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86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張長義(Chang-Yi Chang) | |
dc.contributor.author | Min-Hui Li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劉敏慧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6:56:27Z |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7-27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7-24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秀娟(2002)綠地計畫之理論與實證,田園城市,台北。 王洪文(1988)地理思想,台北,明文。 王敏華(2005)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富陽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書貞(2006)台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億仁(2007)非營利組織與公民參與之關係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1期,頁58-64。 方祥明(1995)不同性質機構志願服務人員影響離職意願因素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賢繼、劉兆強、梁嘉善(2009)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經營管理,台灣林業二月號,第35期,頁24-44 。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行院主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暨社會參與延伸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台北。 伍怡真(2007)愛河河口環境意象-以高雄市鹽埕國中學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地靈國際工程顧問公司(1996)關渡自然公園檢討修正計畫,臺北市政府,台北。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極其投入時間的影響因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3期,頁121-161。 李永展(1991)環境態度與保育行為之研究:美國文獻回顧與概念模式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六期,頁73-98。 李再長、吳靜吉、林惠雅、李小媛、胡國強、顏乃欣、丁興祥(1989)心理學上冊,空中大學用書,頁209-235。 李思屏(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亭(2003)關渡自然公園的空間建構及環境倫理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侑珍(2004)地方政府自主的棲地保育治理-以高雄市壽山自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明育(2003)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之探討-以淡水河沿岸保護(留)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0-29。 林啟鵬(1987)志願服務的動力過程,社區發展季刊,第39期,頁97-104。 林曜松(1988)關渡自然公園細部規劃,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台北。 林萬億、伊慶春(1992)志願服務,台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八十年八月定期調查報告,台北,行政國科會。 林裕彬、林怡君(2000)蘆竹鄉埤塘之環境識覺探討,環境教育季刊,第42期, 頁35-48。 林玲(2001)國家公園志工制度之初探,國家公園學報,第11卷,第2期,頁213-230。 林郁欽(2004)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對生活環境影響之環境識覺,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郁欽、王秋原 (2005) 從環境識覺觀點分析加油站設置的鄰避效果--臺北都會區的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地理學報,第18期,頁1-32。 林寶秀(2001)都市公園分布型態與居民遊憩品質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珠(2006)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佑珊(2006)臺北市野鳥學會解說(義)工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林達遙(2006)國家森林解說志工參與解說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林區管理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敬妤、廖學誠(2006)宜蘭和溪流廊道的整治與管理-環境識覺分析,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7期,頁291-304。 周文岳(1997)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廠商環境識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柏青(2000)影響志願性團體參與的決定因素-以社會福利團體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淑鈺(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許暄(2006)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忠宏(2001)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遊客滿意度為例,國家公園學報 ,第11卷,第2期,頁117-135。 吳美慧(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萬益(2005)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區宗明(2001)關渡自然公園,大地地理雜誌,第163期,頁40-57。 陳昭明(1970)自然保護與林業,中華林學季刊,第3卷,第4期,頁143-155。 陳玉峰、郭榮信(1993)都市公園探討──台中綠政之檢討與展望,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陳玟瑾(2001)臺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使用者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雯(2005)台灣地區地方自然公園永續發展評量指標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嵐(2000)社區居民環境變遷識覺之研究-台北縣樹林市柑園地區之個案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志文(2001)國家公園志工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93期,頁165-170。 梁翠萍(2001)參與之行動研究 -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士(1997)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研討會-自然保護區與自然資源管理,林試所。 馮一銊(2006)台北關渡自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評估,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瑜(1999)台灣地區濕地規劃管理決策之研究-以關渡和無尾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楊冠政(2006)環境教育,明文書局,台北。 張長義(1977)環境識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5期,頁57-60。 張長義(1988)人類需求與環境資源關係之探討-台灣地區土地利用問題及環境經理分區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6期,頁27-37。 張宗義(2007)家長參與學校志工之研究:動機、影響因素與發展現況-以網溪國小志工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2期,頁193-207。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卿、林晏州(2003)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與志工之參與動機與對組織認同感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16期,頁1-18。 黃美文(2007)都市綠地識覺差異之研究-臺北市富陽森林公園使用者之分析,台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郭仲凌、樓邦儒(2007)遊客環境識覺之因子分析-以台灣民宿為例,台灣觀光學報,第4期,頁27-41。 郭乃文(2000)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國家公園規劃與經營管理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陽鍾玲(1987)行為地理的內涵與發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3期,頁151-167。 臺北市野鳥學會(1996)台北原鄉-關渡自然公園的生態情緣,臺北市。 蔡進富(2006)竹南鎮國小六年級學童校園環境識覺及其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一儒(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9期,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htm。 盧道杰(2004)台灣現地保育的治理-1990年以來一些新興個案的回顧,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第18卷,第1期,頁13-27。 謝定芳(1996)都市綠地公園之環境識覺研究-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控制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龍治(2005)羅東林區民眾對林業經營管理的認知與態度,地理研究,第43期,頁1-17。 關渡自然公園(2008)關渡自然公園義工培訓計畫基礎講習手冊,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 龍玉琴(2005)國小認輔志工參與認輔方案經驗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鴻傑(1989)台灣之生態系及其保育-初評保護區系統,生態原則下的森林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165-176。 英文文獻 Aubry,A. & Elliott,M.(2006)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integrative indicators to assass seabed distribution in estuaries and coasts:Application to the Hunber Estuary,UK,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53:175-185 Andreson,A.& Kolter,P.(1987)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J.:Prentice-Hall. Brady,H. E.,Sidney Verba,& Kay L. S.(1995). Beyond SES:A Resource Model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89:271-294 Barr,S.& Gilg,A.W.(2007)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attitud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behaviour,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Human Geography,89(4):361-379 Carson,R.(1962) Silent Spring,Houghton Misslin Co. Cohen, M. R.(1973)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Versu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5(2):5-8 Cote, M. & Bouthillier, L. (2002)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ublic Involvement Press in Forest Management in Quebec,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4:213-225 Downs,R.M.(1970) 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Pas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Progress in Geograpgy 2:70-81 Dearden, P.,Bennett,M. & Johnston,J.(2005)Trends in global protected area governance,1992-2002,Environmental Management,36(1):89-100 Fishbein, M.& Ajzen,I.(1975)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 Research;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Fisher,L.R & Schaffer,K.B.(1993)Why Volunteer? Older volunteer-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Sage Gold,J.R.(1980)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Geograph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Goode, William J.(1960): A Theory of Role Stra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5:483-486 Hjortso, C.N. & Christensen, S.M. & Tarp,P.(2005):Rapid stakeholder and conflict assessment for natural resourse management using cognitive mapping: the case of Damdoi forest enterprise,Vietnam,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2:149-167 Hungerford,H.R. & Peyton,R.B. & Wilke,R.J.(1979)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1(3) Hayghe, H. V.(1991).Volunteers in the U.S:Who Donates the Time?,Monthly labor Review,114:17-23 Henderson,K.A.(1983) The Motivation of Man and Women in Volunteering,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1(3):20-24 Thomas, J. & Musick, M. & Wilson, J. (1998):Being volunteered? The Impa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Pro-Social Attitudes on Volunteering.Sociological Forum, 13:495-519 Menchik, P.L. & Weisbrod, B.A. (1987)Volunteer Labor Suppl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32:159-183 Rishi,P.(2002)Leading JFM through nurturance: an Indian scenario,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4(2):143-148 Rishi,P.(2007)Joint forest management in India:An attitudinal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51:345-354 Smith, D. H.(1994)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Association Particiaption and Volunteering: A literature Review.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3:243-263 Suandi,T.B.(1991)Commitment of 4-B(MALAYSIA) Youth Leaders towards Volunteerism (Four-B). Ph. D. Thesis, Ohio State University Steel,B.S.(1996)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vally?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Bebavior and Activis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47:27-36 Van Duk, J. &Boin, R. (1993)Volunteer Labor Supply in the Netherland. De Economist, 141:402-418 Vaillanceourt, F.(1994)To Volunteer or not: Canada, 1987.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 27:813-826 Wolff,N.&Burton A. W. & Edward J. B.(1993) The Supply of Volunteer Labor: The Case of Hospital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4:23-45 Wilson, J.& Musick, M. (1997)Who Cares? 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Volunteer Work.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2:694-713 Wilson, J.& Musick, M. (1997)Work and Volunteering: The Long Arm of the Job. Socail Forces ,76:251-272 Zappalà,G. & Burrell, T.(2001)‘Why are some volunteers more committed than others? A socio-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volunteer commitment in community services’, Research & Social Policy Team, The Smith Family. Working Paper ,5.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86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的參與動機與環境識覺,並探討不同屬性志工對關渡自然公園的參與動機、環境態度與環境識覺的差異。
早期台灣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往往是由政府主導,常產生政府與民眾間資源管理上的衝突,因此國際間開始重新檢視保育的策略,近年來國內環境保育的經營管理策略,已日漸重視民眾參與的議題。『自然公園』有別於自然保護區,它提供自然資源保育的功能,更提供了公共開放空間,可以使人們有進一步親近自然的場所,透過實際瞭解的體驗,達到環境教育的目標。本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案例,以現地問卷調查、參與觀察與實地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予以分析關渡自然公園不同屬性志工的參與動機與環境識覺的關係。 關渡自然公園從2001年12月1日起由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以自負營虧、百分之百回饋方式負責經營管理,展現出民間社團希望能凝聚志工的力量共同對這塊土地的環境保育實際參與的行動,因此志工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志工以自願、利他與關懷自然的態度投入在關渡自然公園的濕地環境保育工作,在過程中體驗到濕地的環境價值,進而藉由行動來維護自然公園的環境生態,達到保育的目標。本研究調查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1.關渡自然公園的志工教育程度均高,主要參與組別以導覽解說、環境維護為主,選擇在假日服務的次數最多,以居住在臺北市為主。 2.關渡自然公園的志工參與動機以『喜愛大自然』、『想要為環境盡一分心力』的因素最為強烈。 3. 關渡自然公園的志工普遍認為關渡自然公園的濕地環境是獨特的,具有保育、觀賞與研究的價值,同時可以提升當地居民的環境品質。 4. 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不同屬性的志工在參與動機、關渡自然公園的環境識覺方面皆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的相關成果希冀能給相關自然公園經營管理者從事志工管理與組織運作之參考。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Guandu Nature Park volunteer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andu Nature Park volunteer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aiwan’s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often led by the government. 'Nature Park',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e reserve, conserves natural resources and serves as public space as well. In this way, people have the chance to be close to the nature.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ll be achieved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his case study, we can fi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andu Nature Park volunteer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Since December 1, 2001, Guandu Nature Park has been managed by the Wild Bird Society of Taipei. Volunteers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Guandu Nature Park's wetlands. They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wetlands; furthermore, they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Guandu Nature Park's wetlands. The finding results are: 1.Guandu Nature Park volunteers with high education mainly participate in tour groups,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They prefer to serve on holidays and mainly live in Taipei City. 2. “ Love of nature” and “ efforts for environment” are the mai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3. Volunteers agreed that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is quite unique. The wetland is valuable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Besides,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can als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the local residents. 4. Through one-way ANOVA ,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unteers and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We hop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natural park managers to engage in volunteer management.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6:56: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P95228006-1.pdf: 2342341 bytes, checksum: 7dde0af5508738290cece0e1668b988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 ii 英文摘要…………………………………………………………………………. iv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五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自然公園之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志工參與之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環境識覺之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區-關渡自然公園………………………………………………… 28 第一節 關渡自然公園的地理位置……………………………..………...... 28 第二節 關渡自然公園的發展歷程………………..……………………..… 37 第三節 關渡自然公園的經營管理………………..……………………… 44 第四章 關渡自然公園的志工參與……………………………………………. 50 第一節 志工來源………………………………………………………..….. 50 第二節 志工訓練……………..…………………………………………….. 52 第三節 志工參與………………………………..…………………….……. 54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6 第一節 志工屬性分析……………..…………....………………………...... 56 第二節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的參與動機及其差異分析……….…………... 63 第三節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對於園區環境的認知及其差異分析…….…... 68 第四節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對於園區環境的態度及其差異分析…..…...... 73 第五節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對於園區環境的行為及其差異分析………....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附錄一 關渡自然公園組織架構圖……………………………..………………. 95 附錄二 2008年關渡自然公園志工課程表………………………………….…. 96 附錄三 訪談資料整理………………………………………..……………..…. 98 附錄四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環境識覺之研究問卷……………………………. 9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自然公園志工環境識覺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of Nature Park Volunteers – A Case of Guandu Nature Park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王秋原,薛益忠 | |
dc.subject.keyword | 志工,參與動機,環境識覺,關渡自然公園,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volunteers,participation motivation,environmental perception,Guandu Nature Park, | en |
dc.relation.page | 101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7-24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2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