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145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皇玉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h-Ting Cho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周致廷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6:01:0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4-02-14 | |
dc.date.copyright | 2019-02-14 | |
dc.date.issued | 2019 | |
dc.date.submitted | 2019-02-1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 書籍 1. 王澤鑑(2010),《民法物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 王皇玉(2018),《刑法總則》,修訂4版,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林明鏘(2016),《台灣動物法》,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李建良(1999),《憲法理論與實踐(一)》,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 李炳南(1996),《弘護小品彙集》,台中:台中蓮社出版社。 6. 明暘(編)(1996),《圓瑛法師年譜》,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發行。 7. 陳清秀(2012),《行政罰法》,修訂3版,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陳揚炯(2008),《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 9. 陳煥生(2002),《刑法分則實用》,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 10. 陳新民(2005),《憲法導論》,修訂5版,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1. 許宗力(2007),《法與國家權力(二)》,頁123-124,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2. 許育典(2016),《憲法》,修訂7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3. 許育典(2013),《宗教自由與宗教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4. 黃榮堅(2012),《基礎刑法學(上)》,修訂4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5. 謝在全(2009),《民法物權論(下)》,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釋昭慧(1995),《佛教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 17. 釋聖嚴(2011),《律制生活》,新北市:法鼓文化出版社。 18. 鄭昆山(2009),《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 Clare Shine(著),鄭益明、蕭人瑄、羅允佳、周睿鈺、方偉達(譯)(2008),《外來入侵種法制架構發展手冊》,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 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桂冠出版公司。 二、 專書論文 1. 丁宗蘇(2002),〈生物多樣性之生態功能〉,收於:趙榮台(等著),《2002年生物多樣性研習會論文集》,頁50-5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 林天予(1984),〈刑法之重傷〉,收於:蔡墩銘(主編),《刑法分則論文選輯(下)》,頁380-386,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許育典(2002),〈論宗教自由的保障與實質法治國的實踐: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90 號解釋〉,收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頁265-353,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4. 許富雄(2008),〈「放生」是功德還是?鳥類「放生」的省思〉,收於:吳明峰(等著),《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動物篇》,頁26-31,臺北: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5. 陳建志(2008),〈外來種昆蟲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收於:吳明峰(等著),《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動物篇》,頁21-25,臺北: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6. 蔡震榮(2010),〈集會遊行法修法之探討與建議〉,收於: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349-368,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三、 期刊論文 1. 丁仁傑(1999),〈文化脈絡中的積功德行為:以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參與者為例,兼論助人行為的跨文化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5期,頁113-177。 2. 吳麗娜、陳美惠(2008),〈李炳南教授對淨土法門在台流佈之貢獻〉,《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9卷,頁199-223。 3. 李茂生(2012),〈妨害幼童自然發育罪釋疑-兼評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3481號判決〉,《法令月刊》,63卷12期,頁1-20。 4. 林本炫、李宗麟(2012),〈「正確放生」論述的形成—台灣戰後動物放生文化的歷史考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7期,頁217-265。 5. 周敬凡(2016),〈宗教自由與動物保護──從德國的「屠宰未受麻醉動物」案件談起〉,《興大法學》,第20期,頁 41-127。 6. 陳家倫(2008),〈台灣佛教信眾的放生態度與行為:宗教信念與生態認知的影響〉,《思與言》,46卷3期,頁133-170。 7. 陳家倫(2010),〈台灣佛教的放生與不放生:宗教信念、動物風險與生態風險的考量〉,《台灣社會學》,20期,頁101-143。 8. 陳清秀(2015),〈宗教與法律關係之初探〉,《月旦法學雜誌》,237期,頁128-146。 9. 陳新民(2006),〈憲法宗教自由的立法界限評「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方式〉,《軍法專刊》,第52:5期,頁1-13。 10. 許育典、周敬凡(2002),〈論憲法上的宗教自由〉,《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2期,頁53-78。 11. 許育典、周敬凡(2006),〈從宗教自由檢討「宗教團體法草案」(上)〉,《政大法學評論》,89期,頁55-108。 12. 許育典、周敬凡(2009),〈宗教自由作為宗教詐欺的犯罪檢驗〉,《東吳法律學報》,21卷1期,頁1-37。 13. 黃昭元(2000),〈信上帝者下地獄?從司法院釋字第四九〇號解釋論宗教自由與兵役義務的衝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期,頁30-45。 14. 黃啟江(2003),〈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中華佛學學報》,16期,頁233-261。 15. 黃舒芃(2006),〈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16期,頁1-42。 16. 廖元豪(2006),〈平等權:第一講 憲法平等權之意義〉,《月旦法學教室》,44期,頁48-58。 17. 廖元豪(2006),〈宗教自由:第二講狹義宗教自由〉,《月旦法學教室》,46期,頁30-39。 18. 蔡承諭(2015),〈與動物相關的法益—論動保法與野保法中刑事處罰之檢討〉,《臺灣林業》,41卷第4期,頁55-64。 19. 釋昭慧(2007),〈佛教「生命倫理學」研究:以動物保護議題為核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3期,頁27-43。 20. 釋昭慧(2012),〈論自然權利與法定權利概念下的「宗教自由」〉,《思與言》,50卷1期,頁235-251。 21. 釋悟殷(2006),〈從律典探索佛教對動物的態度〉(上),《弘誓》雙月刊,80期,頁30-41。 22. 釋聖嚴(1983),〈淨土思想之考察〉,《華崗佛學學報》,6期,頁5-48。 四、 研討會論文 1. 李鑑慧(2007年9月),〈基督教與動物倫理:十九世紀英國之例〉。發表於:《宗教、動物與環境:台灣放生現象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辦),臺北。 2. 林本炫、康素華(2007年9月),〈放生行為的理性選擇〉。發表於:《宗教、動物與環境:台灣放生現象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辦),臺北。 3. 林朝成(2008年11月),〈從佛教律典與僧傳論動物的道德地位〉,發表於:《「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大文學院暨佛學研究中心、蒙古國立大學外語學院(主辦),臺北、宜蘭。 4. 張珣(2007年9月),〈殺豬公不可以取代嗎?〉。發表於:《宗教、動物與環境:台灣放生現象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辦),臺北。 5. 程一駿(2012年9月),〈積極護生方案一:護生海龜-望你早歸,病傷收容海龜康復野放〉,發表於:《2012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臺北。 6. 曾晴賢(2012年9月),〈積極護生方案七:祈小小飛魚求永生〉,發表於:《2012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臺北。 五、政府研究報告 1. 李茂生、林明鏘(2011),《商業化/大型放生行為規範可行性評估研究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 李茂生(2013),《動保法騷擾、虐待或傷害定義研究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六、 學位論文 1. 丁昱仁(2006),《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可刑罰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2. 李雅雯(2008),《近代護生戒殺思想之發展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3. 李雅雯〈2003),《雲棲祩宏護生戒殺思想普化與實踐的呈現脈絡》,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4. 周敬凡(2002),《宗教自由的法建構:兼論「宗教團體法草案」》,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5. 許智偉(2007),《放生與宗教團體的發展:以中華護生協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6. 蔡淑芳(2004),《明末清初江南的放生活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7. 劉明欣(2007),《信徒對宗教活動的參與分析—以福智團體放生活動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 莊樂禪(2012),《西藏密宗的新興宗教特質研究—以金剛乘學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9. 陳玉鈴(2011),《飼主棄養犬隻法律責任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10. 陳孟黎(2003),《從危險犯槪念看我國環境刑法的現況與未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七、 網路文獻 1. 又玄子(1171),《太微仙君功過格》,載於: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93/c93020.htm。 2. 立法院(2016),《「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釋放動物管理規範之公聽會報告》,載於:https://goo.gl/8712bo。 3.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2004),《放下殘酷的慈悲、拒絕商業化放生:台灣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載於:https://www.east.org.tw/FCKupload/File/3-31-1.pdf。 4.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09),《大量、商業化放生、犧牲動物、環境、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2009年台灣放生現象調查報告》,載於:https://www.east.org.tw/FCKupload/File/2009-ISSUES/20091002-1.pdf。 5. 台灣動物協會(2011),《什麼是TNR?》,載於:http://www.animalstaiwan.org/promotion.html。 6. 行政院法制3科(2016),《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載於:https://goo.gl/vzTUi3。 7. 江慎修(無日期),《放生免患:23.活蠅免刑酒工王五》,載於: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5/549304.html。 8. 李茂生(2012),《刑法分則講義》,載於:https://goo.gl/jrhyYw。 9. 桃園市政府(主編)(2009),《直轄市、縣(市)兒童少年保護執行概況編製說明》,載於:https://goo.gl/Tsm7Nu。 10.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無日期),《梵網經菩薩戒本》,載於:https://reurl.cc/Yd5Va。 11. 海濤法師(無日期),《護生手冊》,載於:https://book.bfnn.org/books3/2022.htm。 12. 海濤法師(無日期),《海濤法師開示:放生談》,載於:http://www.cpla.org.tw/read/talk.htm。 13. 海濤法師(無日期),《海濤法師:自己放生的神奇故事》,載於: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5/547354.html。 14. 惟覺和尚(1999),《吃素與放生〉,載於:https://www.ctworld.org.tw/turn/chan_talk/1999_1210.htm。 15. 梁武帝(511),《斷酒肉文》,載於: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25671.html。 16. 康僧會(譯)(無日期),《六度集經》,載於:https://book.bfnn.org/books2/1808.htm。 17. 雲棲祩宏(無日期),《自知錄》,載於:http://www.donglin.org/wk/zhushu/zhu_08/16_1.html。 18. 雲棲祩宏(無日期),《放生祝願》,載於: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2/315501.html。 19. 圓因法師(無日期),《放生問答—放生文集》,載於:https://book.bfnn.org/books/0500.htm。 20. 圓因法師(無日期),《淺談戒殺放生》,載於:http://www.book853.com/wap.aspx?nid=661&p=8&cid=24&sp=8。 21. 葛洪(無日期),《抱朴子》,載於:https://ctext.org/baopuzi/dui-su/zh。 22. 楊寧(2016),《西藏的一道獨特風景:放生羊》,載於:念覺學佛網,http://nianjue.org/article/47/467361.html。 23. 鳩摩羅什(譯)(無日期),《大智度論》,載於:CBETA電子佛典集成,http://tripitaka.cbeta.org/T25n1509。 24. 聖嚴法師(2011),《靈性與佛性同嗎?動物能否解脫畜牲道(聖嚴法師-大法鼓 0662)》,載於:聖嚴法師大法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tPtnhajKc。 25. 慧遠大師(無日期),《三報論》,載於: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2/517939.html。 26. 曇無讖(譯)(無日期)《大般涅槃經卷》,載於:CBETA電子佛典集成,http://tripitaka.cbeta.org/T12n0374。 27. 曇無讖(譯)(無日期),《金光明經》,載於:金光明經卷第四,http://www.siddham.org/yuan1/sutra/sutra_663_16.html。 28. 環境科學大辭典(2002),載於: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20853/。 29. 顏聖紘(2017),《如果我是林岱樺,我會如何讓放生規範爭議圓滿落幕?》,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329627。 30. 顏聖紘(2017),《究竟何種動物被釋放在何處會涉及那些法律造成什麼問題?》,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663759。 31. 顏聖紘(2017),《管理不當放生行為(上)動物釋放行為有甚麼不同?宗教團體都沒進步嗎?》,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663759。 32. 顏聖紘(2017),《管理不當放生行為(下)我們還有哪些知識與溝通上的落差?》,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338955。 33. 顏聖紘(2017),《管理不當動物放生行為還需要多少的法律設計與教育宣導?》,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657828。 34. 顏聖紘(2017),《在現行《野保法》框架下,管理野生動物釋放如何修法?》,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369896。 35. 顏聖紘(2016),《管理動物放生問題的實務與挑戰》,載於: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651731。 36. 顏聖紘(2016),《有沒有任何「小量個別」的放生行為是可以被同意的?》,載於:鳴人堂,https://reurl.cc/eWbyQ。 37. 顏聖紘(2014),《野生?野化?馴化動物傻傻分不清的後果是什麼?》,載於:http://magical-creatures.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91.html。 貳、 英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序) 一、 書籍 Bolen, E. G., & Robinson, William (2003). Wildlif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5th ed.).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二、 期刊論文 1. Agoramoorthy, G., & Hsu, M. J. (2005). Religious freeing of wildlife promotes alien species invasion.BioScience,55(1), 5-6. doi:10.1641/0006-3568(2005)055[0006:RFOWPA]2.0.CO;2 2. Davis, M. A. (2003). Biotic Globalization: Does Competition from Introduced Species Threaten Biodiversity? BioScience, 53(5), 481-489.doi: 10.1641/0006-3568(2003)053[0481:BGDCFI]2.0.CO;2 3. Duggan, I. C., Rixon, C. A., & MacIsaac, H. J. (2006). Popularity and propagule pressure: determinants of intro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quarium fish.Biological invasions, 8(2), 377-382.doi: 10.1007/s10530-004-2310-2 4. Law, J. M. (1994). Violence, Ritual Reenactment, and Ideology: The 'Hōjō-e' (Rite for Release of Sentient Beings) of the USA Hachiman Shrine in Japan. History of Religions, 33(4), 325-357.doi: 10.1086/463376 5. Liu, X., McGarrity, M. E., Bai, C., Ke, Z., & Li, Y. (2013). Ecological knowledge reduces religious release of invasive species. Ecosphere, 4(2), 1-12.doi: 10.1890/ES12-00368.1 6. Shiu, H. & Stokes, L. (2008). Buddhist Animal Release Practices: Historic,Environmental, Public Health and Economic Concerns, Contemporary Buddhism: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9(2), 181-196.doi: 10.1080/14639940802556529 7. White, L. (1967).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 Science, 155(3767), 1203-1207. doi:10.1126/science.155.3767.1203 8. Zechenter, E. M. (1997). In the name of culture: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the abuse of the individual.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53(3), 319-347. doi:10.1086/jar.53.3.3630957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145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宗教放生一直是亞洲地區獨有的實踐,佛教的影響與在地的文化傳統結合,在各地產生了不同的風貌。不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大眾在動物權益與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識覺醒,宗教放生的實踐漸漸為人詬病,尤其是一次性、大規模的動物釋放行為,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動物死傷與環境破壞。
鑒於宗教放生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許多研究者嘗試沖淡宗教放生行為中的宗教因素,確保國家介入的正當性。而本文認為這樣的做法事實上有違國家的宗教中立原則,過度干涉了人民對於宗教信仰的認知,因此,本文試圖踩在一個宗教自由的立場,重行審視國家對於宗教放生行為的管制。 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一是理解宗教放生目前的內涵,以及論述型態;二則是討論實行宗教放生行為時,會違反哪些法律規定以及彼此的競合適用;最終,則是進一步以形式審查與實質審查的程序,續而討論目前國家對於宗教放生行為的管制是否合理。 本文採用文獻回顧法,並得出以下結論。宗教放生的內涵十分複雜,但信徒對於功德的追求似乎成為眾人爭論的焦點,事實上,宗教無分善惡、正統與否。 筆者觀察放生行為的「安置與運送」以及「動物釋放」兩階段,並認為安置與運送中發生的動物權益風險並非宗教行為的要素,其中發生的動物虐待、騷擾情事,國家仍可介入;而動物釋放則是與功德累積相關的宗教行為,在此論述過後,我們便可將焦點轉換到本質上存有宗教自由和環境法益衝突的動物釋放階段。 宗教放生中的動物釋放行為在現實上容易造成外來種的入侵,有降低生物多樣性,進而使得生態系崩潰與人類發展、生存受限的風險。就目前的法律規定而言,立法者禁止未經主管機關同意的動物釋放,其中動物種類、地點與動物釋放的流程皆有限制,不符規定者或是未經同意的動物釋放會受到行政裁罰。 基於宗教理由而行的動物釋放行為得以累積功德,功德也與成佛的意旨相關,但是累積功德的方式有很多,該行為並非唯一。就結論而言,此動物釋放行為雖然觸及內在信仰的核心領域,卻因為可以被取代,而無庸受到憲法的高度保障。 採取該限制手段符合我國憲法在形式上的要求。至於實質手段的面向,許可與罰則併行的做法有利於法規目的的達成;以外來種入侵的風險而言,在引入階段時就進行相應的管制才是最有效、最省成本的做法;另外在宗教自由與環境保護兩相權衡之間,現行對於放生動物種類、地點與程序的規定並沒有過度限制宗教放生,未經評估的動物釋放所造成的危害則有相當的嚴重性,就本文的立場而言,宗教放生的行為自是需要管制。 最終,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文試圖就目前的法律規定做出一些修法建議。現今規制動物釋放行為的法條紊亂,彼此之間需要統整,而統整的方向則可以朝「防堵外來種入侵」方向進一步細緻化、類型化。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is popular throughout Asia. The outcomes of the ritual are harm to animal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Many researchers argued that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nowadays deviate from the ideal of Buddhism.
In the view of religion,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e first is to figure out the meanings of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The second is to know which laws are applicable in such circumstances and may be violate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third focus is to clarify if conflicts exists between the legal controls of the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go against the constitution/are unconstitutional. The study has proposed different reasons to support some controls on animal release: (a) Even though today’s believers conduct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with an eye to of merit-ga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itual should be still treated as religious behavior. Apart from thi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gain merits. As a result,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is not irreplaceable, and (b)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without evaluations beforehand would introduce alien species which may do harm to the indigenous species, thus causing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eventually might lead to ecological disruption. Weighing up the gains and losses, the legal controls imposed on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 was justified. The study findings may serve as a guid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s.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re advised to set u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es, scale and sites engaged in animal releases. The conclusion also urges that those statutes applicable to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s be integ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cisiv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6:01:0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8-R04a21054-1.pdf: 3381649 bytes, checksum: 059f86cbe9dbc95760289e6a03ad061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簡目 iv 詳目 v 表目錄 viii 凡例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放生的宗教內涵 7 第三章 宗教自由與其他法益的衝突 37 第四章 宗教放生行為之現況 58 第五章 放生流程與侵害行為 84 第六章 動物釋放與相關法律 114 第七章 關於宗教放生行為管制的合憲性審查 125 第八章 結論 152 參考文獻 154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宗教放生與法律管制 | zh_TW |
dc.title |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s and Legal Control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7-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李茂生,何之行 | |
dc.subject.keyword | 宗教放生,宗教自由,宗教中立原則,外來種入侵,野生動物保育法,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Religious animal release practice,Freedom of religion,Principle of religious neutrality,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 | en |
dc.relation.page | 163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900434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9-02-12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3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