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384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櫻芬(Ying-Fen Wang)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un-Li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君笠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5:11:37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1-10-21 | |
dc.date.issued | 2011 | |
dc.date.submitted | 2011-09-22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日文書目:
不著撰人。1934。《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不著撰人。1985。《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成文。 山口常光。1968。《陸軍軍樂隊史-吹奏楽物語り-》。東京:三青社出版部。 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 谷村政次郎。2000。《行進曲「軍艦」百年の航跡》。東京都:大村書店。 松本曉美。1990。《臺灣懷舊:1895-1945 The Taiwan 絵はガきガ語る50年》。台北:創意力文化。 阿部勘一、細川周平、塚原康子、東谷 護、高澤智昌合著。2001。《ブラスバンドの社会史 軍樂隊から歌伴へ》。東京:青弓社。 林姿呈。2007。《從日本時代臺灣音樂會生活探看洋樂在近代臺灣的發聲脈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梅芳。2005。《鄭有忠與其樂團之研究–以1920至1960年代為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細川周平。《日比谷公園奏楽》。尚未出版。 許凱琳。2005。《日治時期放送節目音樂內容之研究﹙1937~1941﹚—以軍歌放送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鹿又光雄。1939。《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臺北:臺灣博覽會。 葉樹涵。2008。〈日治時代的臺灣管樂發展概況〉。《樂覽》No.111。臺中縣霧峰鄉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楽水会編,小池猪一著(著者代表)。1984。《海軍軍楽隊-日本洋楽史の原典-》。東京:囯書刊行会。 塩津洋子。1998。〈陸軍第四師団軍楽隊の選曲傾向〉。大阪音樂大學音樂研究所年報第14卷抜刷,大阪。 韓國鐄。1990。〈上海工部局樂隊研究〉。《韓國鐄音樂文集》。臺北:樂韻出版社。 英文書目: Allen, Joseph R. 2007. Taipei Park: Signs of Occupatio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66, No.1(Feb.): 159-199. Herbert, Trevor. 1990. The Repertory of a Victorian Provincial Brass Band. Popular Music, Vol. 9, No. 1. (Jan.), 117-132. Herbert, Trevor. 1997. Victorian Bands and Their Dissemination in the Colonies. 1997.Popular Music, Vol. 16, No. 2, Core and Periphery: Routes in British Popular Music History 1850-1980. (May), 165-179. 資料庫: 《臺灣人物誌》 http://news8080.ncl.edu.tw/whos2app/start.htm 《臺灣日日新報》 http://ntulib4b.lib.ntu.edu.tw:8088/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讀売新聞資料庫》 https://database.yomiuri.co.jp/rekishikan/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384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以「臺北音樂會」為研究的主體,並以其「新公園音樂堂奏樂」,為焦點,包含「臺北音樂會」的起源、發展狀況及其演出、活動情形,「新公園音樂堂奏樂」歷史背景與曲目整理分析,選曲與節目安排之傾向。主要利用當時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上關於「臺北音樂會」的訊息,及「新公園音樂堂奏樂」的曲目表,輔以總督府出版品及其他相關資料,勾勒出「臺北音樂會」與「新公園音樂堂奏樂」的樣貌。
「臺北音樂會」在時常各種儀式、節慶、活動中演出,尤其1909到1941年間,每年五月至十月周末舉行的「新公園音樂堂奏樂」活動,更是該樂團的重要工作。三十餘年的曲目內容與其演變,也可以看出「臺北音樂會」以推廣西洋音樂為主,演奏日本音樂為次,以及戰爭導致日本音樂比例大幅度上升,超越西洋音樂的結果。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aipei Band” and “New Park Open Air Concert Hall” concerts are the center of this thesis. How 'Taipei Band” was established, developed, and, the performances, activities of the group, along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pertoire of the “New Park Open Air Concert Hall” concerts, are to be investigate. The local news paper at the time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band’s information and repertoire. Also,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will be reference materials as well.
'Taipei Band” played in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occasions, such as ceremonies, festivals and gatherings. And, the “New Park Open Air Concert Hall” concerts, once a week approximately from May to October every year, since 1909 until 1941. The repertoire show that 'Taipei Band” was intent to promote western music in the first place, Japanese music the next. However, as the war goes, the percentage of Japanese music played was largely increased, exceeded western music.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5:11:3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0-R93144002-1.pdf: 5211040 bytes, checksum: 854da4e5677ed74191a8d71686f9c0e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1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例 vi 圖例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1 第二章 臺北音樂會 12 第一節 臺北音樂會之目的 13 第二節 臺北音樂會之演變 20 (一) 第一階段 1896-1908 21 (二) 第二階段 1909-1933 24 (三) 第三階段 1934-1941 28 第三節 臺北音樂會之歷任指揮 32 第三章 臺北音樂會與當代生活 36 第一節 臺北音樂會的社會功能 36 第二節 臺北音樂會於新公園音樂堂奏樂之功能性 41 第三節 臺北音樂會新公園音樂堂奏樂曲目之時代意義 44 第四章 新公園音樂堂奏樂 50 第一節 演出曲目之類型 50 (一) 西洋音樂 52 (二) 日本音樂 57 (三) 漢人傳統音樂 63 第二節 演出概況與曲目編排 64 (一) 第一部分 各年代的洋和漢比例 68 (二) 第二部分 各年度每場曲目數量與種類 69 第三節 臺北音樂會新公園音樂堂奏樂風格 72 (一) 以行進曲作為開頭 73 (二) 以行進曲作為結束 75 (三) 日本行進曲 77 (四) 具有臺灣當地特色之樂曲 81 第五章 結論 83 參考書目 87 附錄 8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日治時期臺灣管樂的發展——
以「臺北音樂會」及其「新公園音樂堂奏樂」為主要探討對象 | zh_TW |
dc.title | Wind band develop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era—Focusing on “Taipei Band” and its “New Park Open Air Concert Hall” concert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9-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葉樹涵,楊建章,陳峙維 | |
dc.subject.keyword | 日治時期,臺北音樂會,吹奏樂,管樂,新公園音樂堂,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The Japanese era,Taipei band,Wind band, Wind music,New park open air concert hall, | en |
dc.relation.page | 105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1-09-22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音樂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音樂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0-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5.0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