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46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甘懷真 | |
dc.contributor.author | Yi-Yi Hs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許欹欹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20T21:31:3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0-08-24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20T21:31:36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0-08-24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ate.submitted | 2010-08-1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史料文獻
〔漢〕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唐〕房玄齡等合著,《晉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點校本。 〔唐〕歐陽詢撰 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註,《資治通鑑》。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宋〕洪适,《隸釋》。臺北:台灣商務,1981。 〔宋〕李昉等著,《太平御覽》,收入王雲五編,《四部叢刋•三編》。台北:臺灣商務,1986。 〔明〕顧炎武,《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 〔明〕王夫之,《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 〔清〕沈家本,《歷代刑法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 張鵬一,《晉令輯存》。西安:三秦,1989。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臺北:文物出版社,1978。 謝瑞智、謝俐瑩注譯,《中國歷代刑法志•一》。臺北:文笙,2002。 高潮、馬建石主編,《中國歷代刑法志注釋》。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臺北縣:漢京文化出版,2004。 王毅,《中國皇權制度研究——以16世紀前後中國制度型態及其法理為焦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1980。 李玉生,《唐令與中華法系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5。 李軍,《士權與君權——上古漢魏六朝政治權力分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柳春新,《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06。 范忠信、陳景良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孫明君,《漢末士風與建安詩風》。臺北市:文津,1995。 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硏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張蓓蓓,《東漢士風及其轉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5。 張儐生,《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 陳琳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臺北市:文津,1994。 喬偉、王召棠主編,李光燦、張囯華總主編,《中國法律思想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喬偉主編、張晉藩總主編,《中國法制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北京:法律,1999。 喬偉編,《中國法制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北京:法律,1999。 程樹德,《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雲龍,1995。 葉林生、丁偉東、黃正術等著《中國封建官僚政治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衛廣來《漢魏晉皇權嬗代》。太原市:書海出版社,2002。 鄭欣,《魏晉南北朝史探索》。臺北市:三民,1973。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修訂三版。 閻步克,《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薛菁,《魏晉南北朝刑法體制硏究》。福州市:福建人民,2006。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市:文史哲,1999。 〔日〕大庭脩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硏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日〕川勝義雄著,徐谷芃、李濟滄譯,《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7。 〔日〕谷川道雄著,耿立群譯,《世界帝國的形成》。臺北:稻香出版社,1998。 〔日〕金子修一,《古代中国と皇帝祭祀》。東京:汲古書院,2001。 〔日〕宮崎市定著,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硏究:科舉前史》。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 〔日〕渡邊信一郎著,徐沖譯,《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北京:中華書局,2008 〔日〕渡邉義浩,《三國政権の構造と「名士」》。東京:汲古書院,2004。 〔日〕越智重明,《魏晉南朝の貴族制》。東京:硏文,1982。 (二)期刊論文 毛漢光,〈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收入氏著,《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1988。 王永平,〈世族勢力之復興與曹叡顧命大臣之變易〉,《揚州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王永平,〈曹魏苛禁宗室政策之考論〉,《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王永平,〈論魏明帝曹叡之奢淫及其危害——兼論曹叡與儒學朝臣之間政治思想的分歧〉,《江漢論壇》,2007年第7期。 王永平,〈魏文帝曹丕“慕通達”及其原因影響考論〉,《求索》2005年11期。 王曉毅,〈論曹魏太和”浮華案”〉,《史學月刊》,1996年第六期。 田餘慶,〈袁曹之爭與世家大族〉,收入氏著,《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4。 何啟民〈漢晉變局中的中原士風〉,《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 余英時,〈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收入氏著《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84。 吳慧蓮,〈曹魏的考課法與魏晉革命〉,《臺大歷史學報》21期,臺北:1997。 李玉生,〈魏晉律令分野的幾個問題〉,《法學研究》2003年第5期, 李昭毅,〈魏文帝時期的政局與人事政策〉,《中正歷史學刊》2004年第7期。 李昭毅,〈魏明帝時期人事結構、人事政策與政局變化〉,《中正歷史學報》第9期,2001,頁247-286。 唐長孺,〈九品中正制度試釋〉,收入《唐長孺文存》。上海:上海古籍,2006。 徐世虹,〈漢代法律載體考述〉,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兩漢魏晉南北朝法制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3。 祝總斌,〈晉律考論〉,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兩漢魏晉南北朝法制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3。 高明士,〈從律令制的演變看唐宋間的變革〉,《臺大歷史學報》32。臺北,2003。 張旭華,〈《魏官品》產生時間及相關問題試釋——兼論官品制度創立于曹魏初年〉,《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5期,2006。 張建國,〈中國律令法系考〉,收入《中國法制史考證•兩漢魏晉南北朝法制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3。 張建國,〈中國律令法體系考〉,頁37-43。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法史考證重要論文選編•律令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 張建國,〈秦令與睡虎地秦墓竹簡相關問題略析〉,收入氏著《帝制時代的中國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張銀堂〈魏晉門閥勢力的箝制與知識份子的焦慮感〉,《文史哲》2003年第3期。 郭熹微,〈論魏晉禪代〉,《新史學》,1997年8卷4期。 陳俊強,〈漢末魏晉肉刑爭議析論〉,《中国史学》14,2004。 楊耀坤,〈有關司馬懿政變的幾個問題〉,《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 劉蓉,〈析魏明帝禁浮華〉,《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韓玉林著,〈魏晉律管窺〉,收入中國法律史學會主編,《法律史論叢》第三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鄺士元,〈試論魏晉士風不競之成因〉,收入氏著《魏晉南北朝史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日〕中田薰,〈支那律令法系的發達——兼論漢唐間的律學〉,收入何勤華編,《律學考》。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日〕五井直弘,〈曹操政権について〉,收入氏著,《漢代の豪族社会と国家》。東京都:名著刊行会,2001。 〔日〕好並隆司,〈曹操政權論〉,收入《岩波講座世界歷史5》。東京都:岩波書店,1997。 〔日〕池田溫,〈律令官制の形成〉,收入荒松雄等編集,《岩波講座世界歷史•5》。東京,岩波書店,1979。 〔日〕池田溫,〈律令法〉,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制史重要論著選譯•通代先秦秦漢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 〔日〕佐藤達郎〈曹魏文・明帝期の政界と名族層の動向——陳羣・司馬懿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52,1993。 〔日〕栗原益男,〈曹魏の法令について〉,收入唐代史研究会編,《中国律令制の展開とその国家・社会との関係-周辺諸地域の場合を含めて-》。東京:刀水書房,1984。 〔日〕堀敏一〈九品中正制度の成立をめぐって:魏晋の貴族制社會にかんする一考察〉,《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四十五冊,1968。 〔日〕堀敏一,〈晉泰始律令の成立〉,收入氏著,《律令制と東アジア世界:私の中囯史学(二)》。東京:汲古書院,1994。 〔日〕堀敏一〈中国の律令制と農民支配〉、〈中国における律令法典の形成〉,收入氏著,《律令制と東アジア世界:私の中囯史学(二)》。東京:汲古書院,1994。 〔日〕滋賀秀三著、程維榮等譯,〈關於曹魏〈新律〉十八篇篇〉,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制史重要成果選譯•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3。 〔日〕冨谷至,〈晉泰始律令への道——魏晉の律と令〉,《東方學報》第73冊。京都,2001。 (三)碩士論文 王惟貞,《魏明帝曹叡朝政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昭毅,《魏西晉選舉制度、問題與對策之研究》,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46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旨在探討曹魏明帝統治時期制定律令的政治意義,以及其君臣關係的變化。魏明帝即位後,才在繼承兩漢制度的基礎上,對曹魏的制度多所改定,同時改革正朔、服色、曆法等,從而宣告天命已由漢轉至魏,一個新的朝代——「魏」自此正式成立。
在此之中,曹魏律令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即欲以魏明帝時期制定的律令、尤其以魏令為主,透過相關史料的考證,探討魏明帝制定律令的原因、內容與施行狀況,並進一步探究,當時朝臣的反應又是如何?是否會有所反彈並導致對君臣關係的變化?以期對曹魏法制與魏明帝時期的朝政能有較多的認識。 本文共分為五章,除去首章的緒論與末章的結論外,其餘三章的概要分述如下。 第二章討論的是曹魏律令制定的背景與原因。指出除了反省漢代覆亡的前車之鑑,重建一個新的統治權威外,魏明帝時期律令的制定,也與他即位之初,在治理國家和鞏固統治上所面臨的問題有關。明帝對朝政、朝臣都有強烈的專制傾向,為了有效管理官吏,駕馭日益龐大的官僚機構以執行自己的決策,他必須制定一套完善的行政規範,讓官吏依法行政。 第三章討論曹魏律令的制定與施行。首先探討曹魏律令制定的經過,其次就相關史料與現存的魏令令文,分析魏令的性質、內容並討論它在統治上的作用。漢令駁雜混亂,直到明帝命羣臣整理並制定律令後,才有一套清楚完備的令典,讓明帝以此管理羣臣,使之依照一定的規範行政處事,藉此加強中央集權,管理、控制整個官僚機構。 第四章進一步分析魏明帝時期君臣關係的變化。明帝制定相對嚴明的法令與行政規範,讓大小官吏皆依此行政,藉以控制官僚機構,支配整個國家。這使君臣關係從人身性進一步走向法制化,官吏必須遵循一條條的律令規範,依法行政。然而,這樣層層的規範以及嚴格的監察,勢必會使不少官僚感到束縛感與壓迫感,進而提出反對意見或改變從政態度,加遽他們對皇權的疏離。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21:31:3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9-R96123016-1.pdf: 4149757 bytes, checksum: a2ca17351d8d8434965d10f18505630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提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 4 一、曹魏法制 4 二、魏明帝研究 6 三、君臣關係 10 第三節 小結 13 第二章 曹魏律令制定的背景 14 第一節、漢魏之際時人對動亂的反思 14 第二節、魏明帝即位之初的統治問題 19 第三節、魏明帝的統治方針 23 第三章 曹魏律令的制定與施行 27 第一節 律令制定的經過 27 第二節 魏令的性質與內容 31 第三節 魏明帝與律令的施行 38 第四章 魏明帝時期君臣關係的變化 43 第一節 魏明帝與朝臣的矛盾 43 第二節 朝臣對律令的意見 48 第三節 朝臣對政權的疏離 54 第五章 結論 59 參考文獻 62 一、史料文獻 62 二、近人論著 62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魏明帝時期(226-239)的政治改革:
以律令和君臣關係為主 | zh_TW |
dc.title | The Political Reformation of Wei-Ming Emperor Period (226-239): Focusing on Laws and Dec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mperor and his Courtier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8-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俊強,陳登武 | |
dc.subject.keyword | 曹魏,魏明帝,律令制度,君臣關係,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Wei-Ming,Emperor, | en |
dc.relation.page | 66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0-08-18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歷史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歷史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9-1.pdf | 4.05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