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56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賴進貴 | |
dc.contributor.author | Wan-Yi W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吳婉嫕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3:14:5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8-03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8-03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7-3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王淑芬、賴進貴(2000)高中地理教師地理資訊能力之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
王國川、黃春太(1999)台北區87學年度高中聯考社會科試題之信效度與試題分析之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2):141-156。 尹玫君、劉世雄(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學習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3(2):109-138。 石慶得、蘇永生(1992),兒童對環境認知之地圖學研究—兒童地圖學系列研究(一),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3:1-42。 石慶得、聞祝達(2002),網路地圖的特性及其在地理教學中之應用,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2:99-106。 石慶得、聞祝達、陳慧芳(2004)九年一貫國民小學地圖教材內容之探討,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4:195-205。 石慶得、聞祝達、陳慧芳(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地圖能力分析與學習能力指標擬定之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研究〈四〉,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4:1-20。 江碧貞(2000)我國國小課本的地圖教材—橫向聯繫與縱向銜接之探討,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8:347-479。 何英奇(1989)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S-P表分析診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91-214。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一)--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8(6):13-18。 余民寧(1995)成就測驗的編制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呂秋文(1987)S-P表注意係數在數學科教學上之應用研究,政大學報,56:61-92。 吳信梅(2004)S-P表於教學之運用--以高中英文課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吳裕益(2000)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70:6-9。 李明燕(1996)從命題角度探討國中與高中地理教材連續性的問題,國立編譯館通訊,1:45-48。 李明燕(1997)國內外中小學地形圖教育之比較研究—以台灣和英國為例,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8:97-112。 李明燕(1999)地形圖在高中教學之實驗研究,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0:25-40。 李明燕(2000)台灣地區高中地圖教育之理論探究—地圖學之教與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論文。 李啟文、蔡長添(1993)高中地理科環境教材概念分析與學生學習成果評量之研究,科學教育,4:133-155。 沈淑敏(1993)英國中學教育地理簡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6):74-90。 沈淑敏、史蕙萍、何中馨、羅國彰、張曉菁、陳瑞微、蘇美彥(1999)建立地理教育新形象—英國地理界的努力與啟示,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6):58-73。 林靜怡(2003)中學生空間認知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官海珊(1992)診斷學習效果的工具:S-P表實作感想,諮商與輔導,77:45。 岳美群、蔡長添(1993)高中生物科環境教材概念分析與學生學習成果評量之研究,科學教育,4:83-132。 范德鑫(1994)教師教育評量能力的標準,測驗與輔導,124:2550-2553。 胡金印(1997)從英國中學地理教學百年來的回顧看台灣中學地理教學的研發課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23:203-216。 施添福(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助委員會。 施添福、翁國盈、陳國川(1992)台灣省立高中聯考地理試題的項目分析,菁莪季刊,12:29-34。 施添福、陳國川(1993)中學地理科的整合教學模式與命題模式,教師天地,62:29-36。 施添福、翁國盈、陳國川(1999)國中地理科教材精簡後命題取材原則與題型之研究,地理教育,25:5-12。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6)學科能力測驗簡介,http://www.ceec.edu.tw/AbilityExam/AbilityExamProfile.htm(2006/06/30)。 徐瑞璟(2003)卓蘭實驗高中學生的空間認知─對學生的方向與距離判斷、找路策略及手繪地圖的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翁國盈(1991),台灣省立高中聯考的地理試題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88-98。 翁國盈(1992)台北區公立高中聯考的地理試題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18:21-36。 翁國盈、陳國川(1994)台灣省立高中聯考地理科整合測驗題的試題分析,中等教育,45(4):80-91。 翁國盈、陳國川(1996)八十三學年度台灣省和高雄市與台北市公立高中聯考地理試題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22:29-56。 翁國盈(2001)地理教學評量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 (1):51-63。 陳國川(1994)從聯考試題的內容特質談國中地理教學的改善方向,中等教育,4:92-108。 陳國川、施添福、翁國盈(1999)國中地理科教材精簡後命題取材原則與題型之研究,地理教育,25:5-12。 陳漢瑛(1991)精熟學習策略配合為電腦化S-P表分析試題與回饋對護專學生藥理學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技術學刊,6(2):99-107。 陳慧芳、石慶得、聞祝達(2003)學童地圖使用能力與地圖學習課程之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研究(三),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3:25-44。 陳慧芳(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地圖使用能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騰祥(1986)S-P表分析在學習診斷的應用及其實作感受之探究,彰化師大輔導學報,9:275-311。 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地理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14版,台北:精華書局。 許民陽、鄧國雄、卓娟秀、李崑山、殷炯盛(1994)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的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91-120。 許秀桃(2004)網路電子地圖與傳統地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空間認知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張文賢(2002)以認知圖探討中學生空間認知之差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1999)教育心理學,23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蘭(2003)台灣地區1990-2003地圖期刊論文之分析,中華地圖學會會刊,13:1-11。 張春蘭(2004)我國博碩士論文於地圖研究發展之趨勢,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4:63-70。 黃桂君、吳裕益(2001)應用S-P分析模式診斷學生數學計算能力—以聽障學生分數減法學習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9:101-131。 黃秀文(1996)從傳統到變通:教學評量的省思,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1-26。 黃朝恩(1990)教改聲中談地理能力的養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6):6-19。 彭筱婷、陳麗華(2004)地圖教材表徵世界觀教育之功能分析:以國小四至六年級社會教科書為例,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4:173-186。 聞祝達、石慶得(1999)資訊時代的地圖學教育,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0:1-14。 鄧天德(1994)國小學生地圖應用能力之調查與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NSC83-0111-S133-006。 鄧天德、陳源在、徐榮崇(1996)國小學生地圖應用能力之調查與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7-43。 廖慧意、賴進貴(2001)地圖技能能力指標之分析,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1:29-40。 賴進貴(1997)我國地圖教育發展之探討研究,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8:85-96。 賴進貴(1998)中小學生地圖認知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7-2415-H-002-046。 賴進貴(1999)中小學地圖認知之研究,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10:49-58。 賴進貴(2001)從地理教育主題談地理技能,高中地理教學通訊,22:97-103。 劉秋燕(2003)台北縣六年級學童地圖能力及地圖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論文。 蔡秉燁(2004)從有意義的學習談教材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18:98-107。 蔡盈緩、林登秋、黃佳詩、黃家珊(2005)1969-2002高中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分析研究,地理教育,31:49-66。 蔡淑麗(2002)台灣地區高中地理科新教材教學評量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歐陽鍾玲(1982)心智圖在地圖學上的應用,地理教育,9:63-70。 簡茂發、李琪明、陳碧祥(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2:1-12。 簡茂發(199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簡茂發、郭生玉(1985)測驗編制的原理與法則,工職雙月刊,4(9):20-26。 薛雅惠(2001)地圖的源起及使用技巧,台中師院圖書館館訊,5-11。 謝佐人(2006)調查顯示美國年輕人的地理常識奇差無比,中廣電子報,http://www.helzone.com/vbb/showthread.php?t=40524(2006/05/09)。 謝禚宏、段曉琳(2001)教學與評量--一種互為鏡像關係,科學教育,241:2-13。 魏明通(1987)科學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處理模式「學生-問題得分表」,科學教育,97:10-18。 蘇永生、石慶得(1997)兒童對地圖符號認知之地圖學研究—兒童地圖學系列研究(二),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8:1-14。 Brody, S. D., Highfield, W. and Alston, L.(2004) Does Location Matter? Measuring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of Creeks in Two San Antonio Watershed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6(2): 229-250. Bloom, B. S.(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Longman Green. Griffith, A. D.(1993)Evaluating Students in Social Studies in Caribbean Schools: New Directions or Staying Traditionoal?, Educatioonal Research,35(2),149-157. Harrell, W. A., Bowlby, J. W. and Hall--Hoffarth, D.(2000) Directing Wayfinders With Maps: The Effects of Gender, Age, Route Complexity,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0(2): 169-178. Keates, J. S. (1996) Understanding Maps, 2nd Edn, Longman. Meyer, J. M. W.(1973) Map Skills Instruction and the Child’s Developing Cognitive Abilities, Journal of Geography, 72: 27-35. Montello, D. R. , Lovelace, K. L. , Golledge, R. G. and Self, C. M.(1999) Sex-Related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patial Abilities,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9(3): 515-534. Muehrcke, P. C. and Muehrcke, J. O. (1997) Map Use: Reading,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4th Edn. Madison, Wisc.:JP Publication. Pease, A. and Pease,B.(2000)Why Men Don’t Listen &Women Can’t Read Maps, 羅玲妃譯(2000)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台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56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利用地圖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整合、處理資料等能力,學生讀圖能力的好壞與其是否能學好地理是息息相關的,研究高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可以反映國人學習地圖最後階段的實力。 本研究利用一份地圖技能試題及91-95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中地理科地圖命題的題目彙整後施測,將學生測驗結果,利用學生-問題得分表(S-P chart)研究高中學生之地圖能力。本研究使用學生-問題得分表分析學生解讀地圖的能力,得以呈現以往僅用信度、效度、難度、鑑別度分析所無法突顯的個別差異,診斷出了班級學生個別及整體之學習困難處。 高中生應具之地圖能力如下:座標定位能力方面,能利用經度,做不同時區的時間換算;空間方向知覺方面,能做方向的測量,且能辨識方位角與方向角;量測能力方面,能做比例尺的換算;符號化能力方面,認識各種地圖類型,並利用圖例解讀地圖,等高線判讀的能力應加深至能辨識火山、冰河、石灰岩、河谷、山稜線……等;操控能力方面,應較國中學生成熟,能從等值線圖分析地理現象。 研究結果如下:學生對於大範圍主題地圖的掌握較佳,對於等高線地形圖的掌握較差,得知學生在地圖技能的判圖訓練不夠熟練。另外,等高線地形圖的考題變化多,可以結合多項主要概念命題,會使一些地圖技能不佳的學生感到困難,而地圖技能較佳的學生表現較好,具鑑別力。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geographical phenomena from maps, which can be used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organize, analyse, and interpret data. Therefore these abilitie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whether students can learn geography well or not. Moreover, students learn how to read maps at the final stage of their schooling, and that is why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ir achievement in map reading as a measure to gauge their geographical knowledge. By using the theme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as a framework, this study show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tudents in their ability in map interpre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p interpretation written by Meyer (1973), an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rul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the following criteria should be included as follows: Ability to know how to calculate time difference by longitute and measure directions, understand what is “whole circle bearing” and “reduced bearing” as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convert scales by using a map in measurement ability, recognize different types of maps and different symbols in the maps especial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ntour topographic maps.By using the “student-problem (S-P) chart” which is properly used in formative and diagnosis tests, we can see different individual response pattern of the students, as an indicator of the map reading 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get better grades in the questions of spatial orientation type, and get worse grades in contour topographic map. Most of the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combined different concepts in the questions of contour topographic map type. A major conclusion is: an understanding of contour topographic map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may be able to improve the map education and to make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more successful.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3:14:5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P92228002-1.pdf: 3881373 bytes, checksum: 6666d3b501911b3015f372babf92cd6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第一節 教育理論的探討-------------------------------------------------------------5 第二節 地圖技能---------------------------------------------------------------------11 第三節 教學評量---------------------------------------------------------------------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45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對象------------------------------------------------------------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47 第三節 研究步驟---------------------------------------------------------------------49 第四節 研究限制---------------------------------------------------------------------50 第四章 研究成果----------------------------------------------------------------------51 第一節 高中階段地圖技能之目標------------------------------------------------51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52 第五章 結論及檢討建議-----------------------------------------------------------92 第一節 結論--------------------------------------------------------------------------92 第二節 檢討建議--------------------------------------------------------------------95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99 參考資料--------------------------------------------------------------------------------100 附錄一:地圖綱要 附錄二:地圖能力評量試卷 附錄三:彙編九十一年至九十五年學科能力測驗地圖題試卷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利用S-P表分析高中生地圖技能 以一個班級為個案研究 | zh_TW |
dc.title | Using the S-P Chart for Analyzing Map Skill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coadvisor | 姜蘭虹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李明燕 | |
dc.subject.keyword | 讀,圖能力,S-P表,高中生,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ap reading ability,S-P chart,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en |
dc.relation.page | 123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8-0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7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