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2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錦堂 | |
dc.contributor.author | Kung-mao Ch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朱坤茂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0:02:37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7-07-31 | |
dc.date.copyright | 2007-07-31 | |
dc.date.issued | 2007 | |
dc.date.submitted | 2007-07-2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大紀元電子報,2004。「槍擊案調查小組與國安機制調閱委員會 週五攻防」,http://www.epochtimes.com/b5/4/4/6/n502848.htm(4月6日)。
大紀元電子報,2006a。「二屆真調會政院通令不必配合」,http://www.epochtimes.com/b5/6/5/13/n1316752.htm(5月13日)。 大紀元電子報,2006a,「呂秀蓮建議重新調查319陳唐山:再了解」,針對副總統呂秀蓮要求重新調查三一九槍擊案,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十三日表示,他完全不知道,而且沒有必要。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3/n1252625.htm,(3月13日)。 大紀元電子報,2006b。「二屆真調會 政院通令 不必配合」,http://www.epochtimes.com/b5/6/5/13/n1316752.htm(5月13日)。 大紀元電子報,2006c。「319真調會報告 陳義雄疑似被殺後棄屍」,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2/n1430183.htm(8月22日)。 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2007。「三一九槍擊事件調查報告」。 王希,2000。「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評析」,http://www.self-learning-college.org/bbs/viewtopic.php?p=181&sid=08868b625f4b5938a8d1200a77b2f91d。 中華日報,2006。「真調會,王金平:照程序走,民黨要提釋憲」,http://www.cdns.com.tw/20060503/news/zyxw/733270002006050220372241.htm(5月1日)。 立法委員柯建銘等九十三人解釋憲法聲請書。 立法院代表立法委員陳進興「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特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辯論意旨書」。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林世宗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意旨書狀。 立法委員柯建銘等九十三人認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聲請憲法之疑義聲請解釋案陳愛娥教授鑑定意見。 立法委員柯建銘等九十三人認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聲請憲法之疑義聲請解釋案蔡宗珍教授鑑定意見。 台灣台南地方法院檢察署九十四年偵字第九四四八號、九四四九號不起訴處分書。http://www.tnc.moj.gov.tw/public/Attachment/tnc/attach/0319%E6%9B%B8%E9%A1%9E%E5%AE%9A%E7%A8%BF%E7%89%88.pdf。 台灣年鑑,2006。「真調會成立與爭議大事紀」, http://www.taiwan.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3_011_008。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三一九槍擊案」,http://64.233.167.104/search?q=cache:kRCtcrZ4KXgJ: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3 Fpath%3D3_011_007+319%E3%80%8C%E6%A7%8D%E6%93%8A%E3%80%8D%E4%BA%8B%E4%BB%B6&hl=zh-TW 自由新聞網,2004。「國親公布名單綠拒推派人選真調會變成藍調會」,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28/today-fo11.htm(9月28日)。 自由電子報,2005。「三一九槍擊案的真相,我建議真調會王清峰找陳文茜懇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10/today-o8.htm(3月10日)。 自由電子報,2006a。「319條例修正案 扁後天公布 批有違憲爭議」「綠營將同步聲請釋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29/today-p2.htm(4月29日)。 自由電子報,2006b。「二屆真調會 綠營不參與協商」,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y/2/today-p5.htm(5月2日)。 東森新聞報,2006。「立院要組二屆真調會 扁批示:有違憲重大爭議 宜釋憲」 http://www.ettoday.com/2006/04/28/301-1935453.htm(4月28日)。 李念祖,2000。「再論『政治問題』理論在我國憲法解釋上之運用」,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出版,45-46。 李建良,1997。「政治問題與司法審查,兼評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政治問題與司法審查」,發表於中央研究院社科所主辦之「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56以下。 李建良,1999a。「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93-95。 李建良,1999b。「論司法審查的政治界線:美國政治問題原則的初探」,憲法理論與實踐(一),1999年,頁274-275,287-288,294-295。 李建良,2002。「論基本權利的位階次序與司法審查標準」,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68。 李英毅,2000。「法律明確性原則」,法政學報,第11期,183-189。 李惠宗,2001。「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大法官釋字第五一七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27-29。 李鴻禧,1986。「美國司法審查制度之虛像與實像」,收錄於氏著「違憲審查論」,209-212。 林子儀,1997。「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650-655。 林子儀,2002。「憲政體制與機關爭議之釋憲方法論憲政體制問題釋憲方法之應用」,收錄於廖義男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45-53。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2003。「憲法-權力分立」,台北:學林,10-11。 吳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8版,台北:三民,82。 吳庚,2005。「社會變遷與憲法解釋」,收錄於湯德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6-7。 吳明孝,2001。「從日本國會調查權淺論我國國會調查權之問題」,憲政時代,第26卷第4期, 39-44。 吳煜宗,2006。「日本國會調查權序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73-81。 吳耀宗,1998。「德國強制罪可非難性條款與明確性原則」,法學叢刊,第171期, 111。 周良黛,2006。「立法院行使國會調查權之研究」,憲政時代,第31卷第4期, 435-436,442-443。 法務部對於「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之書面意見。 東森新聞報,2006。「立院要組二屆真調會 扁批示:有違憲重大爭議 宜釋憲」 ,http://www.ettoday.com/2006/04/28/301-1935453.htm(4月28日)。 美國之音中文網,2004。「台藍營懷疑啟動國安機制可能違法」,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04/a-2004-04-01-6-1.cfm(4月1日)。 翁岳生,2000。「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22。 陳怡如,2000。「功能取向分析法在我國釋憲實務之運用-兼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1-10。 陳怡如,2005。「司法院大法官比例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兼評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108-109。 陳定南網站,「憲法保留其實就是人民保留不肯授予政府的權力」, http://www.mr-clean.org/meet/meet_chen_1.php?id=69&img=pa2_1.jpg&title=3。 陳淑芳,2006。「德國之國會調查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3-24,53。 陳英鈐,2005。「民主鞏國與違憲審查—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困境」,月旦法學雜誌,69-73。 陳威駿,2006。授權明確性原則的檢討-借鏡美國立法授權的制度經驗,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11。 陳敏,2003。行政法總論,台北:神州,154。 陳清秀,2000。「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二版,台北:翰蘆,145-146。 陳慈陽,2005。「論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之違憲生-兼評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62。 陳慈陽,2005。憲法學,第2版,83-85,92,107,227-247,405,419,421-423,715-716。 陳新民,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第4版,台北:三民,159-166。 陳新民,2005。憲法學釋論,修訂5版,181-182。 陳愛娥,1998。「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限—由功能法的觀點出發」,憲政時代,第42卷,第3期,177-179。 陳愛娥,1999。「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限」,收於司法院印行,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紀錄,307-342。 陳愛娥,2002。「如何明確適用『法律明確性原則』-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四五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88期,252-253。 陳鵬仁譯,1994。「日本參議院規則」,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5期,52,55-56。 黃昭元,2002。「司法消極美德的積極實踐—評Sunstein教授的『司法最小主義』理論」,收錄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輯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當代公法新論」上冊,2002年,頁877。 黃昭元,2004。「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 38-39,53,59-62,67-69,70-72,78。 黃昭元,2004。「『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實體爭點部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38,75-76,81。 黃錦堂,2000。「自由權保障之實質論證之檢討-以德國基本權衝突判決為初步探討」,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221-223。 黃錦堂,2000。依法行政原則,7。 黃錦堂,2001。「機關爭議問題釋憲方法之應用」,論文發表於司法院大法官學術研討會,10月13日 黃錦堂,2005。「論宗教自由-兼論台北市的相關議題」,收於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印之「人權保障之理論與實務2005」,初版一刷,88。 黃錦堂,2006。「行憲而不修憲的憲政法制政策與憲法解釋」,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第五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暨中央研究院憲改論壇—法政對話之四,「2006年憲改議題之研究」,23-25,28-29,30-32,36-39,40,43。 許文憲,2004。「華倫委員會的借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3/today-o5.htm。 許志雄,1998。「集會遊行規制立法的違憲審查基準(中)-司法院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111-112。 許宗力,1992。「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台北:三民,117-118,159。 許宗力,1995。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市:元照出版,138-141、179-195。 許宗力,1999a。「憲法與政治」,輯於民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市:元照出版,39。 許宗力,1999b。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市:元照出版,45-51。 許宗力,2000。「憲法違憲乎?--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45。 郭銘松,1998。「從憲法修正條文之可司法性論政治問題不審查原則-以美國聯邦憲法第二十七增補條款為例」,憲政時代,第23卷,第4期,7。 張文貞、葉俊榮,2005。「邁向憲政主義─憲政體制的變遷與解釋」,收錄於湯德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4輯,411,450-453。 張嘉尹,2002。「憲法解釋、憲法理論與『結果考量』─憲法解釋方法論的問題」,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3輯上冊,1,15-17。 楊坤樵,2004。從憲法變遷論法律與憲法的緊張關係—以經濟憲法為例,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91以下。 新浪新聞中心/中廣新聞網,2006。「立院通過二屆真調會名單 王清峰等9人」,http://news.sina.com.tw/politics/bcc/tw/2006-05-12/1243133626.shtml(5月12日)。 葉俊榮,2003。「憲政的上升或沈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與走向」,收錄於氏著「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元照,188以下。 葉俊榮,2003。「從『轉型法院』到『常態法院』:論大法官釋字第二六一號與第四九九號解釋的解釋風格與轉型脈絡」,收錄於氏著「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元照出版,209-252。 廖元豪,2004。「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23。 廖元豪,2005。「『畫虎不成』加『歪打正著』-從美國經驗評真調會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1期,34-50。 廖元豪,2006。「論立法院調查權的界限與範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與美國經驗的參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9期,90。 廖義男,1998。「評析司法院大法官對『依法行政原則』之解釋」,收於劉孔中與李建良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研院社科所,59-61。 蔡宗珍,1999。「公法上之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的發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92-103。 齊光裕,2003。「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台北:智揚文化事業公司,158-159。 劉淑範,1998。「憲法審判權與一般審判權間之分工問題」,收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研院社科所專書(44),199/244以下。 樂多Blog,2005。「兩岸和平法將破壞現狀」,http://blog.roodo.com/anarch/archives/583591.html(10月12日)。 總統府公報,2004。「總統令-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第6596期,總統府新聞稿,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paper.php4?issueDate=&issueYY=&issueMM=&issueDD=&title=&content=&NumberVol=6596&category=&_section=6&_pieceLen=50&_orderBy=numberVol%2Ccategory+asc&_desc=1&_recNo=1(9月24日)。 羅名威,1998。違憲審查權控制立法權的界限,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3,34,116。 藤馬龍太郎,1988。「國政調查權」,憲法之基本問題,106。 蘇永欽,2005。「喬太守式的分權,灑狗血般的人權-簡評政治壓力鍋煮出來的五八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39,43-49,53-57。 蘇彥圖,1998。立法者的形成餘地與違憲審查-審查密度理論的解析與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1-68,72-81,114-12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820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佔立法院多數席位的國民黨與親民黨認為三一九槍擊事件嚴重影響總統選情,使代表兩黨競選的連戰與宋楚瑜先生,以29,518票之小幅差距落選,乃主導制定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以下簡稱真調會條例)設置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以下簡稱真調會),調查三一九槍擊事件之真相,但真調會條例規定真調會專屬管轄三一九槍擊事件之刑事案件,真調會行使職權有檢察官或軍事檢察官依據法律所得行使之權限,不受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之限制;受調查之機關或個人不得拒絕,對拒絕者,並得連續處以罰鍰;必要時,並得限制相關人員出境,且真調會調查結果與法院確定判決之事實歧異者,並得作為再審之理由。以上種種規定,涉及釋憲機關是否要受理與政治問題有關的釋憲案?又真調會是五院以外的機關,或是隸屬於五院中的那一院?真調會行使職權是否入侵其他憲法機關的核心領域?事涉權力分立與制衡;再其限制人民基本權利是否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比例原則?因此,民進黨與台聯黨立法委員認為真調會條例違反權力分立與制衡及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規定而聲請釋憲。
本文主要以文獻分析法分析釋憲聲請書、憲法法庭辯論意旨書、鑑定人之鑑定意見、相關機關之意見、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見解、國內學者之見解及評論,並參考國外立法例,以憲法釋義學與比較憲法學研究,希望瞭解司法解釋對真調會條例爭議應否審查,真調會條例使真調會成為政府機關的合憲性爭議,和真調會行使職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的合憲性爭議。 本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真調會條例爭議是否為政治問題而不予審查,第三章權力分立問題,第四章人權保障問題,第五章結論。每章都先敘述與該章有關的真調會條例的案情特色,第二章至第四章,則於說明案情特色之後,依序說明真調會條例與各章相關的議題或條文,闡述美國、德國與我國的相關見解,再引述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見解,及國內學者對該解釋之評論,最後作成本文之見解。第五章結論,係對本釋憲案作成整體省思,並敘述第二屆真調會條例最新的發展,及寫出對未來的展望。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Kuomintang and the People First Party that both held the major seating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thought that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election of president, making Lien Chan and James Soong lose the election on behalf of them. So, they led to make the Act of the Special Commiss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uth in Respect of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called “the Act” for short thereinafter) to set up the Special Commiss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uth in Respect of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called “the Commission” for short thereinafter) and to investigate the truth of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The Act provides that the Commission holds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exclusively, and that it can exercise the power of the prosecutor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nd etc., impose a fine on the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that refuse to receive its investigation, limit the relevant personnel not able to leave the country when necessary and reopen the procedure of justice when the truth the final judgment establishes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investigates. These provisions concern whether the exertion of the power of the Commission erodes the core of other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which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it belongs to, and whether the Judicial Yuan can receive the constitutional case with political issues. Moreover, the provisions that restri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people involve with whether they contravene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legal reservation, clarity and proportionality. Therefore,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nd the Taiwan Solidarity Union thought the Act contravened the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bout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function of balanc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and petitioned for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reason of the petition for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e intents of the arguments, the appraisal reports of the appraisers, the opinions of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the Interpretation No. 585 of the Council of Grand Justices, the comments of domestic scholars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constitutional issues: whether the judicial institution should examine the issue of the Act, whether it is constitutional for the Act to make the Commission a constitutional institution, and whether the exercise of powers of the Commission erodes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people. The framework of this essay i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foreword, the second chapter is whether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 Act is political and cannot be examined,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ssues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forth chapter is the issues of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the second to the forth chapters, every chapter will first describe the relevant details of the case and the relevant issues or provisions of the Act, subsequently explain the relevant opinions in America, German and our country, compare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No. 585 of the Council of Grand Justices and the comments of domestic scholars, and finally make the conclusion. The fifth chapter reflects the whole Interpretation No. 585, describes the newest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Act, and brings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futur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0:02:3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6-P92322002-1.pdf: 828941 bytes, checksum: eb2e732045963fb60c5dcb8b0aa4f70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7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辭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壹、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4 (一) 司法解釋對真調會條例爭議應否審查 4 (二) 真調會條例使真調會成為政府機關的合憲性爭議 5 (三) 真調會行使職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的合憲性爭議 5 貳、 真調會條例的案情特色 6 一、 真調會條例釋憲案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及憲政關連性 7 二、 關係法治國原則與民主原則 9 三、 關係權力分立和人民基本權利限制之合法或違法 12 四、 小結 12 參、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 13 一、 研究範圍 13 二、 研究方法 14 三、 研究限制 15 肆、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6 一、 研究架構 16 二、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真調會條例爭議是否為政治問題而不予審查 21 壹、 真調會條例之案情特色:具有高度政治性,但又具民主與法治等憲法原則的理解 21 貳、 事涉政治問題理論,約可區分為三種見解:不予審查、予以審查、適度降低審查密度 24 一、 美國法 24 (一) 不予審查 25 (二) 予以審查 28 (三) 適度降低審查密度 29 二、 德國法 32 (一) 不予審查 32 (二) 予以審查 33 (三) 適度降低審查密度 33 三、 我國 36 (一) 憲法並無明文 36 (二) 不予審查 36 (三) 予以審查 37 (四) 適度降低審查密度 40 (五) 我國學者的見解 41 四、 小結 42 參、 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所採之見解 43 肆、 本文之見解 45 第三章 權力分立問題 47 壹、 真調會的特色 47 貳、 真調會行使職權涉及權力分立之問題 48 參、 權力分立案件的解釋方法 48 一、 傳統的解釋方法 48 二、 形式論與功能論 50 三、 其他的見解(主要是留德學者所採之見解) 51 (一) 功能法的觀點 52 (二) 核心領域 52 (三) 以憲政體制作為指引 53 (四) 以憲政主義理想作為價值指引 53 (五) 考量社會變遷 54 (六) 以政治的基本決定當作憲法框架秩序 55 (七) 面臨憲政危險發展時司法權之拿捏分際 55 四、 小結 56 肆、 外國立法例 57 一、 美國的制度 57 (一) 國會調查權 57 (二) 華倫委員會 58 (三) 獨立檢察官 60 (四) 美國總統選舉紛爭的解決-以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紛爭為例 61 二、 德國國會調查權 63 三、 日本國會調查權 66 四、 小結 68 伍、 釋字五八五號解釋所採之見解 69 陸、 國內學者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評論 73 柒、 本文之見解 76 一、 真調會設在五院之下及歸入立法院 76 二、 真調會行使職權未入侵行政權的核心領域 79 三、 真調會行使職權未入侵立法權的核心領域 80 四、 真調會行使職權入侵司法權的核心領域 80 五、 真調會行使職權未入侵監察權的核心領域 81 六、 小結 82 第四章 人權保障問題 83 壹、 真調會的案情特色 83 貳、 真調會條例涉及限制人民基本權利之條文 84 參、 法律保留 85 一、 法律保留 85 二、 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對真調會條例限制人民基本權利是否符合法律保留原則之見解 86 三、 國內學者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評論 87 四、 本文之見解 87 肆、 真調會條限制人民基本權利的爭議在於構成要件明確性 88 一、 法律明確性原則 88 (一) 美國法之見解 88 (二) 德國法之見解 89 (三) 我國大法官之見解 90 1. 提高明確性要求 91 2. 放寬審查密度 92 3. 同一法律概念不同號解釋不同的見解 93 (四) 小結 94 二、 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見解 94 三、 國內學者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評論 96 四、 本文之見解 97 伍、 人權保障最大的關鍵:比例原則的拿捏 99 一、 比例原則 99 二、 各國對比例原則釋憲案之審查標準 101 (一) 美國的三種審查標準 101 1. 三種審查標準與適用案件類型 101 2. 審查標準的類型化方法與實質價值取向的決定 102 (二) 德國的三種審查密度 105 (三) 我國 107 1. 我國憲法及行政程序法的規定 107 2. 我國大法官歷年來的解釋 107 (1) 相當於美國法的嚴格審查標準或德國法的強烈內容審查標準 108 (2) 相當於美國法的中度審查標準或德國法的可支持性審查標準 111 (3) 相當於美國法的合理關連性審查標準 113 (四) 小結 116 三、 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見解 116 四、 國內學者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之評論 117 五、 本文對真調會條例限制人民基本權利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之見解 118 陸、 本文對真調會條例限制人民基本權利合憲爭議之見解 119 一、 基本上贊同違憲宣告 119 二、 考量公共利益時有不同意見 119 (一) 公共利益的概念與判斷 120 1. 公共利益的概念 120 2. 公共利益的判斷-質量論 120 (二) 真調會行使職權限制人民基本權利與公共利益的衡量 121 第五章 結論 125 壹、 真調會條例的特殊性 125 貳、 整體省思 126 一、 採取適度降低審查密度之解釋方法 126 二、 就真調會之定性兼採多種權力分立之解釋方法 127 三、 以立法調查權為基礎審查限制人民基本權利之必要性 129 四、 立法院是否可以制定侵害人權之法律值得探討 131 五、 對大法官不同意見之省思 132 (一) 不同意為有效行使立法調查權以行政刑罰課一般人民作為義務 133 (二) 不同意見將真調會定性為行使國會調查權之機關 134 (三) 省思 135 參、 第二屆真調會最新的發展 136 一、 真調會條例修正情形 136 (一) 依解釋意旨修正部分 137 (二) 未依解釋意旨修正部分 138 (三) 真調會條例修正案增訂部分 138 二、 最新的發展 138 (一) 真調會條例合憲爭議再起 138 (二) 民進黨和台聯黨放棄推薦真調會委員 139 (三) 政府機關仍然行使抵抗權 139 (四) 二屆真調會調查結果真相仍難大白 140 三、 小結 140 肆、 展望 141 參考文獻 145 附錄:解釋及各方論點整理對照表 15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合憲爭議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The Study on the Constitutional Issues of the Act of the Special Commiss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uth in Respect of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5-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慈陽,劉靜怡 | |
dc.subject.keyword | 政治問題理論,政治問題不審查原則,審查標準,審查密度,權力分立與制衡,形式論,功能論,功能法的觀點,核心領域,國會調查權,法律保留,法律明確性原則,比例原則,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the standards of judicial review,statutory control degree,separation of power,balancing,formalism,functionalism,investigation right,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the principle of clarity,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 en |
dc.relation.page | 151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7-07-3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政治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政治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809.51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