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715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梅家玲 | |
dc.contributor.author | Patrick Pahlber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潘俊宏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2T17:56:4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8-02-18 | |
dc.date.copyright | 2008-02-18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ate.submitted | 2008-01-3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主要參考書目
一、報刊雜誌原始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1898年5月∼1944年4月),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複製,王愛珠、蔡重卿攝製(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1年)。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7月∼1911年11月),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複製,王愛珠、蔡重卿攝製(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3年)。 《臺南新報》(1921年5月∼1937年1月),光芸社製 ,(臺北:漢鑫出版社,1991年)。 《臺灣民報》(1923年4月∼1930年3月),(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4年 )。 《紅玫瑰》(1924年8月∼1931年12月),(上海:世界書局,1991年複印版)。 《昭和新報》(1929年1月∼1930年12月;1932年1月∼1932年2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複製。 《新高新報》(1929年5月∼12月;1930年1月∼1938年2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複製。 《南瀛新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複製 (1930年1月∼1936年3月;1937年7月 ∼1937年8月)。 《三六九小報》(1930年9月∼1935年9月),(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 複印版)。 《風月報》(1937年7月∼1941年6月),(臺北:南天書局,2001年複印版)。 《南方》(1941年7月∼1944年1月),(臺北:南天書局,2001年複印版)。 二、小說原典 平江不肖生《新版足本江湖奇俠傳》(臺北:世界書局,2003年6月初版)。 平江不肖生《新版足本近代俠義英雄傳》(臺北:世界書局,2004年1月初版)。 白羽《偷拳》(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 施耐庵著、金聖嘆批《水滸傳》(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11月初版)。 陸林主編《清代筆記小說類編•武俠卷》(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6月初版)。 鄭坤五《鯤島逸史》(臺北:南方雜誌社,1944年3月26日版)。 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 顧明道《荒江女俠》(臺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 三、專著 三澤真美惠《殖民地下的銀幕─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臺北:前衛,2001年初版)。 下村作次郎、黃英哲《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1995年10月初版)。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戸川幸夫《小說嘉納治五郎》(東京:読売新聞社,1991年9月初版)。 向愷然等編《國技大觀》(上海:國技學會出版,1923年9月初版)。 冷夏《金庸傳》(臺北:遠景,1995年1月,第10版)。 吳漫沙口述,李宗慈撰述《吳漫沙的風與月》(臺北:臺北縣文化局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尾崎秀樹《大眾文學》(東京:紀伊國屋,1994年初版)。 尾崎秀樹《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 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初版)。 松田隆智《中國武術史略》(臺北:丹青圖書,1986年版)。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 范伯群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初版)。 秦和鳴主編《民國章回小說大觀》(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郭怡君《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總目錄專著者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1年初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1995年初版)。 陳墨《中國武俠電影史》(臺北:風雲時代,2006年8月初版)。 黃美娥《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北市:北市文獻會,2003年初版)。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 : 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初版)。 黃英哲、黃美娥《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集成 • 台湾漢文通俗小說集》(東京:綠蔭書房,2007年初版)。 萬籟聲《武術匯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12月初版)。 葉洪生、林保淳著《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 葉洪生《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廖可斌《金庸小說論爭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羅景川《鄭坤五與鯤島逸史》(高雄:山林書局,2000年3月)。 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 Inazo Nitobe, Bushido – The Soul of Japan; an exposition of Japanese thought, (New York, London, G.P. Putnams sons, 1905 10t h rev. and enl. Ed.) James J. Y. Liu, The Chinese Knight-Errant, (London : Routledge & K. Paul, 1967, 1st ed.) Joseph Campbell,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2nd ed. ) Frederic Jameson, 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1), p106. Umberto Eco, The Role of the Reader – Explorations in the Semiotics of Tex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 Ed.) T. Bennett and J. Woolacott, Bond and Beyond (London: Macmillian, 1987 Ed.) Michel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Boris Groys, Über das Neue: Versuch einer Kulturökonomie, (Frankfurt am Main: Fischer Taschenbuchverlag, März 2004, 3.Auflage) 四、單篇期刊論文 吳漫沙〈追昔集─霧社喋血〉,《臺灣時報》,1985年7月25日。 林以衡〈建構「日治臺灣漢文武俠文學發展史」的可能--以文人/報刊為研究範圍的嘗試性考察〉,《有鳳初鳴年刊》第二期(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學生會,2005年7月),頁445∼456。 林保淳〈從游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的改變〉,《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4月初版)頁91-130。 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載《中外文學》,(第33卷,第七期,2004年12月),頁21-55。 柳書琴〈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東亞現代文學中的戰爭與歷史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8月)。 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999年3月,第5卷第3期),頁59-58。 許俊雅〈日治時代臺灣文學史料的蒐藏與應用:以報紙、雜誌為對象〉,《文訊雜誌》(2003年8月),頁29-36。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臺灣史研究》第七卷第二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籌備處,2001年6月出版),頁1-49。 黃美娥〈文學現代性的移植與傳播: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對世界文學的接受、翻譯與摩寫〉,「正典的生成:臺灣文學國際演討會」(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年7月)。 黃美娥〈從詩歌到小說:日治初期臺灣文學知識秩序的生成〉載《當代》,第221期,2006年1月,頁42-65。 劉奕德 (Petrus Liu) Cultural Bodies in Gu Long,《傲世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2月初版),頁91-112。 Inoue Shun, The Invention of the martial arts, in Mirror of Modernity - Invented Traditions of Modern Japan, (Berkeley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p164-165. 五、學位論文 吳瑩真:《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陸梅《鄭坤五《鯤島逸史》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以衡《日治時期臺灣漢文俠敍事的階段性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以報刊作品為考察對象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語言及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郭怡君《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蔡佩均:《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臺中: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六、網頁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 http://www.iwf.net Official Judo Information Side: http://www.judoinfo.com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715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以「招式」為武俠小說的主要類型特徵,以報刊雜誌為考察對象,探討誕生於1920年代上海文壇的武俠小說,如何進入日治時代的臺灣讀書市場,以及這個小說類型的社會約定是如何在流行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的雙重影響之下建立起來的。另外,本文以臺灣日治時代報刊雜誌所連載的中國作品,及臺灣作家自創的武俠小說為考察對象,探討武俠小說的本土轉化,以及本土作家的特殊趣味傾向。本研究發現上海作家所撰寫的武俠小說,自1930年代起在《三六九小報》與蘭記書局的共同合作之下,傳入臺灣的讀書市場。而且武俠小說是繼武俠片與武術圖書之後,第三個大量進入市場的武俠流行文化產品。至於武俠小說的本土轉化,臺灣本土文人在趣味追求與讀物選擇方面,似乎傾向於否認武俠小說類型的奇幻色彩,卻陷入了一種不知如何做到武功「實寫」的困境。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Wuxia novels (also known as 'martial-arts novel'), a popular genre of Chinese trivial literature, was originally created by novelists in Shanghai in 1920s and its popularity soon spread to other areas with Chinese speaking population, including Taiwan which was under Japanese rule at that time. This study used the concept of 'Zhaoshi' to analyze how this genr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aiwanese readers’ market, and how its social convention was establish under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and martial-arts ideology. Furthermore, I tried find out how the wuxia genre was receipted and recreated by local writers in Taiwan during 1940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uxia novel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Taiwanese market right after wuxia movies and martial arts books, which both also belong to the wuxia popular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ology of modern Japanese budo, local authors tried to develop some kind of more realistic 'wugong', which was in contradi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 of wuxia novel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antastic approach.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2T17:56:4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7-R92121019-1.pdf: 920226 bytes, checksum: b9b5a5db10db29e4dc59b9433b55982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日治時代是否為武俠小說在臺灣發展的起點............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一、關於武俠小説的研究方法................................3 二、臺灣日治時代漢文通俗小說中的「招式」與文化身體........9 第三節 研究資料.........................................11 第四節 研究框架與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武俠小說類型的傳入...............................16 第一節 一個新小說類型登臺...............................16 第二節 前傳:臺灣日治時代漢文通俗文藝與技擊書...........17 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漢譯通俗小說.....................17 二、《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通俗小說中的技擊書寫.............20 第三節 《三六九小報》與武俠流行文化.....................21 第四節 從武俠片到武俠小説...............................22 一、上海武俠熱:從小說到電影.............................22 二、上海武俠片在日治時代的臺灣...........................24 三、銀幕春秋:從銀幕到文字...............................26 第五節 從武術到武俠小説.................................29 一、臺灣報刊雜誌上的中國武術.............................29 二、武俠小說引進的歷程...................................33 第六節 武俠小說與技擊文化...............................36 第三章 招式文學化與武俠小説發生的内緣...................37 第一節 非傳統的新傳統:發現傳統拳術.....................37 第二節 二十世紀初臺灣漢文通俗小說與現代技擊文化.........37 第三節 揭穿障眼法:少林拳法的發展何以違反進化論.........40 第四節 奇幻武功的實寫...................................47 第五節 武俠:從軍事到奇幻...............................51 第四章 武俠小說的文本分析...............................53 第一節 通俗文藝中心的北移與本土「武俠小説」創作.........53 第二節 中國武俠小説在臺灣報刊雜誌上的轉載...............55 一、《江湖俠義傳》:武俠與科幻的相遇.....................55 二、《三鳳爭巢》:中國江湖藝人與幫會.....................57 第三節 《臺灣奇俠傳》與《鯤島逸史》:武俠化的臺灣史想象.60 第四節 《日華英雌傳》:中日武術的辨爭...................68 第五節 「招式」的文學實驗...............................71 第五章 結論.............................................73 主要參考書目.............................................7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臺灣日治時代漢文「武俠小說」研究--以報刊雜誌為考察對象 | zh_TW |
dc.title | Study on 'Wuxia' Novel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6-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林保淳,黃美娥 | |
dc.subject.keyword | 武俠,招式,武俠小說,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漢文,通俗文學,流行文化,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wuxia,zhaoshi,martial-arts novel,Japanese Colonial Period,kanbun,trivial literature,popular culture, | en |
dc.relation.page | 79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8-01-3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898.66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