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74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瑋佑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Wei-Yu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高至鴻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h-Hung Kao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5-26T16:04:5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11-0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3-05-26 | - |
dc.date.issued | 2023 | - |
dc.date.submitted | 2023-02-10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王志文(2015),《國際私法論集》,瑞興。 2. 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增訂新版,自刊。 3. 王澤鑑(2019),《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4版,自刊。 4. 呂太郎(2022),《民事訴訟法》,4版,元照。 5. 李後政(2015),《國際民事訴訟法論》,3版,五南。 6. 林秀雄(2021),《親屬法講義》,6版,元照。 7. 林洲富(2022),《實用強制執行法精義》,16版,五南。 8. 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2021),《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21年筆記版,自刊。 9. 姜世明(2019),《民事訴訟法下冊》,6版,新學林。 10. 柯澤東、吳光平(2020),《國際私法》,6版,元照。 11. 馬漢寶(2014),《國際私法:總論 各論》,3版,翰蘆圖書。 12. 張登科(2022),《強制執行法》,修訂版,自刊。 13. 許耀明(2009),《國際私法新議題與歐盟國際私法》,元照。 14. 陳隆修、劉仁山、許兆慶(2011),《國際私法―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五南。 15. 陳榮宗(2007),《強制執行法》,2版3刷,三民書局。 16. 陳榮傳(2015),《國際私法實用:涉外民事案例研析》,初版,五南。 17. 曾陳明汝、曾宛如(2008),《國際私法原理(上集)-總論篇-》,8版,新學林。 18. 黃裕凱(2017),《國際私法》,初版2刷,五南。 19. 劉鐵錚、陳榮傳(2018),《國際私法論》,6版,三民書局。 (二)書之篇章 1. 伍偉華(2008),〈論認可大陸地區民事裁判之要件〉,收於:劉鐵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理論與實務問題之探討》,頁401-426,元照。 2. 李後政(2016),〈台灣地區認可之大陸地區裁判之效力問題〉,收於:馬漢寶大法官九秩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法律哲學與法學教育》,頁205-257,永然文化。 3. 沈冠伶(2004),〈美國懲罰性賠償判決在德國之承認及執行〉,收於:陳聰富(等著),《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及執行》,頁157-197,學林。 4. 林世宗(2005),〈懲罰性賠償與違約懲罰之研析比較〉,收於:方文長教授九十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比較民商法論文集》,頁121-162,元照。 5. 林恩瑋(2020),〈外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835號判決評釋〉,收於:賴淳良、吳光平(編),《國際私法裁判選析》,3版,頁94-106,元照。 6. 張特生等(1995),〈中共法院民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問題〉,收於: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㈢》,3版,頁395-461,三民。 7. 陳忠五(2004),〈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在法國之承認及執行〉,收於:陳聰富(等著),《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及執行》,頁71-156,學林。 8. 陳隆修(2011),〈智財法院97重附民1號―“When the ratio is a breathtaking 500 to 1, the award must surely ‘raise a suspicious judicial eyebrow’.”〉,收於:陳隆修(等著),《國際私法―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頁1-281,五南。 9. 陳聰富(2004),〈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收於:陳聰富(等著),《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及執行》,頁1-70,學林。 10. 劉仁山(2011),〈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民商事判決相互承認與執行現狀、問題及思考〉,收於:陳隆修(等著),《國際私法―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頁283-300,五南。 11. 賴來焜(2008),〈國際民事強制執行之司法協助〉,收於:劉鐵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理論與實務問題之探討》,頁335-358,元照。 (三)期刊論文 1. 小林貴典(2017),〈論涉外代孕案件中外國裁判之承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3期,頁193-256。 2. 刘阳(2020),〈比例原则在惩罚性赔偿判决跨国承认执行领域的适用〉,《苏州大学学报》,7卷1期,頁133-144。 3. 吳盈德(2017),〈臺灣法院涉外商事案件承認與執行之評析〉,《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13卷1期,頁151-171。 4. 吴用(2021),〈外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以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实践为考察对象〉,《国际法研究》,6期,頁98-109。 5. 李永然、田欣永(2014),〈外國懲罰性賠償判決如何在我國承認與執行〉,《月旦裁判時報》,25期,頁134-143。 6. 沈冠伶(2008),〈美國倍數賠償金判決之承認與執行―最高法院九七年台上字第八三五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117期,頁41-54。 7. 林恩瑋(2011),〈國際私法上外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以臺灣實務裁判為中心〉,《法學叢刊》,223期,頁137-160。 8. 林恩瑋(2015),〈國際私法上選購法院(forum shopping)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頁237-268。 9. 林益山(2004),〈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月旦法學教室》,17期,頁40-41。 10. 陈丽平(2016),〈外国惩罚性赔偿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困境与突破〉,《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19卷,頁148-163。 11. 柯澤東(2003),〈國際公序原則〉,《月旦法學教室》,4期,頁42-45。 12. 許士宦(2012),〈集中審理之爭點整理―依一貫性審查及可證性審查之法律思維〉,《月旦法學教室》,117期,頁42-59。 13. 許士宦(2019),〈許可外國民事及家事裁判執行之訴(上)〉,《月旦法學教室》,206期,頁46-63。 14. 許士宦(2020),〈許可外國民事及家事裁判執行之訴(下)〉,《月旦法學教室》,208期,頁34-54。 15. 許士宦(2020),〈訴訟上請求之一貫性審查―最高法院108年度臺上字第2246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401期,頁47-77。 16. 許政賢(2018),〈臺灣法上之公序良俗〉,《月旦民商法》,62期,頁26-49。 17. 許耀明(2005),〈國際私法上的基本權保障問題-從德法相關判例發展談起-〉,《法學叢刊》,198期,頁147-162。 18. 許耀明(2008),〈歐盟國際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問題(下)〉,《政大法學評論》,頁205-236。 19. 許耀明(2010),〈歐盟法文獻選讀:歐洲法院之先決問題制度〉,《月旦法學教室》,93期,頁95-105。 20. 許耀明(2013),〈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八三五號判決與相關判決評述〉,《月旦法學教室》,127期,頁33-35。 21. 許耀明(2015),〈公序良俗條款之內涵與我國最高法院之相關適用〉,《月旦法學教室》,頁30-32。 22. 許耀明(2018),〈外國裁判之承認與執行-以我國近十年部分裁判為例〉,《台灣法學雜誌》,343期,頁117-125。 23. 許耀明(2021),〈海牙判決承認與執行公約評析〉,《月旦民商法》,71期,頁29-44。 24. 許耀明(2022),〈外國裁判之承認與執行―以互惠原則為中心〉,《月旦民商法》,75期,頁54-65。 25. 陳啟垂(2014),〈承認外國判決的效力及程序〉,《月旦法學雜誌》,235期,頁219-234。 26. 陳瑋佑(2014),〈外國法院判決之拒絕承認―評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1360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259期,頁37-50。 27. 陳瑋佑(2015),〈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之規範與解釋-以財產所在地審判籍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3期,頁133-181。 28. 陳瑋佑(2022),〈外國法院定親權及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裁判之承認〉,《中研院法學期刊》,31期,頁73-161。 29. 陳瑋佑(2022),〈再論國際民事管轄權之規範與解釋〉,《台灣法律人》,9期,頁125-143。 30. 陳榮傳(2021),〈涉外同婚的公序良俗〉,《月旦法學教室》,223期,頁27-31。 31. 蔡晶瑩(2007),〈公序良俗條款在國際私法中之發展與適用─以德國法做為探討之重心─〉,《政大法學評論》,97期,頁267-310。 32. 賴淳良(2021),〈跨國同性婚姻的憲法保障〉,《月旦法學雜誌》,315期,頁132-145。 (四)其他 1. 林易勳(2020),《外國法院裁判之承認―以程序法上公序良俗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一)Books 書籍 1. Beskind, Donald H. & Doriane Lambelet Coleman (2019), Torts Doctrine and Process. 2. Born, Gary B. & Peter B. Rutledge (2018), International Civil Litigation in United States Courts, 6th ed. 3. Dickinson, Andrew (2008), The Rome II Regulation. 4. Edwards, J. Stanley (2016), Tort Law, 6th ed. 5. Farnsworth, Ward (2007), The Legal Analyst—A Toolkit for Thinking About the Law. 6. Hall, Mark A. et al. (2018), Medical Liability and Treatment Relationships, 4th ed. 7. Henderson, James A. et al. (2016), Products Liability Problems and Process, 8th ed. 8. MacCormick, Neil (2005), Rhetoric and the Rule of Law A Theory of Legal Reasoning. 9. McParland, Michael (2015), The Rome I Regula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10. Samuel, Geoffrey (2014), 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Theory and Method. (二)Book Chapters 專書篇章 1. Brand, Ronald A. (1997), Recognition of Foreign Judgments as a Trade Law Issue: 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Economic Dimensions in International Law 592-641 (Jagdeep S. Bhandari & Alan O. Sykes eds.). 2. Francq, Stéphanie (2016), Article 45, in 1 ECPIL Commentary―Brussels Ibis Regulation 863 (Ulrich Magnus & Peter Mankowski eds.). 3. Omlor, Sebastian (2015), Article 21: Puclic Policy of the Forum, in Rome I Regulation Pocket Commentary 487 (Franco Ferrari ed.). (三)Journal Articles 期刊論文 1. Beaumont, Paul & Emma Johnston (2010), Can Exequatur Be Abolished in Brussels I Whilst Retaining a Public Policy Defence?, 6(2) 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249. 2. Janke, Benjamin West & François-Xavier Licari (2012), Enforcing Punitive Damage Awards in France After Fountaine Pajot, 6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775. 3. Mills, Alex (2008), The Dimensions of Public Policy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4 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201. 4. Möller, Lena-Maria (2014), No Fear of Ṭalāq: A Reconsideration of Muslim Divorce Laws in Light of the Rome III Regulation, 10(3) 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461. 5. Mostowik, Piotr & Edyta Figura-Góralczyk (2022), Ordre Public and Non-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Intra-EU Civil Matters: Remarks on Some Recent Polish-German Cases, 18(2) 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317. 6. Muir Watt, Horatia (2001), Evidence of an Emergent European Legal Culture: Public Policy Requirement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Under the Brussels and Lugano Conventions, 36 Texas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539. 7. Pozdnakova, Alla (2018), Public Policy as a Ground for Refusal to Enforce EU Antitrust Damages Awards, 5 Oslo Law Review 4. 8. Tucker, Judith E. (1996), Revisiting Reform: Women and the Ottoman Law of Family Rights, 1917, 4(2) Arab Studies Journal 4. 9. Von Mehren, Arthur T. & Donald T. Trautman (1968), Recognition of Foreign Adjudications: A Survey and a Suggested Approach, 81(8) Harvard Law Review 1601. 10. Weller, Matthias (2015), Mutual Trust: In Search of the Future of European Uni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1(1) 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64. (四)Other Sources 其他 1. Garcimartín, Francisco & Geneviève Saumier (2020), Explanatory Report on the Convention of 2 July 2019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in Civil or Commercial Matters (HCCH 2019 Judgments Convention). 2. Hess, Burkhard & Thomas Pfeiffer (2011), Interpretation of the Public Policy Exception as Referred to in EU Instrument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and Procedural Law,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 tudes/STUD/2011/453189/IPOL-JURI_ET(2011)453189_EN.pdf. 三、法文部分 (一)Ouvrages généraux, manuels 書籍 1. Audit Bernard et Avout Louis (d’),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9e, LGDJ, 2022. 2. Bureau Dominique et Muir Watt Horatia,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t. 1, 5e, PUF, 2021. 3. Cachard Olivier et Klötgen Paul, Droit internaitonal privé, 9e, Bruylant, 2021. 4. Cayrol Nicolas, Procédure civile, 4e, Dalloz, 2022. 5. Chainais Cécile, Ferrand Frédérique, Mayer Lucie et Guinchard Serge, Procédure civile, 35e, Dalloz, 2020. 6. Gaudemet-Tallon Hélène et Ancel Marie-Élodie, Compétence et exécution des jugements en Europe, 6e, LGDJ, 2018. 7. Haftel Bernard,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e, Dalloz, 2020. 8. Héron Jacques, Le Bars Thierry et Salhi Karim, Droit judiciaire privé, 7e, LGDJ, 2019. 9. Mayer Pierre, Heuzé Vincent et Remy Benjamin,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12e, LGDJ, 2019. 10. Niboyet Marie-Laure et Geouffre de la Pradelle Géraud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7e, LGDJ, 2020. 11. Vignal Thierry, Droit internaitonal privé, 4e, Dalloz, 2017. (二)Articles 期刊論文 1. Brunet Laurence, « La réception en droit français des institutions familiales de droit musulman : vertus et faiblesses d’un compromis », Droit et Cultures, 2010, 59. 2. Fulchiron Hugues, « « Ne répudiez point … » : pour une interprétation raisonnée des arrêts du 17 février 2004 »,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comparé, 2006, 58.1, p. 7-26. 3. Najm Marie-Claude, « Le sort des répudiations musulmanes dans l’ordre juridique français. Droit et idéologie(s) », Droit et Cultures, 2010, 59. 4. Nuyts Arnaud, « La refonte du règlement Bruxelles I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13, 2013/1, p. 1-63. 5. Sindres David, « Le contrôle par le juge de l’exequatur des condamnations pécuniaires prononcées par un juge étranger,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 2021, 2021/3, p. 533-562. 6. Zaher Khalid, « Plaidoyer pour la reconnaissance des divorces marocains―À propos de l’arrêt de la première chambre civile du 4 novembre 2009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10, 99/2, p. 313-332. (三)Notes de jurisprudence 裁判評釋 1. Azzi Tristan, « Circulation des jugements, droit des marques et ordre public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16, 2016/2, p. 367-377. 2. Gaudemet-Tallon Hélène, « Contrôle de la motivation et interdiction de la révision d’un jugement étranger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21, 2021/1, p. 194-201. 3. Gaudemet-Tallon Hélène, note sous Cour de cassation (1re Ch. civ.), 1er décembre 2010,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11, p. 93-102. 4. Hammje Petra, note sous Cour de cassation (1re Ch. civ.), 17 février 2004,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04, p. 423-439. 5. Heymann Jeremy, note sous CJUE Case C-681/13, Journal du droit international Clunet 1/2016, p. 155-171. 6. Marchadier Fabien, note sous Cass. 1re civ., 28 janv. 2009, 07-11.729, Journal du droit international Clunet 4/2009, p. 1237-1246. 7. Niboyet Marie-Laure, « Les répudiations musulmanes à nouveau sur la sellette ?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21, 2021/3, p. 662-672. 8. Niboyet Marie-Laure, note sous Cass. 1re civ., 11 mars 1997, Recueil Dalloz 1997, p. 400-403. 9. Vareilles-Sommières Pascal (de), « Taux d’intérêts et contrôle concret de l’ordre public international », Revue critiqu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2019, 2019/4, p. 982-990. (四)Autres 其他 1. Jeauneau Adeline, L’ordre public en droit national et en droit de l’union européenne. Essai de systématisation (Thèse pour le Doctorat en droit, Université Paris I Panthéon-Sorbonne), 2015.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741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於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制度上,「公序良俗」係核心概念。論者多依照公序良俗所涉者,係外國法院裁判之實質內容或於外國法院進行之程序,區分為「程序公序」與「實體公序」。相較於程序公序,實體公序之內涵較不明確,於實務上亦鮮少發揮阻卻外國法院裁判承認或執行之作用。本論文一方面整理我國法之規範狀態及實務運作情形,另方面亦參考法國法、歐盟法之狀態,呈現於實務上,實體公序之概念於各該法秩序上係如何發揮作用,並針對我國學說相關討論、實務運作情形,參輔法國法、歐盟法之狀態,進行評論。針對我國學說相關討論,本論文主張公序良俗之概念無須再加以類型化,尤其是我國不少學者所提倡之國際公序概念應予揚棄或正名。針對我國實務運作情形,本論文觀察到法院往往依照結論係「違反公序」或「未違反公序」,而異其論證模式,本論文嘗試論證實務此種不同論證模式之正當性。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Ordre public (public policy) is a core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Most commentators divide the concept into substantive public policy (ordre public de fond) as well as procedural puclic policy (ordre public de procédure),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is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of a foreign judgment or the procedure taking place in foreign courts that is involved. Compared with procedural puclic policy, the concept of substantive public policy is less clear, and in practice, it rarely plays a role in rejecting the recognition or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This thesis, on the one hand, presents the norms and practice of Taiwanese law,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refers to French law and 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concept of substantive public policy functions in each of those legal orders. This thesis then tries to comment on the scholarly discussions as well as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Taiwan. As to the former,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concept of public policy requires no further distinction.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rder (ordre public international) advocated by many should be discarded. As to the latter, this thesis observes that Taiwanese courts often differ in their reasoning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conclusion is “violating public policy” or “not violating public policy.”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justify such difference in legal reasoning.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5-26T16:04:50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5-26T16:04:50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謝辭 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簡目 vi 詳目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制度總論 10 第一節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制度之意義與機能 10 第二節 我國法之狀態 13 第一項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程序構造 13 第一款 基本法律規定 13 第二款 外國法院裁判之承認:以「自動承認」為原則 14 第三款 外國法院裁判之執行:需提起「許可執行之訴」 15 第二項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要件 17 第一款 承認標的:屬於「外國法院確定裁判」 17 第二款 拒絕承認與執行事由 18 第一目 間接裁判管轄權 18 第二目 敗訴之被告未應訴 19 第三目 違反我國之公序良俗 20 第四目 無相互之承認 20 第三款 實質再審查禁止原則 21 第三項 外國法院裁判經承認或許可執行後之效力 22 第三節 法國法及歐盟法之比較 23 第一項 法國法之狀態 25 第一款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程序構造 26 第一目 基本法律規定 26 第二目 外國法院裁判之承認:以「當然承認」為原則 26 第三目 外國法院裁判之執行:需提起「許可執行之訴」 28 第二款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要件 29 第一目 承認標的:屬於「外國法院裁判」 29 第二目 承認與執行的條件:具備「國際合法性」 30 1. 要件一:做成裁判的外國法院具有(間接裁判)管轄權 33 2. 要件二:外國法院裁判符合國際公序 34 3. 要件三:無詐欺情事 34 4. 要件四:無裁判矛盾情事 35 第三目 實質再審查禁止原則 37 第三款 外國法院裁判經承認或許可執行後之效力 38 第一目 裁判上的效力(外國法院裁判之規範性) 39 第二目 非裁判上的效力 41 第二項 歐盟法之狀態 42 第一款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程序構造 46 第一目 外國法院裁判之承認:原則上無須經特別程序 46 第二目 外國法院裁判之執行:原則上無須經特別程序 47 第二款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之要件 48 第一目 承認標的:屬於「裁判」 48 第二目 拒絕承認與執行事由 49 1. 承認(執行)顯然違反承認國之公序 51 2. 侵害未應訴被告之防禦權 52 3. 裁判矛盾 53 4. 裁判牴觸布魯塞爾第1-1號規則關於國際管轄權之部分規定 55 第三目 實質再審查禁止原則 56 第三款 外國法院裁判之效力 57 第四節 小結 58 第三章 實體公序作為拒絕承認或執行外國法院裁判之事由 61 第一節 我國法之狀態 61 第一項 公序總論 61 第一款 承認規則脈絡下之公序 61 第一目 民訴法第402條第1項第3款之公序良俗 61 第二目 與涉民法第8條、民法第72條公序良俗之關係 63 第二款 國際公序與內國公序 64 第三款 程序公序與實體公序 68 第二項 實體公序之實例 69 第一款 外國法院之離婚裁判 69 第二款 外國法院之金錢給付裁判 73 第一目 外國法院之懲罰性賠償金裁判 73 1. 實務見解 75 2. 學說見解 85 第二目 外國法院其他金錢給付裁判 87 1. 請求契約之履行 87 2.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88 3.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90 4. 於夫妻分居期間分配財產 91 第二節 法國法及歐盟法之比較 93 第一項 法國法之狀態 93 第一款 國際公序之意義 93 第一目 承認規則脈絡下之公序 95 第二目 與選法規則脈絡下公序之關係 96 第三目 國際公序與內國公序 101 第四目 程序公序與實體公序 103 第二款 實體公序之實例 104 第一目 外國法院之休妻裁判 105 1. 穆斯林國家之婚姻解消制度概述 105 2. 外國法院之休妻裁判於法國之承認 108 (1) 早期發展 110 (2) 1997年3月11日至2004年2月17日 115 (3) 2004年2月17日之五則判決 117 (4) 後續發展觀察 122 3. 小結 125 第二目 外國法院之金錢給付裁判 126 1. 外國法院懲罰性賠償金裁判於法國之執行:Fountaine Pajot案 127 (1) 涉訟經過 127 (2) 相關討論 129 2. 懲罰性賠償金之外:違反公序之「金額」 134 (1) 巴黎上訴法院【西班牙禁藥案】 135 (2) 法國最高法院【俄國利率案】 137 (3) 法國最高法院【美國怠金案】 141 第二項 歐盟法之狀態 144 第一款 公序總論 144 第一目 承認規則脈絡下之公序 144 第二目 選法規則脈絡下之公序 149 第三目 程序公序與實體公序之區分 152 第二款 實體公序之實例 155 第一目 涉及人格權侵害之Polish death camps案 155 第二目 涉及商標權侵害之Diageo Brands案 156 1. 歐洲法院之裁決 156 2. 相關討論 158 第三目 涉及競爭法上損害賠償之flyLAL-Lithuanian Airlines案 159 1. 歐洲法院之裁決 159 2. 相關討論 161 第四章 本文見解 164 第一節 針對學說見解之評價:應採「公序概念之一元論」 164 第一項 學說現況:公序概念之類型化 164 第二項 本文見解:公序概念之一元論 167 第一款 公序基本意義之確立 167 第二款 國際公序概念之揚棄 170 第三款 公序問題於法學三段論法上之定位 174 第一目 法學三段論法之基本構造 174 第二目 公序問題於法學三段論法上之定位 176 第四款 公序概念之一元論 179 第一目 國際公序概念之不必要 179 第二目 緩和公序、接近性的公序概念之不必要 188 第三目 程序、實體公序之區分僅具有概念認識之功能 189 第四目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執行脈絡下之公序 189 第二節 針對實務見解之評價 191 第一項 實務現況 191 第二項 本文見解 193 第三項 若干案例類型之解決方案 198 第一款 外國法院離婚裁判 199 第二款 美國法院懲罰性賠償金裁判 204 第一目 實務見解之檢討 204 第二目 解決方案之提示 208 1. 實體公序 208 2. 程序公序 211 第三目 承認與執行之區分 213 第三款 其餘外國法院之金錢給付裁判 216 第五章 結論 218 參考文獻 220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論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制度上之公序良俗—以實體法上公序良俗為中心 | zh_TW |
dc.title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ubstantive Public Policy i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1-1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沈冠伶;許耀明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Kuan-Ling Shen;Yao-Ming Hsu | en |
dc.subject.keyword | 外國法院裁判承認與執行,公序良俗,實體公序,國際公序,外國法院離婚裁判之承認,外國法院金錢給付裁判之執行,美國法院懲罰性賠償金裁判之執行,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public policy (ordre public),substantive public policy,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ordre public international),recognition of foreign divorce judgments,enforcement of foreign money judgments,enforcement of U.S. punitive damages awards, | en |
dc.relation.page | 229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300380 |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
dc.date.accepted | 2023-02-13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系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1-1.pdf | 3.01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