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25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邵慶平(Ching-Ping Shao)
dc.contributor.authorYi-Jing Lien
dc.contributor.author李怡靜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0:56:39Z-
dc.date.copyright2015-03-13
dc.date.issued2015
dc.date.submitted2015-02-11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文獻
一、書籍
Kieso Weygandt(著)、劉敏欣(譯)(1998)。《中級會計學(下)》。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王文宇(2003)。《新公司與企業法》。台北:元照出版社。
王文宇(2008)。《公司法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王文宇及林仁光合著(2003)。《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台北:元照出版社。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合著(2013)。《實用證券交易法》,修訂三版。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李宗黎、林蕙眞(2012)。《財務報表分析─理論與應用》,第三版。台北:証業出版社。
李開遠(2007)。《證券管理法規新論》,第五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杜榮瑞、薛富井、蔡彥卿、林修葳合著(2012)。《會計學》,修訂五版。台北:東華書局。
林蕙真(2012)。《中級會計學新論(上冊)》,第七版。台北:証業出版社。
邵慶平(2008)。《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台北:自刊。
柯芳枝(2013)。《公司法論(上)》,修訂九版。台北:三民書局。
柯芳枝(2013)。《公司法論(下)》,修訂九版。台北: 三民書局。
馬秀如(2007)。《鑑識會計制度之理論與實務運作》。台北:臺灣證券交易所。
馬嘉應(2013)。《財務報表分析》,第四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曾宛如(2012)。《公司法制基礎理論之再建構》,第二版,台北:自刊。
黃瓊慧、林鳳儀(2012)。《財務報表分析》,第五版。台北:普林斯頓國際出版社。
廖大穎(2012)。《公司法原論》,增訂六版。台北:三民書局。
劉連煜(1994)。《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劉連煜(2002)。《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台北:元照出版社。
劉連煜(2012)。《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增訂十版。台北:元照出版社。
簡淑芬(2002)。《臺灣證券市場發行無票面金額股票之可行性》,台北:財團法人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二、期刊文件
Carl Pacini、陳紫雲(2006)。〈談鑑識會計:事後調查犯罪 事前積極防止〉,《會計研究月刊》,第244期,頁64-76。
王文宇(2001)。〈公司分割法制之研究:兼論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之分割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 頁60-76。
王文宇(2005)。〈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0期, 頁5-24。
王文宇、林仁光(2001)。〈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 頁26-39。
立法院公報處(2001)。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51期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處(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0期院會紀錄。
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12)。
公開資訊觀測站(2014):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
朱德芳(2005)。〈論重整中公司之公司治理:以當事人之利害衝突與重整法制之目的為核心,兼論債權人於公司治理中之功能與地位〉,《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頁193-248。
朱德芳(2008)。〈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頁 81-150。
李國榮、呂素蓮、張舜迪(2009)。〈台灣證券市場減資效應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0卷第2期,頁29-57。
李薇(2012)。〈韓國公司法的最新修改及其評析〉,《宜春學院學報》,第34卷第7期,頁 31-35。
林麗香(2001)。〈企業取回自己股份之法律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69-173。
邱秋芳(2001)。〈化解股價低於面額公司籌資之困境:面額股與無面額股〉,《證交資料》,第471期,頁14-33。
邱秋芳(2002)。〈廢除最低及固定面額限制之探討〉,《證交資料(478)》,頁2-24。
張弘昌(2005)。〈私募亂象多,小心吸血大股東〉,《今周刊》,第449期。
張竹萱、盧德康、林修葳(2011)。〈彌補虧損減資與企業長期發展:南亞科技之個案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74期,頁83-118。
許永亮(2008)。〈淺談鑑識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政府審計季刊》, 第28卷第3期,頁92-105。
游常山(2007)。〈企業減資一魚兩吃:拉高股價,資金轉海外〉,《遠見雜誌》,第256期, 頁101-104。
黃俊智(1998)。〈國內銀行主辦國際聯合貸款業務之研究(下)〉,《華銀月刊》,第565期,頁22-31。
葉淑慧(2014)。〈我國企業採彈性面額制度之簡介〉,《證券櫃檯》,第169期,頁 30-35。
廖大穎(2003)。〈公司債發行之三角關係:發行公司、公司債債權人與股東間之利益調整〉,《月旦民商法》,第1期,頁64-85。
劉連煜(2013)。〈少數股東申請檢查公司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23期,頁24-26。
劉紹樑(2005)。〈法定資本制度的變遷〉,《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137-172。
三、學位論文
吳國彬(2007)。《上市公司依公司法減資對於股價之影響:以電子類股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曉雯(2007)。《企業減資對股票價格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沈素吟(2008)。《內部人交易與減資宣告的股價市場反應》,國立成功大學國際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秋芳(2004)。《股份有限公司買回自己股份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博士論文。
邱繼毅(2004)。《我國上市櫃公司減資行為之資訊內涵實證研究》,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念恕(2009)。《減資選擇之決定因素與經營績效》,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博士論文。
施俊廷(2006)。《公司減資宣告與增資私募對股價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許純華(2008)。《台灣上市櫃公司減資後績效與減資類型之關聯性》,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瑞(2010)。《虧損減資與減資再私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玲(2013)。《台灣上市櫃公司減資事件宣告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振偉(2008)。《台灣上市櫃公司實施不同類型減資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同晟(2005)。《無票面金額股及低面額股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鄭昭文(2011)。《上市公司減資後之長期股票異常報酬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為齡(2010)。《台灣上市公司不同類型的「減資政策」對投資人財富及股東權益報酬率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賴雲卿(2012)。《減資決策的經濟後果》,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謝昀哲(2010)。《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資產分派與發還─資本三原則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文獻
DAVIES, PAUL L. AND WORTHINGTON, SARAH (2008),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London: Sweet and Maxwell, 8th ed.
DAVIES, PAUL L. AND WORTHINGTON, SARAH (2012),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London: Sweet and Maxwell, 9th ed.
BIRDS, JOHN et al (eds.) (2011), BOYLE & BIRDS' COMPANY LAW, Bristol: Jordans, 8th ed.
DIGNAM, ALAN & JOHN, LOWRY (2014), COMPANY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th ed.
MORRISON, DAVID & ANDERSON, COLIN (2010), COMPANY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IMBELMAN, MARK F. et al (eds.) (2012), FORENSIC ACCOUNTING, United Kingdom: South-Western/Cengage Learning, 4th ed.
Technical Working Group (2005),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Fraud and Forensic Accounting: A Guide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takeholder Organizations, Faculty and Students,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Company Law Review Steering Group, Modern Company Law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URN 99/654(Feb. 1999).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252-
dc.description.abstract當公司擬進行彌補虧損減資時,理論上僅為財務報表上會計科目之調整,減資前後公司淨值不變,但因股本減少,每股淨值增加,股東持股比例不變,因此股東持有股份的總值不變,且將來公司產生盈餘時,每股盈餘亦將增加,進而刺激股價提升,有助於公司改善財務結構,惟實務上公司宣告彌補虧損減資大多呈現負向異常報酬;而現金減資雖然發放現金予股東,仍不乏反對聲浪。由於減資與會計制度息息相關,因此本文從會計觀點分析減資制度之內涵及其對利害關係人之影響。
本文以國際會計準則中認列投資虧損的時點,說明減資當下不會直接使股東承擔虧損,惟設計不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後,認為彌補虧損減資後進行私募折價發行新股,將擴大控制股東與少數股東之利害衝突。而減資對於債權人的影響,以償債能力分析的結果,僅實質減資可能影響債權人將來受償的可能性。有鑑於不同減資類型所影響的層面並不相同,公司之減資應有區別規範之必要。
現行減資的程序設計,應考量不同減資類型而區別應經董事會決議或股東會決議,以及是否應於股東會召集事由中列舉,對於債權人權益之保障亦應有不同的設計。為緩和減資的負面評價,可考慮健全化鑑識會計制度,得對於尚未進入訴訟程序之案件深入調查是否涉及不法。
股票折價發行的會計處理方式,可能與彌補虧損減資產生關聯,進而凸顯折價制度之問題,短期之改革,應修正折價發行新股的決策機關為股東會,並規範差額攤銷期間。長期之改革,配合彈性面額股之實施,應刪除例外得折價發行新股之制度。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When the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reduces its share capital and cancels any paid-up share capital that is lost, the net value of the company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remains the same and the shareholders do not suffer any loss. After the reduction of share capital, net value per share in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shareholders’ shareholding unchanged. In the future, if the company generates earnings, the earnings per share will increase and thus stimulate the stock upg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ounting, this kind of reductions will help improve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company. However, the company declares capital reduction to cover losses mostly brings negative abnormal returns in practice. Although the company repays any paid-up share capital in excess of the company's wants, there are still objections. Due to the capital red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pital red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from an accounting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recognizing investment losse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o indicate that the capital reduction does not directly make shareholders bear the losses. However, different financial situation analyses will prov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apital reduction and private placement issued at a discount will expand the interest conflict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addition, the capital reduction which repays any paid-up share capital in excess of the company's wants may affects creditors’ rights. In view of the impact of various types of capital reduction is differ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vise the rules.
Existing capital reduction program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 reduction to difference which shall be approv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whether it should be listed on the notice to convene the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The rules to protect the creditors’ interest should also be changed.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of capital reduction, the forensic account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stock issued at a discoun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apital reduction, thus highlighting the issue of discount system. The short-term reforms should be changing the decision-maker of issuing new shares to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regulating the amortization period. The long-term reform should be prohibiting from issuing new shares at a discount.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0:56:3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R00A21110-1.pdf: 7259890 bytes, checksum: bf7621e2157a5cfad5506f19eddfbec6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簡目 v
詳目 vii
表格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論文架構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減資之類型及利益衝突態樣 5
第一節 減資之類型及影響 5
第一項 減資之方式 7
第二項 常見之減資類型 9
第三項 現金減資及彌補虧損減資之程序 21
第四項 減資執行現況 25
第二節 形式減資訊息負面評價之原因 27
第一項 股東認列虧損之時點 28
第二項 股東對減資決策之質疑 32
第三項 減資是治標還是治本 35
第三節 控制股東與小股東間之利益衝突 40
第一項 減資前後私募之影響分析 41
第二項 小結─減資後再私募引發之爭議 50
第四節 債權人與股東間之利益衝突 57
第三章 減資內涵之再思考 61
第一節 現金減資 61
第一項 現金減資對債權人之影響 61
第二項 公司資產流出之比較 66
第二節 彌補虧損減資 71
第一項 彌補虧損減資之類型化 71
第二項 彌補虧損減資對債權人之影響 87
第三節 小結 88
第四章 減資規範之再建構 91
第一節 外國之立法例 91
第一項 歐盟 91
第二項 英國 95
第三項 美國 116
第四項 小結 120
第二節 減資類型化並區別規範 122
第一項 減資規範類型化 123
第二項 減資決策權限相關問題 123
第三項 應於召集事由中說明之事項 126
第三節 利害關係人保護規範修正芻議 128
第一項 評估及分派標準之建立 129
第二項 債權人異議權之調整 132
第三項 小結 135
第四節 鑑識會計之運用 136
第一項 鑑識會計介紹 136
第二項 緩和減資之負面評價 142
第三項 小結 143
第五章 結論 144
參考文獻 14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減資規範之再建構─從會計觀點出發zh_TW
dc.titleReconstructing the Regulation of Capital Red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ounting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3-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杜榮瑞,莊永丞
dc.subject.keyword現金減資,彌補虧損減資,償債能力分析,利益衝突,彈性面額,折價,鑑識會計,zh_TW
dc.subject.keywordcash capital reduction,capital reduction to cover losses,solvency analysis,conflicts of interest,elastic face value,shares issued at a discount,forensic accounting,en
dc.relation.page153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5-02-1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7.09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