。 5. 朱關田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隋唐五代編顏真卿卷二》,冊27,北京:榮寶齋,1993)。 6. 沈道榮編,《歐陽詢楷書字彙》,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7. 李志賢、范韌庵編,《書法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8. .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合編,《書畫經典-故宮博物院 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 代書畫藏品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9. 昌彼得等人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5。 10. 東京國立博物館編,《書の至宝-日本と中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2006。 11. 清宮散佚國寶特集編輯委員會編,《清宮散佚國寶特集-書法卷》,北京:中 華書局,2004。 12.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1995。 13. 曾許松、黃妙清編,《墨林至寶-趙子固落水蘭亭》,新竹:唐石出版社, 1999。 14. .楚默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元代鮮于樞張雨》,冊45,北京:榮寶齋,2000。 15.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元代趙孟頫》,冊43,北京:榮寶齋,2002。 16. 遼寧省博物館編委會,《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著錄-繪畫卷》,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17. 遼寧省博物館編委會,《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著錄-書法卷》,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期刊論文 1. 王德毅,<鄭清之與南宋後期的政爭>,《大陸雜誌》,101:6(2000),頁 241-255。 2. 王心悅,《陸游與范成大的書法研究-兼論宋金的蘇黃米傳統》,國立台灣大 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 王崇齊,《米芾臨仿書作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 碩士論文,2005。 4. 江兆申,〈朱晦翁書易繫辭〉,《靈漚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97年,頁121-130。 5. 朱惠良,<南宋皇室書法>,《故宮學術季刊》,2:4(1985),頁17-52。 6. 李郁周,<倪寛贊題跋、避諱與書體之研究>,《故宮季刊》,15:2(1980), 頁21-55。 7. 吳剛毅,《盧鴻及其畫蹟偽訛源流考鑒》,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8. 吳國豪,《宋高宗書史地位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9. 神田喜一郎,〈中國書道史.宋二〉,《書道全集》,Vol.11,台北:大陸書 局,1989,頁1-8。 10. 段學儉,<江湖詩人與南宋後期詞論>,《孔孟月刊》,38:3(1999),頁 31-40。 11. 長谷川昌弘著,<張即之について>,《正眼短期大學研究記要》,1992:3, 頁31-45。 12. 侯怡利,《北宋私人書畫收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13. 徐邦達,〈宋趙孟堅水墨花卉和其他〉,《文物》1958:10,頁17-18。 14. 崔樹強,<宋、清兩代金石學對書法的影響及其背景分析>,《書法研究》,2002:3,頁74-104。 15. 陳芳妹,<再現三代>,《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頁293-320。 16. 陳德馨,《梅花喜神譜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17. 陳瑞玲,《蔡襄書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8. 傅申,〈宋代皇室と金人書法〉,《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Vol.2東京:中 央公論社,1981,頁127-133。 19. 傅申,<元代書法簡論>,收錄於《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二)》, 台北:歷史博物館,2004,頁59-90。 20. 傅申,〈張即之和他的中楷:兩宋書家殿軍張即之(一)〉,《書史與書蹟—傅 申書法論文集(一)》,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頁109-144。 21. 傅申,〈元代書家鄧文原及其書跡〉,《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一)》,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頁207-247。 22. 莫家良,<宋代書法中的歐陽詢傳統>,《書海觀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 系文物館,1998,頁121-140。 23. 莫家良,<從幾件出土石刻書蹟論宋代書法的若干問題>,《出土文物與書 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1998,頁拾壹1-52。 24. 張佳傑,《明末清初福建地區書風探究──以許友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藝 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5. 彭慧萍,<兩宋宮廷書畫儲藏制度之變:以秘閣為核心的鑒藏機制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1,頁12-40。 26. 蔣天格,<辨趙孟堅和趙孟頫之間的關係>,《文物》,1962:12,頁26-32。 27. 謝孟俶,《北宋院體書法研究》,中國文化大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8. 盧慧紋,《元代書家康里巙巙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二、西文部份 1. Amy McNair, The Upright Brush:Yan Zhen qing’s Calligraphy and Sung Literati Politics,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8. 2. Harold Mok , “Seal and Clerical Scripts of the Sung.Dynasty,” Cary Y.Liu, Dora C.Y Ching and Judith G..Smith, eds., Character and Content in Chinese Calligrapah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9, pp175-194. 3. Julia K. Murray, “Sung Kao-tsung as Artist and Patron:The Theme of Dynastic Revival, ” Chu-tsing Li et. al. eds., Artists and Patrons-- 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9. 4. Maggie Bickford, “ The Painting of Flowers and Birds in Sung-Yüan Chinese,” Art of the Sung and Yüan ,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6, pp.295-299。 5. Mok Kar Leung, Harold , Zhao Mengjing and Southern Song Calligraphy,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1992. 6. Peter C. Sturman , “Sung Loyalist Calligraph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Yüan Dynasty,”《故宮學術季刊》,19:4(2002),頁59-102。 7. Yang Renkai, “Masterpieces by Three Calligraphers:Huang T'ing-chien , Yeh-lu Chu-ts'ai and chao Meng-Fu,”Alfreda Murck and Wen C.Fong ed., Words and Image: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London:Taylor and Francis, 1985, pp.21-4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68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鑑於有關南宋書壇的研究不多,故本論文希望能從趙孟堅的書法風格、書論與鑑藏作品,釐清其與追求主觀精神──北宋尚意書風與恪遵古法──元代復古書風彼此之間的關係。另外,進一步地從趙孟堅的生平與交遊詮釋其書法品味的形成與繪畫題材之選擇。期待能在這兩大書風脈絡下,呈現南宋書法於此更迭過程中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涵。
第一章將對整體大環境重新處理,一方面試著勾勒南宋書壇遞嬗,掌握書風變化;一方面根據著錄所載之收藏梗概,論述收藏品的來源方式、市場價格及藏家主要分布之社會階層,以了解當時社會。 第二章則回到研究對象。首先,藉由相關文獻的爬梳,依趙孟堅貴族、士夫、文人等不同身份,對趙孟堅生平作基礎性建構。接著,進一步探究其交遊與活動,試著從交友圈,推論其藝術品味形成主因。此外,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趙孟堅,對於其鑑藏活動與繪畫創作亦會進行初探。 第三章主要解讀趙孟堅書論作品──《論書》,希望藉由《論書》內容之分析,試著還原其文脈鋪成的經過,對書論文意作陳述、解釋,呈現其書學觀。然後,再詳細地探討其書論為何而發?背後隱藏著那些文化現象?趙孟堅思想觀念之祖述?書論是否影響了宋末元初的書學? 第四章則對趙孟堅書法風格重新探源,分析其書風發展概況及結字、用筆等特徵,並加以論述書寫內容。希冀透過此過程,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下,尋求新的觀點,解決其書風實踐與書論主張不一的矛盾現象。非只是單純將書風轉變,視作書家個人的選擇問題,而能結合當時的社會脈絡作詮釋。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3:17: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1141003-1.pdf: 6527398 bytes, checksum: d5ad8bc05b10aba5f5d3706281b587c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南宋書壇發展概況 6 第一節 南宋書壇分期 6 一、南宋前期之主流風潮──蘇、黃、米流風 7 二、南宋後期重返晉唐 9 第二節 南宋法書收藏概況 13 一、藏品來源 15 二、藝術品的價格 17 第二章 趙孟堅生平、交遊與鑑藏、繪事 19 第一節 趙孟堅家世與仕宦歷程 19 一、生卒問題 19 二、家世背景 21 三、學思歷程與仕宦生涯 23 第二節 趙孟堅交遊與活動 26 一、親族與朋友 26 二、與江湖雅人之交往 32 第三節 趙孟堅鑑藏活動及繪事 36 一、收藏不富 36 二、鈐印 39 三、趙孟堅之繪事 43 第三章 趙孟堅書論之評析 46 第一節 晉不易學 46 一、《論書》內容主旨 46 二、晋書稀少 47 三、晉書難成 50 第二節 宗唐之論 52 一、眾體之基礎──楷法 52 二、行草書體 57 第三節 《論書》內容之歷史鏡像 58 一、針砭時弊 59 二、「晉書稀少」、「晉書難成」之歷史情狀 61 三、思想觀念之祖述 62 四、小結 64 第四章 趙孟堅書法風格 66 第一節 書風發展之概況 66 一、早期書作 66 二、晚期書作 67 第二節 書法風格與書風來源 71 一、早期作品之結字用筆 72 二、晚期作品之結字用筆 74 三、小結 78 第三節 書蹟辨偽 80 一、楷書作品 80 二、行書及隸書作品 85 第四節 書風之影響 86 結論 89 徴引書目 91 【附錄1】趙孟堅現存書畫作品表 98 【附錄2】岳珂《寶真齋法書贊》所載書法作品表 101 【附錄3】趙孟堅在歷代著錄中存目之書畫作品表 123 【附錄4】元人於趙子固花卉題畫詩 128 圖版 130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從尚意到復古:趙孟堅書法風格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From expression to ancientry:a study of Zhao MengJian's calligraphy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何傳馨,陳葆真 | |
dc.subject.keyword | 趙孟堅,南宋書法,《論書》,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Zahon Mengjian,Southern Song Calligraphy,Lunshu, | en |
dc.relation.page | 152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7-3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藝術史研究所 | zh_TW |
dc.date.embargo-lift | 2300-01-01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藝術史研究所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
ntu-95-1.pdf Restricted Access | 6.37 MB | Adobe PDF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