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497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閻鴻中
dc.contributor.authorYi-Chun Hu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黃怡君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23:11:14Z-
dc.date.available2013-08-16
dc.date.copyright2012-08-16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8-02
dc.identifier.citation一、文獻史料與考古報告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漢]荀悅著,張烈點校,《漢紀》。北京:中華書局,2005。
[晉]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雜記》。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點校本。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據嘉慶十四年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影印。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點校本。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宋本複製重印。
[宋]宋敏求撰,[清]畢沅校正,《長安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據民國二十年長安縣志局鉛印本影印。
[宋]司馬光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點校本。
[宋]程大昌撰,黃永年點校,《雍錄》。北京:中華書局,2002。
[宋]呂祖謙,《大事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2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據國立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
[宋]王益之,《西漢年紀》。臺北:鼎文書局,1977。
[宋]王應麟,《玉海》。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7年據清光緒九年浙江書局刊本影印。
[清]畢沅撰,張沛校點,《關中勝蹟圖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清]孫星衍等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1990。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出版社,1955年據清光緒庚子長沙王氏校刊本影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何清谷,《三輔黃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
陳直,《漢書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
二、近人論著
(一)中文論著
大庭脩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田德霞,《漢代加官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
李玉福,《秦漢制度史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李毓芳,〈漢長安城未央宮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文博》1995年第3期,西安,頁82-93。
李遇春,〈漢長安城未央宮椒房殿遺址述論〉,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編,《漢長安城考古與漢文化:漢長安城與漢文化──紀念漢長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辛德勇,〈薛季宣的《未央宮記》與漢長安城未央宮〉,收入氏著,《縱心所欲──徜徉於稀見與常見書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頁29-65。
徐復觀,〈漢代一人專制政治下的官制演變〉,收入氏著,《兩漢思想史》第一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頁120-165。
祝總斌,〈西漢宰相制度變化的原因〉,收入氏著,《材不材齋史學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頁71-94。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馬先醒,〈漢代兩京研究緒說〉,收入氏著,《漢簡與漢代城市》。臺北:簡牘社,1976,頁212-225。
馬彪,《「禁中」不獨為「宮中」考──龍崗秦簡「禁中」新史料的啟示》,《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4輯,2006,西安,頁33-36。
陳直,〈西漢鑄錢銅材和錢範的發現〉,收入氏著,《文史考古論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頁416-429。
陳啟雲,〈兩漢樞機職事與三臺制度之發展〉,收入氏著,《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中華中古前期史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頁197-232。
傅樂成,〈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頁1-35。
───,〈漢法與漢儒〉,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頁37-63。
勞榦,〈漢代尚書的職任及其與內朝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紀念李濟、屈萬里兩先生論文集》第51本第1分,1980,臺北,頁33-51。
──,〈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1948,臺北,頁227-267。
黃怡君,〈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談漢初的尚書〉,《史原》復刊第1期,2010,臺北,頁1-62。
楊樹藩,〈西漢中央政府議事制度〉,《大陸雜誌》第16卷第9期,1958,臺北,頁9-13。
楊鴻年,〈漢魏中書〉,《文史》第二輯,1963,北京,頁51-66。
───,〈漢魏郎官〉,《中國古代史論叢》7,1983,福州,頁202-226。
───,《漢魏制度叢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廖伯源,〈西漢皇宮宿衛警備雜考〉,收入氏著,《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頁1-35。
───,〈試論西漢時期列侯與政治之關係〉,收入氏著,《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頁86-137。
───,〈秦漢朝廷之論議制度〉,收入氏著,《秦漢史論叢(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130-169。
───,〈漢代大夫制度考論〉,收入氏著,《秦漢史論叢(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170-194。
劉敦楨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
劉慶柱,〈漢長安城未央宮布局形制初論〉,收入氏著,《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頁177-189。
閻步克,〈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頁35-54。
───,《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謝彥明,〈漢代禁省宿衛制度試探〉,《人文雜誌》2007年第5期,西安,頁140-146。
魏向東,〈兩漢謁者官制初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期,蘇州,頁97-103。
嚴耕望,〈秦漢郎吏制度考〉,收入氏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283-338。
───,《兩漢太守刺史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二)外文論著
Wang. Y. C.(王毓銓), “An Outlin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no. 1/2, vol.12 (1949),pp.134-187.
[日]永田英正,〈漢代の集議について〉,《東方学報》45,1972,京都,頁97-136。
[日]鎌田重雄著,鄭欽仁譯,〈漢代的尚書官──以領尚書事與錄尚書事為中心〉,收入鄭欽仁譯著,《中國政治制度與政治史》。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頁85-110。
[日]佐原康夫,《漢代都市機構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2。
[日]山田勝芳,〈前漢謁者・中書・尚書考〉,《集刊東洋學》65,1991,仙台,頁57-71。
[日]西嶋定生著,李開元譯,〈武帝之死〉,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585-617。
[日]青木俊介,〈漢長安城未央宮の禁中─その領域的考察─〉,《學習院史學》45,2007,東京,頁35-62。
[日]渡邊信一郎,《天空の玉座:中国古代帝国の朝政と儀礼》。東京:柏書房,1996。
[日]渡邉将智,〈後漢洛陽城における皇帝・諸官の政治空間〉,《史學雜誌》第119編第12號,2010,東京,頁1-38。
[日]藤田高夫,〈前漢後半期の外戚と官僚機構〉,《東洋史研究》第48卷第4號,1990,京都,頁160-182。
[日]冨田健之,〈漢時代における尚書体制の形成とその意義〉,《東洋史研究》第45卷第2期,1986,京都,頁212-240。
────,〈漢代政治制度史に関する二・三の問題:内朝・外朝及び尚書問題について近年の研究をめぐって〉,《東アジア:歴史と文化》1,1992,新潟,頁15-30。
────,〈尚書体制形成前史─前漢前半期の皇帝支配をめぐって─〉,《日本秦漢史学会会報》4,2003,東京,頁92-119。
────,〈前漢武帝期の側近政治と「公卿」〉,《新潟大学教育人間科学部紀要》2005年第8期,新潟,頁13-29。
────,〈内朝と外朝──漢朝政治構造の基礎的考察〉,《新潟大学教育学部紀要(人文•社会科学編)》第27卷第2期,1986,新潟,頁515-528。
────,〈前漢武帝期以降における政治構造の一考察─いわゆる内朝の理解をめぐって─〉,《九州大学東洋史論集》9,1981,福岡,頁33-53。
[日]米田健志,〈前漢後期における中朝と尚書──皇帝の日常政務との關連から──〉,《東洋史研究》第64卷第2期,2005,京都,頁253-286。
────,〈前漢の御史大夫小考:『史記』三王世家と元康五年詔書冊の解釈に関して〉,《奈良史学》27,2010,奈良,頁56-73。
[日]望月勉,〈前漢時代における中朝官と禁中〉,《紀尾井史学》27,2008,東京,頁1-17。
[日]櫻井芳朗,〈御史制度の形成(上)、(下)〉,《東洋學報》第23卷第2、3號,1936,東京,頁272-304、436-461。
[日]增淵龍夫,〈漢代における国家秩序の構造と官僚〉,收入氏著,《中國古代の社會と國家》。東京:岩波書店,1996,頁266-295。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4973-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討論的主要對象是漢武帝時期的近侍之臣,即嚴助、朱買臣、霍光等人。這些人多擔任侍中、給事中之職,屬於在省中工作的「省官」。「省」是位於宮中的禁區。在本文的開頭,將交代未央宮內各個宮省職官的活動空間,並論及「省」之範圍。其次,本文將透過考證,指出武帝前期的省官多為文人學士,而後期的省官多為貴戚子弟。接著本文試圖探討武帝時期省官變化的原因。筆者認為,武帝在位前期,利用省官在廷議上支持皇帝欲推行的政策,藉此干涉朝廷的決策機制。而到了武帝在位後期,則不再有此需要,因為武帝已控制了廷議。那麼,為何武帝能控制廷議?本文認為關鍵的原因應是武帝在其統治的過程中,逐步發揮皇帝所掌握的任用公卿之權,將公卿皆置換成聽命行事之徒。如此,皇帝便能直接控制朝廷的決策機制,不再需要以文人學士來干涉廷議。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engguan,” referring to people working in a forbidden area called “Sheng” (省) in the Palace. Government posts such as Palace Attendant (Shizhong 侍中), Palace Attendant-in-ordinary (Zhongchangshi 中常侍) and Palace Steward (Jishizhong 給事中) were considered as Shengguan and also parts of the Inner Court (中朝). To look 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engguan,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elineate the activity area of each position in the Palace and the scope of “Sheng.” Second, according to textu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during the earlier reign of Emperor Wu (武帝), Shengguan were usually served by Man of Letters (文學); however, during the later reign of Emperor Wu, Shengguan were mostly served by relatives of the Emperor or descendants of the ministers. By examin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article argues such arrangement was first made for Emperor Wu to intervene in the Court Conference. Court Conference is a council held between the ministers before the Emperor proclaims a law or an important policy. By appointing Man of Letters as Shengguan, Emperor Wu gained support from the Court Conference when promoting certain policies. This arrangement later became unnecessary when Emperor Wu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Court Conference through the Imperial Secretary (御史大夫). By fully unleashing his power of authority and gradually promoting officials who followed his orders absolutely to the Three Lords (三公) and the Nine Chamberlains (九卿), in the end, Emperor Wu directly controlled the policy-making system and no longer needed the Man of Letters to interfere in the Court Conference for him.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23:11:1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R96123010-1.pdf: 2805795 bytes, checksum: 81680b2304d351c7911d70b3db4d849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西漢中外朝研究之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章節布局 13
第二章 未央宮的宮省職官及其活動空間 15
第一節 「省」的具體範圍之研究方法 15
第二節 未央宮內皇帝與諸職官的活動空間 21
一、皇帝的活動空間 21
(一)處理政事與會見大臣的場所 21
(二)燕居之處 24
二、群臣的活動空間 27
(一)文人待詔、著述之廷 27
(二)宮內官員的工作、居住之處 37
(三)少府屬官的官署或轄區 40
三、後宮 43
第三節 小結 45
第三章 漢武帝時期省官的變化對政治造成的影響 53
第一節 高祖至景帝時期的省官與宦皇帝者 53
第二節 武帝前期(約元封以前)的省官與宦皇帝者 58
第三節 武帝後期(約元封以後)的侍中與中書令 72
第四節 武帝時期「省」對政治的影響逐漸增加 77
第五節 小結 82
第四章 漢武帝時期宮省制度變化的原因 84
第一節 從武帝時期的「廷議」觀察省官參政的消長 84
第一階段:武帝受制於廷議 85
第二階段:武帝對廷議的過程進行干涉 89
第三階段:武帝控制了廷議 93
第二節 「廷議」所顯示的朝廷決策機制 95
第三節 漢武帝能控制廷議的主要原因 98
第四節 結語 112
第五章 結論 114
參考書目 114
附表一:文學之士與文法吏的仕途對照表 121
附圖一:漢武帝時期省官任期示意圖 摺頁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西漢武帝時期「省官」的變化及其原因zh_TW
dc.titleThe Transformation of “Shengguan” during Emperor Wu’s Reign (140-87B.C.).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邢義田,呂世浩
dc.subject.keyword漢武帝,省官,侍中,給事中,廷議,zh_TW
dc.subject.keywordEmperor Wu,Shengguan,Palace Attendant,Palace Steward,Court Conference,en
dc.relation.page124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2-08-03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歷史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歷史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74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