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433
標題: | 二元氧化物系統對於硒酸鹽與亞硒酸鹽之吸持作用 Sorption of selenate and selenite on the binary oxides systems |
作者: | Ya-Ting Chan 詹雅婷 |
指導教授: | 王明光 |
共同指導教授: | 官文惠 |
關鍵字: | 二元氧化物,脫附,內圈與外圈錯合物,硒,吸持, Binary oxides,desorption,inner- and outer-sphere complexes,selenium,sorption, |
出版年 : | 2007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硒是人體與動物體內必要的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取則會危害人體。硒的來源大多來自地質經雨侵蝕流至水庫或地下水。有一部份硒來自於工廠排放的廢水,當工廠過度排放含硒廢水,會使水中的硒濃度達到危害人體濃度。吸持作用對於環境中的硒分佈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討論吸持作用與硒的分佈以及去除微量污染物是有其必要性。自然環境中,鐵、鋁氧化物是相當普遍的化合物,無定形二氧化矽具有低零電點,高比表面積的特性,但單一元氧化物存於環境中的並不多,因此本研究以氧化鐵或氧化鋁與無定形二氧化矽 (SiO2(s)) 形成之二元氧化物來吸持水溶液中的硒酸鹽與亞硒酸鹽,進而討論硒酸鹽與亞硒酸鹽和不同二元氧化物之間吸附的關係。以 100 mL 10 g SiO2(s)/ L與 10 mL 0.5 M Fe(NO3)3或Al(NO3)3混合,將pH值調整為約5和8,定量至1 L,震盪合成24小時,形成本研究所使用的二元氧化物。鐵、矽二元氧化物系統在吸附硒酸鹽與亞硒酸鹽隨pH下降,而移除率上升,系統pH約5下合成之二元氧化物移除率最大 (Se(IV) 94.7%;Se(VI) 53.3%);鋁、矽二元氧化物系統中,也是pH約5下合成移除率最大 (Se(IV) 81.7%;Se(VI) 71.4%),在高pH值的環境中,OH-會與硒酸根與亞硒酸根競爭吸附位置,所以高pH值下吸附力會下降。等溫吸附實驗中Se(IV)與Se(VI) 鐵、矽二元氧化物系統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20.4 mg g-1及2.4 mg g-1;鋁、矽二元氧化物系統的最大吸附量Se(IV) 32.7 mg g-1及Se(VI) 11.3 mg g-1。動力吸附實驗結果顯示硒酸鹽與亞硒酸鹽系統分別在15與60分鐘後達平衡。吸附硒酸鹽系統中,由於二氧化矽之低零電點影響,使得鐵、矽二元氧化物系統之表面電位較低,以致於吸附硒酸鹽的能力較純氧化鐵低;雖然鋁、矽二元氧化物系統之表面電位與純氧化鋁並無差異,但由於純氧化鋁的比表面積可提供較多可吸附硒酸鹽位置,所以吸附能力也是較鋁、矽二元氧化物系統大。在脫附實驗研究中,亞硒酸鹽與吸附材料會產生內層吸附,而脫附平衡時間需要較久;硒酸鹽與吸附劑是水合外層吸附,因此30分鐘內可達脫附平衡。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433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農業化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2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