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5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謝銘洋(Ming-Yan Shieh)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a-Chi Li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佳錡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20T00:56:0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2-22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20T00:56:08Z | - |
dc.date.copyright | 2021-02-22 | |
dc.date.issued | 2021 | |
dc.date.submitted | 2021-02-04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一般書籍 1. Alman Susan Webreck、Jumba Jennifer(2017),《MOOCs Now: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Set Up, and Ru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Libraries Unlimited。 2. 王怡蘋(編譯)(2019),《從德國判決思考著作權重要議題》,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3. 內政部(1998),《認識著作權(三)》,臺北:自刊。 4. 李亞虹(編)(2016),《版權、網絡和權利平衡》,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5. 胡心蘭(2015),《數位環境著作權法新思維 : 論數位著作權之本質、耗盡、與歸屬》,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 6. 黃銘傑(編),《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7. 楊智傑(2016),《智慧財產權法》,臺北:新學林出版。 8. 盧文祥(2006),《智慧財產權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剖析研究~以專利進步性、商標混淆誤認及著作權合理使用為主之探討》,臺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謝銘洋(2020),《智慧財產權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10. 蕭雄淋(2015),《著作權法論》,頁62-64,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1. 蕭雄淋(2015),《職務著作之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二、 翻譯書籍 1. Paul Goldstein(著),葉茂林(譯)(2000),《捍衛著作權—從印刷術到數位時代之著作權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三、 書之篇章 1. 王怡蘋(2018),〈論著作權法之間接侵害—從德國案例所獲之啟示〉,王怡蘋,《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頁253-296,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2. 梁哲瑋(2011),〈從德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之權利限制看著作權之合理使用〉,黃銘傑(編),《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頁1-57,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3. 陶中怡(2016),〈數碼環境下的合理使用:中國法院的解讀〉,收於:李亞虹(編),《版權、網絡和權利平衡》,頁76-97,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4. 蔡蕙如(2011),〈我國著作權法合理使用之挑戰與契機—以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之判斷基準為核心〉,收於:黃銘傑(編),《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頁183-204,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5. 蕭雄淋(2011),〈出版著作權小百科(65)- 教科書「法定授權」之要件及其相關問題〉,收於: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出版(含電子書)著作權小百科》,頁100-102,臺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四、 期刊論文 1. 王世仁(2019),〈美國著作權合理使用抗辯之最新實務〉,《智慧財產權月刊》,250期,頁44-67。 2. 王怡蘋(2018),〈教學目的之著作權限制—兼論著作權法修正草案〉,《月旦法學雜誌》,278期,頁139-154。 3. 王偉霖(2006),〈美國產學合作制度利弊之檢討--台灣科學技術基本法之借鏡〉,《世新法學》,3期,頁14-22。 4. 王偉霖(2007),〈我國學術機構技術移轉機制實施成效與法律制度之檢討〉,《科技法學評論》,4:2期,頁59-96。 5. 王偉霖(2010),〈美國聯邦實驗室之合作研究暨發展協議(CRADA)制度之探討--兼論我國科學技術基本法之補充與修訂〉,《政大法學評論》,118期,頁331-394。 6. 吉宇寬(2018),〈高校圖書館慕課服務的著作權侵權風險及其應對〉,《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年第4期,頁68-73 7. 吳清山(2013),〈教育名詞:磨課師〉,《教育資料與研究季刊》,111期,頁267-268。 8. 李威儀(2018),〈開放式線上學習平台的發展策略〉,《科學發展》,549期,頁6-11。 9. 李海碩、周倩(2013),〈臺灣開放式課程發展歷程、特色與影響之初探:以交通大學開放式課程為例〉,《大學圖書館》,17卷1期,頁22-42。 10. 沈宗倫(2020),〈由歐盟法院之Tom Kabinet案論電子書散布之權利耗盡原則〉,《萬國法律》,232期,頁9-25。 11. 林利芝(2010),〈從校園網路侵權探討學術網路的ISP責任〉,《東吳法律學報》,22卷2期,頁79-118。 12. 林利芝(2012),〈教學講義找麻煩,合理使用費思量-評析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九年度刑智上易字第六一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07期,頁150-175。 13. 林利芝(2017),〈你的教學,我的著作--從美國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 Becker 案探究數位教學平台之著作權侵害爭議(上)〉,《智慧財產權月刊》,227期,頁39-56。 14. 林利芝(2017),〈你的教學,我的著作--從美國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 Becker 案探究數位教學平台之著作權侵害爭議(下)〉,《智慧財產權月刊》,228期,頁50-69。 15. 林家暘(2019),〈著作權法觀點下的視框連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法學評論》,4期,頁153-179。 16. 法觀人編輯部(2020),〈抄襲、引用與掛名的學術倫理爭議〉,《法觀人》,247期,頁51-53。 17. 施偉仁(2014),〈數位二手著作的春天?以美國ReDigi與歐盟UsedSoft案談起〉,《智慧財產權月刊》,191期,頁18-27。 18. 高嘉鴻(2020),〈歐盟2019年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概要〉,《智慧財產權月刊》,263期,頁6-22。 19. 陳俊宏(2000),〈試論網頁超連結與著作權法的關係(上)〉,《智慧財產權》,23期,頁1-17。 20. 陳俊宏(2000),〈試論網頁超連結與著作權法的關係(下)〉,《智慧財產權》,24期,頁56-73。 21. 張平(1999),〈大學在線教育中的版權合理使用〉,《科技與法律》,1994年第2期,頁40-45。 22. 許育典(2020),〈學術倫理的定位與國家介入學術倫理事件應有的界線〉,《月旦法學教室》,208期,頁65-71。 23. 許舜喨、吳嘉恬(2012),〈論我國現行科技法制對公立大學技術移轉之影響初探〉,《科技法學評論》,9卷1期,頁151-204。 24. 許曉芬(2015),〈歐盟著作權最新修法趨勢與挑戰〉,《智慧財產權月刊》,197期,頁29-41。 25. 陳祥、楊純清、黃伸閔(2013),〈我國博碩士論文不當引用與剽竊型態之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相關論文之文獻探討為例〉,《資訊社會研究》,24期,頁74-119。 26. 章忠信(2003),〈九十二年新修正著作權法簡析〉,《月旦法學雜誌》,103期,頁103-119。 27. 章忠信(2009),〈九十八年新修正著作權法簡析-網路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限制〉,《月旦法學雜誌》,173期,頁5-24。 28. 章忠信(2015),〈學術倫理,沒有灰色空間〉,《文化研究雙月報》,149期,頁21-25。 29. 曾勝珍、黃鋒榮(2009),〈你儂我儂就是不同-談師生共同著作(上)〉,《智慧財產權月刊》,132期,頁72-89。 30. 曾勝珍、黃鋒榮(2009),〈你儂我儂就是不同-談師生共同著作(下)〉,《智慧財產權月刊》,133期,頁69-88。 31. 黃朝曦(2018),〈磨課師:磨課師經營模式與案例〉,《科學發展》,549期,頁34-39。 32. 黃銘傑(2011),〈著作權法與學術倫理面面觀〉,《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2期,頁4-13。 33. 黃銘傑(2011),〈重製權侵害中「實質類似」要見判斷之方式與專家證人之運用-板橋地方法院九十六年度智字第十八號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9期,頁187-208。 34. 楊智傑(2009),〈反省美國杜拜法的理論與經驗〉,《科技法學評論》,6卷1期,頁207-240。 35. 楊智傑(2008),〈智慧財產權的憲法基礎-兼論智財權與言論自由的衝突〉,《財產法暨經濟法》,16期,頁1-40。 3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8),〈教學活動與教科書之合理使用〉,《智慧財產權月刊》,230期,頁63-67。 37. 葉玟妤(2002),〈線上教學合理使用範圍的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41期,頁49-66。 38. 鄒琳、陳基晶(2015),〈慕課教育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知識產權》,2015年1期,頁21-25。 39. 劉明洲(2004),〈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兼論e-learning跨領域之整合研究--專訪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主任張國恩教授〉,《教育研究月刊》,125期,頁126-132。 40. 劉靜怡(2019),〈技術移轉與利益衝突之再思考-以美國法治下之生醫研究領域為核心〉,《中研院法學期刊》,24期,頁87-193。 41. 蔡明誠(2005),〈從科學技術基本法論技術移轉組織與管理法制問題〉,《台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2卷4期,頁20-27。 42. 鄭嘉逸(2020),〈網路中介者的「合理」責任避風港義務-由美國最新發展簡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字第752號判決〉,《科技法學透析》,32卷3期,頁54-60。 43. 蕭雄淋(2009),〈遠距教學著作之合理使用初探〉,《智慧財產權月刊》,124期,頁5-31。 44. 蕭雄淋(2019),〈里民活動中心利用伴唱機歌唱引起的著作權問題〉,《臺灣法學雜誌》,375期,頁5-11。 45. 賴文智(2004),〈數位科技對著作權授權契約及合理使用範圍之影響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65期,頁119-139。 46. 賴文智、王文君(2007),〈數位環境的著作權法制思考〉,《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卷1期,頁30-38。 47. 謝銘洋(1999),〈學術研究「名份」問題:研究成果發表時的著作權歸屬與行使問題〉,《傳播研究簡訊》,17期,頁1-4。 48. 謝銘洋(2001),〈成大MP3事件相關著作權法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73期,頁77-87。 49. 謝銘洋、吳麗琪、陳仁豪(2000),〈輔助教材之著作權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65期,頁99-113。 50. 鍾文岳(1998),〈著作權法中「引用」之範圍-評最高法院84度台上字第419號刑事判決〉,《萬國法律》,97期,頁78-83。 51. 簡瑋成(2019),〈磨課師MOOC之介紹與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79期,頁1-8。 52. 羅裕欽(2002),〈台灣法制之回顧與前瞻-著作權法〉,《律師雜誌》,273期,頁69-83。 五、 研討會論文 1. 王怡蘋(2015年11月), 〈從歐盟法觀點討論數位化時代對權利耗盡之衝擊〉,發表於:《2015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研討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 2. 沈宗倫(2015年11月), 〈非營利活動合理使用相關修法之探索:以美國著作權法與實務為借鏡〉,發表於:《2015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研討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 3. 許曉芬(2015年11月), 〈數位環境下之教學目的合理使用〉,發表於:《2015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研討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 4. 蔡惠如(2015年11月), 〈著作權合理使用概括規定之回顧與前瞻〉,發表於:《2015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研討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臺北。 六、 學位論文 1. 方濟龍(2017),《磨課師製作數位教材的合理使用問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2. 王珮儀(2008),《創用CC授權之法律理論與實務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3. 王靚棻(2019),《論大學產學合作中技術商品化》,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4. 李昆晃(2016),《我國大學技術移轉之法制與成效—以美國、日本為比較對象》,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5. 孫維曼(2019),《論著作在網路教學平台的合理使用》,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6. 莊孟翰(2014),《大規模網路開放式課程:本地化發展議題研究》,頁54-58,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7. 張作為(2007),《論著作權於學術倫理之實踐與省思》,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8. 張佳容(2015),《著作權保護與網際網路資源分享之界限—以社群網站Facebook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9. 張瓊月(2005),《我國教師罷權法制爭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0. 陳柏如(2002),《數位時代著作權集體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1. 蔡淑馨(2005),《非營利性質網路教學之著作合理使用》,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12. 鄭博仁(2008),《自由軟體平台教材呈現方式對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七、 網路文獻 1. Copyright Office Bulletin No.20(1972),《DECI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URTS INVOLING COPYRIGHT 1924-1935》,載於:https://law.resource.org/pub/us/works/aba/ibr/copyright.bulletin.20.pdf 2. Dhawal Shah(2018),《EdX Puts Up A Paywall for Graded Assignments》,載於:https://www.classcentral.com/report/edx-paywall-graded-assignments/?fbclid=IwAR3Mwj9uAC2byfuk90eDAhtl11dLVgI4Ercuwj-pGK6LlrEQ9qACU4vGTbw 3. Laura Pappano(2012),《The Year of the MOOC》,載於:https://www.nytimes.com/2012/11/04/education/edlife/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multiplying-at-a-rapid-pace.html 4. Steve Lohr(2020),《Remember the MOOCs? After Near-Death, They’re Booming》,載於: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6/technology/moocs-online-learning.html 5. U.S. Copyright Office(1999),《Report on Copyright and Digital Distance Education》,載於:https://www.copyright.gov/reports/de_rprt.pdf 6. TIPA智慧財產培訓學院(2014),《100年度第二次智慧財產實務案例評析座談會議記錄(主題:專利權歸屬之爭議與認定)》,載於:https://www.tipa.org.tw/p3_1-3.asp?nno=16 7. TIPA智慧財產培訓學院(2014),《103 年度第 2 次智慧財產實務案例評析座談會議紀錄》,載於:https://www.tipa.org.tw/db/download/msg2/TIPA103年度第2次智財法院案例評析座談會會議紀錄.pdf 8. 王佳欣(2007),《《新概念英語》著作權人訴新東方教育集團侵權》,載於:http://news.sina.com.cn/c/l/2007-12-03/095714438788.shtml 9. 袁博(2017),《關於慕課的三個版權問題》,載於: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907/c40606-29521677.html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4),《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載於: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6777.html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1),《關於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促進經濟自動協調發展若干問題的意見》,載於:http://www.court.gov.cn/xwzx/xwfbh/twzb/201112/t20111220_16852.html 12. 行政院(2017),《行政院會通過「數位通訊傳播法」及「電信管理法」草案》,載於: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65a484d3-87ea-4107-91b9-f9591657f7cd 13. 何薇、江雨航(2018),《侵權改編還是合理使用?》,載於:https://www.kwm.com/zh/cn/knowledge/insights/adaptation-of-infringement-20180823 14. 吳碧娥(2014),《國立大學拼技轉營利,尚待政府鬆綁法規枷鎖》,載於: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publish-310.htm 15. 法源編輯室(2019),《直播播放他人歌曲,智慧局:原則上應取得授權同意》,載於:https://www.lawbank.com.tw/news/NewsContent.aspx?NID=158952 16. 科技部(2018),《科技部修正科研成果辦法,三大重點拚技轉:鼓勵技轉國際、加碼技轉誘因、讓技轉人員安心無慮推技轉》,載於: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main article_uid=ea8b5da9-03c8-46fb-9958-0c8b77a62544 menu_id=9aa56881-8df0-4eb6-a5a7-32a2f72826ff l=CH 17. 科技部(2017),《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重點與相關配套措施》,載於:https://www.stpi.narl.org.tw/images/PDF/1-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法.pdf 18. 科技部(2015),《國科會公布學術倫理規範》,載於: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l=ch article_uid=cc4d3853-ef32-4d39-89d8-27bb752e247d menu_id=9aa56881-8df0-4eb6-a5a7-32a2f72826ff 19. 徐國章(2010),《「三一法」效力延長案說明書-臺灣總督府治臺觀點的呈現》,載於: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57/770 20. 桂紅霞、劉思岩、趙影會(2020),《2020年《著作權法》披星戴月不負眾望而來》,載於:https://www.chinalawinsight.com/2020/11/articles/intellectual-property/29356/ 21. 陳伯安(2019),《學生不再學完閃人!Hahow 好學校如何推動 15 萬會員成為「社群」?》,載於: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5/09/hohow-next-step/ 22.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12),《案例(4)開放原始碼的電腦程式著作》,載於: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7E7998229FF536D6 sms=B18822F8EE723D8E s=D8D44A99E0384877 23.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12),《案例(9 )學校教師創作的著作權歸屬》,載於: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7E7998229FF536D6 sms=B18822F8EE723D8E s=69DF136827C31B3B 24. 章忠信(2016),《美國大學關於磨課師課程之著作權議題討論》,載於: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 aid=2800 25. 章忠信(2007),《教授可以幫學生寫碩博士論文嗎?》,載於: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2 aid=291 26. 章忠信(2002),《羅馬公約簡介》,載於: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 aid=2265 27. 章忠信(2007),《學校如何安排對利用學生創作的法律關係?》,載於: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3 aid=1718 28. 連以婷(2019),《教授成新創家,科技基本法修訂滿週年,學研新創績效爆發成長1600倍》,載於:https://technews.tw/2019/06/13/most-science-and-technology-law/ 29. 黃以敬(2006),《碩士生發表論文,被指導教授告》,載於: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1518 30. 楊政郡(2002),《盜拷原文書疑案暫不傳訊學生》,載於:http://old.ltn.com.tw/2002/new/mar/14/today-c6.htm 3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5),《104年第5次著審會會議紀錄-討論「監獄是否符合著作權法第47條第3項所稱之『依法設立之教育機構』」案》,載於: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67-858144-2989b-301.html 3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8),《十七、教師不退還學生的作品是否違反著作權法?》,載於: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70-858944-8ad44-301.html 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20),《「公開傳輸權」之說明》,載於:https://www.tipo.gov.tw/tw/cp-180-219567-b2cea-1.html 3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20),《校園網路智慧財產相關問題(參考)》,載於:https://www.fnes.ntpc.edu.tw/var/file/0/1000/img/1/167751577.pdf 3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國際間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立法趨勢之研究》,載於: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44-856600-95ed7-301.html 3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5),《教師授課著作權錦囊》,載於:https://www.tipo.gov.tw/tw/cp-180-219554-0f82b-1.html 3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20),《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各界書面意見綜合回應說明》,載於:https://www.tipo.gov.tw/tw/cp-85-874502-d1a69-1.html 3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四項使用報酬率之修正評估》,載於: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44-856607-a2b63-301.html 39. 數位教育實驗林(2020),《當老師變成直播主:疫情肆虐「停課不停學」,各國網路遠距教學怎麼做?》,載於: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504 40. 賴文智(2010),《資訊時代的著作權保護與限制-以公開傳輸權為主》,載於:http://www.is-law.com/old/OurDocuments/CR0045LA.pdf 41. 賴文智(2018),《數位時代的著作權法大翻修(上)》,載於:http://www.is-law.com/post/4/1365 42. 賴文智(2018),《數位時代的著作權法大翻修(下)》,載於:http://www.is-law.com/post/4/1366 43. 謝佳興(2019),《伴唱機夯歌授權壟斷,立院拚修法:里民活動中心侵權除罪化》,載於: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4417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50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教學的現場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變,已經不再限於臺上的教師與臺下的學生,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教學有諸多新面貌,不論是開放式課程、網路教學資源平臺、直播授課、磨課師等,都為教學帶來無限可能。 首先,需要討論的是教學行為中的著作權歸屬,例如教師的原創教材,或是學生所繳交的作業等,此涉及學校或教育機構、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尤其是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屬於職務上所完成。另外,在涉及學術領域時,尚要加以考慮學術倫理。 同時,自傳統教學以來各類利用他人著作的行為,也不會止步於網路教學之前,還因網路而有更多的討論。從諸如大量影印的重製行為,到上傳資料至網路的公開傳輸行為,本文整理數則討論教學行為的案例,以供參考,因非營利教學行為的公益性強弱,將影響對於著作合理使用的範圍。 各國皆有注意到前述與教學有關的著作權議題,也不乏與網路教學有關的案例,故紛紛修法因應之,我國亦有相關的修正草案,本文略就美國、歐盟、中國的立法介紹之,以比照我國的修正草案內容。 著作權法需要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才能隨時調整著作權人的權益,以及社會的公眾利益,至於學校或教育機構,當然要提醒尊重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方能捍衛非營利教學行為的公益形象。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echnology,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such as moodle, open course ware an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provide global learning pipelines. As such variety of E-learning resources makes teaching no longer limited by distance, learning becomes more convenient. First of all, w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is the ownership of copyright in teaching activities, such as teachers’ original textbooks, or homework submitted by students. This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ddition, when it comes to academic fields, academic ethics must be considered. However, while the users operate E-learning resources, they may infringe other’s copyright due to lack of original works. From re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photocopying to uploading materials to the Interne. The unclear boundaries of the fair use doctrine in copyright law, thus the users may not able to freely enjoy the convenience of such E-learning resources. Countries have noticed the copyright issues related to teaching, and there are also cases related to online teaching. This thesis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rends of copyright regulation, including legis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 and the draft amendment of Taiwan. The copyright regulation need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echnology changes in order to adjus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of society at any time. As for schools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y must remind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rder to defend the image of non-profit teaching activitie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00:56:0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U0001-0302202111214400.pdf: 1357198 bytes, checksum: c43c6569c9346add1ba7bdcfcf7d0c36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21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教學與著作權保障的衝突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教學與著作權保障的衡平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一項 文獻分析 3 第二項 比較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網路教學起源與發展:以磨課師為例 4 第一節 網路數位教學時代 4 第二節 磨課師現況 6 第一項 磨課師系統下之客戶 6 第二項 磨課師系統下之平台業者 7 第三項 磨課師系統下之教師 9 第四項 小結 10 第三章 網路教學與著作權 12 第一節 我國著作權之發展 12 第一項 我國之著作權發展:數位時代來臨前 12 第二項 我國之著作權發展:數位時代之變革 12 第三項 著作權與學術倫理之關係 15 第二節 教學情形所涉及之著作權問題 16 第一項 教學及教材涉及著作權之權利種類 17 第一款 非屬著作權保護之客體 17 第二款 著作人格權 18 第三款 著作財產權 19 第二項 教師原創教材 20 第三項 教材利用他人著作 21 第一款 常見他人著作授權之方式 21 第二款 常見利用他人著作之態樣:以張貼超連結為例 22 第四項 輔助教材 26 第一款 我國案例探討:教科書與題庫為不同著作 26 第五項 學術機構技術移轉:科學技術基本法 27 第一款 緣起與沿革 28 第二款 現況 30 第三款 小結 31 第三節 學校或網路教學平台、教師、學生間之著作權議題 32 第一項 學校或網路教學平台與教師 32 第一款 網路教學平台與教師:以磨課師平台業者為例 33 第二款 我國案例探討(一):國小教師的創作歸屬於學校 34 第三款 我國案例探討(二):大學教師的創作歸屬於大學 35 第四款 我國案例探討(三):兼職教師的創作不歸屬於學校 35 第五款 小結 36 第二項 學校或網路教學平台、教師與學生 38 第一款 網路教學平台與學生:以磨課師平台業者為例 39 第二款 我國案例探討(一):學生整理教授之授課教材不成為著作權人 40 第三款 我國案例探討(二):指導教授掛名不因而成為共同著作人 40 第四款 我國案例探討(三):指導教授掛名不因而成為共同著作人 41 第五款 小結 41 第四節 網路教學平台之著作權責任 42 第一項 著作權法中網路服務提供者之責任與免責事由 43 第一款 網路服務提供者之免責事由 44 第二項 網路教學平台是否為網路服務提供者 45 第一款 我國案例探討:家教網站不對教師的行為負責 46 第四章 網路教學與合理使用 47 第一節 合理使用原則 47 第一項 國際公約 47 第一款 伯恩公約 47 第二款 羅馬公約 48 第三款 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 48 第四款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 48 第二項 美國立法模式 49 第二節 我國立法模式 51 第一項 與教學有關之合理使用原則 53 第一款 各別條款:著作權法第46條 53 第二款 各別條款:著作權法第47條 55 第三款 各別條款:著作權法第52條 57 第四款 各別條款:著作權法第53條 57 第五款 各別條款:著作權法第54條 58 第六款 概括條款:著作權法第65條 58 第二項 主管機關見解:教師授課著作權錦囊 60 第三節 我國與教學合理使用原則相關之案例 62 第一項 一般教學 62 第一款 我國案例探討(一):出版書籍非為教學目的 62 第二款 我國案例探討(二):編制教科書及輔助教材係為教育目的 63 第二項 網路教學 63 第一款 我國案例探討(一):經營非營利網站係為學校授課目的 64 第二款 我國案例探討(二):經營非營利網站係為學校授課目的 64 第三項 小結 65 第四節 各國與網路教學合理使用原則相關之案例 66 第一項 美國: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t al v. Becker案 66 第二項 中國:新概念英語與戴爾培訓學校案 68 第三項 德國:Meilensteine der Psychologie案 69 第四項 小結 70 第五章 網路教學與著作權法之規範趨勢 71 第一節 國際公約 71 第二節 美國 72 第一項 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 72 第二項 技術、教育暨著作權整合法 73 第三節 歐盟 74 第一項 歐洲議會及執委會關於資訊社會中調和著作權及著作鄰接權調和指令 74 第二項 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 76 第四節 中國 78 第一項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79 第二項 2020年中國著作權法修法 81 第五節 我國立法院版本著作權修正草案 82 第一項 立法院版本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46條 83 第二項 立法院版本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46之1條 84 第三項 統整立法院版本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46條及第46條之1 85 第四項 立法院版本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52條、第54條及第65條 86 第五項 其餘立法院版本著作權修正草案重點 87 第一款 權利歸屬 87 第二款 放寬編制教科書之合理使用 89 第三款 損害賠償計算及刑事罰責修正 90 第六項 評析本次著作權法修正草案優點及缺點 91 第六章 與網路教學相關著作權議題之結論與省思 93 第一節 網路教學現存著作權議題 93 第一項 綜合比較各國規範內容:教育機構作為網路服務提供者 93 第二項 綜合比較各國規範內容:網路教學之公開傳輸行為 94 第二節 論與教學有關合理使用原則:以營利與否為例 97 第一項 營利或非營利行為 97 第一款 營利行為 97 第二款 非營利行為 98 第二項 綜合討論 99 第三節 對網路教學著作權議題之省思 100 第一項 教材之著作權歸屬 100 第二項 教學與合理使用原則 101 第一款 現行著作權法、立法院版本修正草案與主管機關見解 101 第二款 展望 101 參考文獻 10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論網路教學之著作權議題與規範趨勢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Copyright Issues of E-learning and Trends of Regulatio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9-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王怡蘋(I-Ping Wang),章忠信(Chung-Hsin Chang) | |
dc.subject.keyword | 著作權,合理使用,數位科技,網路教學,規範趨勢,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Copyright,Fair Use,Digital Technology,E-learning,Trends of Regul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111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100438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21-02-04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U0001-0302202111214400.pdf | 1.33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