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44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王宏文
dc.contributor.authorHong-Yi Luen
dc.contributor.author呂泓毅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7T06:59:20Z-
dc.date.available2024-08-07
dc.date.copyright2019-08-07
dc.date.issued2019
dc.date.submitted2019-08-05
dc.identifier.citation壹、 中文部份 (依姓氏筆劃排列)
1. 王泰俐(2013)。<「臉書選舉」? 2012 年台灣總統大選社群媒體對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31卷第1期,頁1-52。
2. 王嵩音(2010),<台灣選民媒介使用對於候選人形象與評價之影響:傳統媒介vs.新媒介>。《傳播與管理研究》,P3-35。
3. 李仁芳(2009),<歐巴馬以草根行銷策略成功推動鄉民社會的草根政治革命>,《賣入白宮-歐巴馬致勝的行銷密碼》推薦序,台北:三采文化,頁8-10。
4. 汪萬里(2008)。<網路科技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2008年美國總統選戰的經驗>。《選舉評論》。5期,P1-14。
5. 吳定(2003)。《政策管裡》。台北:聯經出版社。
6. 吳姮憓、羅偉峰(2014)。<「按讚、留言或分享」-探究影響臉書訊息反應行為意圖之前置因素>,《行銷評論》,第11期2卷,頁107-132。
7.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8. 林澤民、蘇彥斌(2015)。<台灣快閃政治-新媒體、政黨與社會運動>,《臺灣民主季刊》,第12卷2期,頁123 - 159。
9. 馮天昱、陳玉華(2015)。<社群行銷之網路互動性與訊息論點品質對購買意願的影響效應>,《資訊傳播研究》,第5卷2期,頁47-71。
10. 洪士耕(2011),<社群媒體之關係行銷研究-以7-Eleven之Facebook粉絲專頁使用者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研究所。
11. 紐則勳(2005),《政治廣告: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12. 紐則勳(2012),<2009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文宣功能分析>。中國廣告學刊。第17期,頁41-66。
13. 徐承群(2010),<網路選戰策略研究-以民進黨2009~2010台灣地方選舉為例 >,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14. 張卿卿(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一期,頁1-39。
15. 張家鋐(2018)。<警察機關社群媒體之研究—以 Facebook粉絲專頁「NPA署長室」為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
16. 張維芳(2015)。<台灣第三黨立法委員選舉競選策略分析(2001至2012)>,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班。
17. 張哲榮(2015)。<政治人物臉書經營對選民投票意願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環境經濟資訊管理碩士班。
18. 張乃心(2015)。<政治人物臉書的使用與避免:以2014九合一立委選舉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19. 陳瑀謙(2018)。<Facebook粉絲專頁互動型態對人類品牌行銷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
20. 陳韻如(2014)。<候選人形象與勝選因素:以2014年澎湖縣長選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21. 馮天昱、陳玉華(2015)。<社群行銷之網路互動性與訊息論點品質對購買意願的影響效應>,《資訊傳播研究》,第5卷2期,頁47-71。
22. 程富陽(2012)。<析論中東「阿拉伯之春」的衝擊與影響>,《國防雜誌》,第27期1月,頁18-29。
23. 傅文成(2016)。<臺灣「國防部發言人」臉書訊息策略之議題設定與預示效果研究>,《傳播研究與實踐》,第6期第1期,頁169-197。
24. 傅珮雯(2011)。<Facebook 網站上口碑行為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5. 傅明穎(1998),<北市選民的候選人評價與投票決定>。《台灣政治學刊》,第三期,1998/12。
26. 黃秀端(2005),<候選人形象、候選人情感溫度計與總統選民投票行為>,《民主季刊》,2(4),頁1-32。
27. 黃友柔(2018)。<台灣美妝YouTuber影片呈現方式對消費者記憶度、喜好度、購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28. 游子賢(2018)。<Facebook粉絲專頁貼文對於使用者分享意圖之影響-以國防部發言人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徐承群(2010),<網路選戰策略研究-以民進黨2009~2010台灣地方選舉為例 >,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29. 誠明(2009)。《盧武鉉傳》。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0. 汪萬里(2008)。<網路科技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2008年美國總統選戰的經驗>。《選舉評論》。5期,P1-14。
31. 誠明(2009)。《盧武鉉傳》。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2. 劉辰宜(2015)。<警察機關社群媒體之研究—以 Facebook粉絲專頁「NPA署長室」為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班。
33. 蔡志明(2018)。<臉書貼文特徵與臉書回應情形相關性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教師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
34. 蔡佩瑜(2011)。<Youtube病毒行銷行不行?探討Youtube平台上影響口碑宣傳與品牌偏好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
35. 鄭夙芬(2014),<候選人因素與投票抉擇-以2012年台灣總統選舉為例>。《民主季刊》,11(1),P103-151。傅珮雯(2011)。<Facebook 網站上口碑行為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6. 鄭自隆(1995),《競選廣告》,台北,正中書局。
37. 蘇慧婕(2012)。<淺論社群網路時代中的言論自由爭議:以臉書「按讚」為例>,《台灣法學雜誌》,214期,P28-37。
貳、英文部份 (依字母順序排列)
1. Hanneman, R. A., & Riddle, M. (2005).Introduction to social network methods. Riverside,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2. Joyce, M. (2007.12). The Citizen Journalism Web site “ OhmyNews” and the 2002 South Kore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ternet & Democracy Csae Study Series.2007-15.
3. Lippmann,W.(1992),The world outside and 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 Public opinion,4,pp.1-22.
4. Nimmo,D.& Savage,R.L.(1976),Candidates and their images :concepts, methods, and findings.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Inc.,Stanta Monica, California.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449-
dc.description.abstract由於社群網站的興起,政治人物會運用Facebook粉絲專頁來增加與選民互動的機會,並宣傳自己。本研究希望透過量化分析,瞭解政治人物在選舉期間,如何有效率地吸引選民?以及三個候選人FB經營方式及其效果的異同之處。
首先蒐集研究對象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選舉期間的所有貼文內容、該貼文的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每則直播觀看人數及所有回饋,並做全面性的統計。
結果顯示:(1)每一則貼文的平均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都逐月提升。選民會因投票日越接近越主動接觸參選人的臉書。(2)參選人粉絲專頁總體表現和Google Trends網路熱度的趨勢相近。(3)參選人在粉絲專頁上的直播,均會隨投票日逼近而越來越密集。(4)圖文貼文以「形象塑造」類最受歡迎,直播貼文以「競選活動」類最受歡迎。(5)採用「口號」跟強調「自我特質」,均有助於觀看人數和回饋的提升。
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結果,能幫助政治人物在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時,訂定經營策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Due to the rising of the social media, politicians use Facebook fan page to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voters and promote themselves. By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study hopes to find out how politicians can effectively attract voters during the election period,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FB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ir results between three candidates.
Firstly, collect all the post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Facebook fan page during the election, e.g. the number of likes of the post, the number of comments, the number of shares, the number of live views and all feedback, an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verage number of likes, number of messages, and number of shares for each post are increased month by month. Voters will be more proactive in reaching out to the candidate's Facebook when the polling day gets closer. (2)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andidates fan page is similar to the trend of the Google Trends. (3) The live stream of the candidates on the fan pag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as the voting day approaches. (4) The most popular general post is the “image shaping type”. The most popular live stream post is the “election campaign type”. (5) The use of 'slogans' and the emphasis on 'self-traits' all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ewers and feedback.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t can help the politicians to mak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while managing Facebook fan page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user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6:59:2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8-P03322026-1.pdf: 2152428 bytes, checksum: cb1af066d77326d579a3d88d796b715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致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2
壹、研究目的 2
貳、研究範圍 2
參、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社群媒體 6
第二節 網路選戰興起 7
壹、美國網路選戰-歐巴馬 7
貳、韓國網路選戰-盧武鉉 8
叄、台灣網路選戰 9
第三節 Facebook粉絲專頁的特性 10
壹、粉絲專頁的特性 10
貳、按讚(like)、留言(comment)和分享(share)之意義 11
叄、閱聽者回饋的取得 12
第四節 參選人形象塑造 13
壹、形象 13
貳、政黨形象與參選人個人形象 13
叄、形象塑造 14
第五節 競選廣告與行銷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架購 17
第二節 取樣範圍 1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2
壹、統計分析法 22
貳、內容分析法 22
第四節 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25
壹、選舉人數 25
貳、選舉結果 25
叄、臉書 25
肆、趨勢 27
伍、韓國瑜的空戰爆發力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0
第一節 1月至11月的關注度趨勢(按讚、正面回應、留言、分享) 30
壹、逐月統計關注度 30
貳、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貼文次數趨勢 31
参、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按讚數趨勢 33
肆、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留言數趨勢 34
伍、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分享數趨勢 35
第二節 參選人臉書粉絲專頁的總體表現與網路聲量之比較 37
壹、粉絲專頁的總體表現 37
貳、臉書總體表現與網路趨勢之比較 39
第三節 隨著選舉逼近,每月平均直播次數的趨勢 41
壹、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直播次數 41
貳、三位參選人每個月的直播次數趨勢 42
参、小結 42
第四節 內文進行分類。何類的內文最受歡迎? 43
壹、內文分類方式與範例 43
貳、三位參選人貼文分類統計 44
参、小結 51
第五節 參選人內文類型的逐月趨勢 51
壹、三位參選人內文分類的每月次數 51
貳、三位參選人內文分類的每月趨勢 52
参、小結 55
第六節 粉絲專頁貼文前二十名最受歡迎的元素分析 56
壹、元素分類方式 56
貳、丁守中最受歡迎的前二十名貼文(圖文與直播) 59
参、盧秀燕最受歡迎的前二十名貼文(圖文與直播) 62
肆、韓國瑜最受歡迎的前二十名貼文(圖文與直播) 66
伍、最受歡迎元素之統計 69
陸、小結 73
第七節 各參選人的臉書總體經營模式有何不同或相同? 73
壹、文字雲與詞彙分析 73
貳、三位參選人在臉書經營上的相同點 76
參、丁守中在臉書經營上與他人不同點 77
肆、盧秀燕在臉書經營上與他人不同點 78
伍、韓國瑜在臉書經營上與他人不同點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1
壹、1月至11月的關注度趨勢(按讚、留言、分享) 81
貳、參選人臉書粉絲專頁的總體表現與網路聲量之比較 82
參、隨著選舉逼近,每月平均直播次數的趨勢 82
肆、內文進行分類。何類的內文最受歡迎 82
伍、參選人內文類型的逐月趨勢 82
陸、粉絲專頁貼文前二十名最受歡迎的元素分析 83
柒、各參選人的臉書總體經營模式有何不同或相同?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85
參考文獻 86
附 錄 9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挑戰者參選人之臉書經營模式研究—以2018年台北市長、台中市長、高雄市長之國民黨參選人為例zh_TW
dc.titleResearch on the FB operational model of the nonincumbent candidates - Take the 2018 KMT candidates running for Taipei Mayor, Taichung Mayor, and Kaohsiung Mayor as an example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7-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黃凱苹,俞振華
dc.subject.keywordFacebook,粉絲專頁,政治人物,按讚,直播,經營,zh_TW
dc.subject.keywordFacebook,Fan page,politicians,press,live stream,manage,en
dc.relation.page110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902465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9-08-05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