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786
標題: | 銅對豆仔魚急性毒性及慢性影響之研究 Acute toxicity and chronic effects of copper on Liza carinata |
作者: | 羅錦華 |
出版年 : | 1991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銅普遍散佈於環境各處,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銅濃度過高,則對生物有毒害作用。故本試驗之目的是要探討在銅污染水域中豆仔魚(Liza carinata)的生物性反應,其所得結果可以做為沿岸水域管理之依據及訂定水質基準之參考。除此之外在公害糾紛之鑑定上也有所依循之價值。 在急性毒的研究中,銅濃度大於25mg/l以上時溫度的效果並不明顯。但若低於10mg Cu/l時,低溫的環境使豆仔魚更不耐銅的毒性。同樣的,在銅濃度超過25mg/l時,10ppt 及30ppt的試水中之LT50相差無幾,不過在20ppt的試水中的LT50值都比前二者為大。銅濃度低於10mg/l的情形則有所不同;在10ppt的魚較不耐銅的毒性且鹽度愈高,其LT50愈大。 銅濃度在0.25mg/l;的豆仔魚,其體重及體長之增加均比對照組、0.05mg/l及0.lmg/l者為低,而對照組0.05mg/l 及0.1mg/l的成長則並無差別。對照組和0.1mg/l這兩組的攝食率沒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當銅濃度大於0.25mg/l以上,攝食率則顯著的降低。在高濃度組(0.5mg/l及1mg/l)的第三天以後的攝食率則降至10%以下。銅對豆仔魚的整體能量代謝也有影響對照組的耗氧量最高,其餘含銅各組者都低於對照組,但是耗氧曲線僅稍微隨銅之增加而減少。各組血漿滲透壓在試驗前三天無明顯差別,在第七天時,含銅各組的滲透壓均低於對照組,但是在含銅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氮離子濃度的變化一如滲透壓,但有隨銅濃度之增加而減少的趨勢。 肝、鰓及肌肉的水份含量在暴露第七天有增加的趨勢,且肝及鰓的水份含量有隨銅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然而肌肉的水份卻無此明顯的變化。肝的濕重在高濃度組(0.5及1mg/l)明顯的低於對照組及0.1mg/l這兩組,且對照組及0.1mg/l二者之間沒有差別且比高濃度組多兩倍以上。鰓的濕重在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有減少的趨勢。豆仔魚血液及肝的乳酸含量在含銅各組也明顯的比對照組低;不過鰓的乳酸含量在各組之間卻沒有差別。對照組的肝中銅含量在試驗進行第一天沒有被測到,在0.1mg/l以上各組的肝中銅含量隨水中銅濃度之增加而增加。鰓的累積量只有在高濃度組(1及5mg/l)才測到,而肌肉則測不到銅的累積。至第七天時,肝中銅含量最高可累積至185ug/g,鰓的累積量則較低。肌肉也僅有高濃度組有測到銅,但是最高只有0.67ug/g。豆仔魚的肝萃取液經過Sephadex G-75管柱後,發現有類似金屬蛋白的物質。 組識切片的結果顯示肝、鰓及腸暴露於銅之後有程度不一的損害。暴露時間愈長及濃度愈高,傷害愈大。放入清水後的復原情形則有不同。已變性的肝細胞仍存在,而鰓及腸的傷害也仍未完全復原高濃度組恢復得最慢。肝細胞的變異有壞死、纖維結締組識增生、細胞變性不正常增生等。鰓的變異有水腫、壞死、表皮細胞剝落、充血及癒合等。腸的變異則lamina propria退化、絨毛壞死、肌肉層萎縮等。 銅對豆仔魚的毒性相當明顯,超過0.25 mg/1以上時,不論其成長、攝食及組織等都受到影響,而在低於0.1mg Cu/l 時,其反應和對照組的並無明顯差異,故以此推斷,0.1mg Cu/l是豆仔魚長期暴露所能忍受的上限,亦為其生物之安全濃度。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786 |
全文授權: | 未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漁業科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