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540
Full metadata record
???org.dspace.app.webui.jsptag.ItemTag.dc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淳文(Chwen-Wen Che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Tian-Zong Fe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馮天宗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20T00:56:5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2-22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20T00:56:59Z | - |
dc.date.copyright | 2021-02-22 | |
dc.date.issued | 2020 | |
dc.date.submitted | 2021-02-0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部分: 一、書籍 吳庚、陳淳文(2019),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六版,臺北:作者自刊。 呂亞力(1990),政治學,四版,臺北:三民。 李建良(2000b),憲法理論與實踐(二),臺北:學林。 李惠宗(2019),憲法要義,八版,臺北:元照。 周繼祥(2005),政治學-21世紀的觀點,臺北:威仕曼。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2016),憲法-權力分立,三版,臺北:新學林。 林水波、邱靖鈜(2006),公民投票vs.公民會議,臺北:五南。 陳春生(2003),憲法,臺北:作者自刊。 陳新民(2018),憲法學釋論,九版,臺北:作者自刊。 薩孟武(2006),政治學,二版,臺北:三民。 二、期刊論文 王中天(2008),SNTV的政黨失誤類型之探討、測量與運用:以台灣立法院選舉爲例(1992-2004),選舉研究,15卷1期,頁51-72。 王業立(1995),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2卷1期,頁147-167。 王鼎銘、郭銘峰(2009),混合式選制下的投票思維:台灣與日本國會選舉變革經驗的比較,選舉研究,16卷2期,頁101-130。 包正豪(2010),政黨政治甄補的影響因素:以1992到2008政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選為範例,選舉評論,9期,頁49-82。 吳東野(1999),我國立法院全國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選舉研究,6卷1期,頁143-174。 吳重禮(2002),SNTV的省思:弊端肇因或是代罪羔羊?,問題與研究,41卷3期,頁45-60。 李仁淼(2018),國會議員之罷免與議會代表制,月旦法學教室,191期,頁6-9。 李酉潭(2007),臺灣民主化經驗與中國未來的民主化 —以杭亭頓的理論架構分析之,遠景基金會季刊,8卷4期,頁1-47。 李建良(1996),國會自律與國會議員免責權之基本概念,臺灣法學會學報,17期,頁488-522。 李建良(2000a),國會議員言論免責權之理論與實務,法令月刊,51卷10期,頁172-189。 李炳南、曾建元(2002),第五、六次修憲國會制度改革相關議題之政治邏輯與法理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4卷1期,頁111-173。 李惠宗(2000),談憲法的價值體系─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及第六次憲法增修條文,月旦法學雜誌,61期,頁142-156。 李惠宗(2015),罷免制度合憲性的檢討,月旦法學教室,155期,頁70-83。 李鴻禧(1990),議會自律權之比較憲法底研究(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卷1期,頁23-63。 林水波(2004),臺灣代議政治的信任門檻,台灣民主季刊,1卷1期,頁119-141。 林繼文(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6期,頁69-79。 施正鋒(2019),歐洲國家的公投制度,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5卷1期,頁1-31。 徐永明(2004),公投民主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台灣經驗為例,臺灣民主季刊,1卷2期,頁1-25。 徐永明、蔡佳泓、黃綉庭(2005),公民投票-台灣國家認同的新動力,臺灣民主季刊,2卷1期,頁51-74。 張福建(2007),代表與議會政治—一個政治思想史的探索與反省,行政暨政策學報,45期,頁1-34。 盛杏湲(2000),政黨或選區?立法委員的代表取向與行為,選舉研究,7卷2期,頁37-73。 盛杏湲(2005),選區代表與集體代表:立法委員的代表角色,東吳政治學報,21期,頁1-40。 盛杏湲(2014),再探選區服務與立法問政:選制改革前後的比較,東吳政治學報,32卷2期,頁65-116。 許志雄(1997),全體國民之代表,月旦法學雜誌,29期,頁10-11。 許志雄(2000),憲法保障與違憲的憲法規範─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11期,頁21-34。 許宗力(2000),憲法違憲乎? 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60期,頁141-145。 陳正根(2015),國會議員之代表性與民主制度-兼論德國民主體制與我國改革之方向,高大法學論叢,11卷1期,頁235-314。 陳英鈐(2004),公民投票法的制度設計,臺灣民主季刊,1卷2期,頁73-93。 陳茂雄(2017),由黃國昌罷免案評析台灣選民特質,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0期,頁86-89 陳淑芳(2020),罷免制度存廢之探討,台灣法學雜誌,392期,頁7-11。 陳淳文(2010),民主共和與國民主權-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45號解釋,收於:黃舒芃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頁325-382,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 曾建元、黃綉庭(2007),公民投票立法的過程及其結果,中華行政學報,4期,頁133-155。 黃東益(2004),書評:歐洲公民投票的經驗 (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 ,臺灣民主季刊,1卷2期,頁201-204。 黃國昌(2011),公投民主在台灣的實踐困境與展望-一個立基於憲法價值的考察視野,台灣法學雜誌,182期,頁51-62。 黃舒芃(2011),抗拒直接民主的公民投票法?從憲法及法學方法論觀點檢視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對台聯ECFA公投提案之認定,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7期,頁75-126。 黃錦堂(1996),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檢討,問題與研究,35卷7期,頁47-55。 黃錦堂(2010),權力分立之憲法解釋-兼評釋字第520、585、613、633、645號解釋,法令月刊,61卷9期,頁4-25。 廖達琪、林福仁、黃郁慈、劉子昱、李承訓(2012),台灣立法委員政見資料庫之建置,選舉研究,19卷2期,頁129-158。 蔡佳泓(2012),選舉課責:以2009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為例,社會科學論叢,6卷2期,頁35-67。 蕭怡靖(2012),民眾對立法委員選舉之政黨不分區名單的認知與影響:以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19卷1期,頁33-67。 蔡宗漢、游清鑫(2016),政府責任與課責行為:理論與測量,台灣政治學刊,22卷2期,頁47-102。 三、學位論文 李文元(2013),我國不分區立委選制之探討-立委職能表現之比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徐佑昇(2017),我國解嚴後罷免運動與罷免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治明(2006),我國罷免體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威劭(2016),我國罷免制度研究-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其他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5),公告第8屆立法委員(臺北市第4選舉區)蔡正元罷免案之投票日期及投票起、止時間、罷免理由書暨答辯書等事項。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5),第8屆立法委員(臺北市第4選舉區)蔡正元罷免案罷免投票結果清冊。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7),公告第9屆立法委員(新北市第12選舉區)黃國昌罷免案之投票日期及投票起、止時間、罷免理由書、答辯書、罷免活動期間之起、止日期及每日罷免活動之起、止時間等事項。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7),第9屆立法委員(新北市第12選舉區)黃國昌罷免案罷免投票結果清冊。 中央選舉委員會(2020),公告高雄市第3屆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結果。 立法院(1983a),立法院公報,72卷48期。 立法院(1983b),立法院公報,72卷73期。 立法院(1994a),立法院公報,83卷50期。 立法院(1994b),立法院公報,83卷67期。 立法院(2016a),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6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044號,委員提案第18669號。 立法院(2016b),立法院公報,105卷92期。 宜蘭縣選舉委員會(2020),公告宜蘭縣第21屆員山鄉中華村村長許正東罷免投票結果。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2017),公告屏東縣南州鄉壽元村第20屆村長陳明倫罷免投票結果。 桃園市選舉委員會(2020),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桃園市第5選舉區)。 新北市選舉委員會(2016),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新北市第1、11、12選舉區)。 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1994),臺北縣選出之第二屆立法委員林志嘉、洪秀柱、韓國瑜、詹裕仁罷免案罷免業務實錄。 英文部分: Burke, E. 1996. Speech to the Electors of Bristol in the Works of the Right Honorable Edmund Burk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Miller. 1954.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 Ill.: Row Peterson.European Commission for Democracy through Law. 2009. Report on the Imperative Mandate and Similar Practices. Strasbourg: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Democracy through Law. Ferejohn, John. 1986. Incumbent Performance and Electoral Control, Public Choice Vol. 50 No. 1:5-25. Freedom House. 1997. Freedom in the World:The Annual Survey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1996-1997. New York: Freedom House.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Key, Valdimer Orlando, Jr. 1966. The Responsible Electorat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Lancaster, Thomas D. 1986. Electoral Structures and Pork Barre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 No. 1:67-81. Marc Van Der Hulst. 2000. The Parliament Mandate. A Global Comparative Study. Geneva: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Massimiliano Tomba. 2018. Who's Afraid of the Imperative Mandate? Critical Times. Vol. 1 No. 1:108–119. Moncrieffe, Joy Marie. 1998. Reconceptualizing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9 No. 4:387-40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54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罷免權為我國憲法之明文。在過去,由於「投票率過半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之罷免門檻不易達成,1994、1995年的擁核立委案、2015年的蔡正元罷免案皆未通過。然自2016年罷免門檻下修為「同意票達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使得罷免的提議量與成功率大幅增加。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成為首度適用該門檻之立委罷免案,高雄市長韓國瑜、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更分別在在2020及2021年遭到罷免,顯示該次修法確實讓罷免開始發揮作用。本研究以立法委員之罷免作為研究主體,探討立委是否適合以如此低門檻之罷免予以課責。同時也會透過立委與其他公職人員的比較,觀察現行罷免制度將各公職人員一體適用是否妥適。最後,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的修法建議供制度修正之參考。 首先,罷免現制概述主要係針對區域立委在選制及職位等二面向,與縣市長、縣市議員進行比較。發現區域立委與縣市長雖皆於單一選區選出,職位性質卻有顯著之別;區域立委與縣市議員皆為民意代表,選制則完全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三者依不同的罷免門檻予以規範,應較適當。另,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同受「強制委任」之課責模式,恐與大法官所稱「我國為非純粹自由委任」不符。其後,本研究亦整理立委罷免之憲法基礎及制度演變,並言我國現行立委課責方式除選舉及罷免外,尚有總統的「被動解散權」,卻被認為形同虛設。 我國憲政史上共發生7個立委罷免案。1990年代擁核立委5案,係由於立法院通過核四預算,反核團體發動罷免部分執政黨立委;2014年,在太陽花運動後,蔡正元因力挺服貿協議、「服從黨意」而遭罷免提議;2017年,則因黃國昌挺同之立場,遭致反同團體發起罷免。7案皆未達門檻而不通過。研究發現,立委罷免經常是定期選舉之外,在野勢力用來挑戰執政者的工具,因而成為選舉的「延長賽」或「前哨戰」,恐不利民主體制的正常發展。另外,罷免通常聚焦特定政策議題,然現行公投制度已能保障人民直接參與政策或法律之形成,罷免存在的理由顯得薄弱。 本研究進一步對立委罷免進行檢討。在理論層面上,我國立委享言論免責權,且其職權本屬全國性質,從選制來看當選得票也相對高,罷免門檻應可提高;立法院作為合議制機關,其作成的決議應由全體立委共同負責,而非針對單一立委實施罷免,因此可考慮由人民解散立院;選區的民意通常分歧而難知全貌,立委何以能事事迎合選區多數民意的期待?最後,我國已是民主鞏固國家,應回歸常態性的課責機制──定期選舉,以免罷免的頻繁擾亂民主體制之運作。而從實際運作上來看,罷免立委之事由並無限制,而通常主要是針對政策議題。然關鍵在於,門檻若太低,罷免立委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只需要特定組織的動員即能達成;選舉與罷免的投票率相對懸殊,現行罷免門檻恐造成少數人參與罷免就能推翻多數人在選舉時的決定。 最後,本研究也嘗試提出修法建議:一、宜調整立委罷免門檻,可恢復投票率的門檻,確保多數人的參與方能發揮作用,或設定罷免門檻須高於立委當選得票,提高罷免之正當性;二、基於立法院集體負責之性質,可設計「由人民解散立法院」,具體作法為人民透過公投否決立法院之決議,代表立法院扭曲多數人民之意志,則立法院應解散,改選以組成新民意;三、立委、縣市長及縣市議員,應制定不同的罷免門檻。本研究期盼罷免法制能早日進行修正,以同時保障罷免權,並降低罷免立委對民主體制造成的衝擊。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right to recall is guarantee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as the people of Taiwan yearn for direct democracy, the use of recall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Especially, after the recall threshold was lowered in 2016, the success rate of recall has increased, including the Mayor of Kaohsiung City, Han Kuo-Yu, as well as the member of Taoyuan City Council, Wang Hao-Yu having been recalled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past 7 legislators recall cases had been rejected, including the case of Huang, Kuo-Chang, it highlighted whether the legislators should apply such low recall threshold. Most of the studies in Taiwan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recall system. Nevertheless, we found that the recall threshold might be too low and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Legislators and the democratic system. Legislators are guaranteed by the right of legislative immunity, but electors often raise proposals of legislative recall due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policy issues, which may deviate from the spirit of free mandate. The Legislative Yuan should not only make decisions collectively but also share the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ies. Given the different natures and electoral systems of Mayors, Legislators, and local council members, they should be regulated by different recall systems. Finally, we have tried to propose suggestion for the legislative recall system reform, including adjusting the recall threshold up, adding the system of dissolving the Legislative Yuan by people, and setting different recall thresholds for different elected civil servants. We hope that Civil Servants Election and Recall Act can be reformed as soon as possible, on the one hand, to safeguard the right to recal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enable the democratic system to function properly.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00:56:5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U0001-2801202111325200.pdf: 4774478 bytes, checksum: e82ad24d97c865f7bed83eb7ef01ae4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2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辭 II 摘要 IV ABSTRACT VI 目錄 VII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界定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9 第一節 議會代表之理論基礎 19 第二節 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 30 第三節 罷免相關文獻 36 第三章 我國罷免現制概述 41 第一節 縣市長與區域立法委員 42 第二節 縣市議員與區域立法委員 48 第三節 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 53 第四節 小結 58 第四章 立委罷免制度之演變 61 第一節 立委罷免之憲法基礎 61 第二節 立委罷免之法制演變 67 第五章 歷次立委罷免個案分析 79 第一節 擁核立委罷免案 79 第二節 蔡正元罷免案 86 第三節 黃國昌罷免案 92 第四節 罷免實務分析 102 第六章 立委罷免制度之檢討 111 第一節 從理論層面檢討 111 第二節 從實際運作檢討 124 第七章 結論 13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6 第二節 修法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5 附錄 150 附錄一 蔡正元罷免案答辯書 150 附錄二 黃國昌罷免案答辯書 156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研究 | zh_TW |
dc.title | Research on the Recall of Legislators in Taiw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9-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沈有忠(Yu-Chung Shen),宮文祥(Wen-Hsiang Kung) | |
dc.subject.keyword | 立法委員,罷免制度,自由委任,罷免門檻,解散立法院,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legislator,recall system,free mandate,recall threshold,dissolu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 en |
dc.relation.page | 159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100227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21-02-02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公共事務研究所 | zh_TW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公共事務研究所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
U0001-2801202111325200.pdf | 4.66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