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00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鈺雄(Yu-Hsiung Li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Ya-Chu Y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楊雅筑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6:18:4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8-21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8-21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8-20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文獻
1. Helmut Satzger著,王士帆譯,〈《歐洲人權公約》對德國刑法及刑事訴訟法之影響──探討基礎理論與重要問題〉,收錄於:林鈺雄、顏厥安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四)》,2012年,頁25-6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2. 王乃彥,〈論刑事程序之限制出境〉,《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24期,2013年4月,頁155-171。 3. 王士帆,〈全新刑事訴訟法典──瑞士刑訴改革與整合〉,《政大法學評論》,118期,2010年12月,頁105-163。 4. 王梅英,〈羈押修法後實務問題檢討〉,《律師雜誌》,220期,1998年1月,頁48-54。 5. 王梅英,〈羈押相關聲請、審查程序及其救濟途徑〉,《軍法專刊》,45卷5期,1999年5月,頁14-25。 6. 朱百強,《逮捕前置主義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7. 朱學瑛、張弘昌、劉河山、蔡甄漪譯,《日本刑事訴訟法暨刑事訴訟規則》,2016年,臺北:法務部。 8. 何賴傑,〈刑訴第二二八條第三項檢察官之暫時逮捕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期,2000年4月,頁123-129。 9. 何賴傑,〈失衡的天平──有利於被告始符合公平正義?──評最高法院101年度第2次刑事庭決議〉,《臺灣法學雜誌》,197期,2012年4月,頁83-88。 10. 吳巡龍,〈偵查中聲請羈押的管轄問題與即時抗告──兼評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三年度聲羈字第一五一號刑事裁定〉,《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頁236-247。 11. 吳巡龍,〈對未經傳訊之被告限制出境〉,《月旦法學教室》,62期,2007年12月,頁20-21。 12. 吳巡龍,〈起訴後對於法院羈押與否決定不服的救濟──兼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三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66期,2009年3月,頁234-244。 13. 吳巡龍,〈羈押審查程序卷證獲知權──兼評釋字第737號〉,《檢察新論》,20期,2016年7月,頁31-45。 14. 吳志光,〈適當期間接受裁判權之實踐──以歐洲人權法院Kudla v. Poland案暨相關裁判為核心〉,收錄於:林鈺雄、顏厥安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一)》,2007年,頁1-3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15. 呂昀叡,《刑事被告通譯協助權利之探討──以歐洲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6. 李永然,〈刑事實務上「限制出境」的問題檢討與修法建議〉,《人權會訊》,125期,2017年7月,頁52-54。 17. 李佳玟,〈機密且一造進行之羈押審查程序〉,《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1期,2007年2月,頁216-238。 18. 李佳玟,〈論人身自由的拘束(上)〉,《臺灣法學雜誌》,129期,2009年6月,頁154-162。 19. 李榮耕,〈具保及羈押〉,《月旦法學教室》,146期,2014年12月,頁57-73。 20.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09年3版,臺北:元照。 21. 林孟皇,〈法律理性?威權文化幽靈?──衝撞總統府事件中五度五關相關裁定的綜合評釋〉,《月旦裁判時報》,28期,2014年8月,頁75-90。 22. 林孟皇,〈社會矚目案件羈押與否的魔鬼何其多〉,《月旦法學教室》,155期,2015年9月,頁61-69。 23.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17年17版,臺北:新學林。 24. 林鈺雄,《檢察官論》,1999年,臺北:自版。 25. 林鈺雄,〈論偵查法官──兼論法官保留原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收錄於:氏著,《刑事法理論與實踐》,2001年,頁31-67,臺北:學林文化。 26. 林鈺雄,〈論中間程序──德國起訴審查制的目的、運作及立法論〉,《月旦法學雜誌》,88期,2002年9月,頁69-84。 27. 林鈺雄,〈陸正案人權觀察報告──以違反合理程序期間之爭點為中心〉,《臺灣法學雜誌》,154期,2010年6月,頁85-117。 28. 林鈺雄,〈在押被告與律師接見通信之權利──歐洲法與我國法發展之比較與評析〉,收錄於:氏著,《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二)》,2012年,頁129-174,臺北:自版。 29. 林鈺雄,〈檢察官的掘墓人?──綜評四組最高法院爭議裁判〉,《月旦法學雜誌》,207期,2012年8月,頁52-82。 30. 林鈺雄,〈法官保留原則與干預處分專庭──以通訊監察之修法芻議為例〉,《月旦法學教室》,136期,2014年2月,頁55-65。 31. 林鈺雄,〈刑事被告有無到庭聽判之義務?──簡評北捷殺人案的宣判爭議〉,《月旦裁判時報》,39期,2015年9月,頁59-66。 32.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2017年8版,臺北:自版。 33.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2017年8版,臺北:自版。 34. 林鈺雄,〈德國刑訴逐條釋義(上)──羈押及暫時逮捕(§§ 112 ff. StPO)〉,《月旦刑事法評論》,8期,2018年3月,頁5-29。 35. 林鈺雄,〈德國刑訴逐條釋義(下)──羈押及暫時逮捕(§§ 112 ff. StPO)〉,《月旦刑事法評論》,9期,2018年6月,頁89-110。 36. 林麗瑩,〈檢察官審判中有無羈押聲請權──簡評臺灣高等法院九五年抗字第六七號裁定〉,《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3期,2006年6月,頁206-209。 37. 法務部審訂,《德國刑法典》,2017年,臺北:元照。 38. 邱忠義,〈關於羈押即時抗告制度修法建議及新修正再審要件之我見──併析對「偵查主體」的衝擊〉,《月旦法學雜誌》,246期,2015年11月,頁204-208。 39. 邱智宏,〈博達案帶給我們的法律省思〉,《月旦法學雜誌》,133期,2006年6月,頁187-201。 40. 邱智宏,〈從博達案談鑑識會計的未來〉,《全國律師》,18卷8期,2014年8月,頁27-32。 41. 金孟華,〈心理耗盡對於法官決策的影響〉,《司法改革雜誌》,95期,2013年4月,頁12。 42. 姜世明,《法院組織法》,2016年5版,臺北:新學林。 43. 施吟蒨,《法定法官原則:以刑事訴訟程序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44. 施育傑,《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以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為借鏡,檢討我國羈押與人身拘束制度》,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45. 施育傑,〈法庭、中立與獨立──從歐洲人權公約及若干裁判談起〉,《檢察新論》,15期,2014年1月,頁264-279。 46. 施育傑,〈強制處分庭的若干問題──兼論將來修正建議〉,《月旦裁判時報》,55期,2017年1月,頁47-58。 47. 孫啟強,〈2017年「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簡介及淺評〉,《月旦裁判時報》,60期,2017年6月,頁66-82。 48. 張文遠,《人身自由保障制度之研究──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與我國法制之比較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49. 連孟琦,〈我國羈押閱卷制度之未來──德國法之啟示〉,《檢察新論》,20期,2016年7月,頁3-13。 50. 連孟琦,《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2016年,臺北:元照。 51. 陳文貴,〈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被告及其辯護人卷證獲知權新制〉,《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1850期,2017年5月,頁1-21。 52. 陳瑞仁,〈一件荒腔走板的最高法院判決〉,《檢協會訊》,77期,2012年5月,頁2-3。 53. 陳運財,〈刑事訴訟法羈押制度相關條文修正草案之評議(上)〉,《月旦法學雜誌》,31期,1997年12月,頁84-92。 54. 陳運財,〈偵查中之羈押審查──臺中地院九十年度訴字第一〇二二號裁定、臺灣高院九十一年度抗字第九〇號及八十九年度抗字第三六一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92期,2003年1月,頁294-319。 55. 陳運財,〈反思落實人身自由保障的契機〉,《臺灣法學雜誌》,124期,2009年3月,頁65-67。 56. 黃奕超,〈強制處分專庭要多「專」?──一個德國值班實務的考察〉,《月旦裁判時報》,56期,2017年2月,頁62-90。 57. 黃淑芳,《中立法院與刑事法官之迴避事由──以德國法與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58. 黃朝義,〈刑事程序限制出境(海)之規範與實際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15期,2013年4月,頁106-117。 59. 黃朝義,〈羈押要件判斷基準──從衝撞總統府案件等論起〉,《月旦裁判時報》,28期,2014年8月,頁62-74。 60.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2017年5版,臺北:新學林。 61. 楊雲驊,〈簡介德國偵查中羈押制度──兼論我國檢察官聲押規定的改革〉,《全國律師》,9卷7期,2005年7月,頁47-61。 62. 楊雲驊,〈簡評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即時抗告」制度〉,《全國律師》,9卷10期,2005年10月,頁26-33。 63. 楊雲驊,〈延長羈押被告與人權保障──從歐洲人權法院實務論我國延長羈押的若干問題〉,收錄於:林鈺雄、顏厥安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二)》,2008年,頁161-18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64. 楊雲驊,〈「邱和順與林坤明二被告案」人權觀察──羈押部份〉,《臺灣法學雜誌》,154期,2010年6月,頁62-84。 65. 楊雲驊,〈二十年來臺灣刑事訴訟程序羈押制度之檢討與建議(下)〉,《月旦法學雜誌》,181期,2010年6月,頁188-201。 66. 楊雲驊,〈「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談最高法院101年第2次刑庭決議〉,《臺灣法學雜誌》,197期,2012年4月,頁98-104。 67. 楊雲驊,〈審判羈押與防止被告逃亡〉,《月旦法學雜誌》,257期,2016年10月,頁165-176。 68. 趙春碧,《偵查中羈押制度之研究》,2013年,臺北:司法院。 69. 劉芳伶,〈拘捕前置原則之意義、機能與效力〉,《臺灣法學雜誌》,330期,2017年10月,頁137-145。 70. 劉建志,《刑事被告請求適時審判的權利──以歐洲人權法院判例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71. 蔡兆誠,〈刑事訴訟法修正的幾點檢討〉,《律師雜誌》,220期,1998年1月,頁55-65。 72. 蔡秋明,〈被告之羈押期間與在押被告之律師通訊權──歐洲人權法院Erdem v. Germany案判決評介〉,收錄於:林鈺雄、顏厥安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一)》,2007年,頁59-9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73. 鄭忻忻、徐右螢、吳奐廷譯,許玉秀校閱審訂,〈Labita v. Italy Labita控告義大利案判決(歐洲人權法院大法庭)〉,《月旦法學雜誌》,209期,2012年10月,頁278-303。 74. 鄭逸哲,〈審判中不得因檢察官聲請而羈押被告〉,《月旦法學教室》,79期,2009年5月,頁12-13。 75. 錢建榮,〈延長羈押必須裁定法官親自訊問?──最高法院一〇二年度台抗字第一號刑事裁定評釋〉,《月旦裁判時報》,23期,2013年10月,頁59-73。 76. 錢建榮,〈舉輕明重或舉重明輕?──受命法官單獨決定具保免予羈押之合法性〉,《月旦法學教室》,168期,2016年10月,頁30-32。 77. 謝慧中,《偵查中羈押之程序保障──以強制辯護及閱卷權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78. 簡士淳,〈私人逮捕現行犯之客觀前提要件──由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27條暫時逮捕之規定出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8期,2016年6月,頁137-237。 79. 顧立雄,〈評羈押決定權回歸法院之刑事訴訟法修正條文〉,《萬國法律》,98期,1998年4月,頁46-51。 德文文獻 1. Bänziger, Felix/Burkhard, Christoph/Haenni, Charles, Der Strafprozess im Kanton Bern: 1519 Anmerkungen zum Übergang vom bernischen Recht zu StPO und JStPO, 2010, Stämpfli Verlag AG: Bern (zitiert: Bänziger/Burkhard/Haenni, Der Strafprozess im Kanton Bern). 2. Basler Kommentar: Schweizerische Strafprozessordnung/Jugendstrafprozess-ordnung, hrsg. v. Niggli, Marcel Alexander/Heer, Marianne/Wiprächtiger, Hans, Band 1: Art. 1-195 StPO, 2. Aufl., 2014, Helbing Lichtenhahn: Basel (zitiert: Bearbeiter, in: BSK-StPO). –Art. 196-457 StPO, Art. 1-54 JStPO, Band 2, 2. Aufl., 2014. 3. Beck’scher Online-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hrsg. v. Epping, Volker/Hillgruber, Christian, 36. Edition (Stand: 1. 3. 2015),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Bearbeiter, in: BeckOK-GG). 4. Beck’scher Online-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RiStBV und MiStra, hrsg. v. Graf, Jürgen Peter, 29. Edition (Stand: 1. 1. 2018),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Bearbeiter, in: BeckOK-StPO). 5. Beulke, Werner, Strafprozessrecht, 13. Aufl., 2016, C. F. Müller: Heidelberg (zitiert: Beulke, Strafprozessrecht). 6. Brocke, Holger/Heller, Frank Michael, Das neue Untersuchungshaftrecht aus Sicht der Praxis–Zwischenbilanz nach einem Jahr, StraFo 2011, 1-9. 7. Deckers, Rüdiger, Einige Bemerkungen zum Gesetz zur Änderung des Untersuchungshaftrechts vom 29.7.2009, das am 1.1.2010 in Kraft tritt, StraFo 2009, 441-445. 8. Donatsch, Andreas/Schwarzenegger, Christian/Wohlers, Wolfgang, Strafprozess-recht, 2. Aufl., 2014, Schulthess Verlag: Zürich (zitiert: Donatsch/Schwarzenegger/Wohlers, Strafprozessrecht). 9. Eisenberg, Ulrich, Vorenthaltung notwendiger Verteidigung nach Ergreifung aufgrund Haftbefehls und als Geständnis interpretierte Teilaussagen–Zugleich Besprechung von BGH, Beschl. v. 20.10.2014–5 StR 176/14 = StV 2015, 144 (in diesem Heft), StV 2015, 180-184. 10. Grabenwarter, Christoph/Pabel, Katharina,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Ein Studienbuch, 6. Aufl., 2016,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Grabenwarter/Pabel,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11. Handbuch für den Staatsanwalt, hrsg. v. Vordermayer, Helmut/von Heintschel-Heinegg, Bernd, 3. Aufl., 2008, Carl Heymanns: Köln (zitiert: Bearbeiter, in: Handbuch für den Staatsanwalt). 12. Herrmann, David, Aktuelles zur Pflichtverteidigung, StraFo 2011, 133-141. 13. Herrmann, David, Anmerkung zu OLG Düsseldorf, StV 2011, 651-655. 14. Hollaender, Adrian Eugen, Haftrecht: Handbuch der strafgerichtlichen Verwahrungs- und Untersuchungshaft;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aktuellen und der neuen StPO, 2007, Facultas.wuv: Wien (zitiert: Hollaender, Haftrecht). 15. Jahn, Matthias, Die Praxis der Verteidigerbestellung durch den Strafrichter–Überblick über wesentliche Ergebnisse einer empirischen Studie zur Rechtswirklichkeit der Beiordnung nach § 140 Abs. 1 Nr. 4 StPO, StraFo 2014, 177-194. 16.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VG, EGGVG und EMRK, hrsg. v. Hannrich, Rolf, 7. Aufl., 2013,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Bearbeiter, in: KK-StPO). 17. Kasiske, Peter, Polizeiliche Vernehmung ohne Pflichtverteidiger statt unverzüglicher Vorführung vor den Haftrichter–Besprechung von BGH HRRS 2014 Nr. 1114, HRRS 2015, 69-72. 18. Kleinknecht Müller Reitberg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ßordnung, hrsg. v. von Heintschel-Heinegg, Bernd/Heinz, Stöckel, 2011, Carl Heymanns: Köln (zitiert: Bearbeiter, in: KMR-StPO). 19. Kommentar zur Schweizerischen Strafprozessordnung, hrsg. v. Donatsch, Andreas/Hansjakob, Thomas/Lieber, Viktor, 2. Aufl., 2014, Schulthess Verlag: Zürich (zitiert: Bearbeiter, in: schwStPO). 20. Löwe/Rosenberg, Die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mit Nebengesetzen, Großkommentar, hrsg. v. Erb, Volker/Esser, Robert/Franke, Ulrich/Graalmann-Scheerer, Kirsten/Hilger, Hans/Ignor, Alexander, Band 1: §§ 1-47 StPO, 26. Aufl., 2006, De Gruyter: Berlin (zitiert: Bearbeiter, in: LR-StPO). –§§ 112-150 StPO, Band 4, 26. Aufl., 2007. –§§ 151-212b StPO, Band 5, 26. Aufl., 2008. 21. Maunz, Theodor/Dürig, Günter,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Stand: 81. EL. (09/2017),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Bearbeiter, in: Maunz/Dürig, GG). 22. Mayerhofer, Christoph/Salzmann, Harald, Strafprozessordnung §§ 1-209b, Das österreichische Strafrecht, Zweiter Teil, 6. Aufl., 2011, Verlag Österreich: Wien (zitiert: Mayerhofer/Salzmann, Strafprozessordnung). 23. Meyer-Großner, Lutz/Schmitt, Bertram, Strafprozessordnung: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Nebengesetze und ergänzende Bestimmungen, 60. Aufl., 2017, C. H. Beck: München. 24.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hrsg. v. Kudlich, Hans, Band 1: §§ 1-150 StPO, 2014,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Bearbeiter, in: MK-StPO). 25. Münchhalffen, Gaby/Gatzweiler, Norbert, Das Recht der Untersuchungshaft, 3. Aufl., 2009,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Münchhalffen/Gatzweiler, Das Recht der Untersuchungshaft). 26. Nordhues, Elmar, Untersuchungshaft im Spannungsverhältnis von Recht und Praxis: Zur Bewertung und Bekämpfung von apokryphen Haftgründen, 2013, Josef Eul: Köln (zitiert: Nordhues, Untersuchungshaft im Spannungsverhältnis von Recht und Praxis). 27. Paeffgen, Hans-Ullrich, Rechtsprechungsübersicht in U-Haft-Sachen 2000, NStZ 2001, 73-81. 28. Roxin, Claus/Schünemann, Bernd, Strafverfahrensrecht: Ein Studienbuch, 28. Aufl., 2014,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Roxin/Schünemann, Strafverfahrensrecht). 29. Schlothauer, Reinhold/Weider, Hans-Joachim/Nobis, Frank, Untersuchungshaft: mit Erläuterungen zu den UVollzG der Länder, 5. Aufl., 2016, C. F. Müller: Heidelberg (zitiert: Schlothauer/Weider/Nobis, Untersuchungshaft). 30. Schlothauer, Sven, Neuregelung der Pflichtverteidigung: effektiver und praxistauglicher!?, StV 2017, 557-560. 31. Schmid, Niklaus, Schweizerische Strafprozessordnung (StPO): Praxiskommentar, 2. Aufl., 2013, Dike Verlag AG: Zürich (zitiert: Schmid, Schweizerische Strafprozessordnung). 32. Schramm, Walter/Bernsmann, Klaus, Haftrichter ohne Akten–rechtswidrige Zustände im Eildienst (§ 115 StPO)?, StV 2006, 442-447. 33.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VG und EMRK Kommentar, hrsg. v. Satzger, Helmut/Schluckebier, Wilhelm/Widmaier, Gunter, 2. Aufl., 2015, Carl Heymanns: Köln (zitiert: Bearbeiter, in: SSW-StPO). 34.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VG und EMRK, hrsg. v. Rudolphi, Hans-Joachim/Wolter, Jürgen, Band 1: §§ 1-93 StPO, 4. Aufl., 2014, C. Heymanns: Köln (zitiert: Bearbeiter, in: SK-StPO). –§§ 94-136a StPO, Band 2, 4. Aufl., 2010. 35. Volk, h.c. Klaus/Engländer, Armin, Grundkurs StPO, 8. Aufl., 2013, C. H. Beck: München (zitiert: Volk/Engländer, Grundkurs StPO). 36. Weider, Hans-Joachim, Das Gesetz zur Änderung des Untersuchungshaftrechts, StV 2010, 102-109. 37. Wiesneth, Christian, Die Untersuchungshaft: Haftanordnung und landesrechtlicher Vollzug nach neuem Recht, 2010, W. Kohlhammer: Stuttgart (zitiert: Wiesneth, Die Untersuchungshaft). 38. Wohlers, Wolfgang, Die »unverzügliche« Beiordnung eines Pflichtverteidigers: Gefährdung des Anspruchs auf effektive Verteidigung?, StV 2010, 151-157. 英文文獻 1. Dutertre, Gilles. 2003. Key case-law extracts: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2. Gomien, Donna. 2005. Short guid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3rd ed.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3. Harris, David J., O’Boyle, Michael, Bates, Edward P., and Buckley, Carla M. 2009. Harris, O’Boyle & Warbrick: Law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Trechsel, Stefan. 2005.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White, Robin C.A., and Ovey, Clare. 2010. Jacobs, White and Ovey: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5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00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自司法院釋字第392號解釋出爐後,我國羈押法制之發展,總算步上法官保留之正軌。可惜兩年後之刑事訴訟法修正,未能先對外國法制有通盤之理解,多以參考「單一條文」之方式,企圖重構羈押章節,乃至於羈押前之拘捕相關規定。於是,雖然當年之刑訴修法,諸多規範「號稱」仿效德國刑事訴訟法而制定,時至今日若對照兩國之羈押制度,即可發現仍存在嚴重之「錯位現象」。因此,對於繼受法國家而言,如何避免「超譯」外國法制,及如何找出合理之比較基準點,無論何時皆屬值得深入思考之課題。
本文即以此為出發點,嘗試描繪出德國羈押法制之全貌,包含羈押之聲請、決定及救濟程序,時間軸則含括偵查、審判階段,一直到刑罰執行前之羈押。期待本文所建構之德國法羈押體系,能為未來之改革方向,指引出一條可行之道路。最後並挑選數則實務案例,歸納出我國近年來廣受討論之問題,除藉此釐清繼受之初,對於比較法之誤解,亦借鑑德國羈押法制之精神,以提出可能之解決方案。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After the release of J.Y. Interpretation No. 3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detention system in Taiwan was, finally on the right track of the Principle of Judge Reserved. Unfortunately, two years later, the amendments to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failed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foreign legal system. Most of the amendments referred to “single articles” of the foreign law, attempting to reconstruct the detention chapter and eve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arrest before detention. As a result, although many provisions were claimed to follow German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following the amendments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in that year,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misplacements when comparing the legal detention system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refore, for the receiving country, how to avoid “over-translating” a foreign legal system and how to find a reasonable benchmark for comparison are worthy of further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uses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ttempts to paint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German legal detention system. It contains the applications, decisions, and remedial procedures for detention, and the timeline includ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stages, until pre-sentencing deten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German detention legal system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feasible path for future reforms. Finally, several practical cases were selected to summarize the issues that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recent years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clarifying the comparative law misunderstanding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ception, this work also draws on the spirit of the German detention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6:18:4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1a21064-1.pdf: 4044399 bytes, checksum: d951f4c1e95a46eb8d2db844761c012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2 第一項 研究方法 2 第二項 研究範圍 6 第三節 本文架構及用語說明 8 第一項 本文架構 8 第二項 用語說明 9 第二章 德國法上羈捕令之作成與執行 11 第一節 自由剝奪與法官保留 11 第二節 原則:先聲押後逮捕 12 第一項 羈捕令之作成 12 第一款 羈捕令之核發 12 第一目 起訴前之聲請與管轄 14 第二目 起訴後之聲請與管轄 16 第三目 受訴法院之中立性問題 21 一、德國現行實務 22 二、歐洲法之比較 23 (一)歐洲人權法院裁判 23 (二)瑞士強制處分法院 24 第二款 羈捕令之內容 28 第一目 載明被告個人資訊 28 第二目 犯罪行為之具體化 29 第三目 對羈押理由之說明 31 一、逃亡或有逃亡之虞 32 二、使案情晦暗之危險 33 三、違犯法定重罪 34 四、再犯之虞 35 第四目 比例原則適用問題 36 第二項 羈捕令之執行 38 第一款 由檢警執行逮捕 38 第二款 告知義務及通知 39 第一目 交付羈捕令副本 39 第二目 交付權利書面須知 40 第三目 通知親屬或受信賴之人 43 第三款 儘速拘提至法院 44 第一目 拘提期限之認定 44 第二目 管轄法院之認定 46 第四款 法院之訊問程序 47 第一目 訊問前之準備 47 一、訊問期限之認定 47 二、通知在場權人 49 三、指定義務辯護人 50 (一)指定之時點與期間 50 1. 指定辯護之時點 50 2. 指定辯護之期間 52 (二)指定之聲請與管轄 53 1. 指定辯護之聲請 53 2. 指定辯護之管轄 54 (三)指定辯護之程序 54 1. 提報辯護人之程序 54 2. 指定辯護人之程序 55 3. 變更辯護人之程序 56 四、辯護人或被告之閱卷權 57 (一)閱卷之時點與管轄 57 (二)閱卷之範圍與方式 59 1. 閱卷之範圍 59 2. 閱卷之方式 60 (三)拒絕閱卷之救濟 61 第二目 訊問程序流程 62 第三目 法院作成決定 65 一、管轄法院之裁判 65 二、最近區法院之裁判 67 第三節 例外:先逮捕後聲押 70 第一項 暫時逮捕制度 70 第一款 任何人之現行犯逮捕 70 第二款 檢警之緊急逮捕 72 第三款 告訴及自訴之暫時逮捕 73 第二項 逮捕嗣後程序 74 第一款 告知義務及通知 74 第二款 暫時逮捕之維持 74 第三款 儘速拘提至法院 77 第一目 拘提期限之認定 77 第二目 管轄法院之認定 78 第四款 法院之訊問程序 79 第一目 訊問前之準備 79 一、訊問期限之認定 79 二、通知在場權人 79 三、指定義務辯護人 80 四、辯護人或被告之閱卷權 81 第二目 訊問程序流程 81 第三目 法院作成決定 82 一、管轄法院之裁判 82 二、其他區法院之裁判 84 第四節 小結 87 第三章 德國法上羈押之救濟方式與程序 88 第一節 停止與撤銷羈押 88 第一項 羈捕令之暫時停止 88 第一款 逃亡之虞之停押 88 第一目 課予報到義務 90 第二目 限制停留處所 90 第三目 提供適當擔保 91 一、具保之數額及方式 91 二、委任代收送達人 93 三、具保之解除 94 四、具保之收繳國庫 95 第四目 其他較輕微處分 97 第二款 使案情晦暗危險之停押 98 第三款 再犯之虞及違犯法定重罪之停押 98 第四款 停止羈押之程序 99 第五款 其他停止羈押事由 101 第二項 羈捕令之再次執行 102 第一款 再執行羈押之要件 102 第二款 再執行羈押之程序 104 第三項 羈捕令之撤銷 105 第一款 撤銷羈押之要件 105 第二款 撤銷羈押之程序 107 第二節 羈押審查制度 109 第一項 開啟羈押審查 111 第一款 依聲請開啟 111 第一目 聲請權人 111 第二目 聲請之提出 111 第二款 依職權開啟 112 第一目 非正式羈押審查程序 112 第二目 為將來裁判之個別偵查 113 第二項 書面羈押審查 114 第三項 言詞羈押審查 115 第一款 開啟言詞審理 115 第二款 審理前之準備 116 第一目 通知在場權人 116 第二目 拘提被告至法院 118 第三款 法院審查程序 118 第四款 法院作成裁判 120 第三節 羈押抗告制度 120 第一項 抗告之補充性 120 第二項 一般抗告程序 122 第一款 一般抗告之提起 122 第二款 原審法院之審查 123 第三款 抗告法院之審查 123 第三項 再抗告程序 124 第四節 小結 125 第四章 德國法上對羈押期限之控制機制 126 第一節 歐洲人權法院關於繼續羈押之判例法 126 第一項 第一審判決前之繼續羈押 126 第一款 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3項概述 126 第二款 羈押合理期間 128 第三款 繼續羈押之要件 129 第一目 理由具「關聯性」與「充足性」 130 第二目 內國機關之特別勤勉作為義務 131 一、Cevizovic v. Germany案 131 二、Dzelili v. Germany案 132 三、Chraidi v. Germany案 132 第二項 第一審判決後之繼續羈押 133 第一款 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第1項概述 133 第二款 程序期間之認定 134 第一目 期間之始點 134 第二目 期間之終點 135 第三款 合理性判斷標準 135 第一目 合理性之四項判斷要素 135 第二目 與第5條第3項之競合 136 一、Cevizovic v. Germany案 136 二、El Khoury v. Germany案 136 第四款 附論: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4項 138 第三項 小結 138 第二節 德國法第一審判決前之特別羈押審查 139 第一項 迅速原則之法治國誡命 140 第二項 原則6個月之羈押期限 140 第一款 期限始點與終點 140 第二款 期限之停止計算 141 第三項 邦高等法院之特別羈押審查 142 第一款 延長羈押之法定要件 142 第一目 同一犯罪行為 142 第二目 偵查之特殊困難或範圍 142 第三目 其他重要原因 143 第二款 延長羈押之審查程序 143 第一目 羈押法官之前置審查 143 第二目 呈交卷證至邦高等法院 143 第三目 邦高等法院之審查程序 144 第四目 邦高等法院之嗣後審查 144 一、依第117條第1項之嗣後審查 144 二、依第121條第1項之嗣後審查 145 第三節 德國法第一審判決後繼續羈押之救濟 145 第四節 小結 146 第五章 我國羈押程序之檢討與再建構 147 第一節 羈押之聲請與決定機關 147 第一項 審判中禁止聲押之檢察官 147 第一款 羈押事證無人調查 148 第二款 貫徹控訴原則構造 151 第二項 浮動之法院組成決定標準 152 第一款 獨任或合議之違法爭議 153 第二款 不容侵蝕法定法官原則 156 第三項 面臨心理衝突之本案法官 157 第一款 預斷危險與階級司法 157 第二款 強制處分專庭之設置 158 第三款 防逃機制之可能方案 160 第一目 宣判時被告到庭義務 160 第二目 第一審判決後之羈押 161 第三目 替代羈押之其他處分 162 第二節 羈押之聲請與審查程序 162 第一項 被曲解的拘捕前置主義 162 第一款 繼受法之錯亂軌跡 163 第二款 回歸相對法官保留 167 第二項 首次羈押庭之實務困境 173 第一款 解送法院程序 173 第一目 即時訊問不得積極偵查 173 第二目 羈押要件之偵查必要性 174 第二款 法院審查程序 176 第一目 挑燈夜戰之羈押法院 176 一、便利商店式的值班實務 177 二、應設定彈性之訊問期限 178 第二目 閱卷與強制辯護變革 180 一、偵查不對辯護人公開 180 二、閱卷權之完備與配套 181 (一)辯護人之閱卷權 182 (二)被告之閱卷權 183 三、應健全強制辯護制度 183 (一)現行規定及其立法理由 183 (二)對於現行法之批評意見 183 (三)本文對未來修法之建議 185 第三節 羈押救濟途徑與羈押期間 185 第一項 無限敗部復活之抗告 185 第一款 地院與高院隔空交火 187 第二款 即時抗告制度之研議 189 第二項 失控之繼續羈押期間 191 第一款 獨霸全球之長期羈押 191 第二款 應落實訴訟迅速原則 192 第四節 小結 193 第六章 結論 195 第一節 羈押之聲請與決定程序 195 第一項 德國法之設計與規定 195 第一款 核發羈捕令之程序 196 第二款 羈押原則模式流程 198 第三款 羈押例外模式流程 200 第二項 我國法之對照與檢討 203 第一款 羈押之聲請與決定機關 203 第二款 羈押之聲請與審查程序 204 第二節 羈押之救濟方式與程序 205 第一項 德國法之設計與規定 205 第二項 我國法之對照與檢討 206 第三節 對羈押期限之控制機制 206 第一項 德國法之設計與規定 206 第二項 我國法之對照與檢討 208 第四節 未來之修法與研究方向 208 參考文獻 210 附錄一:德國刑訴法羈押相關規定譯文 220 附錄二:德國刑訴法第1編第4章譯文 248 附錄三:刑事程序準則羈押相關規定譯文 255 附錄四:歐洲人權公約羈押相關規定譯文 257 附錄五:德國法羈捕令之表格範例譯文 25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羈押審查與救濟程序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the Detention Hearing and Remedial Procedure: Focus on German Law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王士帆(Shih-Fan Wang),連孟琦(Meng-Chi Lien) | |
dc.subject.keyword | 羈押,羈捕令,羈押審查,特別羈押審查,羈押救濟程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detention,Haftbefehl,Haftprufung,besondere Haftprufung,detention remedy, | en |
dc.relation.page | 261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1034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8-08-2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95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