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11
標題: | 飲食文學範疇的建構:一個社會學式的考察 The Categorization of Food Literature: a Sociological research |
作者: | Hao Chiang 江浩 |
指導教授: | 林端(Duan Lin) |
關鍵字: | 文學社會學,飲食文學,正典形塑,文學出版,象徵鬥爭,象徵資本, sociology of literature,food literature,canon formation,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Perspective,symbolic struggle,symbolic capital, |
出版年 : | 2009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本文旨在回答一個經驗性的問題:在1999年前後,台灣的書市出現了一個新的範疇—「飲食文學」,這個範疇一方面與網路文學、輕小說一樣廣為市場所接受,另一方面卻又比前述兩者更被台灣的文學界所重視:許多文學家與文學雜誌樂於擁抱此種文學主題,但也有許多文評家認為這是一種墮落、擁抱市場的「消費文學」。於是究竟這個範疇在什麼社會條件下出現,參與者又如何讓自己獲得文學界的認可,便成為一個饒富興味的問題。為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將以文化生產取徑、亞歷山大的「文學的社會學」取徑以及布赫迪厄對象徵鬥爭的討論為主要切入點。
首先,從文化生產取徑出發,我指出飲食文學在當代台灣的出現不能單純從大眾對於飲食消費的關注中找到原因,而應該要注意到1990年代副刊生態結構以及出版市場的轉變。在1990年代,副刊越來越倚賴市場並因而大力推動「類型文學」,飲食文學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一方面,這段時間出版社也在整體閱讀率下滑、週休二日導致消費資訊需求提高的生產條件下,開始推動摻雜生活消費資訊的「軟性文學」,於是飲食文學便在這樣的考量之下,成為出版社所樂於出版的作品。而從亞歷山大「文學的社會學(cultural sociology)」的取徑出發,則須注意到飲食文學範疇的出現也需要象徵層次上的建構,這包括了文學研究對台灣飲食文學發展史的建構,以及為了要與其他飲食書寫作品相區隔而提出的一套飲食文學美學標準。 而為了融合文化生產取徑與「文化的社會學」取徑兩者的研究發現,我於是挪用了布赫迪厄象徵鬥爭的概念。藉由象徵鬥爭的概念,我討論在1990年代末期,文學界的新進者如何在文學生產條件丕變的情況下,藉由創作「飲食文學」來獲取市場與讀者。然而文學領域的既有規則也迫使這些人在獲取市場之餘必須對既有的典律傳統有所回應,這於是迫使其進行象徵鬥爭,以建構這個文類的正當性。一方面藉由一套獨特的美學判準使飲食文學與飲食書寫相區分,另外一方面亦建構自己有相對獨立於抒情散文的文學價值。最後,由這樣象徵鬥爭所積累而成的象徵資本也使得他們得以投入飲食評鑑或飲食實作領域,由此進一步積累經濟資本或社會資本。 在結尾部分,我除了討論綜合合文化生產、「文化的社會學」以及布赫迪厄象徵鬥爭的研究取徑,可以為記錄文化的研究帶來甚麼貢獻之外,由這個案例出發,我也討論了在當代台灣文學界在發展類型文學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可能的改進之道。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ain how 'food literature' in Taiwan becomes a wide-acceptance literature category. In the end of 1990, there is a new category known as 'food literature' in trade book publishing market. Unlike 'light novel' or 'online literature,' although food literature sells well, literature field takes it seriously. So what social conditions make food literature appear, and how it is accepted by literature field is worthy of understanding. I use cultural productio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roles newspaper offices and publishing houses play in the categorization of food literature. I also use 'symbolic struggle' to explain how food literature become a suitable position-taking strategy, and how food literature writers translate their symbolic capital.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I tr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velop literature category in Taiwan.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11 |
全文授權: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社會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 2.53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