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180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顯武(Sien -Wu Chen)
dc.contributor.authorChing-Yuan Wuen
dc.contributor.author吳靖媛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3:47:47Z-
dc.date.copyright2021-02-22
dc.date.issued2019
dc.date.submitted2021-01-19
dc.identifier.citation一、專書
Derek Roebuck 著、吳源、陳錫康譯(1993)。〈過去是另一個國度:作為比較法的法制史〉,載:沈宗靈、王晨光編,《比較法學的新動向:國際比較法學會議論文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3-39。
二、期刊論文
王震宇(2016)。〈對外締約程序邁向法制化之新頁-簡評「條約締結法」〉,《月旦法學雜誌》,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53期,2016年5月,頁131-142。
丘宏達(2012)。《現代國際法》,修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出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條例〉(草案),《大陸工作法規彙編》,修訂四版,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4)。《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暨相關許可辦法》,修訂八版,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
吳介民(2019)。《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吳志光(2006)。〈人性尊嚴與修憲界線〉,《月旦法學教室》,第47期,2006年9月,頁90-94。
吳庚(201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十三版,臺北:三民書局出版。
吳清水(2010)。〈論兩岸協議之國會監督:立法院設置「兩岸事務委員會」的法理與實際〉,《法學新論》,26期,2010年10月,頁105-134。
李建良(1988)。〈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以「多元主義」理論為主軸〉,《多元主義》,1998年3月,頁101-151。
李建良(2006)。〈行政法:第十講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頁45-54。
李建良(2013)。《行政法基本十講》,修訂四版,臺北:元照出版社。
李建良(2014)。〈論國際條約的國內法效力語法位階定序:國際條約與憲法解釋之關係的基礎課題〉,《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廖福特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專書(18),頁175-275。
沈宗靈(1993)。〈比較法學的一些理論問題:國際比較法學會議述評〉,載:沈宗靈、王晨光編,《比較法學的新動向:國際比較法學會議論文集》, 北京:
周萬來(2008)。《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子儀(1993)。《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臺北:月旦出版社。
林正義(2003)。〈立法院監督兩岸協議的機制〉,《台灣民主季刊》,6卷1期,2009年1月,頁169-175。
林正義(2009)。〈立法院監督兩岸協議的機制〉,《臺灣民主季刊》,6(1)期, 2009年3月,頁169-175。
林明鏘(1994)。〈公務機密與資訊公開〉,《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1994年7月,第15輯,頁145-212。
邱文聰(2014)。〈再訪兩岸簽署書面協定的權力分立課題 —以晚近美國法制與理論的發展為比較觀察的起點〉,《臺灣法學》,第254 期,頁97-110。
邱文聰(2014)。〈再訪兩岸簽署書面協定的權力分立課題——以晚近美國法制與理論的發展為比較觀察的起點〉,《台灣法學》,第254期,頁97-110。
俞寬賜(1999)。〈我國『條約締結法』之擬議〉,《政治科學論叢》,第10期,頁227-244。
姜皇池(2013)。《國際公法導論》,修訂三版,臺北:新學林出版社。
頁貳-95-98)。
晏山農等著(2015)。《這不是太陽花學運:318 運動全記錄》,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翁岳生(2003)。〈比較法學之理念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98 期,2003 年7 月,頁8-9。
翁岳生(2003)。〈比較法學之理念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98期,2003年7月,頁8-9。
許志雄(1996)。〈國會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期,頁51-52。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2008)。《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許宗力(1990),《兩岸關係法的嘗試與突破》,台北:國家政策中心。
許宗力(1993)。《法與國家權力》,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71),頁117-213。
許劍英(1995)。〈當前憲政上有關立法院問題續探(二)立法院文件調閱權〉,《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院國會月刊社。23(2)期,頁 36-47。
許慶雄、李明峻(2009)。《國際法概論》,臺南:泉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通(2009)。〈當前北京對台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第2期,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出版,2009.07,頁127-202。
陳明通、楊喜慧(2015)。〈兩岸政治談判協商主體與身分研究:一項紅藍綠三方專家學者的訪問調查〉,《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58(3)期,頁73-122。
陳春生(2000)。〈評修憲權與釋憲權的爭議〉,《政策月刊》,58期,2000年5月,頁41-46。
陳清雲(2007)。〈我國條約案之國會監督機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3期,頁1-64。
陳愛娥(2000)。〈政府資訊公開法治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62期,2000年7月,頁24-36。
陳靜慧(2018)。〈國會參與對外權力行使:德國與我國之比較研究〉,《臺大法學論叢》,2018年6月,第47卷第2期,頁637-707。
曾建元(1999)。〈兩岸事務與司法控制: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329號解釋評釋(上)〉,《法令月刊》,50卷2期,1999年2月,頁26-32。
湯德宗(2005)。《權力分立新論》。增訂三版,臺北:元照出版社。
楊喜慧(2017)。《兩岸締結協議處理及監督機制立法比較》,臺北:臺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楊喜慧、鄭龍水、陳明通(2016)。〈「馬習會」對兩岸政治談判的民意衝擊~一項臺灣民眾的民意調查分析〉,《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59(3)期,頁1-38。
廖達琪、李承訓(2010)。〈國會監督兩岸事務——花拳繡腿或真槍實彈〉,《台灣民主季刊》,7卷1期,2010年3月,頁133-144。
臺灣安全研究小組陳明通等著(2005)。《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出版社。
戴世瑛(2015)。〈兩岸協議的法制分析〉,《法學叢刊》,第60卷第3期,台北:法學叢刊雜誌社出版,2015年7月,頁109-148。
關弘昌(2011)。〈從國際關係理論看兩岸和平協議之簽訂〉,《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頁27-40。
John K. Setear (2002). ” The President's Rational Choice of a Treaty's Pre-Ratification Pathway: Article Ii, Congressional-Executive Agreement, or Executive Agreement?”UVA 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No. 02-5; and UVA School of Law, Public Law Research Paper No. 02-4.
Oona A. Hathaway (2009). “ Presidential Power over International Law: Restoring the Balance”. The Yale Law Journal 119(2):140-383.

三、學位論文
楊喜慧(2017)。《兩岸締結協議監督機制之研究~第九屆立法院六個提案版本的比較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韓國瑜(1987)。《從中共對台統戰看兩航談判》,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研討會論文
吳介民、廖美(2015)。〈統獨意願與預期差距與世代效應〉,「太陽花運動與中國效應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2015 年10月16 日。
馬英九(2006)。〈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專題演講講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2006年11月3-4日。
黃國昌(2013)。〈台海協議的民主審議缺失——由美國法看服貿協議的反民主性格〉,「台大公共政策論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影響分析」座談會。
五、統計資料庫
大陸委員會(2018)。〈「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民國107年10月24~28日)結果摘要〉
六、網路資料
大陸委員會(2015),《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s://reurl.cc/W25MZ,檢索日期:2019/6/10。
中央廣播電台(2012),〈馬英九:ECFA應比照條約處理〉,中央廣播電台,https://reurl.cc/mmV4W,檢索日期:2019/4/3。
文思閣(2019),〈兩岸監督條例立法,有必要嗎?〉,文思閣,https://reurl.cc/40Anv,檢索日期:2019/4/2。
外交部(2015),《條約締結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s://reurl.cc/kzR2d,檢索日期:2019/6/19。
自由時報(2019),〈姜皇池:和平協議屬內國法,美日難介入〉,自由時報網站,https://reurl.cc/X0dg3,檢索日期:2019/7/7。
新頭殼(2019),〈再批韓國瑜賣台,香港成報:靠中共拼總統夢〉,新頭殼網站,https://reurl.cc/Oylo7,檢索日期:2019/7/6。
經濟民主連新聞稿(2019),〈拒絕和平協議陷阱,建立民主防衛機制〉,經濟民主連合網站,https://reurl.cc/jnNeZ,檢索日期:2019/7/18。
蘋果即時(2019),〈韓國瑜若當總統,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危如累卵〉,蘋果即時網站,https://reurl.cc/Oyla7,檢索日期:2019/5/7。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1809-
dc.description.abstract自太陽花學運後,我國人民開始正視監督兩岸簽屬各項協議的重要性,各界隨後提出各自版本的監督機制草案。2019年兩岸政治議題再度升溫,尤以兩岸協商最需要重視,當年未三讀通過的監督機制以增訂兩岸人民條例之姿再度進入立法院。本文在此背景下,比較本次新修法各界提出的版本異同之處。本文首先從我國條約締結法相關法理背景討論,因應兩岸特殊關係,參酌法理上防衛性民主的憲法原則。
本文比較各界提供本次修法的各個版本,包括行政院版本、經濟民主連合版本、時代力量黨版本、國民黨版本以及蘇巧慧版本。各版本大致將兩岸政治協商之監督分為三個階段: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分別由立法院以及公民投票把關。最後,本文綜合各版本未竟之業,提出筆者之立法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fter the protest, Sunflower Movement, Taiwanese began to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Cross-Strait Agreement Supervisory Mechanism. Including government and folk groups proposed some versions. In 2019, problems between Cross-Strait showed up again, especially Cross-Strait Agreement. The supervisory mechanism once tried to legislate in legislative yuan, now being discussed again. This study compared 6 new draft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First, the study began with the legal principle of Conclusion of Treaties Ac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 the study also discussed the legal principle, Defensive democracy, of Constitution.
The study compared 6 versions at the legislation, including Executive Yuen, Economic Democracy Union , New Power Party, KMT, and Su Chiao-Hui. Hey. Roughly speaking, they divided the supervisory mechanism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is before-negotiation, between-negotiation, and after-negotiation, the three stages are responsible to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referendum. Finally, the study proposed a version, which combined the 6 versions’ pros, and tried to avoid the con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3:47:4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U0001-2912202001243400.pdf: 2565002 bytes, checksum: 01acaef864217ce3051b22391ccb83c6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3
壹、研究背景 3
貳、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概念界定及主要研究問題 6
壹、概念界定 6
貳、主要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設計 7
壹、研究方法 7
貳、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參、資料來源 10
第四節 論文結構與章節安排說明 11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13
第一節 兩岸政治協商處理及監督機制相關文獻 13
第二節 相關理論回顧 14
壹、 防衛性民主 14
貳、 權力分立原則 15
參、 法律保留原則與授權明確性原則 15
第三節 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之法制 17
壹、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第2項 17
貳、 制定條約締結法 18
參、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18
肆、 臺灣與國外制度上比較 20
伍、 小結 24
第三章 各界兩岸政治協商之定義及監督立法設計 26
第一節 行政院之定義及立法設計 26
第二節 「經濟民主連合」之定義及立法設計 27
第三節 時代力量版之定義及立法設計 29
第四節 國民黨之定義及立法設計 29
第五節 蘇巧慧版 30
第六節 學者建議 31
第七節 綜合討論 33
第四章 兩岸政治協商發動權及公投排除機制 35
第五章 兩岸政治協商談判前之處理及監督機制 40
第一節 行政院版 40
第二節 時代力量版 42
第三節 「經濟民主連合」民間版 44
第四節 蘇巧慧版 46
第五節 四個版本合併討論 47
第六章 兩岸政治協商談判中之處理及監督機制 53
第一節 行政院版 53
第二節 時代力量版 54
第三節 「經濟民主連合」民間版 55
第四節 蘇巧慧版 55
第五節 四個版本合併討論 56
第七章 兩岸政治協商談判後之處理及監督機制 58
第一節 行政院版 58
第二節 時代力量版 59
第三節 「經濟民主連合」民間版 61
第五節 四個版本合併討論 63
第八章 結 論 6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70
第二節 修法建議 74
參考文獻 78
附 錄................................................................................................................84
 
圖表目錄
圖 1 20
圖 2 51
圖 3 7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兩岸政治議題協商監督機制立法之研究zh_TW
dc.titleA Study on Mechanism Legislation of Cross-Strait Political Agreement Supervisory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9-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曾建元(Chien-Yuan Tseng)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陳明通(MING-TUNG CHEN),董立文(LI-WEN DONG)
dc.subject.keyword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政治協商,權力分立,監督機制,條約締結,zh_TW
dc.subject.keyword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Cross-Strait Agreement,Separation of powers,Supervisory Mechanism,Conclusion of Treaties,en
dc.relation.page104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2004471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21-01-20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U0001-2912202001243400.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5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