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778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顯武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Hsien-Wu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惟立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Wei-Li Wang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7-19T16:27:3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11-0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3-07-19 | - |
dc.date.issued | 2023 | - |
dc.date.submitted | 2023-06-07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
一、專書 牛隆光(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臺北:唐山出版社。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 : 理論與實證》。臺北:幼獅文化。 吳國光、鄭永年(1995)。《論中央-地方關係:中國制度轉型中的一個軸心問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劉國光等(2006)。《中國十個五年計劃研究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蔡昉(2021)。《讀懂未來中國經濟:『十四五』到2035》。北京:中信出版社。 二、編著論文 吳玉山(2007)。〈宏觀中國:後極權資本主義發展國家-蘇東與東亞模式的揉合〉,徐斯儉(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頁309-335。臺北:五南出版社。 三、學位論文 張善博(2022)。《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理論與實踐創新》。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論文。 蔡孟庭(2021)。《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 丁忠毅(2021)。〈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思想理論教育導刊》(04)。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課題組、陳佳貴、黃群慧(2009)。〈十一五規劃實施前三年分析報告及對“十二五”的政策建議〉,《經濟管理》(11)。 中國能源產業的狀況分析課題組、王元京(2006)。〈十一五至2020年能源產業能力擴張分析與展望〉,《經濟研究參考》(89)。 牛玉峰、劉曉偉(2018)。〈新中國「五年規劃(計劃)」研究的實踐檢視與理論反思〉,《當代經濟研究》(07)。 王宏仁(2022)。〈中共20大後的對外戰略與兩岸關係新發展〉,《展望與探索月刊》,20(12):98-107。 王佳寧、白靜、羅重譜(2016)。〈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更迭及「十三五」重要指標述評〉,《改革》(06)。 王信賢(2023)。〈中國大陸「白紙運動」與國家社會關係之評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1(1):8-13。 王國臣(2022)。〈中共20大經濟發展規劃之研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0(11):38-46。 王尊彥(2022)。〈中共20大後中國大陸安全環境初步評估〉,《展望與探索月刊》,20(11):31-37。 朱天飚(2005)。〈發展型國家的衰落〉,《經濟社會體制比較》(05)。 吳佳勳(2021)。〈「十四五」時期由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潛力談國內大循環戰略〉,《經濟前瞻》(195):15-19。 吳明澤(2021)。〈十四五時期中國大陸金融改革與發展〉,《經濟前瞻》(195):20-25。 吳明澤(2022)。〈中國二十大之經濟風險形勢〉,《經濟前瞻》(204):82-85。 吳柏寬(2022)。〈淺析烏俄戰爭下,歐盟與中國大陸因應之道〉,《經濟前瞻》(201):69-73。 吳若瑋(2021)。〈市場化與綠色金融協助中國大陸實現「碳中和」目標〉,《經濟前瞻》(197):74-81。 吳慕強(2022)。〈從「俄烏戰爭」檢視中共軍事外交-理想與現實的挑戰〉,《海軍學術雙月刊》,56(5):23-40。 李志強(2018)。〈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策略、趨勢與挑戰〉,《展望與探索月刊》,16(5):76-93。 李青青(2022)。〈從「一五」至「十四五」:中國規劃治理的歷程、經驗與優勢〉,《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01)。 汪文祥(2002)。〈十五時期西部地區發展戰略比較研究〉,《經濟研究參考》(82)。 杜長青(2022)。〈俄烏戰爭對中國的衝擊以及對臺灣的啟示〉,《戰略安全研析》(173):19-27。 周丕啟(2006)。〈國家大戰略:目標與途徑〉,《現代國際關系》(10)。 周理、王思柳、曹藝濤(2013)。〈政府的主導作用及其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啟示——基于發展型國家理論視角〉,《理論觀察》(05)。 孟芊、劉玉程(2014)。〈我國地方「五年規劃」評估研究—以福建省「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為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05)。 林昱君(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接「十四五」之戰略訊號〉,《經濟前瞻》(195):54-58。 邱明浩(2021)。〈解讀中共「五年發展計畫」歷程與「十四一五」規劃要點〉,《海軍學術雙月刊》,55(5):115-127。 邱達生(2023)。〈2022~2023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6(1):39-45。 姜佳瑩、胡鞍鋼、鄢一龍(2017)。〈國家五年規劃的實施機制研究:實施路徑、困境及其破解〉,《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03)。 姜新立(2022)。〈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海峽評論》(383):8-11。 柳金財(2022a)。〈2022年中共對臺工作會議評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0(2):8-17。 柳金財(2022b)。〈中共實施動態清零政策與黨內權力競逐〉,《展望與探索月刊》,20(7):105-113。 柳金財(2022c)。〈從中共20大政治報告檢視大陸社會發展及其侷限性〉,《展望與探索月刊》,20(11):19-25。 胡鞍鋼、王亞華、鄢一龍(2006)。〈“十五”計劃實施情況評估報告〉,《經濟研究參考》(02)。 胡鞍鋼、劉珉、趙海蘭(2022)。〈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規劃實踐(1953—2020年)〉,《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 殷冬水、周光輝(2022)。〈國家規劃引領國家發展—基于國家五年規劃的政治學分析〉,《政治學研究》(05)。 高長、石代維(2021)。〈中國大陸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的實證分析〉,《展望與探索月刊》,19(12):34-57。 張弘遠(2007)。〈「發展型國家」理論的回顧及其在中國研究適用性之探討〉,《東亞研究》,38(2):86-121。 張弘遠(2022)。〈壓力與挑戰: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1)評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0(1):21-29。 許碧書(2023)。〈二十大後中國經濟情勢觀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6(1):27-33。 郭育仁(2022)。〈中共20大後外事決策體制與對臺總體方略〉,《展望與探索月刊》,20(12):55-63。 陳堯(2006)。〈發展型國家模式及其轉型〉,《江蘇社會科學》(03)。 黃宗昊(2016)。〈中國模式與發展型國家理論〉,《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04):166-174。 黃宗昊(2019)。〈「發展型國家」理論的起源、演變與展望〉,《政治學研究》(05)。 黃健群(2022)。〈跨越虛實:淺析中國大陸「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趨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5(1):102-109。 溫芳宜(2021)。〈十四五時期中國大陸人口戰略與民生福祉政策之發展與挑戰〉,《經濟前瞻》(195):26-31。 趙學軍(2020)。〈五年規劃編制與實施中的若干基本關系——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經驗〉,《中共黨史研究》(05)。 劉孟俊(2020)。〈展望中國大陸「十四五」期間經濟成長趨勢〉,《經濟前瞻》(192):16-24。 劉孟俊(2021)。〈中國大陸「十四五」經濟策略的轉變與挑戰〉,《經濟前瞻》(195):10-14。 劉孟俊(2022)。〈前瞻中國大陸「共同富裕」經濟發展〉,《經濟前瞻》(200):17-22。 劉孟俊(2023)。〈中國大陸「二十大」後經濟前景與策略調整〉,《經濟前瞻》(206):69-75。 劉孟俊、吳佳勳(2019)。〈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成長模式:機遇與挑戰〉,《展望與探索月刊》,17(5):58-78。 劉致賢(2019)。〈初探厚資料與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現象:以國有企業部門為例〉,《問題與研究》,58(2):1-28。 劉鳴(2021)。〈主題·邏輯·經驗:新中國歷次五年規劃探析〉,《創造》(11)。 蔡慧美、傅豐誠(2022)。〈中共二十大前後之中國大陸經濟春秋〉,《經濟前瞻》(202):74-80。 鄧巧琳(2021)。〈新冷戰下中國十四五規劃內容分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4(12):68-73。 鄭光傑(2022)。〈中共20大後大陸經濟情勢與政策研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0(12):71-84。 薛健吾(2022)。〈中國「一帶一路」的進展與影響,2013~2021〉,《中國大陸研究》,65(2):117-157。 謝頌遇(2022)。〈近期中國大陸推動「共同富裕」觀察研析〉,《經濟前瞻》(199):58-65。 聶建中(2022)。〈美國晶片法案下的科技新冷戰及兩岸半導體業發展〉,《展望與探索月刊》,20(9):13-21。 魏艾(2020)。〈中共「十四五規劃」決策思維和政策取向〉,《海峽評論》(359):38-42。 魏艾(2021a)。〈中共以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成果-評「十四五」規劃中的鄉村振興發展策略〉,《海峽評論》(366):35-39。 魏艾(2021b)。〈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綱領性文件-「十四五」規劃前瞻性發展政策特點和意涵〉,《海峽評論》(364):51-55。 蘭洋、王名揚(2022)。〈中國式現代化對東亞現代化的超越及圖景開創〉,《理論探索》(06)。 五、網路資料 BBC NEWS中文網(2010)。〈背景:中國經濟發展和「五年計劃」〉。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0/10/101004_timeline_fiveyearplan。2022/8/13檢索。 BBC中文網(2022)。〈2023中國經濟展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不尋常信號〉。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039860。2023/1/15檢索。 MBA智庫百科。〈五年規劃〉。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A%94%E5%B9%B4%E8%A7%84%E5%88%92。2023/1/25檢索。 MoneyDJ理財網(2022)。〈陸發布新冠防疫「新十條」,續放寬管控措施〉。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c592c0ad-7d78-4865-a28a-0c46737d085a。2023/2/22檢索。 MoneyDJ理財網(2023)。〈花旗:陸政策不確定性降,今年GDP估5.3%〉。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9f645b5-51fb-44e3-9039-2cf09be008dc。2023/1/24檢索。 MoneyDJ理財網。〈十二五計劃〉。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8b738ac6-b02b-4f9d-b19e-b3200d3e72d3。2022/8/14檢索。 Moody’s (2022)。〈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業下滑和低利率將影響2023年中國金融機構的增長〉。https://www.moodys.com/research/2023--PBC_1354815?lang=zh-cn&cy=chn。2023/2/28檢索。 OOSGA(2023)。〈中國-2023經濟現況、產業發展、以及總體市場分析〉。https://zh.oosga.com/economies/chn/。2023/1/26檢索。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https://www.oecd.org/sti/msti.htm。2022/12/3檢索。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2021)。 “Taking Stock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ttps://www.semiconductors.org/taking-stock-of-chinas-semiconductor-industry。2023/2/17檢索。 The World Bank。https://www.worldbank.org/en/home。2022/11/1檢索。 Yahoo財經(2023)。〈經濟學家上調中國經濟成長預期 重新開放提振信心〉。https://tinyurl.com/4h22s78z。2023/1/24檢索。 人民代表網(2023)。〈新發展理念:審查批准「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行動指南〉。https://www.rmdbw.cn/content/2023-01/05/content_7332.html。2023/1/25檢索。 人民網(2020)。〈習近平總書記擔任規劃《建議》起草組組長,親自領導《建議》的制定〉。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20/1030/c1024-31913443.html。2022/8/26檢索。 人民網(2022)。〈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升至19.9% 國家統計局:加大對年輕人就業幫扶政策措施力度〉。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2/0815/c1004-32502731.html。2023/2/26檢索。 工商時報(2022)。〈《國際經濟》連4降 惠譽2理由再下修全球經濟預測〉。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hinatimes/20221206003515-260410。2023/1/24檢索。 中央社(2021)。〈中國發表全面小康白皮書 為習近平背書〉。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109280112.aspx。2022/9/4檢索。 中央社(2022)。〈中國清廉指數排名升 專家:北京反貪但腐敗行為已超出國境〉。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01250244.aspx。2023/2/26檢索。 中央社(2022)。〈習近平晶片強國夢碰壁 分析:舉國體制行不通〉。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208310257.aspx。2022/11/1檢索。 中央廣播電臺(2022)。〈中共二十大/誰是習接班人?日學者點名這兩人〉。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48355。2023/1/14檢索。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https://www.safe.gov.cn/safe/2020/0207/22234.html。2023/1/26檢索。 中時新聞網(2021)。〈共同富裕重心 中等收入群體倍增〉。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203000083-260301?chdtv。2022/11/9檢索。 中時新聞網(2022)。〈打假數據 中紀委:有幹部唯GDP政績論 干預統計數據求政績〉。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318002289-260409?chdtv。2023/1/28檢索。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3)。〈2022回望:CMF研究團隊近40萬字深度報告聚焦宏觀經濟分析預測及重大議題〉。https://mp.weixin.qq.com/s/rfCa37-a4CZCRIt0pk7hGA。2023/2/12檢索。 中國政府網(2021)。〈李克強: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premier/2021-03/23/content_5595090.htm。2022/12/4檢索。 中國政府網(2022)。〈我國將從五方面進一步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http://www.gov.cn/xinwen/2022-11/18/content_5727753.htm。2023/2/26檢索。 中國政府網(2022)。〈李克強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上作重要講話 韓正主持〉。http://www.gov.cn/premier/2022-05/25/content_5692298.htm。2023/1/23檢索。 中國政府網(2022)。〈國務院關於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31/content_5693159.htm。2023/1/15檢索。 中國發展觀察(2021)。〈未來五年,中國改革的增量在哪裡?十四五與十三五規劃綱要的深度比較〉。https://cdo.develpress.com/?p=11349。2022/9/4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9)。〈李克強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十四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http://www.gov.cn/guowuyuan/2019-11/26/content_5455849.htm。2022/10/31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22/11/18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21)。〈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記〉。http://www.mod.gov.cn/big5/topnews/2021-03/19/content_4881339.htm。2022/11/1檢索。 公民報橘(2022)。〈揭開韓國財閥的成功心法:政府奧援、取得土地、策略聯姻〉。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22/01/28/nightview-seouljamsil/。2023/2/18檢索。 天下雜誌(2011)。〈什麼是中共的十一五規劃?〉。https://www.cw.com.tw/article/5010294。2022/8/14檢索。 天下雜誌(2023)。〈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剩3%,快解封不等於快反彈?人口負成長現隱憂〉。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504。2023/1/23檢索。 日本財務省。http://www.mof.go.jp/english/policy/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official_reserve_assets/index.htm。2023/1/26檢索。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2)。〈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即將啟動〉。http://fgw.beijing.gov.cn/gzdt/fgzs/gzdt/202212/t20221228_2886035.htm。2023/1/25檢索。 自由亞洲電台(2022)。〈學者:大陸近10億人月收入低於二千元〉。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income-06302022080715.html。2022/8/28檢索。 行政院環保署專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臺(2009)。〈胡錦濤提新減碳計畫 聯國激賞〉。https://ghgregistry.epa.gov.tw/ghg_rwd/Main/Information/Information_3_detail?r_id=1585。2022/12/10檢索。 林文斌(2010)。〈日本能源政策:比較石油產業與太陽能產業〉。https://www.koryu.or.jp/Portals/0/nittaichiteki/fellow/2009/2009linwenbin.pdf。2023/4/1檢索。 侯冠華(2021)。〈美國智庫對中美科技競爭的觀點解讀及對策建議〉。http://www.hbxxzkpt.com/zw/article/5515。2023/2/28檢索。 洪理達(2018)。〈開放二胎後,中國的生育率為什麼沒有上升〉。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80223/china-women-birthrate-rights/zh-hant/。2022/11/27檢索。 科技產業資訊室(2015)。〈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重點觀察〉。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1319。2022/8/14檢索。 美國之音(2023)。〈歐亞集團:習近平集權是2023全球首要政治風險之一〉。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hina-eurasia-political-risks-20230103/6903663.html。2023/1/24檢索。 風傳媒(2022)。〈解封希望落空!習近平親自拍板: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https://www.storm.mg/article/4607714?page=1。2022/12/26檢索。 唐世平(2016)。〈中國:一個不算太成功的「發展型國家」〉。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209.html。2023/5/14檢索。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2008)。〈郁建興、石德金:超越發展型國家與中國的國家轉型〉。https://rwsk.zju.edu.cn/2008/0526/c40044a1673018/page.htm。2023/2/28檢索。 紐約時報中文網(2022)。〈習近平的晶片強國理想為何在現實中碰壁〉。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20830/china-semiconductors-technology/zh-hant/。2023/3/5檢索。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2017)。〈中國大陸全球能源佈局策略政治經濟研析:以發展型國家途徑為例〉。https://km.twenergy.org.tw/Knowledge/knowledge_more?id=3262。2022/8/14檢索。 商台新聞(2022)。〈瑞銀料中國次季經濟增長大幅回升 維持全年增4.9%預測〉。https://today.line.me/hk/v2/article/3NE1xvB。2023/1/24檢索。 國家統計局(2022)。〈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8/t20220831_1887760.html。2022/12/3檢索。 第一財經(2020)。〈高層會議首提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釋放哪些重磅信號?〉。https://m.yicai.com/news/100631002.html。2022/11/10檢索。 陳明俐、紀凱齡等(2014)。〈國家科技發展計畫管考評估機制之現況分析〉。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23。2023/3/11檢索。 陳晏梓(2017)。〈中國大陸全球能源布局策略政治經濟研析:以發展型國家途徑為例〉。https://km.twenergy.org.tw/Knowledge/knowledge_more?id=3262。2023/1/29檢索。 黃德北(2020)。〈大陸城鎮化的機會與挑戰〉。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5399。2022/11/10檢索。 新浪網(2023)。〈2022年國內半導體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0.42%〉。https://k.sina.com.cn/article_1646051850_621cc20a040016ekn.html#/。2023/3/5檢索。 新華網(2021)。〈百個瞬間說百年1961,調整、鞏固、充實、提高〉。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5/21/c_1211166120.htm。2022/8/14檢索。 楊開煌(2022)。〈解讀中共「廿大」:中國式現代化→政策導向、人事布局、台灣方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uvRxdgVbs。2023/5/14檢索。 經濟日報(2022)。〈亞洲開發中國家GDP下修〉。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26/6839851。2023/1/24檢索。 經濟情勢報告網。http://www.china-cer.com.cn/guwen/2021121016039.html。2022/12/17檢索。 鳳凰網歷史(2009)。〈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彙報提綱(草稿)〉。https://news.ifeng.com/history/gongye/jiyi/guojia/200906/0607_6835_1191911.shtml。2022/10/29檢索。 劉兆佳(2022)。〈「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獨特和成熟的發展道路〉。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65666。2023/5/14檢索。 劉性仁(2022)。〈從中共二十大探究「鄉村振興」〉。https://tw.news.yahoo.com/news/yahoo%E8%AB%96%E5%A3%87-%E5%BE%9E%E4%B8%AD%E5%85%B1%E4%BA%8C%E5%8D%81%E6%8E%A2%E7%A9%B6-%E9%84%89%E6%9D%91%E6%8C%AF%E8%88%88-033109949.html。2022/11/10檢索。 劉性仁(2023)。〈二十大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與體認〉。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302004897-262110?chdtv。2023/4/3檢索。 德勤(2022)。〈中國上市銀行綠色金融洞察與展望〉。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cn/Documents/financial-services/deloitte-cn-fsi-chinese-listing-banking-green-finance-zh-221021.pdf。2022/12/10檢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城鎮人口比重,1982–2017年〉。https://www.unicef.cn/figure-116-urban-share-population-19822017。2023/2/27檢索。 聯合新聞網(2022)。〈中國10月消費負成長 青年失業率17.9%〉。https://udn.com/news/story/7333/6765795?from=udn-relatednews_ch2。2023/1/29檢索。 聯合新聞網(2022)。〈多家外媒剖析 白紙運動成習近平最大挑戰〉。https://udn.com/news/story/123120/6800199。2023/2/26檢索。 鍾詠翔(2022)。〈聯合國報告:明年印度超車中國 躍全球人口最大國〉。https://tw.news.yahoo.com/news/%E8%81%AF%E5%90%88%E5%9C%8B%E5%A0%B1%E5%91%8A-%E6%98%8E%E5%B9%B4%E5%8D%B0%E5%BA%A6%E8%B6%85%E8%BB%8A%E4%B8%AD%E5%9C%8B-%E8%BA%8D%E5%85%A8%E7%90%83%E4%BA%BA%E5%8F%A3%E6%9C%80%E5%A4%A7%E5%9C%8B-091208063.html。2022/11/27檢索。 羅文欽(2019)。〈一胎化告終,民眾卻不願生:中國「人口紅利」已然幻滅〉。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3878。2022/11/26檢索。 關鍵評論(2023)。〈華爾街日報: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彎鬆綁,起因出口下滑與「白紙運動」震驚習近平〉。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9250。2023/2/25檢索。 蘋果日報(2021)。〈「十四五」不設GDP目標利應變〉。https://collection.news/appledaily/articles/EYCHHWGSQZESHAGYSVCJUP3GQ4。2022/8/14檢索。 英文 一、專書 Alexander Gerschenkron (1962).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 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lice H. Amsden (1990). Asia’s Next Giant.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lmers Johnson (1982).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heng-Tian, Kuo (1995). 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Daniel Okimoto (1989). Between MITI and the Market: Japanese Industrial Policy for High Technology.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eredith Woo-Cumings (1999).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eter Evans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Wade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Adrian Leftwich (1995). “Bringing politics back in: Towards a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1(3):400-427. Andrew G. Walder (1995).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1(2):263-301. Andrzej Bolesta (2007). “China as a Developmental State.” Montenegrin Journal of Economics, 3(5):105-111. Gordon White (1984). “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1(1): 97-120. Jean C. Oi (1992).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45(1):99-126. Jeremy L. Wallace (2014). “Juking the Stats? Authoritarianism Information Problems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6(1): 11-29. John B. Knight (2014). “China as a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World Economy, 37(10):1335-1347. Linda Weiss (1995).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Rethinking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East Asia.” The Pacific Review, 8(4): 589-616. Linda Weiss (2000).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transition: adapting, dismantling, innovating, not ‘normalizing’.” The Pacific Review, 13(1): 21-55. Richard Stubbs (2009). “What ever happened to the East Asian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unfolding debate.” The Pacific Review, 22(1): 1-22. Suzanne Berger (2000).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3: 43-62. Victor Nee (1989). “A Theory of Market Transition: From Redistribution to Markets in State Socialis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4(5): 663-681. Ziya Öniş (1991). “The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Comparative Politics, 24(1):109-126.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778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53年起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過去完成斐凡成就,現在仍持續推陳出新,這說明了國家主導的經濟計劃對中國大陸的重要性。中共於2021年公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雙循環為發展主軸,著重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與擴大內部需求市場,加強戰略科技研發能量與供應鏈可控制能力,降低國外商品需求與重要零組件供應起伏的衝擊,期以此應對當前國際打壓圍堵、貿易保護主義、美中科技對抗等外在情勢,同時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國內問題。
從1960年開始,外界對東亞地區以及其他曾獲得經濟成功的後發展國家背後的因素進行分析,「發展型國家」理論即是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其試圖解釋某些實行非市場經濟的後進國家為何能夠迅速崛起,並成為先進工業化國家。我們觀察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40餘年的崛起過程,可以看到其明顯有著發展型國家的特色,即後進國家與先進國家的技術鴻溝必須透過政府主導的發展策略來加以「追趕」。然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降速與轉型,科技創新體制與發展大戰略的轉變,十四五規劃是否已讓其脫離「發展型國家」的傳統路徑。 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大陸和許多發展型國家相同,把產業政策做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工具,然發展迄今過去的理論似已難完整詮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中的政府角色,且隨著成長趨緩及外界發出質疑,總書記習近平以「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回應,意圖打破現代化等於西方化,走出中國大陸自己的道路;此外人才不足、貧富不均、債務高漲等內部社會問題,都會是十四五規劃執行所面對的挑戰;最後依據二十大政治報告,和平統一仍是當前中共對臺灣的主要選項,且在國際「去中化」氛圍下,考量兩岸產業分工與合作長期已有相當基礎,兩岸合作看似為中共較優先的策略選擇。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PRC has implemented the first five-yea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since 1953. It has accomplish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and is still continuing.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state-led economic planning to Mainland China. In 2021,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nounced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takes the dual circulation as the main axis, and it focuses on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l demand market.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fluctuations in the demand for foreign commodities and the supply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external situa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solve the imbalanc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domestic issues.
Since 1960, some have analyzed the factors behind East A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have achieved economic success.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state" is the result of the scholars. When we observe the rise of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past 40 years, we can see that it clear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evelopmental state, that is,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backward and advanced countries must be "catch-up" through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owever, with the slowdown of the growth in Mainland 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whethe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has made it devi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a developmental state. In summary, China, like many developmental states, uses industrial policy as the core tool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past theory is difficult to fully explain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 As the growth slowed down and the doubts from others, General Secretary Xi responded with the concep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tending to make China's own way. In addition, internal social problems will all be challenges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repor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eaceful reunification is still the main option of the CCP for Taiwan.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collaboration has been going on for a long time, so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seems to be a priority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CCP.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7-19T16:27:38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7-19T16:27:38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碩(博)士學位論文學術倫理聲明書 I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 1 壹、問題意識 1 貳、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壹、發展型國家理論 4 貳、歷次五年計(規)劃 5 參、中國式現代化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0 壹、研究途徑 10 貳、研究方法 11 參、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肆、研究架構 14 伍、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中國大陸計畫經濟與發展型國家理論 15 第一節 中共五年規劃發展歷程 15 壹、「一五」至「五五」時期以發展國民經濟為重心 16 貳、「六五」至「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並重 18 參、「十一五」起由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 20 第二節 發展型國家理論的起源與演變 21 壹、起源於政府主導因素大於市場機制 21 貳、逐漸轉變為強調國家與社會的互動 23 參、發展型國家理論未來可能演化方向 25 第三章 「十四五」規劃之內容解析 27 第一節 新發展環境中的雙循環戰略 28 壹、掌握科技創新自主 29 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32 參、建構全球貿易體系 34 肆、推動區域平衡發展 37 伍、突出民生福祉政策 39 第二節 與「十三五」規劃之異同 45 壹、供給側改革轉向建構完整內需體系 46 貳、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48 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朝綠色轉型 49 肆、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51 第三節 從「十四五」到「二十大」 53 壹、從全面脫貧進入「共同富裕」 53 貳、持續奉行「穩字當頭」大原則 55 參、更強調各領域「安全」重要性 58 第四章 發展型國家理論適用性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之挑戰 61 第一節 「中國發展模式」與發展型國家 61 壹、發展型國家理論在中國大陸之適用性 62 貳、中國發展模式與傳統理論之差異 64 參、發展型國家理論在中國大陸的困境 66 第二節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之挑戰 67 壹、動態清零政策重創經濟基本面 67 貳、美歐等國壓迫致立場向俄靠攏 70 參、美中兩強科技新冷戰持續升溫 71 第三節 各方對中國大陸經濟之回顧及展望 73 壹、中國大陸境內單位對自身狀況看法 73 貳、外國機構對中國大陸經濟前景預測 75 參、2023年將進行「十四五」中期評估 78 第五章 結論 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1 壹、中共能否續以發展型國家評價仍待觀察 81 貳、國內經社問題成為「十四五」規劃挑戰 83 參、習第三任對臺政策方向維持促融為核心 85 第二節 後續觀察之方向 87 參考文獻 89 中文 89 英文 97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以「發展型國家」理論探討「十四五」規劃經濟發展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with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State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1-2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周世雄;劉性仁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Shih-Hsiung Chow;Xing-Ren Liu | en |
dc.subject.keyword | 發展型國家,十四五,五年規劃,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產業政策,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China,East Asia,developmental state,Five-Year Plan,industrial policy, | en |
dc.relation.page | 97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300932 |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
dc.date.accepted | 2023-06-08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1-2.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8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