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理學院
  3.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88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張長義(Chang-Yi Chang)
dc.contributor.authorShu-Shuang Tsaien
dc.contributor.author蔡書玄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0:28:01Z-
dc.date.available2007-07-27
dc.date.copyright2007-07-27
dc.date.issued2007
dc.date.submitted2007-07-25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2002) 生態旅遊白皮書,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內政部 (2005) 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二次通盤檢討計畫,內政部。
內政部營建署 (2005) 保護區生態旅遊輔導團94年度成果發表會,內政部營建署。
王麗雲、潘慧玲 (2000) 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
田家駒、張長義 (2002) 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空間行為之研究--以福山植物園為例,旅遊健康學刊,2(1):63-74。
朱芝緯 (2000) 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3(3):1-22。
朱浤源 (2000)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資源分組 (2004) 生態旅遊白皮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吳旬枝 (2006) 原住民族參與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雙邊互動關係-同禮部落vs太魯閣國家公園,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欣頤、林晏洲、黃文卿 (2005)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社區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知認知與需求,戶外遊憩研究,18(4):47-67。
呂永龍(1998)生態旅遊的發展與規劃,自然資源學報,13(1):1-13。
呂理昌 (1997) 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人文及自然資源之調查研究(一)-植群景觀資源於解說規劃上之應用,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呂適仲 (2000)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宋郁玲、姜蘭虹 (2002) 生態旅遊發展與社區參與-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地理學報,32:19-39。
宋瑞、薛怡珍 (2004) 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
李光中 (2003) 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上),鄉間小路,29(4):82-85。
李光中 (2003) 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下),鄉間小路,29(5):81-84。
李光中 (2003) 陽明山國家公園共同規劃與管理機制之先驅性研究-以竹子地區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
李佳倫 (1996) 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評估與策略研擬,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宗 (2003) 金包里大路北段(八煙—磺港)調查研究與復舊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研究。
李瑞宗 (2004) 金包里大路北段(八煙—磺港)復舊規劃與社區營造,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研究。
李瑞宗 (2005) 金包里大路生態旅遊面面觀,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瑞宗 (2006) 陽明山國家公園八煙農地生態工法復建規劃,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與攝影學會。
李嘉英 (2005 ) 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整體規劃案,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立德管理學院研究。
沙謙中主編 (2005) 陽明山國家公園簡介,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周淑卿 (2001) 課程決定的賦權迷思-集中化與離中化的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7:91-106。
林永發 (2004)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永續經營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晏州 (2006) 國家公園推動生態旅遊之課題與對策,2006國家公園規劃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79-114。
林晏州、陳惠美 (1997) 陽明山國家公園竹子湖地區休閒農園遊憩型態之規劃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戶外遊憩學會研究。
林雅庭 (2006) 原住民部落參與太魯閣國家公園五間屋地區生態旅遊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曜松、顏瓊芬、關永才 (1983) 陽明山國家公園動物生態景觀資源,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研究。
洪慎憶 (1995) 影響遊客對生態旅遊態度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 戶外遊憩研究,8(3):103-128。
倪進誠 (2001),澎湖觀光空間形塑之外在作用力分析,社會科教育學報,4:73-112。
徐震 (1986) 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文化大學。
徐震 (1998) 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王衍芬編,文化傳承叢書第二輯-社區文化建設,台北:財團法人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11-25。
張蘇芝 (2005) 建立社區論壇以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大同大禮地區生態旅遊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國常 (2002) 遊客對風景遊憩區認知意向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第十屆博士論文。
莫邦豪 (1997) 認識社區,甘炳光、胡文龍、馮國堅、梁祖彬等編,社區工作技巧,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3-12。
郭岱宜 (1999) 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
陳仲玉 (1987) 陽明山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調查。
陳依筠 (2005)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竺 (2003) 陽明山國家公園居民參與社區整體改造計畫輔導及審議機制之研究-以竹子湖地區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研究。
陳昭郎、段兆麟、陳建甫 (1996) 陽明山國家公園與發展型態之研究-以竹子湖地區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農業推廣學會研究。
陳昺麟 (2001) 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1。
彭德泰 (2005) 遊客對生態旅遊守則順從態度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彥蓉 (2002) 陽明山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評估與管理策略研擬,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偉君 (2006) 臺灣國家公園之遊憩效益及其物種多樣性之價值,戶外遊憩研究,19(2):87-102。
焦元輝、田家駒 (2001) 環境敏感地區從事生態旅遊之探討--以原住民保留地為例,重中論集,1:31-68。
程楓萍 (1987) 陽明山國家公園溫泉水資源調查與利用規劃及管理,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研究。
黃士嘉 (2002) 金門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效益評估,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桂珠 (2003) 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黃儀蓁 (2006) 遊客對國家公園解說導覽服務之願付價格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躍雯 (2004) 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研究-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的個案,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
黃躍雯 (2005) 雪霸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整體規劃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黃躍雯 (2006)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的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7:27-43。
楊東霖 (2005) 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詹雅文 (2001) 墾丁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評估,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劉千慈 (2005) 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效果之研究-以金包里大路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劉益昌 (2002)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線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研究。
劉景元 (1999) 以生態旅遊觀點探討露營地選址評估-以雪霸國家公園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歐聖榮 (2002) 台灣地區生態旅遊之研究回顧與展望,2002中美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164-209。
歐聖榮 (2002) 陽明山國家公園溫泉資源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可行性分析 -以八煙溫泉地區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研究。
潘淑滿 (2004) 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文恭、蔡清彥 (1983) 陽明山國家公園之氣候,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研究。
鄭肇家 (2005) 生態旅遊遊憩偏好、衝擊認知、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家遊憩區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道杰 (2001) 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裴家騏、楊南聰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105-107。
盧道杰 (2004) 台灣社區保育的發展-近年來國內三個個案的分析,地理學報,37:1-25。
盧道杰 (2005) 高雄市壽山自然公園的建制過程與初期規劃經驗,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19(2): 103-131。
賴明洲 (2000) 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以武陵遊憩區為例,東海學報,41:175-186。
賴明洲 (2003) 應用條件評估法評估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效益,東海學報,44:131-143。
顏家芝 (2003) 陽明山國家公園八煙溫泉開放使用之可行性評估,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研究。
顏綺蓮 (2004) 生態旅遊地遊憩承載量推估模式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龍巒潭特別景觀區為例,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orrini-Feyerabend, G. (1997) Participation in conservation: why, what, when, how? In: Borrini- Feyaerabend, G. ed, Beyond fences- seeking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conservation Vol. 2: a resource book, Switzerland: IUCN, 26-31.
Budowski, G. (2002)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onflict, coexistence or symphysis?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3(1): 183-208.
Ceballos-Lascurain, H. (1996) Tourism, ecotourism and protected areas. Switzerland: IUCN.
Cox, E. O. and R. J. Parsons (1994) Empowerment-oriented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the elderly,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7-58.
Eagles, P. F. J., M. E. Bowman, and C. H. Tao (2001) 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IUC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35-65.
Elcome, D. and J. Baines (1999) Steps to Success- Working with residentce and neighbor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plans for protected areas, Switzerland: IUCN,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ropean 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8-49.
Fennell, D (2001) A conten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finitions.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4:403-421.
Furze, B., T. D. Lacy, and J. Birckhead (1996) Culture,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UK: Wiley.
Honey, M. (2001)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ho owns paradise? 李麗雪等譯 (2001),生態觀光.永續發展,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Hovardas, T. and K. Poirazidis (2006)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ist dimension of ecotourism at the Dadia Forest Reserve (Gree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8:810–822.
Jonhston, R. J., D. Gregory, G. Pratt and M. Watts (2000)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ai, P. H. and S. K. Nepal (2006) Local perspective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awushan Nature Reserve,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7:1117–1129.
Lindberg, K. and D. E. Hawkins (l993) Ecotourism: a guide for planners and managers. Ch. 1 and Ch.6, V.1. The Ecotourism Society.
Maxwell, J. A.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合譯 (2001) 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Miller, M. L. and B. C. Kaae (1993) Coastal and marine ecotourism: a formul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s, 30(2):35-41.
Nelson, N. and S. Wright (1997) Participation and power. In: Nelson, N. and Wright, S. (eds.) Power and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UK: Intermediate Thechnology Publications, 1-18.
Nepal, S. K. (2000) Tourism, national parks and local communities. In: Richard W. Butler and Stephen W. Boyd (eds.) Tourism and national park, Chichester: Wiley, 73-94.
Ni C. C. and C. Y. Chang (2006) A regional perspective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s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Penhu Islands, Geopraphy Research Forum, 26:138-151.
Orams, M. B. (1995) Towards a more desirable form of eco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16(1):3-8.
Page, S. J. and R. K. Dowling (2002) Ecotourism,郭乃文、黃秋蓮、陳盈樺、呂新發等譯 (2006),生態旅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Pimbert, M. P. and J. N. Pretty (1997) Parks, people and professionals: Putting “participation” into protected-area management. In: Ghimire, K. and Pimbert, M. P. (eds) Social Change and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Impacts of National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 UK: Earthscan, 297-330.
Rao, K. S., R. K. Maikhuri, K. G. Saxena (2003) Local people’s knowledge, aptitude and perceptions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 Indi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0(2):168-181.
Ross, S. and G.. Wall (1999) Ecotourism: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20 (1):123-132.
Scheyvens, R. (1999) Ecotourism an 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2):245-249.
Sproule, K. W. (1996)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dentifying patners in the process, The Ecotourism Equation: Measuring The Impacts. Bulletin Series, Yale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233-250.
Stone, M. and G. Wall (2003) Ecotouris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from Hainan,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3(1):12-24.
Strauss, A. and J. Corbin (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徐宗國譯 (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Tao, C. H., P. F. J. Eagles, and S.L.J. Smith (2004) Profiling Taiwanese ecotourists using a self-defini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2(2):149-168.
Tsaur, S. H., Y. C. Lin, and J. H. Lin (2006) Evaluating ecotourism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ommunity and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7:640-653.
Weaver, D. B. (1999) Magnitude of Ecotourism in Costa and Kenya, Annals of Tourism Reaserch, 26(1):792-816.
Weaver, D. B. and L. J. Lawton (2007) Twenty years on: The state of contemporary ecotourism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28(5):1168-1179.
WWF International (2001) Guidelines for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witzerland: WWF International.
三、網站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 【2006年12月21日】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網站(TIES) http://www.ecotourism.org 【2006年6月3日】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http://www.ymsnp.gov.tw 【2005年5月3日】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網站 http://www.cpami.gov.tw/pwi/cp/cp_1.php 【2006年12月07日】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88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為例,以紮根理論為本,採文獻回顧、參與觀察、深入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探討國家公園內的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推展。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1.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並未被有效推動:
八煙社區參與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是國家公園管理處承接由上而下推動的政策,社區參與程度低,參與的居民亦不清楚生態旅遊計畫的進行。目前的政策無法使社區參與生態旅遊在國家公園內落實,有必要修正。
2.國家公園經營管理體系未能隨計畫調整:
管理處的業務分工尚未能配合社區參與的考量,在權責不明的情況下推動生態旅遊,容易忽略社區的參與。
3.參與居民提升了對管理處和在地的認同:
從參與的居民對活動及人員的肯定,並同時強化了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感來看,可以肯定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地確有努力的成果。
本研究建議在國家公園內推動生態旅遊政策,應給予充分時間溝通,適當培力管理處人員,讓他們具備推動生態旅遊的知識和能力,並且還可適當協助調整國家公園經營管理體系,以利進行。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problem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in the national park. We took the ecotourism spot, Fish Road Historic Trail and Bayan Community in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for the case study. The grounded theor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participant-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thoroughly analyze how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was carried out by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Headquarters. There are important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as below.
1.The participation has not been performed well.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one step of a top-down policy promoted by the Headquarters. However, the residents poorly participated and knew very little about the ecotourism promotion there. While the ecotourism spot was selected, the participation was done. It can be sure that the promoted policy now cannot make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workable in the national park.
2.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national park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adjusted to the promo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ion still could not match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roced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unobvious authority, the participation could be ignored easily.
3.The participant residents have raised thei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Headquarters and local culture. As a result, we can be sure that there is some achievement of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Headquarters have mad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motion, there should be enough time for mutaul communication among decision-makers, the Park Headquarters, and community, suitable training of park personnel, and appropriate ajustment for the National Park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0:28:0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6-R92228006-1.pdf: 1513848 bytes, checksum: 42efeec18f6171aacd111212e3ffed9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7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辭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生態旅遊的發展及定義 5
第二節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 14
第三節 生態旅遊發展的評估方法 21
第四節 相關個案研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取向 32
第二節 資料收集 34
第三節 資料分析 38
第四章 政策背景與研究區 40
第一節 台灣生態旅遊政策與實施 40
第二節 研究區 4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8
第一節 生態旅遊計畫發展背景-國家公園與社區關聯 58
第二節 魚路古道生態旅遊發展歷程 64
第三節 魚路古道生態旅遊計畫之後續發展 75
第四節 討論 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參考文獻 98
附錄 109

表目錄
表1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特點比較表 7
表2 生態旅遊定義表 11
表3 參與的類型與梯度 17
表4 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發展指引表 19
表5 國內以「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為主題的論文與期刊文章 24
表6 國家公園推動生態旅遊現況 26
表7 參與觀察場合及主題一覽表 35
表8 訪談人物及相關內容 36
表9 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紀錄表 37
表10 生態旅遊地遴選項目 43
表11 94年度與95年度遴選並輔導的生態旅遊地 45
表12 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歷年調查委託研究計畫表 55
表13 陽管處歷年委託與八煙社區相關的研究報告與計畫表 56
表14 陽管處委託「社區參與」、「社區發展」相關研究計畫表 63
表15 生態旅遊地遴選標準與陽管處提出的佐證資料對照表 69
表16 94年度金包里大路生態旅遊示範地遴選流程表 74
表17 2006-2007陽管處辦理生態旅遊或金包里大路相關活動表 78
表18 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護利用管制原則第十二條-管三允許使用項目、附條件允許使用項目及條件 115
表19 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護利用管制原則第十三條-管三建蔽率及使用強度 117
表20 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護利用管制原則第十四條--社區自提改造計畫 117
圖目錄
圖1 研究架構圖 3
圖2 研究流程圖 4
圖3 生態旅遊典範的連續面 9
圖4 參與的類別和層級圖 16
圖5 理想的生態旅遊架構圖 22
圖6 管理執行單位對生態旅遊發展之影響圖 23
圖7 生態旅遊地遴選流程圖 46
圖8 魚路古道路線與八煙社區位置圖 48
圖9 魚路古道生態旅遊遴選路線及景點地圖 53
圖10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組織架構圖 62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研究—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為例
zh_TW
dc.title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A Case of Incorporating the Fish Road Historic Trail and Bayan Community in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5-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王秋原,薛益忠
dc.subject.keyword生態旅遊政策,保護區,在地參與,八煙社區,zh_TW
dc.subject.keywordecotourism policy,protected area,local participation,Bayan community,en
dc.relation.page11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7-07-2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48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