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198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顯武 | |
dc.contributor.author | Szu-Huei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思卉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3:56:37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8-21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8-14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中文
一、專書 李震山(2016)。《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臺北:元照出版社。 孟維德(2016)。《白領犯罪》。臺北:五南出版社。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許福生(2018)。《犯罪學與犯罪預防》。臺北:元照出版社。 陳敦源(2005)。《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臺北:韋伯文化。 葉嘉楠(2005)。《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組織精簡與分權政府》。臺北:韋伯文化。 虞虹主編(1995)。《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余致力、蘇毓昌(2006)。〈國家廉政體系的建構與測量〉,《研考雙月刊》30(6):44-54。 徐仁輝(1995)。〈新制度經濟學與公共行政〉,《世新學報》(5):273-288。 章光明(2001)。〈警察與政治〉,《警學叢刊》30(6):299-305。 陳正料(2010)。〈公務人員型塑廉能價值及建構廉能政府個案分析:社會判斷法的調查〉,《文官制度季刊》2(4):41-83。 陳敦源等(2007)。〈金魚缸中的服務:全民督工的個案討論〉,《研考雙月刊》31(4):88-101。 黃惠婷(2009)。〈論貪污治罪條例與公務員圖利罪〉,《台灣法學雜誌》(132):42-58。 葉嘉楠(2005)。〈社區與村里組織功能重疊問題之研究-以新竹市爲例〉,《中國地方自治》58(5):5-38。 葉嘉楠、徐文保(2006)。〈從新聞報導的觀點評估政府危機處理能力-以SARS事件為例〉,《中華行政學報》(3):59-82。 三、專書譯著 朱柔若(譯), W. Lawrence Neuman(原著)(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出版社。 陳志瑋(譯),Grover Starling(原著)(2015)。《行政學:公部門之管理》。臺北:五南出版社。 黃營杉、汪志堅(譯),Fred N. Kerlinger & Howard B. Lee(原著)(2002)。《研究方法》。臺北:華泰文化。 四、編著論文 余致力、蘇毓昌(2011)。〈國家廉政體系與測量〉,余致力(主編),《廉政與治理》,臺北:智勝文化。 五、學位論文 王輝傑(2006)。《警察組織風紀危機管理之研究-以民國90年員警擄妓勒贖案為例》。臺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朱正倫(2005)。《警察人員違反風紀案件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村修(2013)。《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對社區治安維護功能之研究-以桃園縣蘆竹鄉為例》。桃園: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敬田(2003)。《公共部門課責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近四年(1999-2002)風紀狀況為例》。臺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楊斌(2015)。《財產申報不實與貪瀆犯罪之關係》。臺北: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修存(2012)。《警察機關政風機構功能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慶昌(2008)。《我國廉政工作組織變革之研究》。臺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孫成儒(2004)。《警察組織督察體系督導制度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鎮(2015)。《公務員貪污犯罪行為歷程及其決意影響因素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易顯(2016)。《我國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立法過程及其爭議之研究》。臺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昭伊(2011)。《警察機關政風與督察雙元課責模式之分析》。臺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喻璿(2012)。《調查局與廉政署功能劃分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浚添(2005)。《警察人員風紀問題及防制對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啟賓(2005)。《警察職務犯罪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慧玲(2009)。《國內警察人員風紀問題研究-以94年至97年警政署風紀宣導手冊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朱金池(2008)。〈公部門的策略規劃與課責〉,「探索公共行政真義:吳定教授榮退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薇閣文教公益基金會等。1月5日。 潘競恆、林嘉鴻(2009)。〈以可得性與可近性建構政府資訊透明評估指標之初探〉,「2009 TASPAA全球化下新公共管理趨勢與挑戰-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高雄: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5月23-24日。 七、官方出版品 監察院(2001)。〈一○一、行政院長期漠視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及內政部警政署組織條例之規定,逕同意警察機關不設置政風機構,顯有違依法行政案〉,《八十九年糾正案彙編》:1462-1472。 八、統計資料庫 法務部(2008)。〈法務部97 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第二次調查報告書〉。 法務部(2017)。〈警察人員貪污防治對策委託研究案〉。 法務部(2018)。〈法務部廉政署委託研究案 106年廉政民意調查第二階段調查報告:各類公務員廉潔評價〉。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8)。〈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暨所屬機關內部控制制度(第四版)〉。 九、網路資料 內政部警政署(2017)。〈督察政風權責劃分表〉。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42672&ctNode=12362。2018/3/14檢索。 法務部廉政署(2012)。〈法務部廉政署沿革〉。https://www.aac.moj.gov.tw/ct.asp?xItem=271994&CtNode=30743&mp=289。2018/6/2檢索。 法務部廉政署(2015)。〈沿革〉。https://www.aac.moj.gov.tw/ct.asp?xItem=381187&CtNode=40067&mp=289。2018/6/2檢索。 國際透明組織台灣總會-台灣透明組織(2018)。〈107/02/22◎台灣透明組織公佈2017年清廉印象指數(CPI),台灣得分63分,排名29名 〉。http://www.tict.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070222&Rcg=100041。2018/3/9檢索。 國際透明組織台灣總會-台灣透明組織(2018)。〈台灣透明組織公布201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亞太地區評比結果新聞稿〉。http://www.tict.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GCB2017&Rcg=100041。2018/3/9檢索。 植根法律網(2018)。〈法規名稱:警察機關勤務督察實施規定〉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40111031600-0990315 。2018/7/8檢索。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8)。〈政風室〉。https://www.police.ntpc.gov.tw/cp-2-4865-1.html。2018/5/30檢索。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8)。〈督察室〉。https://www.police.ntpc.gov.tw/cp-2-4857-1.html。2018/5/30檢索。 監察院電子報(2015)。〈拒絕賄賂 打擊貪腐 監察院與您共創透明廉能政府 〉。https://www.cy.gov.tw/AP_HOME/upload/cyEmail_cyEmail/27/ct27341.htm。2018/6/23檢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2018)。〈司法警察公務應注意之違法案例與實務 〉。www.ulc.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85810。2018/3/11檢索。 蘋果日報(2018)。〈包庇色情酒店10貪警13年收780萬 助3業者賺7500萬〉。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712/1390006/?utm_source=Line&utm_medium=MWeb_Share&utm_campaign=https%3A%2F%2Ftw.appledaily.com%2Fnew%2Frealtime%2F20180712%2F1390006%2F。2018/7/12檢索。 貳、英文 一、專書 Finer, Herman (1941).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in Democratic Government. reprinted In Peter Woll, ed. (1966)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New York: Harper Torch Books. Friedrich, Carl J. (1940). The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reprinted In Peter Woll, ed. (1966)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New York: Harper Torch Books. Parsons, Talcott (1960).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Free Press. 二、期刊論文 Bergsteiner, Harald and Anery, Gayle C. (2006). “Multiple 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s Matrix: A Hospital Setting.” Journeal of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Vol.4(3): 1-8. Scoot D. Sagan (2004). “The Problem of Redundancy Problem: Why More Nuclear Security Forces May Produce Less Nuclear Security.” Risk Analysis Vol.24(4): 935-946. Todd R. LaPorte and Paula M. Consolini (1991).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J-PART, Vol. 1(1): 19-4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198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警察風紀的良窳不僅是警察工作品質的礎石,更是人民是否信賴警察的關鍵,警察工作關係社會治安,而警察廉潔與否及治安好壞,均為國家競爭力之關鍵因素。然警察人員所接觸大部分係不法之徒及聲色場所,具有高度誘惑性,每當發生警察貪瀆違法案件時,都會成為媒體大肆報導及民眾關注的焦點,並招致社會輿論的攻擊與撻伐,除了致使民眾對於警察的信賴感降低外,亦會抺煞絕大多數員警的辛勤付出,因此如何貫徹警察廉潔要求,強化課責機制,實為重要課題。
目前在多數警察機關均設有政風室與督察室作為內部控制機制,依據「組織功能劃分理論」及「內部控制理論」理想模式,督察室與政風室在各自法定業務職掌下,理應可發揮雙重火網的功能,有效遏止發生職務犯罪之行為。然近年來,警察單位職務犯罪行為依然接連發生,現行內部控制機制顯未發揮預期效能,爰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所獲資料之分析結果及深度訪談法彙整受訪者意見,從理論與實務推動情形檢視現行制度面存在之問題,獲致「雙元課責模式利弊兼具」、「業務權責重疊情況有待改進」、「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之效益有待改善」、「易滋弊端業務專案清查有助於抑制職務犯罪行為」、「機關首長態度是影響內部控制機制效益的關鍵」、「應從組織面向導引政風工作發展」及「政風室組織編制尚有調整必要」等七個主要研究發現,並綜整提出五項建議,期能作為未來警察機關政風室推動廉政工作之參考: 一、近程目標以強化政風室與督察室聯繫機制為優先。 二、檢討現行各項政風業務執行效益及資源分配。 三、主動融入機關之中,建立夥伴關係。 四、運用人事政策導引政風人員勇於任事,厚植警政機關廉政功能。 五、健全警察機關政風組織,提升警政風紀。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Police discipline is the core foundation and value of legal work quality, but also the key to earn the peoples’ trust the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Their work concerns public security, a key factor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hich integrity of individuals and the whol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Most of the police personnel are frequently exposed to red-light district dealing with outlaws, i.e., a highly tempting environment for corruptive behaviors. Whenever a police corrupting case gets exposed, it will easily become the headline of media reports, then condemned by public opinion, 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police credibility and making all the police's good hard works in vain. Therefore, to avoid the problems, it is critical to establish feasible protocols to reinforce police integrity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Currently, most police agencies have an Inspector Office and a 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 as control mechanism for internal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idealized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Division Theory' and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the Inspector Office and the 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 carry out respective statutory business independently forming a double-fire-net structure to effectively stem the behavior of duty crim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s committed by police agencies have continued to occur, which clearly suggest the current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analysis results from literature review and opinions from the in-depth interviews of the respondents to examine existing problems current system from both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leads to the following seven major result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ual accountability.', 'The overlapping of official business responsi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ivil servant’s property declara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igh-risk business is helpful to stem duty crimes.', 'The attitude of the agency chief is the ke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ethics work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organization aspect.' 'The ethics office organization still have adjustment requirement.', and provides five suggestions that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lean government work as the future 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 of the police agencies: 1. The short-term goal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tact mechanism between the 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 and the Inspector Office. 2. Review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of various ethics business. 3.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into the organization and establish partnerships. 4. Use the human resource policy to guide the ethics personnel to be aggressive in their work, and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police administration. 5. Improve the ethics organization of the police agencies and improve the discipline of the polic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3:56:3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4341049-1.pdf: 2195162 bytes, checksum: d4b6a738b830371924ffff880980b9e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壹、文獻分析法 6 貳、深度訪談法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壹、研究範圍 10 貳、研究限制 12 第四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13 壹、研究架構 13 貳、研究流程 14 第五節 重要名詞界定 17 壹、貪瀆 17 貳、政風機構 18 參、警察人員 19 肆、職務犯罪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21 第一節 行政課責-內部控制理論 21 第二節 組織功能劃分相關理論 26 壹、組織 26 貳、組織之分部化及其問題 26 參、組織結構功能論 31 第三節 警察風紀問題之文獻回顧 32 第四節 小結 36 第三章 現行內部控制機制之說明 39 第一節 督察體系之發展與現況 39 壹、組織沿革 39 貳、組織架構與職掌 42 第二節 廉政體系之發展與現況 45 壹、廉政署組織沿革 45 貳、警察機關政風室組織沿革 49 參、警察機關政風室業務職掌 53 第三節 警察機關政風室與督察室之競合 55 第四章 實證研究分析 59 第一節 組織面向 59 第二節 職權面向 65 第三節 實務面向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4 參考文獻 99 壹、中文 99 貳、英文 104 附 錄 105 附錄一、內政部警政署督察室與政風室權責劃分表 105 附錄二、警察機關勤務督察實施規定 106 附錄三、訪談紀錄 117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警察機關內部控制功能之研究-以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政風室為例 | zh_TW |
dc.title | Internal Control Function in Police Agencies:A Case Study of the New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s 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coadvisor | 鍾國允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吳秀玲,陳欽春 | |
dc.subject.keyword | 內部控制,政風室,職務犯罪,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internal control,Civil Service Ethics Office,duty crimes, | en |
dc.relation.page | 152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3483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8-08-15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1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