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008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柯格鐘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Ke-Chung K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許祐瑋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Yu-Wei Hsu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9-22T17:21:0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11-0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3-09-22 | - |
dc.date.issued | 2023 | - |
dc.date.submitted | 2023-08-10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大村敦志(2010),《家族法》,東京:有斐閣。
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增訂新版,臺北:自刊。 王澤鑑(2017),〈非財產上損害的金錢賠償——慰撫金〉,《法令月刊》,68卷2期,頁1-31。 王澤鑑(2018),《損害賠償》,三版,臺北:自刊。 吳庚、陳淳文(2014),《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增訂2版,自刊。 李立如(2019),〈憲法解釋中的家庭圖像與其規範地位〉,《臺大法學論叢》,48卷3期,頁968-1021。 李家蔚(2023),〈遺產稅上履行民法第1030條之1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實務之常見問題彙總〉,《月旦財稅實務釋評》,40期,頁33-38。 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二版,臺北:元照。 林文舟(2022),〈綜合所得稅家庭合併申報之債務性質〉,《月旦財稅實務釋評》,27期,頁13-20。 林秀雄(1995),〈家事勞動之評價與夫妻財產制之關係〉,收於:家族法論集(一)夫妻財產制之研究》,頁169, 林秀雄(1996),〈我國現行離婚制度之檢討〉,《臺灣法學會學報》,17期,頁286-298。 林秀雄(2007),〈論婚姻關係存續中所取得之原有財產之意義-釋字第六二〇與四一〇號解釋在解釋方法上之衝突〉,《月旦法學雜誌》,143期,頁243-265。 林秀雄(編)(2020),《親屬法講義》,台北:元照。 林菊枝(編)(1996年),《親屬法新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斌、董保城(2020),《憲法新論》,增訂7版,臺北:元照。 邱晨(2018),〈主觀淨額所得原則與扶養子女之費用扣除-以德國法為觀察〉,《財稅研究》,47卷4期,頁97-109。 封昌宏(2013),〈綜合所得稅其他親屬免稅額的憲法爭議—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94號解釋〉,《會計師季刊》,256期,頁51-66。 柯格鐘(2007),〈論所得稅法之所得分類〉,《月旦法學教室》,59期,頁78-89。 柯格鐘(2007),〈論個人綜合所得稅之免稅額—大法官釋字第415號解釋與所得稅法第17條第1 項第1款規定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42期,頁273-291。 柯格鐘(2008),〈論所得稅法上的所得概念〉,《台大法學論叢》,37卷3期,頁130-188。 柯格鐘(2014),〈論免稅額與扣除額之意義──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判字第一一七五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28期,頁5-17。 柯格鐘(2018),〈生存權保障及扣除額問題-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規定之憲法與法律意義分析〉,《財稅研究》,47卷4期,頁28-47。 柯格鐘(2018),〈量能課稅原則與稅捐優惠規範之判斷-以所得稅法若干條文規定為例〉,《月旦法學雜誌》,276卷164-187。 柯格鐘(2018),〈論婚姻平權釋憲案之法理意義與對我國稅捐法制的影響:以德國法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有關判決作為比較〉,《臺大法學論叢》,47卷1417-1512。 柯格鐘(2018),〈論強制夫妻合併申報所得稅的合憲性〉,《臺大法學論叢》,47卷3期,頁1283-1344。 范文清(2020),〈婚姻自由之保障對所得稅法的影響〉,《台灣法學雜誌》,404期,頁129-139。 孫迺翊(2006),〈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9期,頁87-104。 徐慧怡、吳從周(2009),〈贍養費給付之理論與訴訟實務〉,《月旦法學教室》,83期,頁63-74。 高鳳仙(2017),《親屬法-理論與實務》,第十八版,臺北:五南圖書。 盛子龍(2016),〈租稅公平原則與夫妻所得課稅制度-引進德國所得稅法折半乘二制之憲法思辨〉,收於:租稅正義與人權保障:葛克昌教授祝壽論文集》,頁497,臺北:新學林。 許育典、封昌宏(2014),〈夫妻非薪資所得合併計稅的憲法探討: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96號解釋〉,《東吳法律學報》,25卷3期,頁37-67。 郭書琴(2018),〈當「浪漫愛」遇上「契約」:從「同居共財」談親密關係中的『婚姻/家庭協議』〉,收於:欲望性:公民同志親密公民權專書》,頁382-399,台北:巨流。 陳昭如(2006),〈「重組」家庭:從父系家庭到中性的新夥伴關係?〉,收於:蘇永欽(著),《部門憲法》,頁807-827,臺北:元照。 陳昭如(2010),〈婚姻作為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7期,頁113-199。 陳昭如(2019),〈寧靜的家庭革命,或隱身的父權轉型?論法律上婚家體制的變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4期,頁256-268。 陳昭如(2020),〈通姦無罪,婚姻萬歲──從司法院釋字第七九一號解釋論大法官的新婚姻制度保障論〉,《婦研縱橫》,113期,頁36-59。 陳昭如(2021),〈非婚法學——婚姻之外的(不)平等〉,《台灣法律人》,3期,頁1-18。 陳衍任(2021),〈夫妻合併申報之違章責任歸屬及其對裁處期間的影響〉,《中原財經法學》,46期,頁132-189。 陳清秀(2012),〈夫妻所得合併申報課稅問題:釋字第六九六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10期,頁52-64。 陳清秀(編)(2020),《稅法各論(上)》,修訂三版,臺北:元照。 陳棋炎(1989),〈親屬的身分法關係之特色〉,《輔仁法學》,8期,頁21-32。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編)(2022),《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十六版,臺北:三民。 陳霖(2022),〈現代夫妻人身關係法的原理更新與體系完善〉,《月旦法學雜誌》,7卷326期,頁154-169。 黃士洲(2006),〈扶養親屬免稅額的列報與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從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判字第一二○六號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簡字第七○八號判決論起〉,《月旦法學雜誌》,138期,頁145-165。 黃士洲(2010),〈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與夫妻所得合併申報--所得稅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承接與干預〉,《月旦法學雜誌》,176期,頁171-181。 黃淨愉(2016),〈物權法與親屬法之交錯−從妻名義不動產之所有權歸屬談起〉,收於:物權法之新思與新為−陳榮隆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357-373, 黃淨愉(2022),〈離婚贍養費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3期,頁83-165。 黃舒芃(2012),〈婚姻之制度性保障所為何來:評釋字第六九六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24卷5-13。 葛克昌(2001),〈剩餘財產分配與遺產稅--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年度判字第六七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8期,頁35-55。 葛克昌(2007年),〈租稅國家之婚姻家庭保障任務〉,《月旦法學雜誌》,142期,頁88-114。 葛克昌(2009),〈第六篇:租稅國家之婚姻家庭保障任務〉,氏著,《所得稅與憲法》,頁325-380,台北:翰廬。 蔡維音(2000),〈論家庭之制度保障——評釋字第五〇二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63期,頁138-143。 鄧學仁(2013),〈自由處分金與剩餘財產分配〉,《月旦法學教室》,126期,頁15-17。 戴東雄(2016),〈從男女平等觀點論民法第1018條之1自由處分金之解釋〉,《法令月刊》,67卷8期,頁1-25。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4年8月修訂版),《親屬法》,台北:自刊。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008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民法親屬編所界定的婚姻、父母子女關係創造了種種權利義務關係,在稅捐法領域中,配偶、親屬身分更提供其他各式各樣法律上特殊的權利、利益與地位,然而近幾年的釋憲實務,從2017年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的同性婚姻,到2020年司法院釋字第791號解釋的通姦除罪化,在在彰顯婚姻、家庭之內涵正隨著社會變遷不停更迭,因此,稅制中基於婚姻、家庭而設計的相關規範,有重新審視之必要。
本文從婚姻及家庭制度談起,首先釐清究竟何人能適用稅制中關於婚姻家庭的相關規範,再以婚姻家庭制度性保障之框架,以散落在綜合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法及土地稅法等各稅捐法領域中有關婚家體制之規範為討論標的,審視稅制中對於婚姻家庭保障之建構,是否既符合憲法保障、促進婚姻之誡命,又不損害課稅公平。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marriage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defined in the Civil Code's Family Law create variou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marital and familial statuses provide additional legal rights, benefits, and statuses. However, recent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Interpretation No. 748 in 2017 regarding same-sex marriage to Constitutional Court Interpretation No. 791 in 2020 regarding the decriminalization of adultery, have highlighted that the essenc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is continuously evolving with societal changes. Therefore, there is a necessity to reexamine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in the tax system based on marriage and famil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first clarifying who can be subject to the tax regulations concerning marriage and family. Then, focusing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s protection, the discussion centers around the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structure dispersed across various areas of taxation, such as Individual Income Tax, Estate and Gift Tax Act, and Land Tax Act. The aim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ial protection in the tax system not only aligns with constitutional safeguard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but also ensures taxation fairnes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9-22T17:21:09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9-22T17:21:09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摘要 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參考文獻與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婚姻家庭之生活經濟共同體機制 4 第一節 婚姻家庭之概念 4 第一項 婚姻之概念 5 第二項 家庭之概念 7 第三項 婚姻與家庭之關聯性 8 第二節 當婚姻、家庭成為制度 10 第一項 婚家制度之意義 10 第二項 制度之外:制度性保障 14 第三項 制度之內:制度中的衝突 16 第三節 憲法對於婚姻家庭之保障 22 第一項 憲法對於婚姻之保障 22 第二項 憲法對於家庭之保障 25 第三項 從憲法保障的婚家制度到生活及經濟共同體 27 第三章 婚姻在現行稅制:以保障婚姻之憲法價值檢視現行稅制 31 第一節 自住不動產之稅捐優惠 31 第一項 持有自住不動產享有之租稅優惠 31 第二項 出售自住不動產享有之租稅優惠 32 第三項 重購自住不動產享有之租稅優惠 35 第二節 夫妻綜合所得稅合併申報與繳納 38 第一項 強制夫妻合併申報所得稅牴觸憲法保障婚姻家庭之誡命 39 第二項 現行夫妻合併申報制之外的可能 43 第三節 配偶相互贈與免稅 44 第一項 散發誘惑的稅捐立法漏洞 44 第二項 擴大婚姻特權的釋憲爭議 48 第四節 自由處分金 50 第一項 自由處分金之性質 50 第二項 自由處分金在稅法上之評價 52 第五節 小結 53 第四章 婚姻關係消失後之課稅議題 55 第一節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55 第一項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性質 56 第二項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發生要件 57 第三項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在稅制之處理 61 第四項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與遺產稅課稅範圍之連動 64 第二節 離婚後配偶間之贍養費 71 第一項 贍養費之性質 71 第二項 贍養費給付程度及給付方式 72 第三項 贍養費請求權成立之要件 73 第四項 贍養費之稅務議題暨現行實務做法 77 第五項 贍養費在稅制上合理評價 79 第三節 離婚損害 83 第一項 離因損害與離婚損害 83 第二項 損害賠償在稅制的評價 85 第三項 稅法中的離因損害與離婚損害 90 第四節 小結 93 第五章 家庭在現行稅制 95 第一節 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相關憲法爭議 95 第一項 民法上之扶養制度 96 第二項 稅法上之受扶養親屬 97 第三項 免稅額之意義 98 第二節 扶養親屬免稅額 100 第一項 扶養子女免稅額 100 第二項 扶養直系血親尊親屬免稅額 108 第三項 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界線 110 第三節 視為贈與 115 第六章 結論 117 參考文獻 121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婚姻與家庭制度在稅捐法之待遇 | zh_TW |
dc.title | The Treatment of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in Tax Law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1-2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葛克昌;陳衍任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Keh-Chang Gee;Yen-Jen Chen | en |
dc.subject.keyword | 量能課稅原則,婚姻家庭保障,夫妻財產制,課稅單位,扶養親屬免稅額,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Ability-to-Pay Principle,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ystems of marriage and family,Matrimonial Property Regimes,Tax unit,Exemptions for Dependents, | en |
dc.relation.page | 123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303320 |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
dc.date.accepted | 2023-08-10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系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1-2.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3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