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15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曾建元
dc.contributor.authorChung-Yi Lin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忠毅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2:41:03Z-
dc.date.copyright2018-03-01
dc.date.issued2018
dc.date.submitted2018-02-13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
一、專書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
王英津(2005)。《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法制》。台北:博楊文化。
尤光付(2003)。《中外監督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余致力、蘇毓昌、莊文忠、陳俊明…劉廣基等(2011)。《廉政與治理》。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吳惠林、周亞貞(2006)。《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像》。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呂鶴云(1992)。《國家廉政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李成言、劉庄振(2004)。《廉政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輝(2013)。《當代中國反腐敗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雲華、毛政相(2002)。《關於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的思考》。湖南:長沙出版社。
邵伯岐、劉海彬、王永平(2009)。《中國監察史》。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若林正丈(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馬建中(2003)。《政治穩定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定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益槐(1998)。《中國大陸監察制度》。台北:唐山出版社。
許介鱗(1997)。《戰後台灣史記(卷二)》。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彭勃(1994)。《中華監察大典法律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齊耀國、張純三、袁耀東(1993)。《企業監察教程》。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楊國樞(1993)。《本土心理學的開展》。台北:桂冠出版社。
葉志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二、期刊論文
任建明、張君翼(2016)。〈中國反腐敗機構改革研究——基於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間的比較〉,《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學報》,29(1):1-8。
林民凱(2014)。〈論中共行政監察制度——以國務院監察部與紀律檢查委員會為例〉,《社科法政論叢》,第2期:93-122。
邱靖鈜(2015)。〈我國廉政組織趨同之探討——以調查局及廉政署為例〉,《國會月刊》,43(9):41-70 。
張文琳(2002)。〈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廉政建設的經驗〉,《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第1期:96-99。
張世公(2012)。〈中國憲政模式?巴克爾對中國「單一政黨憲政國」體制的研究〉,《中外法學》,24(5),952-972。
張步文(2005)。〈雙規雙指:相對合理性與適法有限性〉,《河北法學》,第10期:http://www.pkulaw.com/qikan/1509969103.html。
陶在樸(2000)。〈新的痛苦指數-貪污與腐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9期:89-92。
彭立忠、張裕衢(2007)。〈華人四地貪腐程度之比較——以「貪腐成因」為分析途徑〉,《公共行政學報》,第24期,103-135。
楊國樞(1983)。〈中國社會裡的貪污導因〉,《中國論壇》,16(7),12-14。
三、專書譯著
王柏鴻(譯)。Samuel P. Huntington(原著)(2002)。《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出版。
四、學位論文
吳秀玲(1998)。《中共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世明(2009)。《中共中央紀檢組織反腐功能研究-以偵辦陳良宇案為例》。台北: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旺政(2003)。《政風人員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馬瑞鴻(2000)。《中國行政監察與我國政風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建伶(2012)。《行賄罪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韶真(2015)。《行動蒐證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仲偉(2008)。《兩岸廉政工作比較》。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煌興(2014)。《我國廉政肅貪機制之建置與發展--國際經驗的比較分析》。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躍華(2011)。《大陸地區紀檢監察機關與香港特區廉政公署之比較》。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曾長景(2003)。《廉政機構組織研究之設計》。台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學程碩士論文。
游國鑌(1992)。《兩岸肅貪機制與策略之比較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 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曉平(2004)。《我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再造之研究:結構-功能的觀點》。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胡龍騰、蔡秀涓(2015)。〈由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檢視我國公部門廉政法制建設 與組織設計〉,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2月。
曾建元(2016)。〈習近平主政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腐打貪機制及其成效〉,十八大以來的習近平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6月24日。
顧慕晴、鑑傳慶(2007)。〈民主化過程中官僚體系轉變的探討(1972-1992)-以我國政風機構為例〉,TASPAB2007年會暨「公共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6月2日。
六、官方出版品
中國共產黨(2007)。《中國共產黨黨章》。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央紀委宣教室(2002)。《紀檢監察組織建設簡明教程》。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江岷欽(1996)。《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周陽山(2006)。《監察與民主》。台北:監察院。
張彥玲(2004)。《直接挑戰-加入WTO後擋風廉政建設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傅奎(2008)。《紀檢監察概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七、網路資料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2015年檢察機關對四十一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立 案偵查〉,人民網,
http://fanfu.people.com.cn/BIG5/n1/2016/0314/c64371-281 97646.html。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926年中國共產黨發布第一個反對腐化文件。〉,人民網,http://fanfu.people.com.cn/GB/9880109.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6/15/content_18253.htm。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99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部關於中央直屬機 關和中央國家機關紀檢、監察機構設置的意見。人民網,5月18日, http://fanfu.people.com.cn/BIG5/143349/165093/165096/165118/9892544.htm l。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13/c_11162 48322_2.htm。
習近平(2017)。〈十九大/習近平3.2萬字政治報告全文〉,ETnews新聞雲,10月18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018/1033898.htm?t=%E5%8D%8 1%E4%B9%9D%E5%A4%A7%EF%BC%8F%E7%BF%92%E8%BF%91%E5 %B9%B33.2%E8%90%AC%E5%AD%97%E6%94%BF%E6%B2%BB%E5% A0%B1%E5%91%8A%E5%85%A8%E6%96%87%EF%BC%88%E4%B8%8B %EF%BC%89。
彭志剛(2016)。〈論中國反腐敗調查模式的本土問題〉,北大法律信息網,7月5日,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96733。
國際透明組織臺灣總會官網(2017)。〈2016年台灣暨世界各國「清廉印象指數」新聞稿〉,1月25日,
http://tict.niceenterprise.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170125&Rcg=100 041。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2016)。〈2016年IMD世界競爭力我國排名全球第14名〉,5月31日,
http://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75D768E4F6D08827。
葛傳宇(2017)。〈廉政署長三大挑戰〉,自由時報,10月10日,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42204。
八、其它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主持廉政署成立記者會致詞內容,2010年7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NEWS/14495。
行政院(2008)。〈法務部推動企業反貪之作為〉。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aspx?n=7EB158CE3C267359&s=44511CAD7CAD1325
廉政署官網。〈廉政署說帖與規劃報告〉。 http://www.aac.moj.gov.tw/lp.asp?ctNode=29123&CtUnit=9838&BaseDSD=7&mp=289。
貳、英文
一、專書
Gurr, T. R.(1970). Why Men Rebel.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untington, Samuel P.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Jeremy, P.(2000).Confronting Corruption: The Elements of a National Integrity System. Germary, IL: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Mauro, P. (1997).Why Worry about Corruption?.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Fund.
Manion,Melanie.(1996). Corruption by Design: Bribery in Chinese Enterprise Licens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ion,Melanie.(2004). Corruption by Design: Building Clean Government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Gray,C.W.,&D.Kaufmann.(1998).”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Finance & Development35(1): 7-10.
Jain, A.K.(2001).”Corruption: A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5(1): 71-121.
Manion,Melanie. (1998). ”Issues in Corruption Control in Post-Mao China.”IssuesandStudies34(9): 1-20.
Quah, J. S.(2010). ”Taiwan's Anti-Corruption Strategy: Suggestions for Reform.”Maryland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No. 2.
Senturia,J.J.(1993).”Corruption, Political.”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6:23-25.
Tanzi,R.E.(1998).”Corruption Around the World.”IMF Staff Papers45(4):559-594.
三、編著論文
Manion,Melanie.(2015).”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Anti-Corruption in Mainland China.” Routledge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rruption, pp.242-252.Oxford: Routledge.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153-
dc.description.abstract中國目前仍處於威權政治體制,行政部門相互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約。在中國共產黨貫穿黨、政、軍三大系統的現狀下,缺乏有效的監督及制衡機制,貪腐問題成為共產黨內部亟欲解決的嚴峻困境,也同時阻礙了中國往現代化國家的進程發展。臺灣廉政署成立以來,在國際透明組織的清廉印象指數的表現上一向使中國難以望其項背,雖在亞洲四小龍當中僅勝過南韓,但穩定成長的表現顯示對於貪腐問題上所挹注的努力反映在所獲得的成績中。
本文針對兩岸主要的反腐體系:中國的紀檢監察機關與臺灣的廉政署及政風體制作一比較性研究,運用文獻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及實地訪談法,從兩岸政治及發展歷程,比較彼此制度的異同。
終章以筆者本身實務工作經驗,提出研究建議如下:
一、提高廉政組織層級,強化組織功能。
二、擴展廉政專責機構業務職掌。
三、完善法制面的規範。
四、雙重領導體制的檢討。
五、業務權責的調整。
六、綜合內外控機制的特點。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t present, theAuthoritarian systemis still governing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It is hard to form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betwee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As the party, governmental and military systems are administrated by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cannot reach a proper balance, thus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crucial problem and further turns into a major obstacle keeping China away from developed modern country.
According to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released by 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 Taiwan performs better than China ever since Agency Against Corruption was established, although only surpasses South Korea in the 4 Asia Little Dragons, the Steady growthshowson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reflects the fact that efforts spent on anti-corruption in Taiwan has actually achieved something.
This thesiscompares the major anti-corruption systemsof Taiwan and China:China's Ministry of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aiwan’sAgency Against Corruption and Civil Service Ethics system. Docum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Method will b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aimingto discover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possibly raisefeasible suggestions.
In the final chapter, based on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 suggestions aregiven as follows:
1. Increase the organizational hierarchyand amplify th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ality of Anti-Corruption Agency.
2.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Anti-Corruption Agency.
3. Established a sounder legal system.
4. Conduct an overall reviewonthe system of dual leadership.
5. Apply proper adjustment tothe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Anti-Corruption Agency.
6. Combine the feature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with external control system.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2:41:0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2341037-1.pdf: 1955050 bytes, checksum: 6b2fc4c67979195969c9acc2c8042730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7
第三節研究架構 9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限制 11
第五節初步研究內容與章節安排說明 14
第六節、相關文獻檢閱 19
第二章、相關概念探討與文獻回顧 25
第一節、兩岸政治體制之比較 25
第二節、中國與臺灣廉政制度背景 30
第三節、貪腐相關理論 35
第四節、臺灣與中國廉政在國際之評比 40
第三章、臺灣廉政署暨政風體制 47
第一節、廉政署之起源 47
第二節、廉政署業務職掌及人員進用管道 51
第三節、廉政署組織定位及權限 56
第四節、廉政署內外部監督機制 67
第五節、廉政署與調查局職權衝突 69
第肆章、中國行政監察體制 72
第一節、中國行政監察歷史沿革、領導體制暨法定職責 72
第二節、中國紀律檢查機關歷史沿革、組織架構暨法定職責 77
第三節、中國紀檢監察機關現行內部監督機制 87
第四節、合署辦公後中國紀檢監察制度當前存在問題 89
第伍章、研究發現 98
第一節、廉政署與紀檢監察機關制度相同之比較 98
第二節、廉政署與紀檢監察機關制度相異之比較 105
第陸章、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研究發現及建議 113
第二節、後續研究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0
附錄一訪談大綱 126
附錄二訪談紀錄 128
附錄三廉政署各組(室)業務職掌 164
圖目錄
圖1-1國家廉政體系圖 4
圖1-2研究架構圖 10
圖1-3廉政署業務職掌 16
圖1-4合署辦公後的中央紀檢監察機構組織結構圖 17
圖2-1法務部政風司組織結構圖 34
圖3-1法務部廉政署暨政風機構組織沿革圖 49
圖3-2政風機構組織架構圖 50
圖4-1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機構設置圖(1978年) 78
表目錄
表1-1本研究深度訪談名單 13
表2-1東亞主要國家及地區清廉印象指數2010-2016排名 42
表2-2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排名 45
表3-1政風人員業務工作重點 52
表4-1中國官員受雙規措施期間死亡名單 92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兩岸廉政專責機構之比較研究-
以中國監察部與臺灣廉政署為中心
zh_TW
dc.titleA Comparitive Study on the Anti-Corruption Agency-
Issues Concerning on China'sMinistry of Supervision With Taiwan's Agency Anginst Corruption
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6-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邱榮舉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葛傳宇,陳顯武
dc.subject.keyword中國紀檢監察,廉政署,貪腐,威權體制,zh_TW
dc.subject.keywordChina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Agency Against Corruption,Corruption,Authoritarian system,en
dc.relation.page165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800603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8-02-14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9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