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0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王泰升
dc.contributor.authorEn-Hung Ch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張恩鴻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20T20:01:45Z-
dc.date.available2010-10-28
dc.date.available2021-05-20T20:01:45Z-
dc.date.copyright2009-10-28
dc.date.issued2009
dc.date.submitted2009-10-22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建宏、李霞合著,《普魯士的精神和文化》,臺北:淑馨出版社,1996。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王泰升,初版,1997。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初版,1999。
《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初版,2001。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2002。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台北:瑞興,2000。
朱元發,《韋伯思想概論》,遠流出版,1990。
何懷宏,《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羅爾斯正義論中的歷史與理性》,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任杰、梁凌,《中國的宗教政策-從古代到當代》,中國北京:民族出版社,1版
,2006。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2001。
李嘉嵩,《一○○年來》,臺南:人光出版社,1979。
李建忠,《信教自由之研究-以近代宗教立法之沿革與內容為中心》,台灣花蓮地
方法院檢察署,1996。
李筱峰,《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玉山社,初版,2004。
宋光宇,《天道鉤沉:一貫道調查報告》,台北,元祐,1983。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台北:五南,2001。
林本炫,《台灣的政教衝突》,稻鄉出版社,再版,1994。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修訂再版,1985。
林信全,《海耶克自由理論研究》,台北:聯經,2000。
林安梧,《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幼獅文化事業,1996。
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5。
吳宗慈編,《中華民國憲法史》,台北縣永和:文海,前編,1988。
周志宏,《內在精神自由》,台北:月旦法學雜誌,47期,1999。
查忻,《旭日旗下的十字架:1930年代以降日本軍國主義興起下的臺灣基督長老教
會學校》,稻鄉出版,初版,2007。
胡文池,《憶往事看神能-布農族宣教先鋒胡文池牧師回憶錄》,台南:人光出版社,
新增訂版,1997。
洪應灶,《中華民國憲法新論》,作者自印,2版,1956。
《中華民國憲法新論》,作者自印,7版,1974。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初版,1984。
許有才,《奇妙恩寵-許有才牧師回憶錄》,人光出版社,1998。
許育典,《宗教自由與宗教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5。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2版,2000。
許慶雄,《憲法入門》,1993。
夏家駿,《清代中葉的白蓮教起義》,北京:中華,初版,1974。
孫文,《國父全集》,近代中國,第4冊,1989。
張宏生、谷春德,《西洋法律思想史》,台北:漢興,初版,1993。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下冊,台北:東華書局,1977。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作者發行,2版,1997。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作者發行,3版,1999。
陳瑞堂,《台灣寺廟法律關係之研究》,司法行政部,1974。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社,初版,1992。
陳介玄、翟本瑞、張維安合著,《韋伯論西方社會的合理化》,巨流圖書公司,1990。
康豹,《染血的山谷-日治時期的噍吧哖事件》,三民書局,初版,2006。
黃慶生,《台灣宗教立法》,太平慈光寺,初版,2005。
《寺廟經營與管理》,台北:永然文化出版,2000。
黃克先,《原鄉、居地與天家:外省第一代的流亡經驗與改宗歷程》,稻鄉,初版
,2007。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作者自印,修訂版,1960。
《比較憲法》,台北:大中國圖書,初版,1961。
程全生,《憲法釋論》,幼獅文化事業,2版,1975。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1996。
鄒文海,《西洋政治思想史》,環宇出版社,1972。
葉永文,《台灣政教關係》,風雲論壇出版社,初版,2000。
葉仁昌,《近代中國的宗教批判-非基運動的再思》,雅歌出版社,1987。
彭琦,《中西政教關係史比較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鄭志明,《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台灣學生,初版,1988。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初版,1994。
鄧元忠,《西洋近代文化史》,臺北:五南圖書,1996。
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1983。
《中華民國憲法新論》,三民書局,1985。
《西洋政治思想史》,三民書局,1993。
瞿海源,《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
謝啟武,《洛克》,東大圖書公司,1997。
羅竹風主編,《人、社會、宗教》,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5。
顧忠華,《韋伯的「基督教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中山學術文化基
金會,1997。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東初出版社,1984。
《觀音像不要走》,台北:七號公園竹林禪意區促進會,1994。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初版,1965。
《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00。
(二)期刊論文
王和雄,〈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之意義與界限〉,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
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司法院(1998.09.)。
江燦騰,〈日本帝國在臺殖民統治初期的宗教政策與法制化的確立〉,《中華佛學學
報》(2001.09.)。
余光弘,〈台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收錄於瞿海源,《
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1997。
李嘉嵩,〈日本治台—宗教政策考(三)〉,《瀛光》,第130期,1963。
李惠宗,〈論宗教信仰自由及國家保護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號
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期(1999.12.)
何穎怡、胡遜,〈細說一貫道〉,《中央月刊》,第145期。
林本炫,〈國家、宗教與社會控制〉,《思與言》,第34卷第2期,1996。
〈我國當前宗教立法的分析〉,收錄於《思與言》,第39卷第3期(2001.09)。
林蓉芝,〈解析寺廟實務與法令關係〉,收錄於《宗教論述第三輯》,內政部(2001.12.)。
吳宗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其緣起〉,收錄於《中國現代史料選輯,民國憲
政運動》,正中書局,1978。
法治斌,〈政教分離、出版自由與公共論壇〉,收錄於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重
要判決之研究:1993-1995》,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8。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一九四五)〉,收錄
於《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06.)。
〈日治末期「國歌少年」的統治神話及其時代背景〉,收錄於《海行兮
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2002。
周志宏,〈內在精神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
查時傑,〈民初的政教關係:兼論近代中國政教關係三模式〉,收錄於《中國近代
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7。
〈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長老教會-以南北教會學校神社參拜為例〉,收
錄於張炎憲,《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中央研究院 (1988.12.)。
〈民國訓政時期的基督教會:訓政時期政教關係的初探(1928-1931)〉,收
錄於《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06.)
許育典,〈論宗教自由的保障與實質法治國的實踐: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90
號解釋〉,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
上冊)》,台北:中研院,2002。
〈宗教自由保障下的宗教團體自治--評釋字第五七三號解釋〉,《月旦法
學》,第114期(2004.11.)。
許志雄,〈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原則〉,《月旦法學雜誌》,35期(1998.03.)
莊吉發,〈清朝秘密宗教的政治意識〉,《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1987。
孫慈雅,〈昇自瘧患中的奎寧樹—宣教士甘為霖的歷史之旅〉,收錄於林冶平,《基
督教與臺灣》,初版,1996。
陳新民,〈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則〉,《法令月刊》(2002.02)。
陳銘祥,〈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1997。
陳永生,〈海峽兩岸宗教政策比較〉,收錄於《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1987。
陳熙遠,〈「宗教」:一個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關鍵詞〉,《新史學》,
第1 3卷第4期 (2002):37-66。
淨心,〈論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收錄於《宗教論述第三輯》,內政部(2001.12)。
黃顯榮,〈論宗教自由〉,《國立臺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7期,1987。
黃昭元,〈釋迦牟尼,生日快樂-訂佛誕日為國定紀念日是否違憲?〉,《月旦法學
雜誌》,第58期(2000.02.)。
〈信上帝者下監獄?從司法院釋字第四九○號解釋論宗教自由與兵役義
務衝突〉,《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03.)。
〈上帝要我上祂的學校-宗教自由與義務教育的衝突〉,《月旦法學雜誌》
,第74期(2001.07.)。
楊日旭,〈論美國憲法上的宗教自由權〉,《憲政思潮》,第93期,1991。
楊惠南,〈一貫道與佛教〉,《當代》,第11期。
葉向芝,〈一貫道雖解禁,宗教自由還免談〉,《開拓時代》,第3期。
劉清波,〈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之法理探索〉,《法令月刊》,第37卷3期,1986。
蔡錦堂,〈日據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研究:奉祀「神宮大麻」及發行「神宮曆」〉
,收錄於《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06.)。
〈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
收錄於《史聯雜誌》,第19期,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91.12.)。
〈台灣日日新報〉,收錄於《台灣文化事典》,林礽乾等編,台北:臺灣
師大人文教育中心,2004。
鄭志明,〈台灣解嚴後的政教關係〉,收錄於《亞洲政教關係》,宗教學論叢1,
韋伯文化(2004.03.)。
賴阿忠,〈基督教在魯凱族宣教成長的過程〉,收錄於林冶平,《基督教與臺灣》
,初版,1996。
顏厥安,〈凱撒管得了上帝嗎?由法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月旦法學雜誌》
,第24期(1997.05.)。
迦陵,〈曾在台灣發展的日本佛教宗派(二)〉,《妙心雜誌》,第30期(1998.06.)。
(三)碩博士論文
尤伯祥,《宗教自由之權利內涵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8。
王學新,《日本國家神道與集團意識》,淡江大學碩士論文,1987。
古健琳,《宗教自由之研究:以德、日憲法例探討我國憲法第十三條之意涵》,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臺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
,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呂秉翰,《論宗教信仰自由與刑事不法行為之界線》,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
碩士論文,2003。
李建忠,《政教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1983。
馬緯中,《法與宗教之研究-論現代法治國下的宗教自由》,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林本炫,《宗教團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
張旭宜,《台灣原住民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硏
究所碩士論文,1995。
康夽妵,《日據時代的基督教政策初探:以韓國與台灣基督教為例》,國立台灣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家倫,《台灣社會之宗教與政治的演變—一個宗教團體的社會學分析》,國立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葉永文,《臺灣政教關係之研究(1949-1999):一種統治觀點之分析》,國立臺灣
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鄭恩得,《民族主義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民族想像》,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4。
蕭子莙,《台灣宗教與政治關係之研究:七號公園觀音像遷移事件個案分析》,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蘇銘翔,《「宗教取財」與詐欺罪之研究 - 以社會利益說( Theory of Social Interests
)及政教分離為理論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蘇乃加,《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為探討主題》,中
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四)報紙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華日報
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新生報
自由時報
自立早報
聯合報
(五)政府出版品
何鳳嬌編,《台灣省警務檔案彙編-民俗宗教篇》,國史館,1996。
《內政部部史》,內政部,初版,1994。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北: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初版,1956。
瞿海源編,《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
溫國良編譯,《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3。
溫吉,《台灣番政志:第二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版,1999。
鍾福山總編,《宗教法令彙編(一)、(二)》,內政部,1996。
《雷震案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2002。
《台灣省政府公報》
《臨時政府公報》
《國民政府公報》
《政治官報》
《立法院公報》
二、外文部分
(一)日文專書
千葉正士,《世界の法思想》,日本評論社,1988。
小早川欣吾,《明治法制史論公法之部(上卷)》,日本東京:巖松堂書店,初版
,1940。
川崎庸之、笠原一男,《宗教史》,山川出版社,3版,1985。
土肥昭夫,《日本プロテスタト.キリスト教史》,日本東京:新教出版社,1980。
山口輝臣,《明智国家と宗教》,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
井上茂,《自然法の機能-思想史的考察》,勁草書房,1973。
白井朝吉、江間常吉,《皇民化運動》,東臺灣新報社台北支局,1939。
末本文美士,《日本宗教史》,岩波書店,2007。
江口鑒次,《宗教團體法論上卷》,日本京都:立命館,1941。
村上重良,《國家神道と民眾宗教》,吉川弘文館,初版,1982。
《國家神道》,岩波書店,初版,1990。
《天皇制國家と宗教》,日本評論社,1版,1982。
岡邦俊,《日本現代史全書》,三笠書房,初版,1941。
長谷川正安,《思想の自由》,日本東京:岩波書店,初版,1977。
近藤金刄一,《太平洋戦下の朝鮮及び台湾》,朝鮮史料研究會,近藤研究室,1961。
岩城龜彥,《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理蕃の友發行所,再版,1936。
美濃部達吉,《逐條憲法精義》,日本東京:有斐閣,初版,1930。
國井淳二,《小學校に於ける敬神的教材の研究》,明誠館,初版,1921。
宮崎直勝,《寺廟神の昇天》,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初版,1942。
笠原一男,《日本宗教史Ⅱ》,山川出版社,1版,1987。
渡辺洋三,《法と社會の昭和史》,岩波書店,1988。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の宗教政策》,日本東京:同成社,初版,1994。
台灣神職會編,《神宮大麻奉齋のすすあ》(出版年代不詳)
淺野研真編,《現行宗教法規全書》,東京:大東出版社,初版,1933。
櫻井匡,《明治宗教運動史》,森山書店,初版,1932。
(二)日文期刊論文
田上穰治,〈宗教に關する憲法上の原則〉,清宮四郎、佐滕公編集,《憲法講座2
,國民の權利及び義務》,1978。
平野武,〈憲法の制定〉,收錄於福島正夫,《日本近代法体制の形成(下)》,日
本評論社,1982。
江村栄一,〈幕末明治前期の憲法構想〉,《日本近代思想大系9 憲法構想》,岩
波書店,1989。
岡田包義,〈神祇制度大要〉,收錄於田中喜重郎,《行政實務講座》,政治教育
協會,5版,1938。
前田光夫,〈國家と宗教〉,《法學教室》,第36卷(1983.09)。
增田福太郎,〈皇民運動下の台灣宗教〉,收錄於《台灣地方行政》,5卷1、2號
,年代不詳。
橫森久美,〈台湾における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關連において〉,收錄於《台
湾近現代史研究》,第4号,日本:綠蔭書房,1982。
(三)英文碩博士論文
Chou, Wan-yao, “The Kominka Movement: 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 1937-1945,
”(Ph. D. Dissertation of Yale University in New Haven, 1991)
(四)英文期刊論文
Murray A. Rubinstein, ”Patterns of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 in Modern Taiwan”,
收錄於《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7。
Sawatzky Sheldon, “State-Church Conflict in Taiwan: Its Historical Roots and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s”, Missiology (Pasadena, CA) 9, no.4
(0ct 1981)
(五)譯著
湯恩比(Arnold Toynbee)著,余哲雄、蔡美玲譯,《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
,好時年出版社,1985。
Brian Tierney、Sidney Painter著,袁傳偉譯,《西洋中古史(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300-1475)》,五南圖書,1997。
海思(Canrlton J.H Hayes)、穆恩(Parker Thomas Moon)、威蘭(John W. Wayland
)合著,李方晨、陳大端合譯,《世界通史》,東亞書社,1959。
賽班(George H. Sabine)著,李少軍、尚新建合譯,《西方政治思想史(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桂冠圖書,1997。
John Bagnell Bury著,羅志希譯,《思想自由史(History of Freedom of Thought)》
,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John Gray著,蔡英文譯,《自由主義的兩種面貌(Two Faces of Liberalism)》,台北
:巨流,2002。
Max Weber著,簡惠美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1989年。
Munroe Smith著,姚海鎮譯,《歐洲法律發達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尼斯貝(Robert Nisbet)著,徐啟智譯,《西方社會思想史》,桂冠圖書,1986。
Will Durant,《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卷六,宗教改革》,幼獅文
化事業編譯,1995。
W. Friedmann,《法理學(Legal Theory)》,楊日然等合譯,司法週刊社,1984。
Yang, C.K.(楊慶堃),〈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關係〉,出自段昌國、
劉紉尼、張永堂編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
,頁319-347,1985。
山中永之佑等著,堯嘉寧、阿部由理香、王泰升、劉晏齊合譯,《新日本近代法論》
,台北:五南圖書,初版,2008。
村上重良著,張大柘譯,《宗教與日本現代化》,高雄:佛光出版社,初版,1993。
(六)日文報紙
《台灣日日新報》
(七)政府出版品
文部省編,《國體の本義》,1937。
文部省宗教局編,《宗教關係法規集》,內閣印刷局,初版,1942。
《理蕃の友》,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2-1941)。
《理蕃誌稿第二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18。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法令輯覽》,日本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第8輯,192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
下卷)》,台北,初版,1942。
丸井圭治郎編,《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灣總督府,1919。
四、網路資料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與專賣局數位化檔案資料庫
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
國史館數位典藏《國民政府檔案》
國史館數位典藏《蔣中正總統文物》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09-
dc.description.abstract「宗教自由」是西方社會從近代,歷經數個世紀發展出來的權利與憲政概念,相對而言傳統華人或原住民社會並沒有孕育出這樣的法文化或概念。然而,台灣在近代歷史發展的大動盪之下,被捲入世界列強向外殖民的浪潮中,間接地接觸到此一飄洋過海而來的陌生概念,至今已逾一百年有餘。生活在當代台灣社會的人們,現在能夠選擇自己想信仰的宗教,自由參加宗教活動,自由向別人傳教,甚至不信仰任何宗教亦可。上述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過去的歲月中,並不全然能夠實現或受到保障。而社會文化與歷史背景均以西方有所差異的臺灣社會,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歷史代價」才得以逐步獲得「宗教自由」呢?因此,本篇論文係探究過去這段時間,東方社會的政府,特別是統治過臺灣的日本總督府及源自中國的國民黨政府,為何要引進「宗教自由」;政府對「宗教自由」的認知是什麼;有哪些限制或影響「宗教自由」的法律規範或具體措施;以及政府為何要限制人民的「宗教自由」;人民或宗教團體又是如何回應;曾否主張過「宗教自由」;有什麼積極或消極的行動;有否尋求司法救濟途徑為自己伸張權利;而當時的法學界及媒體的聲音又是什麼;此外,本文基於在地化思考,也將一併討論台灣宗教自由的歷史發展軌跡與西方社會的異同之處;以及西方宗教自由及政教分離能否完全適用於台灣社會;台灣宗教自由史能否作為其他國家或社會的參考;若要確保台灣宗教自由的發展必須落實保障哪些權利;最後並以法律史的角度提出確保台灣宗教自由的發展必須制定哪些規範。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s a human right, religious freedom emerged and gradually well-developed as a constitutional concept in modern Western societies. However, it did not play an equivalent role in the Eastern world, such as both the Han and aboriginal ethnic groups in Taiwan. This legal concept was not introduced to the Taiwanese societies until the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tide of colonization in the past century. Nowadays, Taiwanese people can choose any religion in which they believe, participate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do missionary work freely, and even show support for antitheism whereas these actions could not receive fully legal protection before. Clearly, given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societies, religious freedom in Taiwan had to be obtained in distinct way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istorical costs” that the Taiwanese societies paid to earn religious freedom. Specifically, I examined why and how government systems in Taiwan (particularly Taiwan Soutokufu of Japan and Kuomintang Government from China) legislated the concept of religious freedom. Moreover, I reviewed how the government systems defined this concept and regulate its development in Taiwan. I also investigated people’s responses to these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including their advocacy for religious freedom, their active or passive fight for religious freedom, their seeking for judicial relief to protect their human rights, and comments/opinions on these legal actions from professionals and the press.
Additionally, from a localized perspective, I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freedom in Taiwan with that in the Western world. Finally, I pointed out several important implications, such as whether the Westernized system of religious freedom, as well as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are totally suitable for Taiwanese societies, how the religious freedom experience of Taiwan in the past century can shed light on other cultural settings, which leg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religious freedom in Taiwan, and which laws should be legislate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freedom in Taiwan.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20:01:4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4a21007-1.pdf: 4163020 bytes, checksum: c520a832de163417ad4db6fcbdd20e1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限制………………………………………………… 6
第二章 西方社會宗教自由的發展與日本社會的繼受...……………………… 14
第一節 西方社會宗教自由的起源與歷史脈絡…………………………… 14
第一款 從非法邁向合法的基督教………………………………… 15
一、早期基督教遭到羅馬帝國迫害…………………………… 15
二、基督教如何邁向合法化…………………………………… 16 三、基督教變身為國教…………………………………………… 18
第二款 基督教如何主宰中世紀歐洲……………………………… 19
一、從世俗分離出宗教權力…………………………………… 19
二、宗教權力逐漸超越世俗權力……………………………… 21
三、宗教權力獨霸的後果……………………………………… 24 第三款 近代型世俗國家的興起與基督教獨霸時代的結束………… 29
一、近代思潮的衝擊與宗教改革運動………………………… 29
二、世俗權力重新收編宗教權力……………………………… 32
第四款 宗教寬容的呼聲與宗教自由的立法入憲………………...… 35
一、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興起……………………………… 35
二、國家主權與人民權利理論的出現………………………… 36
三、慘痛的宗教戰爭代價換來宗教寬容與自由……………… 38
第二節 近代日本繼受宗教自由之背景與過程………………………… 42
第一款 德川幕府並未繼受宗教自由……………………………… 42
第二款 明治天皇政府在國教政策下,繼受宗教自由之過程……… 43
一、明治政府為了鞏固統治,開始扶植神道國教…………… 43
二、剷除阻礙國教發展的舊佛教勢力………………………… 44
三、佛教向政府輸誠以換取生存空間………………………… 45
四、浦上事件引發國際譴責,政府不得不考慮繼受宗教自由…… 46
五、國教政策以天皇為中心重新出發………………………… 48
六、國教政策與近代宗教自由思想衝突……………………… 49
七、國教提升為非宗教又超乎眾教,為繼受宗教自由作準備.. 51
第三款 近代日本宗教自由立憲過程及實踐……………………… 53
一、民權運動興起並要求立憲………………………………… 53
二、明治政府對立憲主張分歧並鎮壓民權運動……………… 56
三、政府採取欽定保守立憲主義……………………………… 57
四、明治憲法起草過程………………………………………… 59
五、日本式宗教自由條款草案分析…………………………… 60
六、國教不入憲與限制宗教自由之原因……………………… 65
七、順應天皇成為宗教自由之先決條件……………………… 67
八、政府以教育勅語在學校推行國教………………………… 71
九、政府只准國教教育,不准宗教教育………………………… 73
第四款 小結:日本式宗教自由及政教分離誕生………………… 74
第三章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宗教自由之繼受與實踐………………………… 76
第一節 日本式宗教自由與宗教政策施行於台灣……………………… 76
第一款 日本治台前清帝國的宗教統治經驗……………………… 77
第二款 皇民化政策推行前總督府的宗教政策…………………… 80
一、以財產規則及違警例進行宗教管制……………………… 84
二、以西化及統治利益觀改造原住民宗教信仰習俗………… 89
三、感化原住民之宗教實驗並非出於保障宗教自由………… 91
第三款 西來庵事件促使總督府重新調查台灣宗教……………… 96
第二節 總督府推行侵害宗教自由與違反政教分離的皇民化政策…… 98
第一款 皇民化政策的前導準備與同化政策的施行……………… 98
第二款 總督府推行皇民化政策的原因及主張…………………… 99
第三款 皇民化政策的宗教同化措施與人民的反應…………… 101
一、參拜神社與天皇像……………………………………… 101
二、奉祀神宮大麻……………………………………………… 114
三、改善台灣家庭正廳方案………………………………… 116
四、寺廟整理政策…………………………………………… 118
第三節 日本內地以刑事處罰及宗教團體法壓制宗教………………… 121
一、日本內地以不敬罪及治安維持法鎮壓宗教……………… 121
二、日本內地戰時施行高管制強度的宗教團體法…………… 124
三、台灣宗教倖免於刑事處罰及宗教團體法之原因……… 126
第四節 清治時期與日治時期宗教環境之差異………………………… 130
第五節 小結:日本宗教自由因戰敗而改為美式,台灣卻被帶向中式… 133
第四章 戰後戒嚴時期台灣社會宗教自由之繼受與實踐…………………… 135
第一節 對國民黨政權源自於中國的統治經驗考察………………… 135
第一款 傳統中國政權對宗教多有戒心,並未繼受宗教自由…… 135
第二款 民國時代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及法令措施……………… 138
一、臨時政府將「宗教自由」立憲之過程及原因…………… 138
二、北洋政府將「孔教列為國教」之憲政爭議………………… 140
三、北洋政府宗教規範皆屬管制色彩濃厚之命令………… 142
四、國民黨政府宗教規範延續北洋思維並取締迷信………… 148
五、三民主義成為中華民國教育之根本,黨國體制誕生…… 156
第二節 宗教自由嚴重受害的戒嚴時期……………………………… 157
第一款 法學界對宗教自由之釋義……………………………… 157
第二款 國民黨政府實施管制民間「不良習俗」之宗教規範…… 158
第三款 國民黨政府施行全面箝制自由的戒嚴法制…………… 161
一、憲法學者支持「拒向國旗及國父遺像行禮」應受限制… 161
二、政府為了戰爭抑制人民宗教活動……………………… 164 三、政府以意識形態取締有損國體之日本味慶典……………166
第四款 政府大力取締宗教與受害人民的回應………………… 168
一、對一貫道的取締………………………………………… 169
二、對日蓮教的取締…………………………………………… 187
三、對基督教派的取締……………………………………… 202
第五款 全國動員只為了祭拜兩蔣,「謁陵」文化形成…………… 213
第六款 小結:政府意識形態是侵害台灣宗教自由最大危險來源…215
第五章 解嚴後台灣社會宗教自由之繼受與實踐………………………… 217
第一節 解嚴後政府還剩下哪些宗教管制規範……………………… 218
第二節 台灣式政教分離之發展與實踐………………………………… 219
第一款 大安森林公園觀音像事件……………………………… 220
第二款 佛誕日列為國定紀念日事件…………………………… 227
第三節 台灣式宗教自由之發展與實踐……………………………… 231
第一款 新興宗教能否享有自由:以宋七力涉嫌詐欺案為例…… 232
第二款 國家義務與人民宗教自由權之衝突……………………… 239
一、新約教會學生為了守道拒受國家義務教育…………… 240
二、釋字490號支持國家義務優先,罔顧人民宗教自由…… 243
第三款 小神壇與小寺廟也勇於聲請大法官釋憲……………… 254
一、釋字460號:家庭神壇試圖爭取優惠稅率……………… 254
二、釋字573號:寺廟土地案促使「監督寺廟條例」違憲…… 257
第四節 宗教自由未現身的高砂義勇紀念碑事件……………………… 264
一、沸沸揚揚的靖國神社風波……………………………… 264
二、台北縣政府粗糙的拆除處分……………………………… 266
三、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提起行政救濟…………………… 268
四、紀念碑事件的啟示……………………………………….. 272
五、紀念碑與觀音像事件之對照…………………………… 274
第五節 小結:台灣式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的雙重落差……………… 276
第六章 台灣繼受與實踐宗教自由百年後的在地化思考………………… 279
第一節 回顧台灣百年來宗教自由之繼受與實踐…………………… 279
第二節 台灣宗教自由的歷史發展軌跡與西方社會的異同之處…… 281
一、西方社會由歷史孕育法概念;臺灣社會由法概念孕育歷史.. 281
二、西方社會有一教獨霸;臺灣社會有一府獨裁…………… 281
三、保障人民宗教自由皆非雙方初衷………………………… 282
第三節 西方宗教自由及政教分離能否完全適用於台灣社會……… 282
第四節 台灣宗教自由史能否作為其他國家或社會的參考………… 284
第五節 確保台灣宗教自由的發展必須落實保障哪些權利…………… 285
第六節 確保台灣宗教自由的發展必須制定哪些規範……………… 286
一、將政教分離原則明文入憲……………………………… 286
二、將公務員對宗教中立入法……………………………… 287
三、制定妥善的宗教團體法…………………………………… 290
第七章 結論………………………………………………………………… 302
參考文獻……………………………………………………………………… 31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台灣百年來宗教自由之繼受與實踐zh_TW
dc.titleReception and Practice of Religious Freedom in Taiwan over the Past Century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8-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黃昭元,林本炫
dc.subject.keyword宗教自由,政教分離,宗教法,人權,法律史,臺灣總督府,國民黨政府,zh_TW
dc.subject.keywordReligious Freedom,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Religious Laws,Human Rights,Legal History,Taiwan Soutokufu,Kuomintang(KMT) Government,en
dc.relation.page330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09-10-2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8-1.pdf4.07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