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791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謝佩芬(Pei-Fen Hsieh)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h-Hsuan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馳萱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0:45:59Z | - |
dc.date.copyright | 2020-08-24 | |
dc.date.issued | 2020 | |
dc.date.submitted | 2020-08-1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傳統古籍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宋‧陸佃:《陶山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李塗:《文章精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宋•陸游著,馬亞中、涂小馬校注:《渭南文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宋‧陸游:《劍南詩稿》,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 : 世界出版社,1986年) 宋‧陸游著,李劍雄、劉德權點校:《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宋‧朱熹:《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鏊:《正德姑蘇志》,北京市 : 書目文獻社,1993年。 明‧徐師曾、吳訥等:《文體明辨序說三種》(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明‧馮琦原編、陳邦瞻增輯:《宋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清‧永瑢、紀昀:《武英殿本欽定四庫全書提要總目》,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臺北:世界出版社,1964年。 二、 近人論著 (一)專書著作 刁抱石:《宋陸放翁先生游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于北山:《陸游年譜》(上海:上海世紀出版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王水照、熊海英:《南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李致洙:《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朱東潤:《陸游研究》(上海:中華書局,1961年)。 朱迎平:《宋文論稿》,(上海市: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馬建智:《中國古代文體分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南京:鳯凰出版社,2010年)。 曾棗莊、劉琳等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曾棗莊:《宋文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齊治平:《陸游傳論》(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歐小牧:《陸游年譜》(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歐明俊:《陸游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二)單篇論文 李強:〈陸游碑志文史價值辨證〉,《蘭州學刊》第8期(2007年)。 李強:〈陸游碑志藝術特色與系年考辨〉,《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2年)。 邱佳慧:〈由墓誌銘看二程對婦女的書寫〉,《東吳歷史學報》第12期(2004年)。 邱佳慧:〈從「請銘」與「撰銘」探究宋代社會的倫常關係〉,《東華人文學報》第12期(2008年)。 姚大勇:〈娛悲舒憂:陸游文學思想之核心〉,《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卷第一1期(2001年)。 徐志嘯:〈論陸游的散文〉,《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1996年)。 莫礪鋒:〈陸游詩中的生命意識〉,《江海學刊》第5期(南京市:江蘇省社會科學院,2003年)。 劉靜貞:〈女無外事?──墓誌碑銘中所見之北宋士大夫社會秩序理念〉,《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四期;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 劉靜貞:〈北宋前期墓誌書寫活動初探〉,《東吳歷史學報》第11期(2004年)。 (三)學位論文 江家慧:《歐陽脩墓誌銘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4 年)。 李由:《陸游文三論》(南京: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金太熙:《韓愈所作的墓誌銘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倪海權:《陸游文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孫葉丹:《論宋代家法族規的淵源及社會功能》(河北:河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07年)。 郝蔚倫:《姚鼐墓誌銘作品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文豪:《魏晉南北朝墓誌銘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年)。 陳玉蓉:《歐陽脩與王安石墓誌銘研究─以韓愈文體改創為中心的討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德財:《王安石墓誌銘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趙永平:《陸游散文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1年)。 簡彥姈:《陸游散文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 羅漪文:《東漢至中唐碑誌文體書寫演變》(新竹: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3 年)。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791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以陸游墓誌銘為研究對象,探討陸游墓誌銘的創作理念、書寫內涵與表現形式,並藉由比對墓誌銘與宋代史傳,發掘其中的同與異。墓誌銘作為墓主一生蓋棺論定的作品,連結了撰寫者、墓主與後世讀者,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而陸游作為墓誌銘的創作者,更是秉持著「義不可辭」的書寫理念,企圖以墓誌銘傳達「立德、立功、立言」的渴望,同時也寄託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就書寫內容而言,陸游墓誌銘除了書寫墓主的生平記事,更反映了自己的思想,其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法治、女性,而這些內容也呈現了南宋的時代風貌。此外,陸游墓誌銘的表現形式也有其巧思,其序的元素編排呈現了結構的多樣性,題的簡化則反映了他對墓主的評判,而銘的變化更展現了高度的文學性。最後,本研究將陸游墓誌銘與史料互相參照,以文史並陳的方式比較兩者差異,分析陸游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認識其創作之優勢與侷限,使陸游墓誌銘的研究更趨完備。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thesi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view on epitaphs written by Lu-You. By analyzing the inspiration, subjects, and formality about epitaph creation, while comparing with peer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Song Dynasty, it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is works. An epitaph, as a conclusion of the long life of the buried one, is a link between the departed, the writer and the massive successors crossing generations. It is a significant literary work. As an epitaph writer, Lu-You viewed it as an “irresistible Yi (duty of honesty)” as his principle for writing. He tried to tell his adore toward “achieving morals”, “achieving exploits” and “achieving literature”. It reflects the regrets and hopes of Lu-You’s life. Furthermore, in terms of content, Lu-You wrote not only the biographic of the departed, but also his experience and thought. It covered the politics, economics, jurisprudence and feminine, drawing a vivid sketch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Besides, his talent was shown in the formality of composition. For preface, th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provides much flexibility. For title, he simplified the sentence as a judgement for the departed. And for inscription, the diversity reveals the literary genius of him.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epitaphs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s. By means of listing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as references to the epitaph literal and analyzing the intension of creation, it tells the advantageous and restriction of his work. With all these examination from different aspect, it completes the research on epitaphs by Lu-You.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0:45:5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U0001-1308202022363500.pdf: 3098218 bytes, checksum: 2a5fbce4c5d1041f7a6828532ba5b89e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2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一、 陸游之研究 3 二、 墓誌銘的研究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7 第二章 陸游墓誌銘創作理念 9 第一節 「義不可辭」的書寫動機 9 第二節 「娛悲舒憂」的創作理念 12 第三節 「立德、立功、立言」的渴望 15 一、 立德 16 二、 立功 17 三、 立言 18 第四節 「崇尚簡潔」的書寫手法 22 第三章 陸游墓誌銘內涵探析 26 第一節 政治思想 ―― 愛國思想 26 第二節 政治作為 30 一、 民生 30 二、 經濟 32 三、 司法 35 第三節 女性主題分析 40 一、 以孝道為核心的婦職 40 二、 時局轉變中的家法維護者 44 三、 以婦職為前提的佛教信仰 47 四、 由親情感召而生的濃烈抒情性 50 第四章 陸游墓誌銘形式探析 54 第一節 篇章結構 54 一、 正體 54 二、 變體 57 三、 補述 63 第二節 題的特徵 66 一、 以官名為題 66 二、 以「字」為題者 72 三、 以「君」為題者 73 四、 以「先生」為題者 74 第三節 序的特徵 76 一、 以幼年個性作為「性格總評」的伏筆 76 二、 「出仕累官」及「生平」穿插的寫法 77 第四節 銘的特徵 80 第五章 陸游墓誌銘與宋史傳之比較 87 第一節 碑史相合 87 第二節 史詳碑略 90 第三節 碑詳史略 95 第六章 結論 99 參考文獻 10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陸游墓誌銘研究 | zh_TW |
dc.title | Study on the Epitaph of Lu-You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8-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王基倫(Ji-Lun Wang),林登順(Deng-Shun Lin) | |
dc.subject.keyword | 陸游,墓誌銘,渭南文集,南宋,古文,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Lu-You,Epitaph,Weinan Collection,Southern Song Dynasty,Classical Chinese, | en |
dc.relation.page | 103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003339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20-08-18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U0001-1308202022363500.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03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