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17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鄧志松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ih-Sung Te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呂忻昀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Hsin-yun Lu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8-08T16:38:1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11-0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3-08-08 | - |
dc.date.issued | 2023 | - |
dc.date.submitted | 2023-07-20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文獻】
方德隆(201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現況相關研究的後設分析》。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方慶林、吳清山(2018)。〈國民小學新課綱實施的挑戰與因應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79-86。 史振鼎(1985)主編。《台灣教育之問題與對策》。臺北:台灣省教育會。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臺北:桂冠。 江俊瑩(2020)。〈技術型高中教師新課綱核心素養認同度與教學轉化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技職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旻哲(2022)。〈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 李祐宗(2014)。〈十二年國教我有話要說〉。《師友月刊》562:79-81。 李佳佩(2022)。〈發展108課綱中學社會領域跨科田野課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靜怡(2021)。〈因應108課綱素養導向教學之實施與效果探究—以家政手縫課程為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服務產業系生活應用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唐志禹(2003)。《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 何俊青(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理想與實際-國小教師知覺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通報》17(1):79-110。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心理。 高翊峰(2022)。〈氣候變遷議題融入108課綱國民中學地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余舒蓉(2018)。〈十二年國教課綱轉化之實踐之個案研究:以前導學校為例〉。《雙溪教育論壇》7:113-133。 周辰穎(2022)。〈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國語文教科書之內容分析:「九年一貫課綱」與「108課綱」版本之比較〉。國立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佩儀(2022)。〈國中藝術領域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課程認知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聖梁(2019)。〈全民國防教師對新課綱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寶山(2013)。《民主主義與教育》。臺北:五南書局。 林麗香(2020)。〈高雄市某國中八年級實施108課綱素養導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畢氏定理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林鼎鈞(2019)。〈高中體育教師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概念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浩民(2021)。〈探討理念融入108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新課綱:教育現場之轉變與反思〉。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吳清山(2019)。〈教師執行新課綱之新挑戰、新思維、新作為〉。《師友雙月刊》613:7-12。 洪麗卿(2022)。〈從課綱至教學實踐:跨領域課程統整之實施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 范信賢(2016)。〈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6。 翁鳳婕(2015)。〈雲林縣國小特教教師對特殊教育新課綱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秦夢群、賴文堅(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政策與問題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域課綱〉。臺北市:教育部。 張志皓(2015)。〈技術型高級中學新課綱修訂之初探〉。《台灣教育評論月刊》4(5),86-88。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雅芳、徐加玲、張基成(2001)。〈課程統整教學設計之專題導向網路化學習環境之建置與評估研究(I) 〉。師資培育中心研究報告。 張惠博(2003)。〈學校中的科學教育師資培育〉。《科學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林偉人(2018)。〈以教師領導促進素養導向教學的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4):130-135。 張瀞文(2013)。〈無效研習,如何促進有效教學?〉。《親子天下》52。 許庭禎(2022)。〈108課綱國中數學七上素養教材建構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許得便(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現場問題-九年一貫課程與一綱多本:國中篇〉。《台灣教育雙月刊》642:11-20。 陳豪(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與台灣原住民族〉。《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5(3):163-172。 陳光輝(1984)。《公民教育的意義、內涵、目標與沿革-明日的公民教育》。臺北:幼獅。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與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伯璋(2005)。〈從課程改革省思課程研究典範的新取向〉。《當代教育研究》13:1-34。 陳宥靜(2020)。〈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綱實踐能力覺知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啟榮(2006)。〈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論述〉。《初等教育學刊》25:81-98。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臺北:心理。 陳祥麟(2014)。《適性揚材領航未來-臺北市十二年國教專刊》。臺北:北市教育局。 莊富源(2006)。〈轉變中的臺灣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有關學校公民教育問題面向及其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臺北:巨流。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8:157-182。 曾善美(2022)。〈新課綱國中彈性學習課程實施的問題與解決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11(7)。 單文經(2000)。〈台灣中小學公民教育與「台灣人」意識的型塑〉,《教育資料集刊》25:47-63。 黃光玉、 劉念夏、陳清文(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話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黃亦凡(2019)。〈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對於國中國文教科書編輯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俞心(2020)。〈國中教師對108課綱之自我效能、實施困難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緗琳(2020)。 〈國文專業素養、人際溝通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以PBL教學應用於國中國文課綱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邁向課程新紀元(二)》。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溫明麗(2001)。〈批判性思考教學理論與師資培育模式之探討-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配套措施(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 葉璞之(2022)。〈國中生物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綱之認知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游文賢(2020)。〈臺東縣國小教師對於新課綱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 —以語文領域之國語文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游家政(2001)。《學校課程統整方案的評鑑―以基隆市八所國民中小學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成果報告。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游進年(200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中等教育》58(4):48-71。 楊國揚(201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轉化教科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習資訊》28(3):5-12。 趙珮涵(2022)。《我國108課綱國中公民與社會科有關原住民議題學習重點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素娟(2000)。《公民概念的澄清及公民教育理論與實踐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趙碧華、朱美珍編(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雙葉書廊。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 潘道仁(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蔡瑞君(2014)。〈數位時代下師資培育制度發展的挑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4):37-46。 劉阿榮(2000)。〈公民教育與公民社會—以台灣的威權轉型為指涉〉,《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 蔣淑如(2022)。〈拆解國中課綱史觀與歷史教科書的性別論述〉。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雪梅 (2001)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刊》85:66-75 。 翟海源(1998)。〈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問題〉。臺北:桂冠。 謝佩蓉(2018)。〈108課綱第四學習階段國語文閱讀素養線上評量之建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4):193-228。 謝如珊(2022)。〈提升國中生寫作能力之研究-以108課綱康軒版寫人文本教材為範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蘇麗春(2008)。《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合理性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英文文獻】 Bloom(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gnitive. Domain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gnitive. Domain. Borg, S. (2003) 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 know, believe, and do. Language Teaching, 36 (1), 81-109. Borg, S. (2006). Teacher cogn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London: Continuum. Ereh, C. E. (2005).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Nigerian secondary school: A theoretical review. Journal of the Nigerian Academy of Education, 2. Nwadiani, M. (2007). Education and reforms. Keynote 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25th Annual 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Nigeria (PEAN) Delsu. Delta State University, Abraka, October 17-20, 2007. 【網路資料】 王惠英(2018)。看懂新課綱關鍵字〉素養,是什麼?怎麼學?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9/post/201805040013/ 2022/10/28檢索 金仕起(2017)。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成員現身說法:歷史新課綱有哪些突破性的嘗試?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5426 2022/09/28檢索 林隆諺(2020)。課綱3年困境/師資難題 等不到後援 教學負擔重。翻轉教育網。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419 2022/09/28檢索 范正祥 (2020)。全中教工會:108課綱施行後 教師負擔變重。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0150138.aspx 2022/09/28檢索 陳雅慧、王韻齡(2019)。2018《親子天下》縣市教育力調查:新課綱上路前夕,行政減量、課綱準備還需努力。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684 陳雅慧(2019)。什麼是核心素養?跨越科目疆界、把知識用出來。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3674 2022/10/23檢索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17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2014年11月發布,並於108年正式實施,故又稱為「108課綱」。其相關改革引起社會大眾之關注。筆者欲透過本研究了解第一線公民教師對108課綱之看法及其如何面對新課綱。透過質性研究深入訪談八位教師,並就108課綱之爭議點了解老師如何看待新課綱之改變。研究發現教師對新課綱之認知並無明顯誤解,與教育部之落差在於個人之詮釋與意願,並就其認同與否影響教學行為之改變,同時亦受外在環境因素所左右而轉化為最終教學實踐。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was released in November 2014 and officially implemented in 108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lendar, so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108 Curriculum”. It’s related reform has aroused public concern. Through this research,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108 curriculum and how to face it.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eight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 and the controversial points of the 108 curriculum network were discuss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teachers faced the changes of the 108 curriculum.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 cognition of 108 curriculum,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es in their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and willingness, and whether they agree or not affects the change of teaching behavior, which is also influenc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ranslated into the final teaching.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8-08T16:38:12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8-08T16:38:12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學位論文學術倫理聲明書 i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i 謝誌 iii 中文摘要 v Abstract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壹、新課綱的實施與教師之認知 3 貳、新課綱的實施與教師之態度 4 參、新課綱的實施與教師之因應 4 第三節 研究設計 5 壹、理論分析架構 6 貳、研究方法 7 參、章節安排說明 12 第二章 108課綱及其引發之爭議 14 第一節 108課綱的發展與沿革 14 第二節 108課綱在國中之實踐 17 第三節 108課綱所引發之爭議 19 壹、新課綱之課程改革影響教師教學時數與權益 20 貳、核心素養抽象難以轉化為具教學實踐 20 參、課程統整動搖教師過去師培與教學經驗 21 肆、公民教育之中立性備受質疑 22 第三章 新課綱之課程改革 24 第一節 「新課綱」的理念是什麼? 24 第二節 關於「新課綱核心精神」的不同態度 27 第三節 如何落實「新課綱」的中心理念 30 第四節 綜合探討 32 第四章 新課綱的「核心素養」 35 第一節 充滿歧異的「核心素養」 35 第二節 「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39 第三節 「核心素養」怎麼教? 42 第四節 綜合探討 45 第五章 實踐理念的「課程統整」 49 第一節 不同見解的「課程統整」觀 49 第二節 「課程統整」的認同與否 52 第三節 如何達成「課程統整」? 55 第四節 綜合探討 59 第六章 「公民教育」的內涵 62 第一節 什麼樣的「公民教育」? 62 第二節 「公民教育」的多元看法 66 第三節 「公民教育」的實踐 68 第四節 綜合探討 71 第七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74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7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81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國中公民科教師對108課綱之認知與因應 | zh_TW |
dc.title |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se on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on civics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1-2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洪承宇;鍾明倫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Cheng-Yu Hung;Ming-Lun Chung | en |
dc.subject.keyword | 108課綱,深度訪談法,教師認知,教師因應,公民教育,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108 curriculum,in-depth interview,cognition of teacher,reaction of teacher,civic educ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91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301222 |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
dc.date.accepted | 2023-07-20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1-2.pdf | 2.39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