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9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謝銘洋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n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沁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1T04:58:05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8-13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1T04:58:05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9-08-13 | |
dc.date.issued | 2019 | |
dc.date.submitted | 2019-08-06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中文部分
(一)、專書論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柯志杰、蘇煒翔(2014)。《字型散步》。台北:臉譜出版。 2、 劉孔中.馮震宇等(2012)。《網路著作權保護、應用及法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出版。 3、 謝銘洋(2015)。《智慧財產權法》,修訂六版。台北:元照出版。 4、 謝銘洋、張桂芳(2001)。《著作權案例彙編(五)》。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王磊(2012)。〈字體的可著作屬性及其特質分析〉,《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第24期,頁41-45。 2、 李明德(2011)。〈美國版權法與字體、字型和字庫〉,《電子知識產權》,第6期。 3、 姚信安(2015)。〈重看不重用?!--從美國經驗論我國應用美術作品可著作性之判斷〉,《中正財經法學》,第10期,頁107-166。 4、 馬東曉.董秀生(2010)。〈方正字庫字體能否作為美術著作受著作權法保護?〉,《中國著作權法律百年國際論壇論文集》,頁2-5。 5、 馬東曉.董秀生(2011)。〈淺析字庫字體單個文字字型的美術作品保護-以方正字庫字體為例〉,《科技與法律》,第1期。 6、 崔國斌(2011),〈字體作品的獨創性與保護模式選擇〉,《法學》,第7期。 7、 張玉瑞(2010)。〈字體、計算機字體的版權保護〉,《電子知識產權》,第9期。 8、 張懿云(1996)。〈德國與美國著作權法關於'應用美術著作'的保護 - 兼論我國之保護制度」,《輔仁法學》,第15期,頁 203-250。 9、 章忠信(2011),〈著作權侵害之鑑定〉,《月旦法學雜誌》,第 190 期,頁47-60。 10、 陳櫻琴(1991),〈美術著作之研究──兼論應用美術是否為美術著作〉,《法學叢刊》,第 144 期,第36卷4期,頁82。 11、 陶鑫良(2011),〈中文印刷字體單字與字庫軟件的著作權辨析〉,《知識產權》,第5期。 12、 馮震宇(2012),〈數位環境下著作權侵害之認定及相關案例研討〉,《台灣法學雜誌》,第206期,頁41-67。 13、 黃義也(2012),〈計算機字體字褲的著作權保護〉,《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第24期,頁18-33。 14、 葉雪美(2017),〈探討 GUI 設計保護的國際現況及相關問題〉,《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22期,頁6-22。 15、 蔡瑞森(2007),〈書法字體得為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第3期。 16、 蔣玉宏、賈無志(2010),〈計算機字庫的著作權保護與侵權判定〉,《電子知識產權》,第9期。 17、 蕭雄淋(2012),〈電腦字型之著作權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66期,頁48-84。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王冠霖(2017),《應用美術著作之保護-兼論著作權與設計專利之界線》,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2、 吳宏信(2014),《字型租賃授權使用意願之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3、 陳建良(2008),《個人個性化字型設計之初探》,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4、 黃莉玲(1997),《美術著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5、 楊淇皓(2016),《自仿冒與抄襲論時裝設計之保護研究─以比較台美法律規範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四)、網路資源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0)。《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 99 年第 2 次會議紀錄》。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851&ctNode=6998&mp=1。 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智財局第42次修法諮詢會議》。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501330&ctNode=7010&mp=1。 3、 華康字型(2019)。《華康字型使用授權範圍》,載於華康公司網站:https://www.dynacw.com.tw/business/licensing_usage.aspx。 4、 章忠信(2010)。《電腦字型能不能受著作權保護?》。載於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62 5、 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及字表:https://depart.moe.edu.tw/ed2400/Default.aspx 6、 笑談台灣印刷網站:http://www.netprint101.com/ 7、 justfonts網站:https://www.justfont.com/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論著(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列) 1. Enrico Bonadio/Nicola Lucchi (2018), Non-Conventional Copyright: Do New and Atypical Works Deserve Protec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 Robert Bringhurst (2001),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H&M. 3. Geoffrey Dowding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rinting Types, Oak Knoll Press. 4. Gerald Dworkin/Richard Taylor (1989), Blackstone's Guide to the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Blackstone Press Ltd. 5. Peter Karow (2012), Font Technology, Methods and Tools, Peter Karow (2012),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6. Ellen Lupton (2004), Thinking with type – A critical guide,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New York.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列) 1. Phares, Gloria C. (2016), The Approach to Why Typography Should Be Copyrightable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 the Arts, Vol. 39, Issue 3, 417-420 2. Terrence J. Carroll (1994), Protection for Typeface Designs: A Copyright Proposal, 10 Santa Clara Computer & High Tech. L. J. 139 3. Emily N. Evans (2014), Fonts, Typefaces, and IP Protection: Getting to Just Right, 21 J. Intell. Prop. L. 307 4. Blake Fry (2010), Why Typefaces Proliferate without Copyright Protection, J. on Telecomm. & High Tech. L. 425 5. Jonathan L. Mezrich (1998), Extension of Copyright to Fonts -Can the Alphabet Be Far Behind, Computer L. Rev. & Tech. J. 61 6. Travis L. Manfredi (2011), Sans Protection: Typeface Design and Copyrigh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5 U.S.F. L. Rev. 841 7. Jacqueline D. Lipton (2009), To C or Not to C? Copyright and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Typeface Industry, 43 U.C. DAVIS L. REv. 143 8. Melville B. Nimmer (1977), The Subject Matter of Copyright under the Act of 1976, 24 UCLA L. Rev. 978 9. Lucas S. Osborn (2017), The Limits of Creativity in Copyright: Digital Manufacturing Files and Lockout Codes, 4 Tex. A&M J. Prop. L. 25 10. Lucas S. Osborn (2018),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nneling for Digital Works, 39 Cardozo L. Rev. 1303 11. Phillip W. Snyder (1991), Typeface Design after the Desktop Revolution: A New Case for Legal Protection, 16 Colum.-VLA J.L. & Arts 97 12. Rachel Scall (2016), Emoji as Language and Their Place outside American Copyright Law, 5 NYU J. Intell. Prop. & Ent. L. 381 三、德文部分(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列) (一)、專書論著 1. Ahlberg/Götting (2018), Urheberrecht 4. Auflage. 2. Dreier/Schulze (2018), Urheberrechtsgesetz 6. Auflage. 3. Eichmann/von Falckenstein/Kühne (2015), Designgesetz 5. Auflage. 4. Wandtke/Bullinger (2014), Praxiskommentar zum Urheberrecht 4. Auflage. (二)、其他文章 1. Katja Schubert (2010), Der rechtliche Schutz von Schriften, Karsten Schubert Rechtsanwälte. 2. Ulrich Stiehl (2005), Sind Fonts urheberrechtlich geschuetzte Kunstwerke?.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9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電腦字型」在我國的著作權保護一直都是個重要卻常被忽略的議題。目前我國對於電腦字型係以美術著作下的「字型繪畫」及「電腦程式著作」保護之,惟這樣的區分方式並非毫無爭議。本文透過比較產業界用語以及外國立法例、實務見解,提出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來重新建構對於電腦字型的著作權保護。
首先,在保護客體的部分,「電腦字型」一詞實際上可分為兩個層面來討論,即注重藝術表現層面的「字體」與注重實用功能層面的「字型」。第二,於保護定義的部分,現行規範以「整組」、「包含常用字彙」作為保護單位,此使得能主張著作權保護的字體實際上非常限縮。最後,於保護範圍的部分,現行見解並不保護對於字體的「通常使用」,且保護不及於個別文字的輸出,這對於產業界來說並非最理想的保護範圍,恐怕最後只能透過私法契約進行救濟,無法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救濟機制。 是以,透過比較外國實務見解與立法例,本文認為我國對於電腦字型的著作權保護,應有重新檢討之必要。在用語上,現行的字型繪畫,應改為「字體繪畫」,而電腦字型軟體應改為「字型軟體」,使字體歸字體(字體設計的創作本身),字型歸字型(產生字體的方法)。且字型繪畫的保護定義,宜刪除「整組」、「常用」等不明確之文字,保護範圍不宜再限於「以重製為目的之非通常使用」,並且保護範圍亦應及於「個別文字」的使用。簡言之,著作權保護重構的步驟,應係確定保護之客體、修正保護之定義與放寬保護的範圍,沒有必要於前階段就先拒絕人民對於字體著作權於保護大門之外,而是宜待爭議發生後,再由後階段之司法機關審查即可。 另外,隨著「手寫字」風格的崛起,近年來也有字型公司提供「客製化電腦字型」的服務,即由字型公司提供稿紙,讓服務使用者寫下一組具有個人風格的文字,字型公司再將該文字數位化,以創造一組專屬服務利用者個人的電腦字型以表現個人風格與獨特性。這也與早期消費者只能購買其他字型公司設計好的一整組電腦字型之利用模式大大不同。因此,字體與字型著作權的保護,不再只是對於專業設計師而言,對現今每一個「潛在」的設計師而言同等重要。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typeface”and “fo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aiwan, which most of us are not aware of. Font is currently protected as “letter from drawing (typeface)” and ”computer program”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 of copyright. Compared to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however, the protection in Taiwan is relatively obscure. In this thesis, by comparing the forgeign legal systems among other countries, we proposed a possible way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the object, definition and range of typeface and font. To be more specific, firstly, we clarify that there are actually 2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alled “font”, the expressive one –“typeface” and the utilitarian one – “font”. Typeface refers to how the text is expressed, which is also described as “letter from drawing” by IPO. On the other hand, font is the medium of generating a typeface, which emphasizes the way to rendering a typeface. Secondly, only when the “letter from drawing (typeface)” shows in group and includes frequently-used characters can a typeface be protected in our current protection, which is not practical for our language system (Chinese chacacter), as it is hard to define which characters are frequently-used and how widely should a “group” possibly means. Finally, it would not be illegal if the user re-generate the typeface in the ordinary using process, which is also vague and should be omitted. Furthermore, the “hand-made” typeface design style is getting popular gradually in Taiwan. Consumers are allowed to make their own stylish typefaces into fonts by using the internet services. Thus,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font and typeface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the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amateur potential creator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1T04:58:0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8-R05a21114-1.pdf: 2682705 bytes, checksum: 0bd70ce02838c32ffd61a08974d7acc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2
摘要 4 Abstract 6 圖目錄 16 第一章 緒論 1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7 第一項 問題意識 17 第二項 電腦字型的發展與重要性 18 第三項 應更精確的定義「電腦字型」 20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章 定義與用語簡介 24 第一節 前言 24 第二節 字體(Typeface) 24 第一項 概論與討論實益 24 第二項 常見的字體設計要素 25 第一款 前言 25 第二款 重心線(Stress) 26 第三款 延伸線(Extenders) 26 第四款 調變(Modulation) 27 第五款 帽高(Cap Height) 與X高(X-Height) 27 第六款 光圈(Aperture) 27 第七款 襯線字(serif)與無襯線字 (sans-serif) 28 第三節 字型 (Font) 29 第一項 概論與討論實益 29 第二項 從「字體」到「字型」 30 第三項 我國電腦字型的發展歷史 31 第四項 電腦字型的利用態樣 33 第一款 依授權期間長短區分 33 第二款 依取得方式區分 34 第一目 內建字型 34 第二目 擴充字型 34 第三目 雲端字型 34 第三款 依整組或單字授權區分 35 第四款 依使用目的為區分 35 第五款 手寫字體興起與電腦字型之客製化 37 第四節 字型學 / 排版學 (Typography) 38 第五節 字形(glyph) 39 第三章 我國字體與字型之著作權保護 40 第一節 著作權法之保護要件 40 第一項 原創性 40 第二項 人類精神上之創作 40 第三項 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 41 第四項 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別性 41 第二節 字體與字型保護之發展 41 第一項 民國81年前 41 第二項 民國81年後 42 第三項 現行字體與字型之保護 46 第一款 保護客體:字型繪畫 46 第二款 保護客體:電腦程式著作 47 第三款 保護客體之確定 48 第四款 保護範圍與態樣 48 第一目 古字體不受著作權保護 48 第二目 字型繪畫的「通常使用」與「個別文字之使用」不予保護 49 第三節 司法實務與檢討 50 第一項 前言 50 第二項 篆刻字彙重製案 50 第三項 普拿疼案 52 第四項 雙手案 53 第五項 媽祖案 54 第四節 小結 57 第四章 國際間字體與字型著作權保護之比較 59 第一節 國際公約 59 第一項 伯恩公約 59 第二項 WIPO 「印刷用字體保護及其國際保存之維也納協定」(1973) 60 第一款 概論 60 第二款 保護之客體:「Typefaces」 61 第三款 保護之要件:原創性 (originality)及新穎性(novelty) 61 第四款 保護之內容與期間 62 第二節 美國 63 第一項 前言 63 第二項 對字體的著作權保護 63 第一款 受美國著作權法保護之要件 63 第一目 原創性 64 第二目 固著性 65 第三目 精神創作 65 第二款 字體在美國著作權法中的定位 67 第一目 概論 67 第二目 字體係「應用美術(applied art)」之一種 68 第三款 字體在美國著作權法中之變遷 69 第一目 1909年舊法:美術著作? 69 第二目 1976年新法:圖畫,圖形或雕塑作品? 69 第三目 對於新法的質疑 71 第四款 實用物品與可分離性原則 73 第一目 物理上可分離性 73 第二目 概念上可分離性 74 ㄧ、 並列存在模式 74 二、主次要模式 75 三、客觀上必要模式(Carol Barnhart案) 76 四、 一般觀察者模式 77 五、設計過程模式 78 六、獨立存在模式 79 七、市場銷售可能性模式 79 八、 Patry模式 80 九、主客觀混合模式 80 十、綜合判斷模式 81 第五款 以分離性原則檢測字體實例 83 第一目 聖誕燈、聖誕樹字體 83 第二目 泥土人字體(putty peeps typeface) 84 第三目 懸掛字母磚塊(Hang-a-name Blocks) 85 第四目 火車字母玩具 85 第五目 檢討 86 第六款 美國著作權局相關規定 86 第一目 1988年「數位字體可著作權性的政策決定」 86 第二目 1992年「產生字體的電腦程式可註冊之著作權性」政策決定 88 第三目 著作權局內部審查標準 89 第七款 反對字體給予著作權保護的理由 91 第一目 前言 91 第二目 字體設計應留在智財權的化外之地 91 第三目 現有法律保障業已足夠 92 第四目 舉證與審查不易 93 第五目 禁制令與言論自由的限制 93 第六目 偶然侵權之疑慮 94 第七目 違反觀念與表達合一原則與必要場景原則 94 第八款 支持字體給予著作權保護的理由 95 第一目 前言 95 第二目 字體並非智財保護的化外之地 96 第三目 現有設計專利之規範保護不足 97 第四目 不會違反合併原則 98 第五目 禁制令的擔憂並不合理 99 第六目 保護字體並不等於保護文字本身 99 第七目 舉證與審查不易並非充分理由 99 第三項 對字型的著作權保護 101 第一款 著作權局內部審查綱要之規定 101 第二款 僅保護「電腦字型」的不足 102 第四項 與字體及字型有關之司法實務 102 第一款 Eltra Corp. v. Ringer, 579 F.2d 294 (4th Cir 1978) 102 第二款 Adobe Systems Inc. v. Southern Software Inc.(1998) 106 第五項 對字體及字型其他可能的保護措施 108 第一款 專利法 108 第二款 商標法 111 第三款 民事契約 112 第六項 結語 112 第三節 英國 114 第一項 著作權、設計及專利法(1988) 114 第二項 小結 116 第四節 德國 117 第一項 對字體的著作權 (Urheberrechtsgesetz, UrhG) 保護 117 第一款 概論與現行規定 117 第二款 字體作為應用美術之保護 118 第三款 Candida字體案 121 第四款 1956年 歐洲郵報案 124 第五款 小結 126 第二項 設計法(Designgesetz)的保護 127 第三項 字體法(Schriftzeichengesetz, Typefaces Act)的保護 (1981) 128 第四項 對字型的著作權保護 132 第五節 中國 132 第一項 現行著作權法規定 132 第二項 字體(書法字、美術字)與字體工具 133 第三項 司法實務 135 第一款 北大方正公司 v. 暴雪娛樂公司案 135 第二款 北大方正公司 v. 寶潔公司 138 第三款 漢儀公司 v. 笑巴喜公司 139 第四款 北大方正公司 v. 阿里山公司 144 第五款 北大方正公司v. 桂林周氏順發食品公司 146 第四項 小結 147 第五章 我國字體與字型著作權保護之重構 149 第一節 重構之必要性 149 第一項 前言 149 第二項 私法契約保障之不足 149 第三項 專利法保障之不足 150 第二節 字體與字型著作權保護之重構 154 第一項 保護客體之重構 154 第二項 保護定義之重構 154 第一款 「整組」為保護單位之不妥 154 第二款 「常用字彙」為保護單位之不妥 155 第三款 修正建議 155 第三項 保護範圍之重構 157 第一款 「社會通常使用」的含義過於不明確 157 第二款 專門製作字型繪畫重製物的利用行為殊難想像 158 第三款 保護不及於個別文字之使用 159 第四款 修正建議 160 第四項 對於主管機關所稱「有害立法目的」之質疑 161 第五項 小結 162 第六章 結論 164 第一節 研究成果概覽 164 第一項 用語之細緻化 164 第二項 現行實務見解有所不當 165 第三項 比較法規定下之字體保護趨勢 165 第二節 保護之重構與未來修法展望 166 索引 169 參考文獻 170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字體與字型著作權保護之重構 | zh_TW |
dc.title |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Typeface” and “Font” | en |
dc.date.schoolyear | 107-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曉慧,陳思廷 | |
dc.subject.keyword | 電腦字型,字體,字型,字形,字型繪畫,美術著作,著作權,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font,typeface,letter from drawing,copyright,computer program, | en |
dc.relation.page | 173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902635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9-08-0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8-1.pdf | 2.62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